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中老年人骨骼保健
21976100000033

第33章 腰椎椎管狭窄症(3)

(3)椎板间扩大开窗术:对单一侧隐窝狭窄,可采用此方法。先切除检查间隙的半侧椎板间黄韧带,向上下咬除部分上下椎板缘进入椎管。将硬膜囊和神经根牵向内侧,用一个锋利的窄骨凿劈开切除关节突的内侧半,即可显露出神经根,往往可见该神经根受压切迹,沿神经根向外侧继续减压即可彻底打开神经根管。此法较半椎板切除损伤更小,但显露不如半椎板好,适于有丰富经验术者采用。可连续切除数节段,对双侧者可双侧开窗。

椎板切除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由于切除了椎后部结构,常可导致术后腰锹不稳、瘢痕粘连、医源性椎管狭窄等。近年有人采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有以下几种手术方式:

半侧椎板成形术:截骨范围包括半侧棘突、椎板尾侧的3/4及下关节突。此法的优点是使侧隐窝处于直视下,亦为探查椎间孔带来方便。适刚于一侧侧隐窝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特别是神经根通道人口区、中间区和出口区都狭窄者。

半侧棘突和椎板截骨再植成形术:此法将半侧棘突及一侧椎板于小关节内侧截断,整块取下,椎管及神经根管减压后,截下的骨块稍向后移并植回。适用于一侧侧隐窝狭窄合并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如再加另一侧椎板间、棘突间开窗则可适用于双侧侧隐窝狭窄患者。

全椎板成形术:截骨范围包括棘突及两侧椎板尾侧的3/4及双下关节突,截骨后清理椎间盘、黄韧带等致压物,将截骨块适当修整回植,用钢丝或丝线将棘突、椎板固定,缝合关节囊,截骨处植骨。本手术暴露清楚,使两侧侧隐窝处于直视下,减压彻底,后期稳定。适用于中央椎管狭窄合并双侧神经根通道狭窄患者。

全椎板截骨后移、侧方旋转再植成形术:在关节突内侧截断椎板,将椎弓后侧部分整块取下或掀开,摘除髓核,切除部分增生内聚的关节突,扩大神经根管;或完成其他处理后椎板植回时可后移再植、侧方旋转再植、上移或上下颠倒再植等。术中注意保留或修复棘间与棘上韧带,并将植回固定的骨块悬吊在棘上韧带上,以防塌陷。骨块两侧植以碎骨块。此法既有全椎板切除的全部优点,又避免了硬膜外粘连和不稳定,适用于中央椎管狭窄或伴有侧隐窝狭窄、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多个棘突联合截骨再植骨成形术:将相连的2~3个棘突作为一个整体连同棘间韧带在其底部(亦可带部分椎板)一同凿下,行全椎板切除。待处理完病变后在棘突椎板钻孔平置缝于关节囊上。周围植以碎骨,亦可将棘突劈成两半使用。此法简单,经全椎板切除后用棘突覆盖同样可以使椎管恢复管腔状结构,减少粘连。

手术操作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椎板厚,咬骨钳咬不及椎板前后缘;骨质硬,甚至如象牙状;椎板间隙窄或无间隙,多节段狭窄尤为严重,故进入椎管困难。常需先将椎板咬薄,从薄弱处咬一孑L或从正常椎板间隙进入椎管,逐步扩大。②中央椎管与侧隐窝狭窄并存,神经根被嵌压,只能用薄骨刀凿除部分关节突,开放侧隐窝,松解神经根。③椎管内相邻、相隔或多节段各种致压物并存,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CT、造影作出判断,术中仔细探查。④有限手术原则对腰椎管狭窄的治疗是适宜的。腰椎管狭窄的症状与腰椎不稳密切相关,采用有限手术可最大限度保持腰椎稳定,对失去稳定者及时重建是远期疗效优良的保证。对中央性狭窄,切除黄韧带和下关节突内下缘足以解除侧后方的压迫,需要切除椎板及大部小关节者仅在少数先天性狭窄或小关节明显内聚者使用。⑤伴有腰椎不稳时,需在减压或成形的基础上,行内固定或植骨融合。另外,椎管内静脉丛充盈、纡曲成团、瘀血严重,其壁甚薄,易破出血,且骨面渗血多,常使视野不清,易伤神经根或硬膜,除操作小心外,应待止血后视野清晰时再继续手术。

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效果一般尚可,文献报道满意率为62%~84%。手术疗法的关键是彻底减压,清除造成椎管狭窄的各种原因。

3药物治疗

(1)中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属中医学“痹证”、“腰腿痛”范畴。中医学认为腰腿痛与气血、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有密切关系。《灵枢本藏》篇中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外科证治全书》中说:“诸痛皆由气血不通所致”。所以,只有血脉调和,循环流畅,才能使全身的肌肉和骨关节正常活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气滞血瘀则经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腰腿痛为气滞血瘀、肾气亏虚、风寒湿邪闭阻经络所致。

①外感性腰痛:风、寒、湿邪客于膀胱经及督脉而出现腰痛。足太阳经行经腰部,及于膀胱,膀胱与肾相表里;“督脉属肾”,腰为肾之府。故风、寒、湿邪致气血不和、瘀滞不通时则出现腰部疼痛。不同的患者,风、寒、湿邪既可同时存在,也可一证为主,其表现有所不同。

风性腰痛(行痹):疼痛部位游走不定,腰部活动受限,但无明显的压痛点。治疗以祛风通络为主,佐以散寒利湿。常用方药:防风汤,蠲痹汤,独活寄生汤。

湿性腰痛(着痹):背腰部疼痛绵绵,腰部负重感,活动不便,痛有定处,压痛点明显,四肢酸楚,肌肤麻木。治疗以利湿为主,佐以祛风散寒。常用方药:薏苡仁汤,独活寄生汤加减。

寒性腰痛(痛痹):腰部疼痛剧烈,肌肉痉挛,痛有定处,畏寒喜热,遇热痛减,遇冷痛重,有明显的压痛点。治疗以散寒为主,佐以祛风除湿。常用方药:乌头汤,大活络丹。

②肾虚性腰痛:素体脏腑功能失调,青年精血衰弱或虚劳过度,肾气亏损,无以濡养经脉而发生腰痛。张景岳云:“凡腰痛悠悠戚戚,屡发不已者,肾之虚也。”肾主骨生髓,腰为肾之府,故肾气虚,腰部大骨亦虚而发生腰痛。腰痛以酸软为主,绵绵不绝,下肢麻木无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肾阴虚弱者,心烦失眠,面色潮红,五心烦热;治宜滋阴清热,用左归丸,有火者服用大补阴丸。肾阳虚者,少腹拘急,面色咣白,手足不温,治宜温补肾阳,用右归丸。

③血瘀性腰痛:腰部受到扭挫跌仆后,伤及经脉气血,致使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经络阻滞不通,而产生腰痛。痛如针刺,痛有定处。重者疼痛剧烈而不能动,局部有明显压痛点,治疗以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为主。常用方药:身痛逐瘀汤,复元活血汤。

(2)西药治疗:常应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扩张血管药及神经营养药物,以抗炎、止痛、消肿和防止神经根变性为目的。应饭后服用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和损害,症状严重者可与泼尼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可增强其疗效。对有消化道溃疡者应慎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也可以辅以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内注射,使椎管内充血的结缔组织水肿消退,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

硬膜外注射药物疗法,也是主要的非手术治疗方法,可以使患者较长时间症状缓解或达到治愈的目的。药液的机械冲击作用,可以分解椎管内粘连,减轻无菌性炎症反应,改善神经根的营养状态。

五、合并症及并发症

1腰椎管狭窄可同时伴有椎间盘突出或椎体滑脱,其治疗处理见相应章节。

2手术并发症。

(1)腰骶神经根损伤:①手术中过度用力或K时间牵拉神经根致神经根缺血缺氧;②凿下的游离碎骨片直接压迫神经根;③静脉丛破裂后的血肿压迫神经根;④神经根损伤后出现根性疼痛,小腿及足部受支配区域出现麻木和感觉障碍,甚至出现足下垂。

(2)括约肌功能障碍:①手术中过度牵拉骶神经根或硬膜囊马尾神经。②通过硬脊膜囊切除椎体后缘病变或在取出椎间盘的过程中误伤马尾神经。术后出现大小便失禁。

(3)腰骶部疼痛:关节突切除后未植骨或植骨后未融合者,可出现腰骶部不稳。双侧关节突切除后,可出现椎体的滑移。腰骶椎的不稳和滑移均可造成腰部的长期疼痛和活动受限。所以关节突切除后必须植付,而植骨后要有效地制;动(限制活动)到植骨块融合。如腰骶椎严重不稳或已有滑脱,可经前路施行椎间融合术或脊柱内固定术。

(4)感染:多因消毒不彻底或血肿引流不畅,术后出现腰部剧痛,发热寒战,血沉加快,血象和C-反应蛋白升高等多为椎间隙感染,应加大抗生素用量并严格限制腰椎活动。如已化脓则应切开冲洗引流,并根据细菌学检查选择应用抗生素种类3周以上,直至血沉恢复正常。卧床时间要延长4~6周。

六、预防与调护

本病是腰椎退行性变引起的一种疾病,多见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医认为腰为肾之府,50岁以后可以适当的用补肾法预防本病的发生,但具体的原因还不明确。

七、预后

本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为主,配合理疗,预后较差。

八、最新进展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病,国内外学者对其病因、分类、诊疗与影像学检查等方面作了不少研究,但对其发生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明确“责任节段”尽量减少手术切除范围、维持脊柱的稳定性有助于提高手术的远期疗效。而就非手术治疗而言,若能科学地评价影像检查阳性结果与非手术治疗适应证的关系,把握非手术治疗时机,则对其疗效获得长期稳定效果将有很大帮助。传统X线、CT造影技术有助于明确患者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但因其为侵人性检查并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患者不易接受,故临床应用有所受限。MRM作为一种无创“造影”新技术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但目前尚未发现有关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MRM形态表现特点与定位诊断及治疗方面的专门报道,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