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学中的做人道理
21849300000025

第25章 意气平和,胸怀坦荡,自无可恶之人(1)

佛语有言:“心体澄澈,常在明镜止水之中,则天下自无可厌之事;意气平和,常在丽日风光之内,则天下自无可恶之人。”人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也没有十恶不赦的人,多一点善解人意,多一点胸怀坦荡,多一点宽人律己,生活中便多一点和气,少一点争吵。和谐的人际关系会让你生活得快乐轻松。记住,宽容别人,就是在谅解自己。

1宽容别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心存怨恨只会让人心情很糟,而宽容则会给你带来一种身心的平和。宽恕别人,原谅别人,也为自己留了一条路走。不宽恕别人,与人结怨,自己的路会越走越窄。宽容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有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有一天青年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决定痛改前非,就对一休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争吵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别人把唾沫吐到我的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不是什么忍受不忍受的问题,你就当做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唾沫吐到脸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侮辱,微笑着接受吧!”一休禅师和气地说。

“如果拳头打过来怎么办?”青年问。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一休禅师微笑着说。

青年终于忍耐不住,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感觉怎么样?”一休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什么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佛法云:故见怨或亲,非理妄加害,思此乃缘生,受之甘如饴。就是说当怨敌或亲友无理伤害我们的时候,我们应立即想到“这些伤害都是从因缘聚合而生的”,于是欣然承受。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总要遇到一些他人的损害。一些怨敌会无端给自己制造众多殴打、诽谤、侮辱、嘲讽……还有一些亲友,以前也许相处得不错,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们也会翻脸不认人,平白无故地闹许多是非,给我们的身心带来伤害。类似事件,很多人都有过亲身的体验。

面对他人的伤害,如果以牙还牙、以怨报怨,问题会越来越严重。因为他人进行伤害行为时,他的心为烦恼所制而不能自主,如果在此时遇到了抵抗,定会如同火上加油,嗔心会更炽盛。大家知道,“沙门四法”的原则是:骂不还口,打不还手,不以嗔怒对嗔怒,不以揭短对揭短。如果以怨报怨,就违背了出家人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平时修持的功德,也就会在刹那之间毁坏殆尽。最终的结果,于人无益,于己有害,所以这种以怨报怨的行为,是万万不可采取的。

乐于忘记旧怨是一种心理平衡的方法。老是“念念不忘”别人的“坏处”,实际上最受其害的就是自己的心灵,把自己搞得痛苦不堪。这种人,轻则自我折磨,重则就可能导致疯狂的报复,最终害人害己。

乐于忘记旧怨是成大事者的一个特征,只有既往不咎,才可甩掉沉重的心理包袱而大踏步地前进。人要有点“不念旧恶”的精神,况且在同事之间,许多情况下,人们误以为“恶”的,又未必就真的是什么“恶”。退一步说,即使是“恶”吧,对方心存歉疚,诚惶诚恐,你不念旧恶,以礼相待,说不定也能使对方改“恶”从善。

一位名叫拉比的卖砖商人,由于另一位对手的竞争而陷入困难之中。对方在他的经销区域内定期造访建筑师与承包商,告诉他们:拉比的公司不可靠,他的砖块不好,生意也面临即将停业的危险。拉比对别人解释说,他并不认为对手会严重伤害到他的生意,但是这件麻烦事使他心中生出无名之火,有时候真想“用一块砖来敲碎那人的脑袋作为发泄”。

“有一个星期天早晨,”拉比说,“牧师讲道时的主题是要施恩给那些故意为难你的人。我就把在上个星期五,我的竞争者使我们失去了一份25万的订单的事跟牧师说了。但是,牧师却教我们要以德报怨,化敌为友,而且他举了很多例子来证明他的理论。当天下午,我在安排下周日程表时,发现住在弗吉尼亚州的我的一位老客户,正因为盖一间办公大楼需要一批砖,对方所指定的砖的型号并不是我们公司制造供应的,而与我竞争对手出售的产品很类似。同时,我也确定那位满嘴胡言乱语的竞争者完全不知道有这笔生意。”

这使拉比感到为难,是遵从牧师的忠告,告诉给对手这项生意的机会,还是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让对手永远也得不到这笔生意?到底该怎样呢?拉比的内心斗争了一段时间,牧师的忠告一直萦绕在他心田。最后,也许是因为很想证实牧师是错的,他拿起电话拨到竞争对手家里。

接电话的正是对手本人,当时他拿着电话,难堪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拉比礼貌地直接告诉他有关弗吉尼亚州的那笔生意。结果,那个对手很是感激拉比。

后来,拉比说:“我得到了惊人的结果,他不但停止散布有关我的谣言,甚至还把他无法处理的一些生意转给我做。”拉比的心里也比以前感到好多了,他与对手之间的误解也获得了澄清。

宽容别人,以德抱怨,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聪明人的处世原则。唯有如此,才能让你的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宽恕敌人有时就像镜子反射出你对自己的宽恕一样。它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动力,宽恕治疗一切痛恨,能够增强人际的和谐。不肯宽恕和原谅别人的人大多是自以为聪明的人,但从长远看他们并不聪明。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们对敌人的怨恨,人生的路才能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宽广。

2生气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

所谓气大伤身,很多时候,我们静下心来想想生气是很不值得的,当我们不去看它时,它就烟消云散了。

有一个青年,人品才能都不错,只是常常会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生气。别人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他却生气了。他也知道自己这样不好,但就是改不了,于是他便去求一位高僧为自己谈禅说道,解决自己的烦恼问题。

高僧听了他的讲述后,一言不发地把他领到一座禅房中,让他坐在里面,自己突然走了出去,并把门上了锁。

青年气得跳脚大骂。骂得口干舌燥,高僧也不理会。这时候,青年又开始哀求,但高僧仍然不理会他。青年无奈,终于沉默了。听到没有声音了,高僧来到门外,问他:“小伙子,你还在生气吗?”

青年说:“我只是为我自己生气,我怎么会到这地方来受这份罪,还不如不来找你呢。”

“连自己都不原谅的人怎么能心如止水呢?看来你还没有静下来啊!”高僧说完,转身离去。

过了一会儿,高僧又问他:“现在还生气吗?”

“我不生气了,生气也没有什么办法。”青年说。

“如此看来,你的气并未消逝,还是埋在心里,爆发后将会更加剧烈,还不行。”高僧又离开了。

当高僧第三次来到门前的时候,青年告诉他:“我已经不生气了,因为根本不值得生气。”

“你现在才知道值不值得,这说明你心中还在衡量着,还是有气。”高僧笑道。

当高僧的身影迎着夕阳立在门外时,青年问高僧:“大师,到底什么是气啊?你告诉我吧。”于是,高僧将手中的茶水倾洒于地。青年思索良久,突然顿悟。立即叩谢而去。

什么是气呢?气,便是别人吐出而你却接到口里的那种东西,你吞下便会反胃,而当你不看它时,它便会自然地消散了。换句话说,气就是用别人的过错来惩罚自己的愚蠢行为。

有一对夫妇,两人都是聋哑人,丈夫每天在街角摆摊修车,妻子则在家里料理家务,婚后的一段时间里,两人互相照顾,生活很和谐,两人觉得幸福并且快乐。他们都有同样的缺陷,难以和正常人交流,但他们之间可以用手语交流,所以彼此都很满足。可是没有想到,一年后两人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丈夫在外劳作一天回到家里,妻子不仅不体贴他,反而不断找碴儿,为一点点小事就摔门砸东西,丈夫非常生气,心想自己没有做错任何事,本不该受到这样的待遇,但妻子一点也不理解,实在是太蛮横了。于是两人关系便越弄越僵,最后竟发展到离婚的地步。一天,男人的修车摊迎来了一位客人,这人正好是他当初就读聋哑学校时候的老师,偶然相遇,老师和学生都很高兴,闲聊之余,男人不禁摇着头说起了自己的家庭矛盾。老师很想帮助他当年的这位学生,毕竟,两个人能生活在一起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很想知道,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对夫妻走到了这一步,于是当天晚上,他就和学生一起去了学生家。看到丈夫带回了客人,妻子没好意思做出不礼貌的事,但她的态度依然很冷淡,这位老师很快感觉到学生家里压抑沉闷的气氛,他决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对夫妇。这天晚上,老师没有多说什么就走了。第二天,老师估摸着学生已经出门摆摊了,就来到了学生的家里,刚开始,学生的妻子不是很配合,后来在老师的和蔼和耐心的感召下,她心里的禁忌才逐渐解除了,开始慢慢用手语和老师交流起来,经过一个上午的“谈话”,老师才明白,学生的妻子之所以烦躁而粗暴无礼,主要是因为觉得丈夫很少关心自己的感受,她成天独自待在家中,没有人说话,好不容易把丈夫盼回来,丈夫还一副不愿答理自己的样子,所以她才觉得很生气,慢慢地她就养成了发脾气的习惯,她知道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给他们双方都会带来巨大的痛苦。了解了情况之后,老师找到了学生,语重心长地跟他谈了一次,用恰当的方式转达了他妻子的心声,最后老师希望学生能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他是否在乎自己的妻子,是否还在乎他们的家庭,是否还愿意积极地挽救他们的家庭。听完老师的话,男人反省了一下最近的行为,自己很长时间以来的确没有好好关心过妻子,妻子发脾气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生气的时候,人们需要静下心来,好好想一想自己的愤怒到底是因何而起,如果别人让你感到生气,那么你就需要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当中,告诉自己忘掉别人的错和过失。这时候最好别说任何话,别做任何事,这是因为,怒气还未消散,人很容易做出过激的事儿,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痛苦。

生气比起病痛来对人的身体损伤更大。因为别人的过错,让自己伤身又伤心,值得吗?可能很多人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妨这样,每次觉得你要生气时,把手放在胸口,深呼吸并默数一百个数。回过头来你会发现,原来这事儿并没有那么令人生气。记住,吸进别人吐出的二氧化碳,没营养又不好受,简直就是在找罪受。

3

饶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

法国人有句话:“能够了解一切事物,便能包容一切事物。”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因为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是不一样的,你能做的,只是试图去理解他。

有一位田先生,当年追他老婆的过程十分艰苦,当时不论大舅子、小舅子,皆百般阻挠,究竟他最后是如何通过岳母大人这一关,终于娶得爱妻归,人们并不十分了解。

不久前的一次同学聚会,田先生突然把当年求婚的秘密告诉大家。当他和她希望厮守终生时,从不肯见他的女孩母亲终于把他叫去家里。她把女儿借故支走,很严肃地问他:“我要知道你有多爱我的女儿。”女孩母亲给他一张纸和笔,要他立时写出她女儿十个“最大的缺点”。

他非常惊讶,作为她的母亲当然希望女儿的爱人是死心塌地爱着女儿,女儿在他的心中,应该是圣洁完美没有任何缺点的。他想,女孩母亲是不是在做“反测验”。

女孩母亲严厉地望着他,很认真地说:“你不必骗我,我自己的女儿,我会不知道吗?”于是他就老老实实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她的缺点写出来。女孩母亲看了,脸色稍有缓和,竟然以欣慰的口吻跟他说:“嗯,你和她真的是交往很深,这些都是她要不得的缺点。”

女孩母亲随即神情凝重地问他:“她有这么多缺点,你还会始终如一地爱她吗?我不要你告诉我她有多少优点吸引你,我只要知道,你会不会包容她的缺点?”

后来他和那个女孩结婚了。共同生活了一年又一年,他发现当年说可以忍受的缺点,在婚姻中却变得不太能忍受,而有许多当年没有发现的缺点,又一个一个跑出来了。结婚十年、二十年后,他发现,常常要强迫自己去接受有各种缺点的妻子。他恍然大悟当年岳母对他进行考试的良苦用心了。

现在他的宝贝女儿上大学了,他想要教女儿如何去交男朋友,头脑里清晰地浮现当年岳母和他谈话的那一幕。他知道自己的女儿有多好,但是,女儿许多的缺点,更是他和妻子心中的牵挂,找一个能爱女儿缺点的男孩子,成了他对女儿未来人生的愿望。

污秽的土地,才会有肥沃的土质,也才能有利于万物的滋长;同样,水流如果过于清澈,就很难产生鱼类。所以说,君子要有宽宏的度量,不必太过自命清高,能够接纳世俗的事物。

宽容能够让你得到快乐、赞美、关爱。不过你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人,因为别人也和你一样,想得到快乐、赞美和关爱。

那么如何做到理解他人呢?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就能做得到。比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兴趣和个性,好比你也有你自己独特的个性。只是,假如你不用心观察,是很难发现这些特点的。

当你发现一个人的优点时,你可以诚挚地把它告诉周围的朋友;发现一个人的缺点时,你应该选择悄悄地告诉他本人,以便他改正。如果你能考虑到别人的立场、不为难人家的话,别人就会真心地把你当做好朋友,对你很友好。当你想同某个人做好朋友时,你可以先观察他的优点和缺点,然后赞美他的优点,提醒他改正缺点。

任何一个人,都会有优点和缺点,而且内心都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因此,当你赞美他本人“认可”的那一部分优点时,他就愿意对你敞开心扉。当然,如果只说优点不提缺点,这并不是做朋友的正确态度。

一个女孩向她的好朋友倾诉自己同时爱上两个人之苦——身边的一个待她很好,可是,她夜夜魂牵梦萦的,却是另一个。她问那好友:“我夜夜挂念他,是否应该去找他呢?”

没想到,好友听了之后,反应很大地劈头一句:“你这属于脚踏两只船,不道德啊!”

女孩感到很委屈,她认为自己只是很挂念那个人,想问候一下他而已,何必说到不道德那么严重?被好友这么呵斥,她心里觉得很受伤,从此不敢向那个朋友倾吐半句心事。

朋友相交,贵在包容与接纳,朋友做的事有不对之处,可以指明,告诉他或者她自己认为这么做不太好,但对于朋友本人,我们应该接纳和包容他。对待朋友,不用像法官判案、探员录口供,用审问、定罪的语气,况且,法官判案也会看那人的成长背景和心理报告呀!

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故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故高山雄伟壮观;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故大海浩瀚无涯。是啊,假如每个人都心胸宽广、宽宏大度,人与人之间就会多一些相互理解,这个世界也就会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