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辩论与抢答知识全集
21940900000002

第2章 辩论篇(2)

建国初期的一次答记者问,有的记者问:“中国的路为什么叫马路?”总理回答:“走马克思主义的路。”有的记者别有用心地欲讥笑新中国的贫穷,问:“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有多少?”一则这是属于国家机密,二则说出来具体数字,也确实是底子较薄,夸大又有不实之嫌,总理采取了迂回战术:“中国人民银行的资金嘛,18元8角8分,面额分别为十元、五元、二元、一元、五角、二角、一角、五分、二分、一分。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金融机构,有全国人民作后盾,信用卓著,实力雄厚,它所发行的货币,在国际上享有盛誉。”这是巧辩、智辩,依靠反应的机敏和语言的巧妙。抗美援朝期间,一次,总理批阅完文件接受一美国记者采访。美国记者看到总理桌上放的是一支美国派克钢笔,就诘难:“你们堂堂中国人为什么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总理含蓄地答道:“提起这支笔呀,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支普通的笔,是一个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作为礼物送给我的。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这支贵国的钢笔。”这是机变,是暗示,总理由他的派克钢笔而至“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而至“留作纪念”,化险为夷。

但他却做过一件自己十分惋惜的事,他曾望着一架飞入云霄的飞机,一再重复:晚了,晚了。专机上坐着二位要人:蒋介石和张学良。张学良将军亲自护驾,以压“西安事变”之惊,但并未料到以后的几多变故。每念及此人们常不经意叹惜: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何必放虎归山?当时张杨二位将军手下的军官们就是这样围住了中共派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代表周恩来。周恩来先声夺人:“杀蒋介石还不容易吗?”语惊四座,更多的人感到的是意外。“可是,杀了他以后怎么办呢?局势会怎么样?各位想过吗?这次抓了蒋介石不同于十月革命逮捕了克伦斯基,不同于滑铁卢擒获了拿破仑。前者是革命胜利的后果,后者是拿破仑军事失败的悲剧。现在呢?虽然捉了蒋介石,可是并没有消灭他的实力,在全国人民抗日高潮的推动下,加上英美也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所以逼蒋抗日是可能的。我们要爱国,就是要从国家的,民族的利益考虑,不计较个人的私仇。”先是意料之外,五个连续的发问,入情入理,晓以大义,又重归于意料之中。朋友,我们从中是否可以感到,为了政治的需要,语言艺术可以作为一种斗争的手段?在外交场合,在对敌斗争的场合,机辩、智辩、巧辩,灵活得体地鲜明地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维护国家民族的尊严、利益,并附以应有的气势、力度,使论辩成为“有理、有利、有节”的政策再现,而不是逞一时的口舌之厉。

现在的论辩场,正反双方的辩论队员往往儒风雅气,文质彬彬谦谦君子,少有吹胡子瞪眼,声嘶力竭者,偶有个别,顿时觉得煞风景,委实不快。然而,以往确有一个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他就是闻一多先生,认识闻先生必然提及他的《最后一次讲演》。而《最后一次讲演》,其实更像论辩。没有论敌的论辩。不!不知道论敌在何处的论辩。不!知道,在最最阴暗的角落,穷凶极恶,气极败坏,见不得丝毫光明的地方。其实在真正的辩论场,演讲素质作为辩手的基本素质之一,是非常必要的。学习《最后一次讲演》的文辞,对于提高演讲水平和论辩艺术会有一定帮助。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大家都有一枝笔,有一张嘴,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什么事实拿出来说啊!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今天,这里有没有特务?你站出来!是好汉的你站出来!你出来讲!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杀死了人,又不敢承认,还要诬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恰是李先生的光荣!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除了在政治斗争、外事交往中,论辩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另一领域——娱乐中,论辩也得到了很大发展。

先秦两汉既有的“俳优侏儒”们的“口才”,魏晋时代曾有的“说肥瘦”艺人的捷辩,唐宋“说话”艺人或“演讲书籍”,或说唱“人间细事”的亦表亦演,声情并茂,开一代先河,想来是今天说唱艺术的鼻祖了。南宋虽偏安,但市井文化与商业一样又有所发展了,当时临安城里已有了像“瓦子勾栏”、“酒肆茶楼”这样专门的说唱天地,说唱艺术有和其它行业一样的组织——行会。据《武林旧事》卷三“社会”条记载,当时曾有一个组织叫——“雄辩社”,除保护同行同仁的利益外,还有一个更重要任务,即“职业训练”、“职业再培训”,旨在提高技艺。八百年前就有了和今天“卡耐基语言学校”相类似的这样培训口才的地方,足见我们祖先对辩才和口才的重视。

而世界上真正兴起辩论赛,恐怕还要追溯到公元一九二二年。当时是由英、美两国首先发起并组织的。现在已有美国、英国、澳大和亚、日本、菲律宾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比赛。英国著名学府牛津、剑桥代表队,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代表队,华盛顿大学代表队均是其中佼佼者。谈到华语辩论,首屈一指的该是新加坡广播局组织举办的“亚洲大专辩论会”,自1986年开始,已承办三届,中国大陆、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澳门、新加坡等国家、地区均派队参赛,中国北京大学代表队,国立台湾大学代表队,上海复旦大学代表队都曾不负重望,蟾宫折挂。至1993年又发展为“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英国剑桥大学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也纷纷加盟。其赛制亦趋程式化、固定化,论辩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传统伦理道德、世界热点等,逐步丰富,向多样化发展。辩论是一项雅俗共赏、参与意识颇强、知识信息转换量颇大的有益游戏。难度对参赛队员来说也较大,要求队员反应敏捷、思维畅达、推理缜密、知识广博、口齿伶俐、谈吐得体、举止潇洒,无论评判标准怎样演化,“立论”、“辞令”、“风度”始终是主旨中心,这也是构成论辩强大的生命力的一个因素,随着现代社会公关交际机会日趋增多,人的口才、辩才也必然成为人才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有理由相信,论辩之树常青。

对“辩论”的界定

什么是辩论

什么是辩论?辩论的内涵到底是什么?这是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

关于辩论的含义,古往今来的理解、阐释不尽相同。在我国古代,辩论被称之为“辩”,一般解释为“说”(shui)。《墨子·经说上》指出:“辩,争彼也;辩胜,当也。”意思是说:辩论就是人们相互之间的争论,谁正确,谁就获胜。《墨子·经说下》作了进一步的说明:“俱无胜,是不辩也。辩也者,或谓之是,或谓之非:当者,胜也。”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是与非的区别,双方分不出胜负,那就无所谓辩论;之所以有辩论,就是因为有的人认为正确,有的人认为错误;辩论的结果应该是正确的意见获得胜利。这里的“当”,按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要符合客观事实、客观真理,也就是个人的认识要与客观事物、事理的发展变化规律相一致。如能这样,就可获胜;否则,就会失败。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辩”字作了这样的解释:“辩,绐也;绐者,理也,给多与辩不别,辩者,判也,从言,在辡之间。”这里的“绐”,实为判断的意思;这里的“理”,实为领会、理解的意思。结合起来理解,即判断是非,领会道理。按通常的看法,“辩”和“辨”是没有区别的,都有辨别、辨识、辨白、辨明、辨析的意思。这里的“辩”,是“相讼”的意思,也就是相互之间争辩是非。由此可知,“辩”字最初的含义是只评判争论双方的是非而已。至于“论”字,古今释义大致相同,都包含有议论、论述、论理、论证、论争、论断等意思。

在古希腊,辩论被称之为“辩证法”,这个“辩证法”不是我们所理解的通常意义上的“辩证法”,指的不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哲学学说,而是“讨论”、“切磋”的意思。他们视“辩证法”为一种“交谈的艺术”。认为辩证(即“辩证法”)就是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发现对方言谈中自相矛盾的破绽,通过揭露和克服矛盾而战胜对方,达到匡正谬误、传播真理的目的。因此,在当时,许多古希腊学者都把辩论当作学术争鸣、普及知识、传播学术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今天,辩论的内涵有所发展,但在本质上与古代没有根本的区别。如《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辩论”的定义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中华汉语辞海》对“辩论”的定义是:“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最后得到正确的认识或共同的意见,侧重指分辨是非,更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周靖编著的《语言交际的艺术》对“辩论”的释义是:“辩论,也称论辩,是交际双方就某一问题所作的正误之争,是一种语言直接对抗的形式。”高明光等所著《论辩论》对“辩论”的释义是:“所谓辩论,就是运用事实或道理作根据,通过逻辑推理,论证自己所持论点的正确性,揭露对方所持论点的虚妄性。”汤必扬所著《通往雄辩家之路——辩论学导论》对“辩论”的释义是:“辩论是对同一对象,相互对立的思想进行论证的过程,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其表现形式为立论者和驳论者围绕同一论题展开辩论。”陈准、周建设在其所著《实用论辩艺术》中对“辩论”的释义是:“论辩包括论和辩。论,指论理,即依据一定的需要和原则分析和说明事理;辩,指辩驳,通常是指论辩者依据一定的理由来驳斥某种观点。论辩是论和辩的统一,只论不辩不是论辩。”赵传栋所著《论辩原理》对“论辩”的释义是:“论辩,又称辩论,是指代表不同思想观点的各方彼此间利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揭露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这么一种言语交锋的过程。简而言之,论辩就是不同思想观点之间的言语交锋。”李元授、李鹏所著《辩论学》对“辩论”的释义是:“辩论,就是用语言辨明是非、探求道理的行为。”

上述的种种见解,各有其精辟之处,给笔者以很多的启发。综合上述各方面的看法,根据辩论的实质并结合当前辩论的实际情况,我们对“辩论”的认识和界定是:辩论,或称论辩,是指观点对立的双方或多方,围绕同一辩题运用言语进行针锋相对的论争,力求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指出对方观点的谬误,以达到说服对方的目的。辩论的过程,也就是批驳谬误,探求真理的过程。我们对“辩论”的认识和界定,主要包含了以下几层意思:

其一,辩论所运用的物质媒介是言语。言语指的是对特定语言的具体运用。言语可分为口语(口头语言)和笔语(书面语言)两种形态。在辩论时,可采用其中的任何一种,也可以两种同时采用,以一种为主,另一种为辅。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最常见的是运用口语进行辩论,即口头辩论。

其二,辩论不能只有一方,还必须有对立的一方或多方。如果只有主体一方,那是辩论不起来的,也没有争辩的必要。

其三,辩论各方必须有同一个争辩的对象,即辩题。倘若没有同一辩题,你说东,他说西,各谈各的事,各讲各的理,彼此毫无关系,那又怎能辩论得起来呢?

其四,辩论各方不仅要有共同的辩题,而且必须相互观点对立,即在看法上有明显的分歧,才能构成辩论。观点对立是辩论的前提。如果彼此观点相近或相同,那就没有必要进行辩论。

其五,辩论是一个过程,它由若干阶段串连起来构成为某一辩题的辩论整体,孤立的一句话、一段话或某一个判断、推理,不能称之为辩论。任何辩论都包括准备、开始、展开、终结四个阶段,缺少任何一个阶段都不是完整的辩论。

其六,辩论的根本目的是区别真伪、明辨是非、批驳谬误、揭示真理。辩论的过程就是一个使谬误得到揭露、批驳,使真理得到阐明、昭彰的过程。辩论与诡辩的区别就在这里:辩论是为了发扬真理,而诡辩则是无理狡辩,总是为谬误进行辩护。

辩论的具体形式

辩论的类别,或称之为辩论的具体形式。辩论可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根据所运用言语形式的不同,可将辩论分为口头辩论和书面辩论两种。前者以口头语言为媒介进行辩论,后者以书面语言为媒介进行辩论。

根据所处背景的不同,可将辩论分为日常辩论、专题辩论和模拟辩论三种。日常辩论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彼此因见解分歧而引发的辩论,随意性大,是一种即兴的、无准备的辩论;专题辩论指在专门场合就某一领域的特定问题进行的辩论,包括决策辩论、外交辩论、谈判辩论、竞选辩论、学术辩论、法庭辩论等,态度严肃认真,是一种辩题明确的有准备的辩论;模拟辩论指预先设置好规则、限定时间、遴选双方辩手为对立的两个辩论阵营,围绕同一辩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角力对抗的辩论形式,它是目前世界上日益兴起的一种辩论口才竞赛项目。

根据辩论的气氛,可将辩论分为愉悦式辩论和敌对式辩论两种。前者是一种怀有真诚友好愿望的和风细雨式的、愉快的辩论;后者则是一种怀有恶感甚至敌意、语气强硬、旨在将对方彻底驳倒的抗争式的辩论。

根据是否有所准备,可将辩论分为有准备的辩论和无准备的辩论两种。前者指辩论前参辩者已经知道要展开这场辩论且作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后者指辩论前参辩者并不知道有这场辩论,没有预先准备,完全靠临场发挥。

根据辩论的目的,可分为功利性辩论和非功利性辩论两种。前者指带有一定功利色彩,辩论结果将直接影响参辩各方的切身利益的辩论,如外交辩论、谈判辩论、法庭辩论等;后者指不带功利色彩,以训练、教育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为目的的辩论,如教学辩论、辩论赛等。

根据参辩者的人数,可将辩论分为一对一辩论、一对多辩论、二对二辩论、多对多辩论。如学术争鸣就包含了以上各种人数不同的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