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开国第一战2
2196800000046

第46章 芝浦里前 秦基伟抢得时间 铁原郊外 傅崇碧稳住阵脚(2)

第十五军也付出了战斗伤亡1286人的代价。坚守10天,秦基伟说到做到。彭德怀于激动之中发来一份很有感情色彩的电报:“秦基伟,我十分感谢你们!”

和第十五军一样,第六十三军也是在北移途中掉头转身的。第十五军进行芝浦里阻击战的同时,第六十三军也展开于铁原以南、涟川以南,东西正面约25公里的防御地域,开始更为艰苦的铁原阻击战。第六十三军正面,有范佛里特指挥的美骑兵第一师、美步兵第二十五师、英步兵第二十八旅和英步兵第二十九旅共4个师、旅50000余人,火炮1300余门,坦克180余辆。而傅崇碧的第六十三军经一个多月的作战,现在只有24000余人,全军火炮满打满算连六炮在内也只有240多门。

志司要求他们阻击的时间是半个月到20天。

连兵团司令员杨得志和政治委员李志民也觉得没把握,赶紧致电志愿军司令部,陈述困难,并说明“虽已令该军迅速布置,但可能难以完成志司给予的任务”。

志司回电很坚决,也很具体,毫无商量余地:

你们应令第一八七、第一八九两师各一部迅速向南挺进,坚决顶住敌人。该两师主力争取时间在预定地区抢修工事外应令军直和第一八八师一部在铁原西北志司指定的地区和内外石桥西北地区抢修工事以防万一,并令第一八八师在朔宁及其东南地区作坚决战斗的准备。

这就没什么道理好讲了。傅崇碧只有横下一条心,准备以自己局部的牺牲来换取全局的稳定。彭德怀的一个电话更是加重了这种悲壮气氛:“杨得志,就是第六十三军全打光,也要坚守铁原15至20天。”杨得志当然也得把这个意思传达给傅崇碧,不过他可不想把气氛弄得那么悲壮:“傅崇碧,你们的任务很艰巨,彭总很关注你们,我们也想了解一下你们都有些什么困难?”“困难一大堆呀,不过我们研究了,一条也不提!”你看四川人傅崇碧心眼儿多好使,决心也表了,实际上困难也提了。杨得志当然明白这位耿直脾气的老部下肚子里那弯弯肠子:“你说是一条也不提,实际上还不是提了一大堆嘛!好啦,你不说我也知道你最缺什么,告诉你吧,我们兵团几位领导研究过啦,从兵团直属队里抽500名战斗骨干给你们!”话筒那边没回声。“喂,你听见没有,我叫他们尽可能多抽一些有战斗经验的老兵给你们!”

杨得志接着说。“感谢兵团的支援,我们马上传达到每一个战士,决不让范佛里特那龟儿子前进一步!”傅崇碧那川腔用的是没有麦克风的万人大会上发言那种音量。

5月30日,第六十三军第一八七师、第一八九师为第一梯队,沿涟川至铁原公路两侧构筑梯次防御阵地;以第六十五军第一九四师在铁原以西玉女峰、内洞、朔宁一带防御;以第一八八师为预备队在铁原以西驿谷里、楸屯里地域集结,并组成反空降预备队。

6月1日起,“联合国军”全线发起猛攻。

这一带地势平坦,是很不好的防御地形。敌人100多辆坦克一字排开,像一道移动的钢铁城墙一样朝第六十三军防线上压过来。而首当其冲的第一八九师的战士们只能用反坦克手雷与敌人的坦克集群搏斗,一天下来,许多营连都被打光了。

就在这一天,首当其冲的第一八九师就付出了重大伤亡,在与敌反复争夺之后,终于支撑不住了,一些阵地相继被敌人突破。

傅崇碧又急又气,还要坚持半个月呢!这不过才3天,一个师剩下的人就不足一个团,这仗还怎么打下去?无奈之中,他和政治委员龙道权商定,预备队第一八八师提前投入战斗,接替第一八九师防御。第一八九师撤出战斗,缩编成一个团,担任军的预备队。

仗打成这样,杨得志料定傅崇碧这个急脾气就要发作,脑袋就要发热,决定提醒他一下:

“傅崇碧,你们的任务是运动防御,是要在总体上阻击敌人的进攻势头,迟滞他们向铁原接近。而不是固守一个阵地,要允许部队有得有失,失而复得。不要动不动就是‘守不住提头来见’!”

“是,我明白上级的意图,不管采用什么办法,只要挡住敌人就行!我一定想尽一切办法!”

傅崇碧脾气急是急,却是个明白人。

看看人家杨得志这御将之术。

第六十三军和其他陆续投入防御作战的部队,后来都陆陆续续不约而同地采取了这样一种战术:

纵深梯次配备,少摆兵,多屯兵,以减少敌人密集火力的杀伤,并以战斗小组上前沿与敌纠缠,迫敌过早展开。在火力组织上,注意充分发挥各种火炮和短兵火器的威力;在战术运用上,采取正面抗击与侧翼反击相结合,并在夜晚派出小部队袭扰敌人……第四次战役和第五次战役后期的防御作战的事实表明,在尚未形成稳定固定防御体系的情况下,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战术手段。也是一个没有办法的办法。

第五六三团在接替防务的过程中就跟敌人打成一团。6月3日晨,团长马兆民、政治委员刘炎田率第五六三团作为师的第一梯队接替了第一八九师第五六七团的防务。刚上阵地,团指挥所就让敌人的侦察机给盯上了,呼唤来炮火劈头盖脸地把他们给罩住了。警卫员通讯员们伤亡了8个。这就是敌人给的见面礼。这边刚收拾停当,前沿就告急了。第一营营长李寿昌报告,第一连第二排在打退了敌人一个营的几次进攻后,已被另外两个营给包围在一座孤立的高地上,形势十分危急。“让他们沉住气,晚上我派人去解围!”马兆民让李寿昌放心。不过他们自己却不放心,立即要通了第一连第二排的电话。“请团首长放心,人在阵地在!”接电话的是副排长李秉群。听筒里还同时传出一阵阵密集的枪声。“你们排还剩多少人?”团政治委员刘炎田问。“排长牺牲了,加上我,现在还剩8个人……不好,敌人又上来了,首长,我去参加战斗了!”李秉群喊道。“你们要想办法拖到夜里,我们派部队去接应你们突围……”刘炎田正讲着,听筒里却没了声音。看来是电话线被炸断了。

这事惊动了兵团。杨得志司令员也为此牵肠挂肚,几次向第六十三军询问情况,并让派出部队接应。可敌人炮火封锁猛烈,接应分队直到拂晓才靠上去。满山都是敌人的尸体,却不见二排的战士们。“派人寻找,一定要找到他们!”

杨得志相信像李秉群这样的战士绝不会当俘虏。直到下午,接应分队才在山下找到了3个负伤的战士,从他们的诉说中,才知道昨天夜里的情况。昨天一夜,8位勇士打退敌人多次冲击,打光子弹就用石头和刺刀跟敌人搏斗,最后只剩下几颗手榴弹。

“同志们,现在我们已经被敌人包围,突围不可能,打,我们人少,又没有子弹,敌人人多,搞不好我们就得当俘虏。我们是‘钢铁营’、‘特功排’的战士,不能给部队抹黑,给中国人民丢脸。我提议跳崖!宁死不当俘虏!”副排长李秉群对大家说。

“对,宁死不当俘虏!”大家一致赞同。当敌人再次蜂拥而上的时候,他们扔出了最后几颗手榴弹,然后相继跳下了几丈高的悬崖。他们和当年的“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在民族敌人面前表现了一个站起来了的民族不屈的民族精神。

兵团政治委员李志民将军闻听此讯,热泪盈眶:“要整理他们的事迹,为他们记功!”从此,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史册中,留下了他们朴实的名字:李秉群、翟国灵、罗俊成、侯天佑、贺成玉、崔学才、张秋昌、孟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