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车为什么涂红色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青、蓝、紫7种色光组成的,它们的波长和偏转角各不相同。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各种物体对各种波长不同的光的吸收和反射的能力不同,形成了各种颜色。简言之,某种物体如果能反射阳光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光,而吸收其余的光,那么,物体就呈现出被反射出来的单色或复色光的颜色。在可见光中,红色光的光波最长,而且偏转角最小,容易穿过水层、雨点、灰尘和雾珠。橙色和黄色光也不怕阻碍,能穿透上述物体。所以消防车漆成红色不仅是为了叫人看见有触目惊心之感,而且还为了在大雾迷漫的天气里,尘土飞扬的环境中,或是狂风暴雨时,叫人们老远就能看见它,为它让路,以便它尽快完成灭火抢险任务。
什么时候有了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即用钢盘做骨架的混凝土,它在世界各国的建筑上大显神通。钢筋混凝土源于法国。
法国花匠蒙尼亚经常要移植温室中花盆中的花,一不小心就会把花盆打碎,他先用木盆代替,但木盆比瓦盆贵。当时,水泥已得到了应用,蒙尼亚便用水泥来作花盆,虽然水泥花盆比瓦盆坚硬,但仍易碰裂。
1868年的一天,蒙尼亚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在水泥花盆的外面缠上几道铁箍用以加固。为了花盆美观,他又在那些铁箍外面涂上一层水泥,硬结后,发现这种花盆特别坚固。不易碎裂。后来蒙尼亚又用铁丝作骨架,然后在铁丝骨架外面抹上水泥,硬结后就成了坚固的美观的花盆。根据这种花盆的构造,便诞生了钢筋混凝土。
激光是美国人的发明吗
激光的发明实现了人类对科学技术的梦想。激光提供了极强极细极平行和极纯的单色光束,可将坚硬抗热的物质汽化。如可在金钻石上穿一小孔,作为金属拉丝模;它又可穿过眼睛瞳孔熔焊将脱落的神网膜,可用于微外科手术。
激光源于美国,爱因斯坦在1917年就认为应存在受激发射,但未有人能够发现。
1951年春的一个早晨,美国物理学家查利斯·汤斯坐在华盛顿富兰克林广场一角长椅上观赏杜鹃花,脑海中突然闪现一个从分子中获取高纯度电磁波的方法,此时,汤斯正着力于受激幅射的研究。他想起了两个新的名字:“脉射”和“镭射”(即激光)。经过3年试验,他制造的微波激射器通过氨分子的自然振动成功地产生出非常纯净的幅射频率。
你能够说出中国的四大发明吗
105年,东汉的蔡伦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制成多种植物纤维纸。纸的广为利用,促进了文化事业的繁荣。隋唐时期,发明的雕版印刷。1041~1048年,杭州工匠毕升又发明了活字印刷,这是一次飞跃。战国时期就发明了指南针。因天然磁石磁性较弱,达不到指南效果,未被广泛使用。到宋代,才发明了人工磁化方法,并产生了较高级的指南仪器。后汉有魏军用火药抵挡诸葛亮的记载,可见火药在东汉时已有可能被发明。至唐,更有制造火药的记载。
我国在哪儿发射卫星
我国从1970年4月24日到1995年12月28日,用自己研制的9种运载火箭分别从酒泉、西昌、太原发射中心起飞,共发射了46颗人造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6颗,通信广播卫星8颗,气象卫星2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国外卫星9颗。
9颗科学技术实验卫星中,前8颗是从酒泉发射的,最后1颗是从西昌发射的。前8颗均为低轨道卫星,第9颗是长征三号甲火箭发射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卫星。
16颗返回式遥感卫星都是从酒泉发射的低轨道卫星。20世纪70年代的3颗卫星是长征二号火箭送上太空的,80年代的8颗和90年代的第12、14颗卫星是长征二号丙火箭送上太空的,90年代的13、16两颗卫星是长征二号丁火箭送上太空的。这15颗卫星全部按计划回收,可惜的是,1993年10月8日长二丙火箭发射的第15颗卫星未能返回地面。
8颗通信广播卫星中,前7颗是长征三号火箭从西昌发射的。除第1、7两颗卫星未能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外,其他5颗即试验通信卫星,实用广播通信卫星十号,应用通信卫星二号、三号、四号均进入赤道上空3.6万公里高的静止轨道。遗憾的是,1994年11月30日长三甲火箭从西昌发射的第8颗通信卫星东方红三号,未能进入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两颗气象卫星和两颗气球卫星是长征四号火箭从太原发射的。它们都被送入倾角99度、高度9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9颗国外卫星分别为瑞典的科学试验卫星,亚洲卫星公司的亚洲一号、二号通信卫星,亚太卫星公司的亚太一号通信卫星,巴基斯坦的科学试验卫星,澳大利亚的澳赛特Bl、B2、B3通信卫星,美国艾科斯达一号通信卫星。瑞星是长二丙火箭发射第14颗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升空的,亚洲一号和亚太一号是长三火箭从西昌发射的,巴星是长征二号捆绑式火箭从西昌发射澳星模拟星时搭载升空的,3颗澳星和亚洲三号以及美星都是长二捆火箭从西昌发射的。它们均被送入合同规定的预定轨道,表明我国运载火箭已经成为国际发射服务的一支生力军。
中国古代农书的世界之最
西汉时的《陶朱公养鱼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著。
战国时,管仲的《管子·地员》是世界上最早的生态地植物学著作。
战国时的《夏小五》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学著作。
晋代,顾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植物专谱。
唐代陆羽写的《茶经》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
北宋,蔡襄的《荔枝谱》是世界上果树栽培学最早的名著。
北宋秦观所著《蚕书》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关于养蚕和缫丝的专著。
元代欧阳云写的《至正海防记》是世界上第一部有系统的水利工程书。
科学的创造人
地心说:亚里士多德。
太阳中心说:哥白尼。
未来说:弗勒希特海姆。
现代天体学:开普勒。
控制论:维纳。
生物进化论:达尔文。
遗传学:盂德尔。
政治经济学:威廉·配第。
世界论:柴门霍夫。
原子能物理学:居里夫妇。
相对论:爱因基坦。
板块构造说:魏格纳。
人口论:马尔萨斯。
剩余价值学说:马克思。
地质力说:李四光。
地理环境决定论:孟德斯鸠。
基因学说:摩尔根。
经典力学和现代光学:牛顿。
麻沸散
最早使用麻醉剂做外科手术的是东汉末年的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他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经过不断探索、研究,发明了一种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授时历》
我国古代,最精辟也是使用时间最长的历法是《授时历》,它是由元朝最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等制订的。
语言与文字
这些姓该怎么读
在汉字中有许多多音字,对某些姓氏,特别注意不要读错。
“黑”姓,不读黑白的黑,应读hè(贺)。
“区”姓,不读区别的区,应读ōu(欧)。
“单”姓,不读单独的单,应读shàn(善)。
“种”姓,不读种地的种,应读chónɡ(虫)。
“盖”姓,不读覆盖的盖,应读ɡě(葛)。
“华”姓,不读中华的华,应读huà(化)。
“仇”姓,不读仇恨的仇,应读qiú(求)。
“任”姓,不读任务的任,应读rén(人)。
“纪”姓,不读纪念的纪,应读jǐ(己)。
“燕”姓,不读燕子的燕,应读yān(烟)。
“解”姓,不读解放的解,应读xiè(谢)。
“朴”姓,不读朴素的朴,应读piáo(瓢)。
“查”姓,不读检查的查,应读zhā(扎)。
“过”姓,不读经过的过,应读ɡuō(锅)。
“万俟”复姓,应读mòqí(莫其)。
世界语的创始人是谁
世界语的创始人,是波兰的柴门霍夫。当时,他家所在的比亚斯托克,居民分别为俄罗斯人、波兰人、日耳曼人和希伯莱人(犹太人)。这四个民族的居民由于语言各不相同,彼此很不友好,有时还因误解而发生争斗。在这个地方,语言纷争所导致的不幸时有发生。他决心以毕生的精力改变这种局面,创造一种共同的语言。
一天,他偶然看见一个牌子上写着Svejcarskja(门房)一词,接着又见到另一块招牌上写着Konditorskaja(糖果)一词;他发现这两个词的词尾“Skaja”样,经过一番思索,他发现一条规律:如果在一个词的末尾加上一个词缀来构成新词,就无需花那么大力气把词典上的词一个个地背下来。可以通过后缀构成新词,也就可以通过前缀来构成另一部新词。这一来,那庞大的词典似乎在柴门霍夫的眼前缩小下去了,终于在1878年设计了一个世界语方案。1887年,柴门霍夫自费出版了他的《世界语第一书》。
英语A、B字母为什么排在前三位
英语字母来源于古腓尼基的拼音字母。公元前2000年代中叶出现两种字母:一为楔形文字,共29个字母:一为线形文字,共有22个字母。公元前13世纪,抛弃楔形字母,统一使用线形字母,这是古代腓尼基人对人类文化的最大贡献。
A、B两个字母为何排在第一、二位?原来古腓尼基时,字母A叫AJcph,意思是牛,其写法来源于古埃及象形文字牛头。后来希腊字母写成A,样子像牛的角。由于农业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牛是耕田的主要工具,它不仅为人类提供粮食,而且牛肉可吃,牛皮和牛毛可供人们制作鞋靴、衣着,牛在生产和生活中具有头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古腓尼基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英语字母表上,A一直摆在名列前茅的位置。字母B,古腓尼基语叫做Beth,意思是帐篷或房子。它来源于古埃及象形文字房屋。后来演变为希腊字母和拉丁字母B。这个字母,看起来象远东一带古代两间一套的住房,据传说,上面一间供男人住,下面一间供妇女住。由于吃是第一需要,住房是第二需要,所以,古腓尼基人就把它排列到字母的第二个位置。
为什么把传情的眼神叫“秋波”
在古今的许多文艺作品中,形容美人或者恋人、情人的眼神时,最常用的一个词就是“秋波”。如眉目传情,暗送秋波。
据有关资料显示,“秋波”一词最早见于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百步洪》一诗,诗中有这样两句:“佳人未肯回秋波,幼与欲语防飞梭。”这里面的“幼与”是指晋代的谢鲲,谢的字叫做“幼与”。谢鲲曾挑逗邻居家的女子,被邻居家的女子掷梭打落了两颗门牙。这两句诗描写了一位男子与恋人之间发生的一个很有趣的生活片段:想和自己的心上人说句话,却又没有看到佳人眼神中是否有接纳自己调侃的意思。故而欲语未语之时,首先想到了谢鲲被飞梭击落门牙的故事,心有所忌又心有不甘,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若昭然。
那么为什么把情人的眼神比作“秋波”而不比作“春波”或者“夏波”呢?因为情人之间往往以眼神传情,而传情的眼神一般又都是澄澈、明亮的,因为它所传递的是内心的爱慕情感。在自然界,秋天的水往往也是最清亮、透澈的,因为水中的微生物在春夏之际繁殖、活动较多,故春、夏之水较之秋天的水要浑一些。秋水之清亮正与情人眼神之澄澈相似,所以“秋波”能较为准确地传递情感。
“学习”典出何处
“学”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便写作学,上半部像两手摆弄算筹,下半部像房子,房子里面是童子。《礼记·内则》说:“六年教之数与方名”,就是说,儿童到了六岁,便开始教他计算和方位名称。这与学的字形十分吻合。
“习”字商代甲骨文作学,上半部的羽表示鸟的两只翅膀,下半部的白表示日光。鸟在日光中飞翔,两只翅膀不断地反复地扇动,所以,“习”又引申为“重复”。《说文》:“习,数飞也。”就是这个意思。
春秋末年,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反映了“学”和“习”结合的趋势。“学”和“习”正式合为一个固定词组,则是战国时期的事,最初见于《礼记·月令》的“鹰乃学习”。
“喝墨水”的原意你知道吗
北齐朝廷曾下过命令:在考试时对“成绩滥劣者”要罚喝墨水。喝多少,按滥劣的程度决定。梁武帝时规定“差谬者罚饮墨汁一斗”。(隋书·仪礼志)里也规定:士人应试时,凡书迹滥劣的要罚饮墨水一升;甚至当秀才、孝廉等在会试时,监考官发现有“文理孟浪,书写监劣”的,也要叫他到专设的房间里去喝墨水。这条荒唐的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后来虽不实行了,但用“喝墨水”多少来形容知识的多少,却保留在词汇里。
六十岁为什么叫“花甲”
人们称年过六十的老人为“年逾花甲”,要弄清其来历,还得从干支说起。
“干”就是“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叫“天干”;“支”就是“十二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也叫“地支”。把天支和地支两两相组合,就得出甲子、乙丑、丙寅、丁卯……壬戌、癸亥,共60组,统称甲子。古人多用甲子纪日,后人多用甲子纪年。现在的夏历就是用甲子纪年和月的,因为甲子有60个数,60年轮一遍,故称“六十甲子”,也叫“六十花甲子”,简称“花甲”。所以称“花”,是因为甲子中的干支名号是错综插花组成的,唐人赵牧曾在一首歌中写道“手握六十花甲子,循环落落如弄珠”,把花甲的六十年循环,比作如同玩弄一串圆形成的珠子,倒是很贴切的。
“不倒翁"还是“易倒翁”
“不倒翁”又叫“扳不倒”,原意是个褒义词。
相传在春秋时,楚国的卞和一次在荆州的荆山采得一块玉璞,外表看来是石,却有美玉包藏其中。卞和两次将玉璞献给楚王,楚王见是顽石,又听信谗言,便先后剁去了卞和的两足,逐出宫门。卞和含冤而去。
尔后,楚文王接位,卞和见无人识宝,怀抱玉璞哭于荆山之下,楚文王得知后,觉得事出有因,便召来玉匠开凿这块玉璞。果然是块美玉,遂命制成玉璧,命名为“和氏璧”。楚文王见卞和削去双足,仍坚持真知灼见,不胜赞叹道:“和氏真是个扳不倒之翁也!”这就是“不倒翁”的由来。
由此可见,今人所称之“不倒翁”,其实是“易倒翁”,东来东倒,西来西倒。只有那些坚持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不倒翁”。
皇帝为什么称“万岁”
“万岁”一词,起初并非皇帝之“别称”,而是用作欢呼、祝贺的。如蔺相如持璧入秦,秦王喜,左右呼万岁;汉将军纪信假乘汉王车,举汉王旗曰:“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等等。
皇帝称万岁,最早见于《诗经》:“虎拜稽首,天子万年”。《吕氏春秋.贵直论》载:战国时宋康王暴虐无道,爱听别人奉承:“左右皆贺日:王之贤过汤武矣。汤武胜人,今王胜天,贤不可以加矣。宋王大悦,饮酒。室中有呼万岁者,堂上尽应,堂上已应,堂下尽应,门外庭中闻之,莫敢不应”。这恐怕就是皇帝称“万岁”之始。然而,这里的“万岁”仍带有欢呼、祝贺原意,而且并未形成礼制。真正形成制度,大约是在东汉时期光武帝与和帝之间的这段时间里。
如何解释“东南西北”四字
古人凭借自然景象辨认四方,并创造了东西南北等方位字。
东(東):日在木中,意思为旭日初升。旭日初升的地方就是东方。
南:南字的外框,是木字的变形。“¥”,指向的意思。即草木随南面充足的阳光,枝叶就长得繁茂。所以,向阳处就是南方。
西:西字古形是鸟在巢上。即太阳西沉而鸟归巢栖息。“鸟归巢”就成了方位字“西”。
北:古代写成两个相背。宫室多坐北朝南,背面就是北面,北(背)也就成了北方的“北”。
“蓝桥”和“鹊桥"区别在哪里
人们常用“鹊桥”表示夫妻相会,而用“魂断蓝桥”形容夫妻关系破裂。“蓝桥”一词从何而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