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21849300000011

第11章 做人忍得耐得,进退自如无是非(4)

一个人如果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并且接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就能知道如何扬长避短,让自己生活得更为愉悦。同样的,当我们能虚心地面对别人,包容他人的失败和短处时,即可拥有良好的人际互动与情谊。对于处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之中的我们,只要能认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并且扬长避短,就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灿烂人生。

换言之,优、缺点全在于你对自己的期望与评断之中。如果你肯定自己的优点,你就能自爱、自信,并且借此在生活中化解矛盾,克服挫折与障碍,进而激发出更多的优点;但要是你不断的自我否定,你当然就会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了。

有时候,我们应当好好想一想那些天生有残疾的人们,他们面对着自身的生理残疾、艰苦的生活条件,仍旧能够看重自己、积极生活、努力成就自己的人生,为何我们却办不到?自我肯定、喜欢自己、自己瞧得起自己,绝对是一种强大的意志力量。这种意志不但能够帮助人们成长,激发潜能和斗志,还可以使人不再胆怯、犹豫、懈怠、软弱,进而增加我们的勇气、魄力和自信。而当你的自信程度为人所称道的时候,策划人生也就变成了一件轻松愉快的事。这在于,你就是自己人生的主人,是自己人生快车中的火车头。

任何事情,都是好中有坏,坏中有好,不必盲目乐观,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自己善加利用,扬长避短,就会找到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纵然是缺陷也能变为优点。相信自己,我们是自己人生的主宰,好好利用自己的好与不好。

11适时退步,才能更好地向前走

退一步,并不是妥协,而是给自己一个喘息和思考的时间和空间,退一步,也才能更好地审视自己,为将来调整好步伐。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根本。

隐峰禅师是马祖禅师的弟子。他们都是著名禅师,虽然身为师徒,却经常在一起参禅悟道,相互学习。相比之下,马祖禅师禅性更高,但隐峰禅师也差不了多少。

有一次,隐峰禅师推车搬运经书,马祖禅师正好坐在藤椅上,伸着脚歇息。由于道路太窄,过不去,隐峰禅师请求马祖禅师把脚缩回去,让一下路。不料,马祖禅师蛮横无理地说:“我向来是只伸不缩。”结果,二人争执不下,谁也不肯让步。

隐峰禅师毕竟有事在身,怕这样下去会耽误事。于是,他奋力朝前推车,结果,车轮碾过了马祖禅师的脚,疼得马祖直咧嘴。

马祖禅师立刻回到寺庙,召集众人登坛讲法,手里还拿着一把锋利的斧头。众人一看势头不妙,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都不敢出声。马祖禅师晃着斧头,对众人大声说道:“刚才是谁碾伤了我的脚,赶快站出来,我要砍了他的头。”众人面面相觑,议论纷纷。

这时,只见隐峰禅师快步走上前去,并伸出了自己的脖子。

马祖禅师见他脸上毫无惧色,放下斧头,心平气和地说:“你对自己的前途毫无惧色,大千世界可任你行走。”

隐峰禅师听到这话,就缩回了脖子,向马祖禅师顶礼膜拜,然后弯腰退回到自己的座位上。马祖禅师看到这一切,再次称赞道:“能进能退,乃真正法器。”

对于一些人来说,做事情考虑好之后就要勇敢地去做,不要畏畏缩缩,否则就可能与成功失之交臂。然而,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就要懂得后退的艺术,不要一味地蛮干,只有放低你的人生姿态,才有机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有一位留美的计算机博士,毕业后在美国找工作,结果好多家公司都因其学位太高而不录用他,思来想去,他决定收起所有的学位证明,以一种“最低身份”再去求职。

不久,这位博士就在一家公司做了一名程序输入人员。这对他来说简直是“高射炮打蚊子”,但他仍干得一丝不苟。很快,老板发现他能看出程序中的错误,非一般的程序输入员可比。这时,他亮出了学士证,老板给他换了个与大学毕业生对口的专业。

过了一段时间,老板又发现他时常能提出许多独到的有价值的建议,远比一般的大学毕业生要高明,这时,他又亮出了硕士证,老板见后又提升了他。

再过了一段时间,老板觉得他还是与别人不一样,就对他“质询”,此时他才拿出了博士证。于是,老板对他的水平已有了全面的认识,毫不犹豫地重用了他。

其实,人不怕被别人看低,恰恰相反,而是怕人家把你看高了。看低了,你可以寻找机会全面地展现自己的才华,让别人一次又一次地对你“刮目相看”,你的形象也会慢慢变得高大起来;可如果被人看高了,刚开始让人觉得你多么的了不起,对你寄予了种种厚望,可你随后的表现总让人一次又一次地失望,结果是被人越来越看不起。

退一步海阔天空,退的艺术不仅仅是放低人生姿态,还要学会宽容。宽容能驱散怨恨,宽容能带来仁义,博得赞美,宽容能创造轻松和谐的氛围。

美国曾经有位总统叫做马辛利,因为用人问题,遭到了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讥骂他。他气得鼓鼓的,但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说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详细解释给你听……”

马辛利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是绝不会服气的。由此可见,当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状态时,得理者的宽容态度,有“釜底抽薪”之妙,能使对立情绪“降温”。

能进能退,才是真正法器。对于很多人来说,往往是进有余而退不足,认准一个地方就像钉子一样钻进去,然而一旦碰到钢板上便会弄得头破血流。引擎利用后退的力量,反而引发更大的动能;空气经过压缩,反而更具暴破的威力;与人作战,有时候要迂回绕道,转弯前进,才能胜利。所以,只有那些审时度势,懂得以退为进的人才更容易获得成功。

12性格偏激,难觅知己

平和的心态和性格,是块吸铁石,能吸引很多朋友和贵人围绕于你身边。性格挑剔,则惹人生厌,难觅知己。

佛说:“性情温和平静为上者。”一个人的性格如果过于急躁,他的言行就如同炎炎烈火一样炽热,好像凡是与他接触到的东西都会被焚烧;一个人如果过于苛刻没有人情味,他的言行就如同冰雪一样冷酷,好像凡是与他相碰触的东西,都会遭到迫害;一个人如果思想顽固不化,那么,就像一潭死水或一棵朽木一样,已经没有任何的生机。这些人很难建功立业,造福后代。

一个人有主见,有头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这无疑是值得称道的好品质。不过,这种观点只有在不固执己见、不偏激执拗的前提下才能成立。性格和情绪上的偏激,是为人处世中不可小觑的缺陷。与人交往过程中,许多人都吃过偏激执拗的亏。

三国时,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水淹七军,是何等英雄气概。可是他致命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固执偏激。当他受刘备重托留守荆州时,诸葛亮再三叮嘱他要“北据曹操,南和孙权”。可是,当吴主孙权派人来见关羽,为自己的儿子求婚时,关羽一听大怒,喝道:“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如果总是把自己看成“一朵花”,把别人看成“豆腐渣”,说话办事不顾大局,不计后果,只会给自己带来不利。关羽的做法导致了吴蜀联盟的破裂,结果双方兵戎相见,关羽落得个败走麦城、被俘身亡的下场。关羽不但看不起对手,也不把同僚放在眼里。名将马超来降,刘备封其为平西将军,远在荆州的关羽大为不满,特地给诸葛亮去信,责问说:“马超能比得上谁?”老将黄忠被封为后将军,关羽又当众宣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正因为他目空一切,盛气凌人,一些受过他蔑视侮辱的将领对他既怕又恨,以致当他陷入绝境时无人救援。

因此,做人不应该我行我素,主观武断,尤其是在处理重大问题上。否则,只会导致工作或事业的失败。而且,平时为人行事也不应该如此,否则只会失去越来越多的朋友。

《韩非子》里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春秋时宋国有一个富人,有一天,大雨淋坏了他家的墙,他儿子说:“如果不把墙修好,那么肯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老人也这么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的儿子很聪明,而怀疑失窃的东西是邻居家的那位老人偷的。这个故事就叫智子疑邻。

毫无疑问,故事中的这个富人在戴着有色眼镜看自己的邻居。同样的话语,自己的儿子说出来就是有先见之明,邻居说出来就怀疑偷了他的东西。

有些人看问题总是容易戴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商讨一概不听不理。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人们交朋友讲究“同声相应,意气相投”,喜欢结交饱学而又谦和的人,如果一个人老是以为自己比别人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自然很难有知心朋友,也没有人愿意帮助他成就事业。

性格决定人生,好的性格必定能成就一个好人生。那么现在就开始学佛进行修身养性,造就平和、谦虚、幽默而乐观的性格,摆脱偏颇和激奋,这种性格就是你的个人魅力,让你有和谐的人际关系,美好快乐的人生。

13持戒应以律己为要

假如你每天看到众生的过错和是非,就要赶快去忏悔,这就是修行。律人先要律己,不要光拿戒律去律人,天天只见别人不对,不见自己不对。

倓虚大师谈到弘一大师平素持戒的功夫,就是以律己为要。嘴里不批评别人,不说人是非长短。即使是他的学生,一天到晚跟在他身边,做错了事他也不说。如果有人犯律或做错事情,唯一的方法就是“律己”不吃饭。不吃饭并不是存心给人呕气,而是在替那位做错事的人忏悔,恨自己的德行不能去感化他。他的学生和常跟他在一块的人,都很了解他的脾气,每逢他不吃饭时,就知道有做错的事或说错的话,赶紧想法改正。一次两次,一天两天,一直等到你把错改正过来之后,他才吃饭,对于你的错处,让你自己去说,他一句也不开口。平素弘一大师常常和别人说:戒律是拿来“律己”的!不是“律人”的!有些人不用戒律来“律己”而去“律人”,这就失去戒律的意义了。

“自我约束”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话题,早在古代,就有“克己复礼”、“吾日三省吾身”等关于自我约束的观点,这也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到了现代社会,这种传统美德逐渐淡了,人们都不太在意了。

水倒在杯子里,我们就能端着杯子喝水,而如果杯子打破的话,水就会流得到处都是。因此杯子对于水而言就是一种约束。人也是这样,如果没有约束,每个人都随心所欲地去干自己想干的事情,自然环境、社会秩序被任意破坏,家不像家、单位不像单位,文明不复存在,这种没有限制“自由”的产生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得不到公平公正的自由,那将会是一个多么危险的世界!

学会约束自己,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有自制、自律的能力,其中的关键要靠自己。

从点点滴滴的小事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而个人的素质和修养首先取决于他的自律能力。能不能做到自律,关键是自我控制能力的强弱,是否在心中有道德感。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太太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幢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他的心思已不在工作上了,他用的是劣质的材料,建造的是粗糙的工程。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来了,他把房子的钥匙递给了老木匠:“房子归你了,这是我早就想送给你的退休礼物。”

老木匠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更是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早知道他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做呢?可现在,他只得住在一幢自己给自己粗制滥造的房子里了。

这个故事叫做“人生”,把盖房子比做人生,是再合适不过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当成故事里的那个木匠,想想你盖的房子,每天我们都会在房子里敲进去一颗钉子,加上去一块木板,或者垒起一面墙壁——请用好你的智慧,请时刻坚守自律,竭尽全力地好好建筑吧!因为,人生是不可能抹平重建的,所以才有人说:“人生就是一项你自己建造的工程。”

由此可见,自律是成功的基石。尤其在物质生活日益发达的今天,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只要稍有不慎就会陷入泥潭之中,难以自拔。

自我约束,说起来似乎很容易,就是让我们自己管住自己。但是,你现在用这条标准在心里衡量一下,很多人可能都会说:“自己还真没有做到。”为什么?因为世界上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

人生来是不自由的,环境约束着我们,道德规范着我们,没有绝对的自由,我们只有自律才能找到相对的自由。同样,自律也是我们做事成功的必备品格。打开自律的窗子,拥有的不仅仅是窗外的风景,等待我们的,还有人生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