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吉林市人给松花江盖盖的故事。哈尔滨这些年有些悲壮。
这颗原本熠熠闪亮的东方明珠,不知何时有些黯淡了。
早些年,借着它的光芒,那些候鸟一样从欧洲腹地或是更远的地方来的外国人,那些探险家和冒险家。那些商人和骗子,那些虔诚的传教士,都把这里当做东方巴黎和远东的莫斯科看待。那时,城市本身的魅力和远东风情,足以使那些外国人乐不思蜀。哈尔滨是个奇特的城市,它的生长和发展,在中外城市发展史上都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这个谜一样的城市,在20世纪之初的那些年代,就横空出世,很有些像今天的深圳。我们今天有深圳速度这样的说法,而那时的哈尔滨,在短短的时间里就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也可以冠之以哈尔滨速度了。
然而,后来的哈尔滨却令哈尔滨人充满了怒气——
哈尔滨市市政公用建设局党委副书记魏佑莹:我是土生土长的哈尔滨人。我是在当了几十年兵后又回到哈尔滨的,当兵的地方在河南洛阳。因为长期在外,对哈尔滨的印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印象更清楚、更理性化些。我总的感觉是哈尔滨这些年是由洋变土了。哈尔滨的城市建设有些迷失,变得灰头土脸,没有过去的洋味了,变埋汰了。尤其是马路经济、乱建乱盖等等,丢了绿地,丢了广场,丢了人行道,把偌大的哈尔滨办得像个大集市,档次一下子就掉下来了……
哈尔滨市供销社团委书记杨杰:哈尔滨的小伙潇洒,哈尔滨的姑娘漂亮,好像是公认的。哈尔滨人到哪去都有个味,是洋味。我就想,这和一棵树似的,咱哈尔滨人是树枝上的花,咱的香味、美味都是这棵树身上带来的。要是咱这棵树变矮了,变矬了,变成人不待见的小老头树,咱哈尔滨人还能让人看得起吗?这些年,我就觉得哈尔滨的位置有些往下掉。咱去看看上海、广州、深圳那些南方城市,城市的变化多大!还有厦门、青岛、大连那些沿海城市有多美!远的不说,就说大连,这几年变化多么惊人。原来东北三省,要说城市漂亮,咱哈尔滨得排老大,现在大连一下子就蹿上去了,连大连姑娘的位置也跟着上去了,到哪都说大连姑娘真美,我们哈尔滨的姑娘反而没人提了……
哈尔滨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哈尔滨市这些年往下掉的原因很多,但从我熟悉的角度,我认为是文化品位陷落的关系。哈尔滨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中西方文化交会、汉满文化交会、边地与内陆文化交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交会的大文化区域。作为城市的管理者,一定要具备较高的文化艺术素质,有训练有素的文化眼光,才能驾驭好城市马车驶向文明高峰。
《黑龙江日报》记者晁元元在《为梳理家园叫好》一文中这样写道:
……像大多数哈尔滨人一样,每次从南方归来,我都会重复这样的感受:下了车,汽车驶入市区,左顾右盼,到处是垃圾、地摊、叫卖、烧烤、堵车……毁了南下带回的好心情。
去年这个时候,诗人舒婷来哈尔滨时,我陪着她去生活之声诗歌朗诵会现场。汽车在哈尔滨市布满占道商贩的街路上爬行,烧烤的烟雾弥漫在空中。我真的有一种冲动,想用双手遮住车窗,阻挡舒婷向外张望的目光。那一天,从酒店到剧场的路显得格外漫长。
仅仅是在三五年间,原本与哈尔滨实力不分伯仲的大连,城市面貌发生巨变,绿色如织的草地,白鸽群飞的广场,让哈尔滨市看着又是叹息又是羞愧。而广州,一度被人戏称为国际大排档,前些年,一进城,满眼是乱,光是违章临时建筑盘据的地块就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今年再去广州,一年一小变变出漂亮整洁的园林,井然有序的街道,让人不由感慨,这真是广州吗?
哈尔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城市,我们休戚与共的家园,我们爱它的美丽,痛它的枯槁,热盼它成为一个可爱的家,清洁的家,美丽的家……
一声声怨气火气怒气从不同渠道向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倾泻而去。
一声声呼吁、敦请、要求密密实实洒向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哈尔滨市领导们沉不住气了。
哈尔滨市领导们坐不住了。
多年积习,多年痼疾,多年顽症,似乎在一天时间里浮出水面,哈尔滨开肠破肚似的袒露出种种丑陋,让人目不忍睹。
这是你吗?
受命不久的市领导班子被哈尔滨的家丑惊呆了。
新上任的市委书记、市长王宗璋带领一干人等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里逡巡着,从市中心的索菲亚建筑艺术广场到郊区的小区里弄,他和市委领导班子的成员们都看到了真实的哈尔滨。一个从文件和报纸上走下来的哈尔滨,一个没有被语言修饰过的哈尔滨。即使是市中心,索菲亚广场铁栅栏外的垃圾几乎可以与栅栏比肩。春风里,和季节同时苏醒的还有刺鼻的腐质气息,白色的塑料袋像肌肤上蜕下的皮屑,刺目地张扬在人们的视线里。残存的冰雪开始在垃圾堆的深处融化,一股股的污水淌成黑色的小河。这是市中心,如果把城市比喻为一个人,市中心无疑为人的脸面,脸面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别的部位了。哈尔滨何时成为这等模样?
市领导们被城市的丑陋击中了。毫无遮掩的丑陋令人汗颜。
哈尔滨再也不能这样下去了!市委常委会上,王宗璋拍案而起。他说,一定要从根本上扭转哈尔滨脏乱差的形象,还哈尔滨市民一个清新整洁美丽的城市形象。常务副市长史文清说,人民群众的呼声是政府工作的第一信号,我们要顺应民心,遵从,切实搞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为了加强对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市政府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常务副市长史文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各区政府区长、市直有关委办局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环境整治重大问题的决策和协调。成立了环境综合治理办公室,从市建委、规划、市政、房产、工商、公安等部门抽调350多名处科级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超常规措施,坚持14小时工作制,节假日不休息,全力以赴推进各项整治工作。
一场为捍卫哈尔滨城市形象的战斗自此打响……
战斗信号冲上天际的时候,哈尔滨仍在浓重的夜幕下沉睡。没有什么人认为这一次要动真格的,也没有什么人能意识到哈尔滨会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脱胎换骨。哈尔滨人发牢骚讲怪话,之后就在啤酒泡沫里寻找平衡去了。按照以往的经验,新官上任三把火,所有新上任的领导班子,都会在上任伊始吆喝几声,还没等三把火烧完,一切就又回归于平静。平静的生活像泥塘一样陷住了哈尔滨,让哈尔滨在如水的平静中沾满污垢,一层层涂着,像盔甲一样坚硬。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哈尔滨从美丽到丑陋,非哪一个时期所为,这种积重难返的现实,可以从很深很远的历史渊薮中寻找原委,但要在一朝一夕中改变城市的面貌,谈何容易!
但是,当信号弹冲上天际的时候,第一批冲在前头的却是哈尔滨市委一班人。既然整治方案已经出台,那就等于给哈尔滨人立了军令状。开弓没有回头箭,军令一出驷马难追,倒是领导们觉得没有退路了。
白天车多人多杂事多多,领导们都如蛰伏在壕堑里的冲锋者,他们在办公室里处理着日常事物。但等夜深人静或晓风残月,他们就出发了。每人手里捏着一个长把手电筒,这是他们必备的勘察照明设备,然后就来到工地。
就像打仗的指挥员要到第一线察看地形一样,领导们要到第一线告别往日的哈尔滨。这是哈尔滨的过去。它们是一堆堆的沉重,它们堆积在哈尔滨身上,攀附在哈尔滨身上,把哈尔滨搞得面目全非。
信号弹升上去了,攻势却没有形成。攻坚战遇到了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