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怎样投资更幸福
21978000000034

第34章 我的幸福,创业做主(2)

然而推广新产品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尽管博登每天花费18个小时在厂里教授炼乳的生产方法,监督生产程序,检查卫生清洁情况;尽管他的工厂由一家车店改造,租金便宜,附近又有纯正、营养丰富的牛奶供应,因而炼乳的成本较低;尽管他小心地挑选一位社区领袖做他的第一位顾客,因为这位社区领袖对炼乳的意见会有助于巩固这家新公司及其新产品在该地区的地位,而且这位社区领袖对产品也表示了赞赏……但是,当时当地的顾客习惯把掺有水分的牛奶放入一些发酵品进行蒸馏,他们只觉得炼乳稀奇古怪,对它存有疑心,所以很少有人问津。

屡屡出师不利,甚至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博登的两位合伙人都失去了信心。第一家炼乳厂被迫关闭了。

博登破釜沉舟,又建起了新工厂。也许是他的努力感动了上帝,他的第二次尝试终于获得了成功。在他逝世时,他的公司已成为美国具有领导地位的炼乳公司。博登的创业奋斗奠定了现代牛奶工业生产的基石。

总之,对于一个真正追求财富的人来说,他们向来都是充满激情地去生活、工作,在自己热衷的投资事业上,用激情去战胜所有的困难、挫折,最终赢得了财富的青睐。

身体力行才能创造财富

在汉语词典里有一个词:笃行,就是踏踏实实地干事情,这个词被历代圣人贤士备加推崇。成功的事是干出来的,成功的人是干出来的,成功的生意也是干出来的。没有这一条,再伟大的构想也成不了现实,纸上谈兵只会导致身败名裂、贻笑世人。

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2003年度“亚洲之星”是一位中国企业家,他就是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传福。从一文不名的农家子弟到身价亿万元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总裁,从26岁的国家级高级工程师、副教授到饮誉全球的“电池大王”,王传福,这位年仅45岁的商界奇才用自己的智慧、精力和汗水书写了青年创业的神话。

王传福于1966年出生在安徽省,1990年获硕士学位,1995年2月创办比亚迪事业公司,任董事长。在他的率领下,比亚迪公司在二次充电电池领域里取得非凡成就,企业规模、经营范围不断扩大。2003年1月,比亚迪收购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王传福任董事长。4月,该公司更名为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

2002年,深圳比亚迪电池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此前,王传福似乎默默无闻,因为他一向行事稳健、踏实、低调,但是经过上市、入主秦川汽车和荣膺美国《商业周刊》评选的“亚洲之星”之后,这位电池制造业大鳄声名鹊起,特别是在行业内更是享誉甚高。2004年,摩托罗拉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托夫称之为“制造中国传奇的小伙子”。

王传福的童年时光也曾无忧无虑、阳光灿烂,但初中时经历家庭变故,从此沉默寡言、一心向学,形成了坚强忍耐的性格。这种坚忍的性格对于他上大学、创业以及人生的成功都发挥了作用。

1987年,21岁的王传福从中南工业大学冶金物理化学系毕业,考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攻读硕士研究生。他更加刻苦,把全部的精力投入自己的专业——电池研究中去。仅仅5年后,26岁的王传福就被破格委以研究院301室副主任的重任。此时,一个促使他从专家向企业家转变的机遇使他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因为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他顺理成章地成为公司总经理。

南下“主政”的王传福是兴奋的,当时,国内电池产业随着移动电话的“井喷”方兴未艾,一部普通“大哥大”动辄数万,一块电池卖到数百元。王传福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

但是,传统体制的束缚让他感到不能充分发挥潜能。1995年2月,王传福辞掉公职,自己下海创业,他向表哥吕向阳借了250万元钱,带领20个人在深圳莲塘的旧车间艰难地起步。这就是日后风光无限的比亚迪科技有限公司的雏形,他们主攻的领域仍然是充电电池制造。

20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充电电池一统天下,中国国内的厂家多是买来电芯做组装,利润少,几乎没有竞争力。王传福一开始就把目光投向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丰厚的电芯生产。1993年,王传福从一份国际电池行业动态中得知,日本宣布将不再生产镍镉电池,这将引发镍镉电池生产基地的国际大转移。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中国电池企业的一个黄金机会,决定马上生产镍镉电池。

对于动辄千万元的生产线,王传福只能望洋兴叹。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他干脆凭借技术自己动手做关键设备,然后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人工完成的工序,这种半自动化、半人工化的生产线所具备的成本优势成为他日后商战无往不胜的“上方宝剑”。比亚迪公司很快打开了低端市场。公司成立的当年,他成功地卖出了3000万块镍镉电池。

王传福敢想敢干、踏实力行的作风是他成功的关键,坚定的性格决定了他坚定的选择、坚定的努力。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Focus(专注)的人,他上大学学的是电池,做研究生学的是电池,工作做的还是电池。”

认准的事情就要竭尽全力去干。选择充电电池产品,勇于和日本同行竞争,选择香港H股上市乃至力排众议入主秦川汽车追寻“电动汽车之梦”,王传福都表现了敢想敢干、踏实力行的性格特点。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后,王传福又紧跟科技进步前沿,开始了镍氢电池的研发,并从1997年开始大批量生产镍氢电池。新产品一炮打响,这一年,比亚迪公司镍氢电池销售量达到1900万块,一举进入世界前7名。

2000年,王传福不顾非议,毅然投入巨资开始了锂电池的研发,很快拥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并于该年成为摩托罗拉的第一个中国锂电池供应商。2002年,比亚迪高歌猛进,销售收入达到25亿元,利润为6.58亿元,其精心构建的“电池王国”已粗具雏形,王传福因此位列当年《福布斯》中国内地富豪榜第41位,成为中国新兴的巨富。

对于电动汽车产业化,许多人现在还没有足够的信心,包括著名跨国公司巨头美国通用都是如此。王传福却不是这样,他对电动汽车十分乐观,志在必得,于是他果断决策,兼并了秦川汽车,开启了自己的电动汽车之梦。他认为,电动汽车的关键是电池技术,随着锂电技术的日臻成熟,电动汽车市场的能量将很快在两三年后彰显出来;比亚迪的主营电池业务还有两三年的持续增长期,锂电池技术是其竞争优势,进军电动汽车正当其时。收购秦川汽车意在构筑汽车电池产业化的平台,同时抢占电动汽车市场的先机。“在电动汽车的制造上,我认为我们中国会走在前头,中国有大的电池生产基地,有发展的条件。”

在这一点上,中国台湾最大的制造业企业鸿海集团老板郭台铭和他英雄所见略同,这位走在前面的制造业大亨曾经有和王传福共同控股秦川汽车的打算,但被王传福拒绝了。王传福表示自己有200%的信心生产电动汽车。

在人们纷纷质疑比亚迪进入汽车制造业时,创业以后从未尝过失败的挫折感的王传福也不是没有顾虑。但倔强的王传福认为,凭借37岁这个黄金年龄以及拥有的对新领域的强大学习能力和日益成熟起来的判断决策力,再加上更加谨慎的态度,他仍然可以成功。

王传福当时有两个目标:到2006年,击败三洋成为全球充电电池生产商龙头老大;实现电动汽车的实用化、产业化,并借电动汽车之力拓展比亚迪版图。

王传福能够成功,就在于他敢想敢干的力行精神。

人生最关键的一个字:干。投资理财这件事要想成功,要想得到自己应该得到的生活,也只有干!

发挥你的特长来创造财富

上天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当它为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为你开了另一扇窗。你身上潜藏的特长就是如此。不要说你自己一无所长,“上帝”只是将你的特长埋藏了。只要及时发现和发挥了自己的特长,并把它运用在创业投资中,你将事半功倍,比别人更容易赢得财富。

比尔·盖茨曾经说:依靠特长成就财富。

所谓特长,就是你身上让别人刮目相看的亮点。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挖掘自己的特长并运用它们,你将如同手握利剑的高手,所向披靡,斩获财富的果实。

美国有一个乞丐,40年来一直以乞讨为生,并且过得轻松快活。有一次,他到比尔·盖茨住处附近行乞,正巧碰上比尔·盖茨的车在他的身边停下来。他认识比尔·盖茨,知道他是世界首富,于是他连忙跑上前去对比尔·盖茨说:“先生,行行好,给点儿钱吧!”

比尔·盖茨和善地问:“你是要1美元呢,还是要1万美元?”

乞丐说:“当然是1万美元了,1万美元对你来说相当于1美元……”

比尔·盖茨从口袋里掏出1美元递给乞丐,又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本。乞丐看着心中暗喜,心想果真出手大方,连支票都拿出来了。比尔·盖茨拿出笔,在纸上飞快地写了些什么,然后扯下,递给乞丐说:“给,这是9999美金。”

乞丐惊喜地双手接过比尔·盖茨递过来的纸一看,这哪里是什么支票,只是普通的一张纸罢了,不同的是在这张普通的纸上有这位世界首富给乞丐的忠告:“用特长致富。”

乞丐望着比尔·盖茨苦笑地说:“我只是一个乞丐,哪有什么特长和知识啊!”

比尔·盖茨回答:“每个人都有特长,乞丐也一样,只是你自己没发现而已。”

比尔·盖茨给乞丐的建议同样适合投资创业的每一个人。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的特长,用我们的特长来赢得更多的财富。比尔·盖茨给我们做了榜样,他的财富正是源于他创业之初设计电脑程序的特长。综观当今的财富骄子,许多富人都是挖掘自己特长的高手,他们正是因为运用自己的特长,才在自己的领域创出一番令人羡慕的事业。

也许你不信,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知道自己有特长,当然更谈不上发挥和利用它们了,其实,每个平淡无奇的生命中,都蕴藏着一座丰富的金矿,只要你肯挖掘,你就会挖出令自己都惊讶不已的宝藏来。

法国有一个贫困潦倒的年轻人,流浪到巴黎,找到父亲的好友,期望他能为自己找一个谋生的差事。父亲的好友问他有什么专长,比如说会数学、物理、历史、会计什么的。年轻人窘迫地低下头,羞愧地说:自己似乎一无所长。父亲的好友想了想说:“那你先写下你的地址,我总得给你找个活做啊。”年轻人不好意思把自己的住址写下,刚想转身离去,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说:“年轻人,你怎么说你没有特长呢,你的名字写得多好啊……”“能写好自己的名字也叫特长?”年轻人不解地转过身疑惑地看着父亲的好友。“当然,字反映了一个人的文化修养,一个人的内涵……”父亲的好友意味深长地说:“人要有自信心,找工作之前,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特长,并要把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听了父亲好友的一席话,年轻人使劲地点点头,后来他结合自己的特长找了一所中学教授法文,渡过了一段艰苦的岁月,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这位年轻人认识到了自己在文学方面的天赋和特长,并开始发挥这个特长,他就是后来写出享誉世界经典文学巨著的法国18世纪著名作家大仲马。

世间有很多平凡之辈,都拥有一些诸如“能把名字写好”这类小小的特长,但由于自卑等原因常常被忽略了,这实在是让人遗憾的事。

小郭在一家外贸公司做业务经理,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工作、生活平平常常,因为工作需要,她经常出国,回来就会跟同事没完没了地讲一些国外见闻、趣事,有一次同事建议她,把这些东西整理成文字,投给媒体。后来小郭真的这样做了,从此之后一发而不可收拾,她现在是国内一家主流媒体的特约记者。回首走过的路,她说没想到自己在文字方面还有特长,并且能走到今天。

沈阳还有个小女孩,学习不太好,职高毕业学的是面点,她有一个最大的特长——做饼。她做的饼,日本人最爱吃,据说有一个日本老板偶然间在街上买到了她做的饼,转身就把她挖到了日本。现在她仍在日本工作,用做饼赚得的钱,给国内的父母买了车和房,这些都是特长致富的范例。

每个人都有上帝赋予的特长,好好地珍惜和挖掘它,并学会用特长的亮点来赚钱。

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财富

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人们的理财意识越来越强。为了成功致富,人们纷纷想尽各种创意,想以思路决定出路从而决定财富。好思路是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好创意就是一种财富。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财富,不少成功的人就是靠某个奇思妙想并且付诸实施而致富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不思进取的思想,没有饱和的市场;钱并不难赚,难的是创造出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思路。其实,无论是思路还是创意,都是智慧的象征,智慧是赚钱的资本,是我们创造财富的前提。

每个人都不是天生的富翁,每个人也都不是天生就具有赚钱的禀赋,只是因为有些人具备先天的聪明,加上后天的勤奋,以及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点滴,善于从平凡的生活中产生好创意。因此,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细心观察,多多思考,处处留心,对事物的认识进行挖掘,或许就会产生一个好的创意。打开了思维模式的束缚,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用新思路去指导自己投资理财,那么就会达到期望值并往往会出人意料地获得成功。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创意,看看别人是如何利用智慧这个赚钱的资本的。

(1)“地图手帕”专卖店。有人在东京闹市区开了一家手帕专营小店,起初生意还可以,但后来,附近新建了几家大商场,影响了小店的生意,手帕很快出现滞销。一位游客到小店问路,店主突然有了把手帕和地图联系到一起的想法。于是店主立即着手,以较低廉的费用把东京的地图印制在手帕上。由于这种手帕既融入地图功能,也没有失去原有的作用,很快就引起游人的兴趣,销量急剧增长,小店的生意又红火起来。店主趁热打铁,在市区开了几家“地图手帕”连锁店,经营规模扩大,收益自然增加。

显然,店主把地图与手帕结合在一起销售,可谓别出心裁,充分显示其独特的创意。小小一张非常普通的地图,有人就能独辟蹊径,靠它赚了钱。可见,任何创意都少不了各方面知识的积累,灵活用脑、开放思维这是产生新点子的基础。这就是一个智慧问题,就是灵活用脑;这就得要仔细观察、敏捷思维、敢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