包村包队的决策如一剂醒药使诸多干部明白了自己的职责和价值,干部们不再闭门造车,不再坐以论道,不再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苦思冥想,而是和广大农民保持零距离交流,在广大农民中体味生活的艰辛,与农村基层党组织共同策划农村的致富大计,往昔那些因距离引起的对立与积怨就会随之消散,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就有可能得到化解。
从2000年3月起,一场史无前例的干部大下乡活动在漯河市拉开序幕,全市共从市、县、乡、镇抽调近3000名机关干部,组成848个工作队,深入全市所有乡镇,利用两年时间,帮助乡村组织开展工作。
谈起这次活动的创意,刘炳旺如是说:
驻村工作虽然是传统的办法,但由于我们结合了新的情况,实行了新的机制和方法,适应了市场经济的要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精神,因此,与传统的驻村工作相比有着特殊的意义。过去我们曾多次要求各级干部转变作风、深入群众,也曾开展过不同类型的干部包村、领导干部建立联系点、干部下基层、农村后进支部整顿等工作,但为什么都没有这次驻村工作取得的成效大,也没有这次群众反响这么好,原因就在于这次驻村工作,不是平常所说的农村支部整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扶贫,更不是简单地办一些实事好事,它确实选准了解决农村诸多问题的突破口,确实为转变干部作风、增强干部本领提供了有效载体,确实为提高农村组织建设水平、密切党群关系找到了一条重要途径,确实是一项顺民心、合的民心工程。
我认为,深化驻村工作,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根本的要求是,密切党群关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条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丢。目前,我市还存在相当数量的困难村,那里的农民群众最需要党和政府经常的关心和帮助。如果不能维护这部分群众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没有很好体现。我们一部分同志可能下去的少,不太了解农村的情况,或者说我们漯河的农村比其他地方情况相对好些,虽然我国建国已有50多年了,改革开放也有20多年了,但确确实实还有一些地区,那里的农村面貌没有任何改观,到那里看看,你就会感到农村真是太穷了、农民真是太苦了、农村工作真是太难了。我们漯河相对好些,但也有一部分困难村,这一次就排查出189个相对困难的村,这部分村的群众生活水平很低,也可以说是一个弱势群体,如果我们党和政府不去关心他们,谁去关心他们?现在,我们各级各部门办公环境改善了、交通条件方便了、信息通讯现代化了,反而离群众远了,了解群众少了,关心群众不够了,群众意见也大了。极少数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他们忘记了自己是为谁服务的,摆错了自己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深化驻村工作,就是要推动各级各部门与广大群众建立工作直接沟通、感情直接交流的机制,更加准确地把握广大农民想什盼什、需要什么、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做些什么的问题,千方百计解决那些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千方百计解决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千方百计多办一些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真正做到急群众之急、分群众之忧、帮群众之需、解群众之困,切实维护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各级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和最终体现,也是转变作风的核心所在。
另外,深化驻村工作,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关系执政基础稳固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对此历来非常重视,江总书记在今年两会期间指出:农业兴,百业兴;农民富,天下稳。而我市的现实是,70%以上的人口在农村,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还不强,农村经济发展还不快,而且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产品还出现了阶段性过剩,卖难问题不断出现,价格持续下滑,由此及彼导致农民收入增长徘徊等诸多问题。特别是加入WTO后,农业受到冲击相对较大。我们要加快发展,必须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瞄准优质高效,积极发展名优特新产品,发展高科技农业和精品农业,尤其是充分利用漯河畜产品加工和粮食加工的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把畜牧业做成一个大产业、强产业。我们深化驻村工作,就要突出发展这个主题,帮助和引导农民搞好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当前,要抓住乡镇企业机构改革的契机,大力发展各类经济服务实体,为农民提供信息、技术、资金、良种、防疫、销售等全方位的服务。这方面我已强调多次了,今天各县区的领导同志也来了,希望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乡镇一定要拿出50%的人去搞经济服务实体,克服人浮于事、机构膨胀的弊端,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现在我们的农民不是不愿意调整农业结构,而是调整的信息不灵,他们迫切地需要服务,但我们的乡镇却还不善于服务。前几天《大河报》报道南阳新野县大面积苞菜出现卖难,一分钱一斤也卖不出去,这说明农业结构调整的风险比较大,不仅要面对自然风险还要面对市场风险。因此,各乡镇都要拿出主要精力搞服务实体,与这次驻村工作结合起来,做好引导和服务,有效地避免结构调整的盲目性和趋同性,确保结构调整调出效益。如果一个工作队在一个村住上一两年,所驻的村江山未改,面貌依旧,群众生活不富裕,驻村工作什么意义也谈不上,也根本经不起历史的检验。
第三,深化驻村工作,还是培养锻炼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干部的成长,一靠学习,二靠实践,而最根本、最重要的还是要靠实践。实践出真知,一切理论都来源于实践。因此,我们各级干部既要读有字书,更要读无字书。毛主席早就讲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我的理解是,理论素养的提高和艰苦环境的磨炼都很重要,但又必须坚持因入而异、分类指导。对于长期从事基层工作的乡村干部,他们整天忙于事务的时间多,集中学习的时间少。就应该定期组织起来,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增强其利用理论指导工作的自觉性;对于长期蹲在机关的干部,他们参与一线锻炼机会少,思考问题着眼于理论上找路子的多,与实际工作结合的往往较少,就应该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接受实践磨炼的机会,增强其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处理复杂矛盾的能力。我们深化驻村作,就是要让广大机关干部到农村去,接受基层实践的磨炼,接受艰苦的陶冶,接受群众智慧的滋养。环境越艰苦,矛盾越复杂,任务越繁重,就越能锻炼提高我们的干部。很多驻村干部讲,驻村工作尽管很累很苦,但苦中有乐,一年驻村,终生受益。当看到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逐一得到解决,看到群众找到了新的致富门路,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就会有一种在机关无法体验到的成就感。同时,驻村工作也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的好机会,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是真正的老师,只要我们扑下身子、静下心来、深入进去,就一定能够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就一定能够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和本领。
漯河市包村联乡促争创活动,犹如加强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助推器,形成了纵向联动、横向推动左右逢源众志成城的大好格局。这项活动开展两年来,可谓硕果累累,市委副书记解朝来说:两年来,全市驻村工作队共协助乡镇企业党委选配村支部书记101人,调整村级班子216个,调村干部431人,使101个村子级班子迈进了先进行列。两年来,各级工作队共协调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引导轻重新上蔬菜大棚、温室6540多座,新建养殖点2100多个,创办各类服务实体2270个,驻村工作队还为贫困户捐款1807元,办好事7600多件,打井570多眼,修路40多公里,建桥30座,架设电线2.3万米,援助失学儿童500名,救助贫困户2300户,赠送科技书籍8万册,举办科技讲座1800多场。
广大驻村队员肩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托,牢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带行李,自带炉灶,费用自理,不扰民,不增加农民负担,诚心诚意与农民交朋友,踏踏买实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得到了群众的真心拥护。市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罗保忠同志驻村以来,带领工作队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需,为群众办了大量的好事实事。他每次工作到期,都被村民苦苦挽留,不让换人,群众被他的务实作风深深感动,自发凑钱为工作队唱了一台大戏。去年3月,省委副书记树平到该村调研时,几位村民拉着书记的手恳求不让罗保忠走。市妇联驻郾城县新店镇郭寺村工作队的两名女队员,深怀爱民之心,克服重重困难,坚持长期驻村,真心为群众办实事,在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工作卓有成效,赢得了村里群众的关爱之情。群众自发地组织巡逻队,夜间为她们站岗放哨。今年的除夕之夜,几十名村民到支书家里,排队打电话向两名队员拜年。两名队员满含热泪接受了村民淳朴、真诚的新年祝福。许多村的干部群众自发地向上级领导、市驻村办写信或亲自跑到有关部门恳求我们的工作队留下来。一些未派驻省、市工作队的乡镇和村也提出向他们那里派驻工作队的要求。驻村工作队员的良好作风,也带动了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的作风转变。机关干部去农村看望队员、慰问救助贫困户的多了;基层干部也比以前说话和气得多了,与群众的关系融洽得多了。
2000年9月18日,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曾来到漯河,听取漯河市委书记刘炳旺的工作汇报后,对他们开展的市、县、乡三级部门包村联乡促争创,深化农村党建三级联创活动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说:你们的做法很有典型意义。我这次来看到的、听到的,印象都很深,特别是党的建设问题,受到很多的启发……
从2001年起,河南省委省政府做出决定,抽调全省各级干部4万余名开展驻村工作……
如今,只要你走进漯河地界,你就会联想起清人的《种树谣》:将来绿树成林,遍江河,能吸引云雨,能补地缺,能培风水,能兴村落一枝一叶总关情,只缘身在此林中。啊,漯河森林,愿你常青!
采访手记(32)
笔者曾数度到中国最富裕的几个村庄采访过,并且和这几个村子的带头人都有过或深或浅的接触,有的深谈长达几天,有的只是粗浅交谈个把小时。有的只是席间一席话,有的是灯下几刻钟。但他们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我的经验里,凡是能在全国成为名村的,背后必有名人支撑。而这些名人毫无例外都是农民思想家和哲学家,更是精神文明建设家。比如江苏的华西村、北京的韩村河、大连的后石村等等。在此次采访中,笔者又故地重访了华西村和南街村、韩村河,新认识了大连金州后石村,并和吴仁宝、田雄、陈玉圭等人深入探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话题,颇受教益。这几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的代表性人物,虽然地域不同背景不同年龄不同,但对问题的理解都那样深邃和明晰。下面就是这三位研究农村的顶尖高手们的新华山论剑——
背景资料(一)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
华西村地处江苏省南部江阴市境内,面积0.96平方公里,1500多工人。这里茂林修竹、环境幽雅、鸟语花香,远看像林园,近看像花园,细看农民生活在幸福的乐园,既无暴发户,又无贫困户,家家都是富裕户。1999年,华西村工农业总产值已超过20亿元,利税两亿多元,集体资产已达10多亿元。华西村党委书记吴仁宝曾被国务院两次授予全国劳动模范、先后获得过全国优秀企业家金球奖、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特等奖、中国首届十大扶贫状元等光荣称号。华西村更值得称道的是该村除了有一个物质文明建设的集团公司外,还有一个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这个公司全面负责精神文明建设的产、供、销,协助企业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华西村于1988年开办了华西精神文明开发公司,将精神文明作为一项产业来开发,这不仅在世界上没有,在中国也是独一无二的。他们在公司里配置了专门人员,专负责华西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具体问题,在协助集团公司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还对村民开展系统性的素质教育。
精神文明开发公司的建立,强调了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应有地位。华西村坚持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共同进步,并不是单纯地讲精神文明,而是把精神文明寓意于经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他们无情抵制了社会上的非法集资者,抵制了封建迷信和赌博危害,同时办学习班,讲赌博的危害,讲正常的宗教信仰和封建迷信的区别。针对个别村民夫妻不和,婆媳不和,他们举办学习班,讲各种法律知识,讲中国人尊老爱幼的传统。并根据农村工作的特点,结合华西村的实际,开展爱党爱国爱华西,爱亲爱友爱自己的六爱教育。如今,六爱已成为华西人的精神支柱,成为党员、干部和群众的行为准则。
华西村的精神文明开发公司,不仅在本村产生出了效益,他们还为中西部地区培训了4000多名农村干部,可以说,将精神文明的产品推销到祖国大地。
吴仁宝曾经说过,有些地区,某些人物质富裕精神贫乏,或精神富有物质贫乏。华西始终摆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把物质富有作为基础,精神富有作为前提。多年来,坚持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为精神富有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同时,切实加强对村民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物质生产提供正确的方向和精神动力,使之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达到完美结合,实实在在把两手抓的精神落到实处。
吴仁宝(华西村党委书记):
如何搞好一个村的工作,我的体会,主要是调动全村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只有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斗志旺盛,才能巩固发展集体经济。怎么样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呢?我们的主要方法是三靠:一靠思想教育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二靠党的政策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三靠干部以身作则、模范行动调动群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