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老北京民间传说
21989400000030

第30章 老北京的地理名称(1)

八宝山是哪“八宝”?

在北京西山山前平原上有一孤立的小丘,在这附近出产八种建筑材料,即耐火土、白土、灰石、红土、青灰、坩土、黄姜、砂石等,因而被称为“八宝山”。不过在传说中所提到的“八宝”可不是这么几个。

相传在这山洞里埋藏着八种宝贝,具体是哪八种,谁也没见过,但通过世代口耳相传,很多人也略知道些,虽然有不少人做着发财梦来到这里,希望找到宝藏之后过上富贵生活,可那些前来找宝藏的人都没能再回去,久而久之,有很多人就说山洞里有只巨兽,把那些寻宝人给吃掉了。这么传来传去,竟把这里说成是鬼怪丛生的可怕地方。

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这里来了一对老夫妻。他们是逃荒来到这里的。两位老人看这里土壤肥沃,水量充沛,并不是传言中所说的那样,是个鬼怪出没、野兽横行的可怕地方,于是就在这里落脚了。

两位老人朝夕耕作,因此生活也算过得去。他们并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宝藏,只是觉得在这样一个幽静的地方度过余生还是很不错的。有这么一天,来了个过路人,他说自己走了很长时间的路来这里寻亲,但已经一天没吃没喝了,觉得很是虚脱,请求这老夫妻收留自己一晚。两位老人当时就同意了。虽然他们自己的日子过得很艰苦,但这对老夫妻还是做了很多饭菜来款待这个过路人。

这过路人见他们夫妻两人的生活这么苦,便说:“二位老人的日子过得这么辛苦,怎么不想办法去找这里的宝藏呢?据说这里埋藏的宝物可是几辈子都用不完的。”

“我们老两口现在这样就挺好,虽说不富裕,但也有吃有喝。尽管无儿无女,但我们的身子骨儿都很硬朗。什么宝藏都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能平平安安地度过余生,我们就已经很知足了。”两位老人笑呵呵地说,一副平心静气的样子。

当天晚上这对老夫妻做了一个同样的梦:在自家屋后的山丘下挖地不到几尺便看到一块石板,掀开石板便是一条通道。走进通道便可见到八种奇珍异宝。梦醒之后,这对老夫妻决定将这梦境说给那个过路人,可是不知何时,那路人已经离开了。

这对老夫妻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按照梦中所显示的一切去做,果然,在通道的尽头他们看到了金灿灿、光闪闪的一堆宝物,尽管不知道都是什么,但他们唯一能肯定的便是,有了这笔宝藏,他们的日子要多好就会有多好。

“这里有金猴、金马、金牛、金鲤鱼、金鸡、金狗、金羊和金兔。如果你们带走这些,你们一定会过上富贵荣华的生活。”一个声音响起。

这对老夫妻回头一看,原来是那个路人。“我本是这里的山神,几百年来看惯了那些贪得无厌之人的丑陋嘴脸。您二老都是有善心的人,这笔宝藏理应给你们。”

两位老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知是否该收下这些宝藏。最终老头子说:“我看我们还是不要了吧。有了这些东西,我们岂不成了别人要害的对象了吗?人的贪心太可怕了。我们老两口儿就踏踏实实地过自己的生活吧。”

这两位死后化作了此处的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据说他们同山神世代守护在这里,为的就是等找到一个心地善良无私的人,把这些宝藏送给他。因为只有善良的人才配拥有财富,才配过富裕的生活。

什刹海还是“十刹海”?

说起什刹海,很多老北京人都不陌生,就连很多外地朋友都被它周围的秀丽景色而迷醉。这里有丰富的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诸如宋庆龄故居、恭王府花园、火神庙、广化寺、银锭桥,等等,可是,最吸引人的不一定是这些古迹和景观,而是关于什刹海的传说。

什刹海以前也叫做“十刹海”,因为附近有十座寺庙,所以才得此名称。可是为何要在这海子附近建造十座寺庙呢?

元朝末年正逢乱世,不知从哪里来了十个妖怪,在这海子附近逞凶作恶。老百姓拿它们完全没办法,只得拖儿带女离开祖辈居住的地方。可是,到处都是兵荒马乱的,又能去哪里避难呢?

有一天,这里来了个胖胖的大和尚,慈眉善目,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一个老大爷看见后就说:“唉,假如我们这里的人也能像您这样快乐自在,那就好喽。”

“阿弥陀佛,敢问老人家这里是怎么了?前几年我路过时这里还是一片繁荣景象,人来人往好不热闹。可如今为何都不见人影,还有很多破屋残垣。”

这老大爷叹了口气,便把十个妖怪祸害百姓的事告诉了大胖和尚。这大胖和尚听后便紧锁着双眉,像是在思考什么。等老人说完,大和尚依旧是一副开心模样,他要大家不要害怕,制服那些妖怪的事包在他身上。

尽管不知道大胖和尚会用什么手段去制服那些妖怪,但这老人还是信了他的话,可其他的老百姓并不相信,他们因为恐惧和担忧而决定尽快离开这个地方。

那个大和尚也没多说什么,他从怀里取出十个金豆子,分别摆放在海子周围,大家觉得好奇便问大和尚这么做用意何在,大和尚笑而不语,只是叮嘱大家晚上千万要锁好门窗,不要出来了。

到了夜间,那十个妖怪自空中而降,以往这个时候便是恐怖的开始,他们会潜入居民住宅吸食人血,啃食人肉,可在这天晚上,它们却被海子周围那些金光闪闪的东西吸引住了,这夜半的满月将那些金豆子照耀得格外闪亮,其中一个妖怪说:“那些宝贝全是我的。”另一个黑脸怪物便抗议道:“谁抢到就是谁的。”话音刚落,十个怪物便一起奔向了那金豆子。就在为如何处置这些金豆儿而发生争执时,一个长着尖爪子的怪物提议,正好十颗金豆儿,每人一颗就公平了,怪物们觉得这话有理,便蹲在各自的金豆儿旁边。就在它们喜滋滋地玩金豆儿时,却见自天而降十张大网,把它们缠缚在网里面了。

此时白天出现的那个大胖和尚念念有词地诵了一段经文,只见金豆子消失了,而缠缚妖怪的落网却变作了庙宇。次日早上大家一看,纷纷大叫“真是神僧啊!他为老百姓除害了!”可是那位大胖和尚却不见了踪影。人们见这庙宇实在过于简陋,担心镇不住那些妖怪,便齐心协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有所加固,原本是不起眼的小庙宇,过不几年便成了金碧辉煌的佛寺。就连朱棣迁都后,都要来这里拜上一拜呢!

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而已。事实上,什刹海附近的那十座庙宇是药王庙、关帝庙、火神庙、慈恩寺、龙华寺、什刹寺、法华庵等九寺一庵。这些佛寺现如今香火是否还旺盛,这个倒不知道了,而那些妖怪还在不在原处,更是不得而知。但可以确定的是,现在的什刹海成了北京著名的旅游胜地,来北京旅游的人都知道这是必不可少的参观点,而大胖和尚镇妖怪的传说,更为这里平添了一些神秘色彩。

灵境胡同为啥灵?

在老北京西城区中部有这么一条胡同,它东起府右街,西至西单北大街,它与枣林大院、西黄城根南街、东斜街、新建胡同、背阴胡同相交。

也许您猜出来了,这里说的便是灵境胡同。

不过在明朝它可不叫这个名字,东部被称为灵济宫,西部则称作宣城伯后墙街,而灵境胡同的得名便跟洪恩灵济宫这座道观有分不开的关系。

洪恩灵济宫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是为祭祀徐知证和徐知谬两兄弟而建造的。

当年明成祖朱棣在北征时患上了一种极为罕见的病症,随军医生竟无人能医治此病,而明军也因此而人心涣散。面对接连的作战失利,再加上病痛缠身,朱棣心中深感绝望,大觉此身将要葬送于此。

某一晚,他在昏沉中听到有人喊他的名字,他睁眼再看,却见两个神人前来为他治病,并口授药方。朱棣醒后命人按照此药方来抓药,不久之后,果然见效。前几天还气息奄奄的朱棣,在经过神人医治后比以往更强壮了。当朱棣再次梦到这两个神人时,他倒身便拜,并请求两位神人留下姓名,等日后必当重谢。

这两个神人说自己是南唐徐温之子,分别是徐知证和徐知谔。民间相传这兄弟二人品行端方,最是助人为乐,善替人排忧解难。因此这兄弟两人在民间颇有声望,死后又去领了神位,同在天庭做官。

朱棣被这两位神人治好病后,所到之处无所不胜。乃至迁都北京后,朱棣便命人在北京西苑,即中南海一带修建灵济宫,用以祭祀这两位神人。而这兄弟两人不仅治好了皇帝的病,还医治了好几位大臣。

明万历时期有位大学士叫王锡爵,这王大学士得了重病,多方用药都不见好转。在救治无门的情况下,王大学士在仆人的跟从下来到了灵济宫,他十分虔诚地向徐氏兄弟祈祷,而明神宗更是忧心忡忡,甚至拿出银两请众道士在灵济宫为王锡爵祈福。

说也奇怪,在做过三场法事之后,王大学士的病还就渐渐有了好转。以后哪位大臣再得了什么疑难杂症,便都来灵济宫祈福,做法事,这一招也果真见效,百试不爽。久而久之,这灵济宫的医神大名便传开了。人们都说这里不仅能解决各种疑难杂病,还能帮人实现正当合理的心愿。

比如一位大臣的独子脑筋很是聪明,能写一笔好文章,为人也十分忠厚,可就是因为早年得病,脸上落下了麻坑。转眼间这独子到了婚配年龄,可他担心没有人愿意将女儿嫁过来。于是他便来灵济宫祈福,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娶个善良、孝顺的好媳妇,假如果真能实现这个心愿,他自己都愿意折寿二十年。

说也奇怪,过了没多久,便有媒人上门提亲,虽说这姑娘相貌一般,但也是个懂事伶俐的丫头,也算了却一桩心愿。从此之后,这灵济宫求啥都能成的事就传开了。到了明末清初,这灵济宫就不像以往那么红火了,而“灵济”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竟变成了“灵境”,而道观所在的地方便成了灵境胡同。

尽管现在的人们不会去灵济宫祈福还愿了,但这灵境胡同的名称却依然保留着,当人们走在长长的胡同里时,偶尔还能听到一些老人给小孩子们讲述着灵济宫的故事。

酒仙桥真有酒仙经过吗?

在东直门外有这么一个地方,叫酒仙桥。以前这里不过是一个又小又偏僻的乡村,现如今却成为了高楼林立的繁华地段。走在酒仙桥附近,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这地方会叫这么个名字呢?难不成这其中还有什么历史传说或典故吗?

您还真说对了。酒仙桥这里还确实有一个民间传说呢!

在明代,为了农业灌溉方便,当地官员就在这里开通了一条河,开通河道之后就必定要建造桥梁。由于赶时间,这桥梁造得比较仓促,在新桥建好之后,很多老百姓便在这桥附近围观,看了半天也没人敢走上去。

一位大婶说,看到这桥下翻滚的河水她就害怕。另一个壮汉说,听说建造这桥所花的时间很短,这桥能过人吗?

正当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时,一位挑着担子的老伯从人群中穿过,看他那扁担两头都挂了个大坛子,估计这分量也不轻。“大家让一下啦。”这老伯一边笑呵呵地说着,一边脚步轻快地走着。众人仔细看时,发现这老人须发尽白,但脸上的气色很好。

一个年轻人说:“老伯,我帮您挑担子吧。”这老人笑着点头说:“不必了。不过是两大坛子酒而已,不沉不沉。”虽然老人这么说,但那个年轻人还是帮老人扶了一下酒坛子,“这酒坛子可不轻啊!老伯您可真有力气。”

“嗨,我家专门酿酒,我天天喝自家酿的酒,谁知活了这把年岁,也不曾生过病,更没见过郎中是什么模样呢。”

“哦?敢问老人家高寿啊?”人群中有人问道。

“小老儿不过一百零八岁,还没见过什么大世面呢。”这老人一边说,一边走上了桥。老人有节奏地晃动着手臂,正好走到桥中间,不知怎么了,那扁担竟然从中间断开了,两大坛子酒都洒到河里去了。

桥周围的人见了连说可惜,不过这时却飘来一股酒香,再一看这老人,他捋了一下雪白的胡子便不见踪影了。桥两边的人纷纷称奇,有人高声叫道:“这老头儿莫不是神仙吧。”

桥下的人用水瓢舀了一下河水,没想到这河水竟满是酒香味儿。大家纷纷猜测刚才这老头儿必然是个酒仙,于是这桥便被唤作是“酒仙桥”了。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桥下的河水没有酒香味儿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