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仙侠李白杨玉环奇侠传..more
2187100000077

第77章 阴谋起义

第八十八章阴谋起义

严庄懂得谦让取舍,内心清楚该是自己发言的时候了,遂站起身来,抱拳道:“严某抛砖引玉,陋见之至,希望各位不要见笑才是。”严庄说完,脸色转为严肃,道:“安大人刚才所说甚是有理,出兵势在必行。不过也如安大人所说,安大人神功亟需时日才得圆满,两相矛盾,权衡利弊,我们依然需要出兵造势,先发制人,以免受制于人。当然,率兵打仗不同个人打斗,打仗需要的是兵法谋略和精兵士气,再者,一旦兵连祸结,以目前大唐气势,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我们要想取胜,也决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定论的。安大人深喑《飞将军秘笈》中的五行八卦和奇门遁甲,眼下不如将此布阵之术传授给大公子或者安大人信赖之人,让他替安大人统帅大军冲锋陷阵。而安大人这阵子可全身心投入修炼神功,一旦安大人神功练成,当所向无敌,横扫中原,攻入长安,杀死李隆基,取而代之,岂不两全其美?当然,古今用兵关键在于一个‘正’字,正义之师无往而不胜!如今起兵,我们要找个恰当的理由才行。西汉‘七国之乱’提出的口号就是‘诛曹错,清君侧’,正好,我们也可以来个‘诛杨国忠,清君侧’,一箭双雕,岂不乐哉?这些只是严某主观看法,陋见而已,是否采纳,全凭安大人定夺。”严庄说完又是一揖,欣然落座。

众将七嘴八舌,皆觉严庄说法可行。

安禄山静心思索了一会,点头表示赞许,道:“严兄弟言之有理,甚合安某心意。倘若如此,固然朝见李隆基功亏一篑,似乎也不足为惜。至于详细安排,最近两天就会有结果。三天后用事,大家还有高见吗?”

众人一听三天后起事,个个磨拳察掌,异口同声地道:“一切唯安大人马首是瞻,预祝安大人旗开得胜!安大人万岁万岁万万岁!”

安禄山内心愉悦,摆摆手道:“多谢各位垂青,以后还倚仗各位同心协力,共计大事。日后荣华富贵,安某定和众兄弟共享。”

众人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散去了。

安禄山暗自思索:史思明、严庄虽然忠心耿耿,但毕竟是外姓,布阵之术落入他们之手,自己始终放心不下。如此,也只有大儿子安庆绪、小儿子安庆恩及女儿安庆丹丹了。安庆丹丹是女儿身,不予考虑;安庆绪足智多谋,狡黠多变,而且武功不弱,再加上宗俊卿、史思明、严庄等人辅佐,定能成就大事;小儿子安庆恩年少轻狂,又兼之武功平平,临敌经验欠缺,不能担当大事。如此分析,毫无疑问,布阵之术要传给安庆绪。但是……但是安庆绪非段娇艳所生,如果传给安庆绪,段娇艳定然不悦,唉,这可如何是好呢?安禄山拿不定主意,只好传来“智多星”严庄商量。

严庄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当然是大公子安庆绪。这等军国大事,安大人怎能感情用事?不择良帅,万不能成功。”其实严庄此等说法,当然带有私人观念:安庆绪聪明绝顶,早知安禄山贪恋段娇艳美色,爱屋及乌,安禄山当然处处宠着安庆恩和安庆丹丹。为了巩固地位,安庆绪把目光瞄准了安禄山最信赖的两员大将,即史思明和严庄。史思明阴险诡辩,故意疏远安庆绪,为的是不让安禄山猜疑。严庄见安庆绪聪明老练,又对自己毕恭毕敬,言听计从,故而乐意结交,因此关系非同寻常。如今安禄山问话,严庄自然替安庆绪请缨。

安禄山见严庄推荐安庆绪,从大局着眼,也点头认同。

第二天,安禄山布置妥当,遂颁下文书:命安庆绪为大元帅,史思明、安庆恩为左右副元帅,严庄为军事,其他诸将按照平日功勋,各得其所。宗楚客武功超群,被安排坐阵军中,统筹全局。

大家各司其职,分头准备去了。安禄山把安庆绪独自叫到密室,道:“为父要闭关修炼,少则一个月,多则两个月便可出关。这段日子一切要靠你主持了,行军打仗非同儿戏,你要处处小心谨慎,多听诸将建议,万不可感情用事,知道吗?”

安庆绪点头道:“父亲尽管放心,孩儿当谨记父亲教诲。”

安禄山不动声色,道:“时间不多了,为父现在就把布阵之术传授于你,你要用心牢记,不可出错。”安禄山呷口茶,又道:“行军打仗,首靠士气,再者就是天时地利,峡谷埋伏,水火妥用,粮道重防……”

安庆绪听得津津有味,遇到不懂的地方随即发问,安禄山详细解答,直到第二天凌晨才算完毕。

安禄山揉揉眼睛,道:“你按照为父的意思,定可一举拿下范阳周边的几座城池。至于最难攻克的潼关和京师长安,就留待为父出关后再说吧。太晚了,你早点回去休息吧,明日准时祭旗起兵就是了。”

安庆绪走出密室,一路上都在琢磨父亲刚才所讲的布阵之术。

第二天一大早,各将收拾停当,严阵待命。安庆绪身穿元帅服,正要宣布起义,只见一名士兵来报,说朝廷有圣旨到来。

安庆绪哈哈一笑,道:“来的正好,快把宣旨之人带上来。”

不一会儿,宣旨太监被带到安庆绪面前。

宣旨太监一看这阵势,心下暗叫不好,看来小命难保,怪不得鱼朝恩借故敷衍不来。但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也只好装腔作势,遂娘声娘气地道:“请安禄山大人出来接旨。”

台下士兵笑成一片,弄得宣旨太监更加尴尬惶恐。

安庆绪对护卫道:“把李隆基所谓的‘圣旨’拿上来。”

护卫上前抢过圣旨,双手递给安庆绪。安庆绪接过圣旨,看也不看,随手扔在脚下,仰天大笑道:“从现在起,只有我父亲的话才是圣旨,李隆基狗屁不是。左右护卫,杀了这个不男不女的太监,拿他的人头祭旗。”

宣旨太监来不及谩骂,就被护卫手起刀落,当场砍死,并把人头提到祭坛上。

安庆绪说干就干,打着‘清君侧’的幌子,带兵驰骋于附近几座城池。可怜大唐军民还陶醉在开元盛世的欢声笑语里,根本没想过打仗,以至军备废弛,人心涣散,毫无斗志。安庆绪借助布阵之术,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范阳周围几座城池唾手可得。

惟有平阳太守颜真卿所守的平阳城,一度曾让安庆绪疲于奔命。颜真卿早先就曾多次上呈奏折,言安禄山狼子野心,其志不在小。然而李隆基做了四十年太平天子,对打仗之事早已厌烦,何况身边有杨玉环陪伴。颜真卿无奈,只好加强戒备,严密监视安禄山的一举一动。因此,安庆绪带兵攻打平阳城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

最后,安庆绪无奈,只好听从严庄的建议,用大兵把平阳城包围起来,断其粮饷,以待城中弹尽粮绝之日率兵攻入。

话说颜真卿多次派兵向长安求救,均是杳无音信,眼看城中粮草用尽,颜真卿无可奈何,只好率兵突围。然而安庆绪以逸待劳,又有精兵良将,焉能不胜?可怜颜真卿忠心为国为民,最后拒绝投降,惨死在安庆绪手下。

安庆绪一路势如破竹。后来,城池守将见安庆绪势大,多数都不战而降了。

很快,安庆绪率兵打到潼关,士兵冲锋陷阵,一场争夺潼关的战役打响了。

……

李隆基见到证人白剑,依然半信半疑,自讨待安禄山不薄,他怎么会造反呢?但是第二天,李隆基见不到安禄山上朝,这才相信安禄山确实要起兵造反了。不过李隆基年事已高,轻易不想再起战事,因此只是下道圣旨,剥夺安禄山兵权,至于战事准备,却丝毫不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