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后宫秘事全知道
2209700000051

第51章 祸国倾城怨佳人(5)

但曹夫人作为一个母亲也是不愿意让李存勖常年征战在外,使自己日夜为之操心。李存勖则说:“先父遗愿不敢忘记,此仇必报,军机不可贻误,请母亲原谅。”

然后又领兵亲征去了。为让母亲放心,李存勖在邺都驻扎期间,一年中曾不辞辛劳回来四次探望母亲,将士和百姓无不为他的仁孝所感动。

曹夫人对儿子异常宠爱,对刘氏的伶俐与容貌也是喜在心中,等到刘氏成年时就很自然地想到将刘氏送给李存勖侍奉左右。

一次,李存勖去给母亲问安,曹夫人便有意让刘氏装扮之后吹笙助兴,尔后,刘氏又为他们母子表演歌舞。李存勖从小就精通音律,听着刘氏悠扬婉转的曲子惊喜不已,又见刘氏娇媚百态,楚楚动人,目不转睛地看得有些入神。曹夫人见状,心中暗喜,便当场做主将刘氏赐给儿子为妾。李存勖谢过母亲,又选择了良辰吉日举行了婚礼。不久,刘氏被封为魏国夫人。

李存勖此后与后梁继续交战,终于逐渐占了优势,在灭梁前夕,他称帝建立后唐。在和刘氏结婚之前,晋王已经有了两位夫人,即韩氏和伊氏,韩氏为正妃,伊氏为次妃。刘氏起初并没有争夺主次之位,有李存勖的宠爱已经很知足了。后来,刘氏为李存勖生下一个儿子,心情就有了很大的变化。李存勖看儿子非常像他,也很宠爱,便赐名继岌。生子之后,李存勖对刘氏更是加倍宠爱,领兵征战时也让刘氏随军同往。从小就聪明伶俐的刘氏也趁机殷勤侍奉,使李存勖对她痴恋不舍,而韩氏和伊氏便被冷落了。

狠心赶走生父

刘氏由于生有一子,又有李存勖的宠爱,渐渐地有了当皇后的欲望。但她深知自己的不利条件,即出身低微,无法与出身名门的其他两个夫人相比。正当刘氏为自己的出身苦恼的时候,失散多年的父亲却找上门来。思女心切的老人没有想到女儿会残忍地将他赶出门去。李存勖听说有人自称是刘氏的生父,请求进宫与女儿相见,便派人找来当年抢掠刘氏的将校袁建丰,让他辨认。李存勖本是孝子,对于这位失散多年的岳父也想在证实之后认下来,同时也为刘氏找回生身父亲。

袁建丰辨认之后,对李存勖说:“陛下,此人很像臣当年所见的刘夫人之父,当时他留着黄胡须,臣还能认得出来。”

李存勖听后很高兴,赶忙派人去报告刘夫人这个好消息。刘氏由于四五岁便离开了父亲,当年的事情很难记得清楚,但既然袁建丰辨认过了,那肯定就是自己离散多年的生身父亲了。平心而论,刘氏还是非常想与父亲相认的,但这时候她正和韩氏夫人争夺皇后之位,而且她还在她们面前夸耀自己出身高贵。在李存勖继位建后唐时曾想立刘氏为皇后,但曹太夫人认为她出身低微,不应考虑,李存勖这个孝子便服从了。对此刘氏也很清楚,因此,现在如果认下这个一没权势二没钱财的穷父亲,自己的话岂不是不攻自破。以后还可以寻机争到手的皇后宝座岂不就随之成了泡影了吗。经过权衡利弊,刘氏决定不认这个生身父亲。

刘氏立刻去见李存勖,对他说:“臣妾当年离开家乡的时候,父亲已经不幸死于乱军之中了,记得当时我还曾抱着父亲的尸首痛哭,所以妾已经没有生身父亲活在世上了。这又是从哪里来的农家老翁胡乱冒认!肯定是前来敲诈赚取富贵的刁蛮之人,陛下还记得大唐德宗年间那个冒充沈太后的高氏女子吗?”

李存勖听了,竞也觉得她的话有道理,因为在他看来,不认生身父亲的事很难设想,况且又是自己宠爱的刘氏。刘氏见李存勖相信了自己的话,便让侍卫出宫门将他可怜的父亲打了一顿板子赶走了。老人气得昏了过去,醒来之后号啕大哭,走了以后再也没有了消息。狠心的刘氏逼走父亲,到最后被后唐明宗李嗣源赐死,也是罪有应得。

李存勖对刘氏不认生身父亲这件事毕竟心存疑虑,为进一步探明虚实,他便发挥自己演戏化装的特长,扮成一个老者,他本来就喜欢和伶人一起演戏,还有个艺名“李天下”。他身上背着个蓍(一种草,古代用蓍草茎来占卜草袋子,还让儿子继岌戴着顶破草帽跟在后边,就像当年刘氏父亲行医占卜的样子。刘氏正在睡午觉,继岌便悄悄走到她的床前,大声说刘衙推(当时人对乡村医卜人的称呼)寻访女儿来了。刘氏惊醒之后见是儿子和丈夫乔装改扮来戏弄自己,不由得大怒,拿起板子来就打继岌,李存勖赶忙劝止,告诉她不过是开开玩笑。刘氏又趁机哭闹一番,李存勖好言相劝这才罢休。从此,李存勖干脆也不再找麻烦了,毕竟美人比一个老人重要得多。

这一关总算躲过去了,然后,刘氏又为皇后位置费尽心机。她知道立皇后也是朝廷大事,必须争得权臣的支持才行。于是她私下派遣心腹的伶人与宦官去拉拢宰相豆卢革和掌军权的枢密使郭崇韬。豆卢革本来就善于见风使舵,早就想找机会巴结李存勖宠幸的刘氏,看到刘氏派人上门求助,便满口应允。而郭崇韬为人稍为耿直一些,开始并不愿意支持刘氏做皇后,但由于当时郭崇韬憎恨宦官当权,言谈之中又经常对宦官露出不敬之词,因此招致宦官们的不满,常在李存勖的面前说他的坏话,李存勖对他也逐渐产生猜疑。郭崇韬内心不安,也在谋求良策消灾避祸。他的部T见刘氏主动派人联系,便对郭崇韬说:“陛下最宠刘氏,立皇后是早晚的事,大人不如先行向陛下奏请册立刘氏为正宫皇后,陛下必然会感激你的,而刘氏也能记得你的恩德,有了刘氏的支持,宦官也就无法再加害你了。”

郭崇韬听从了部下的建议,第二天便联合豆卢革等大臣上奏李存勖,请立刘氏为皇后。李存勖满心欢喜,便立刘氏为皇后,并封韩氏为贵妃,伊氏为德妃。

李存勖在出奇兵灭掉后梁之后,自以为天下平定,便开始昏庸享乐起来,与先前他的英武多谋简直换了一个人。刘皇后本来就能歌善舞,李存勖又喜欢与伶人化妆演戏,正好夫妻一同玩乐于宫中。刘皇后志满意得,比先前更加骄横,连李存勖也是对她无可奈何。李存勖曾宠爱另一个美女,刘皇后便醋意大发,欲除之而后快。这一天,李存勖派人召属将李绍荣人富赐宴,以示对他的抚慰,因为他刚丧妻不久。言谈之中李存勖顺口说道:“爱卿请放宽心,朕一定再为你选一个漂亮女子为妻。”

刘皇后听了,便趁机让人唤来李存勖正宠爱的那个美女,对李存勖说:“陛下就将她赐给李将军为妻吧。”不等李存勖表态,刘皇后便让李绍荣向李存勖跪拜谢恩,然后让人将这个美女先送到了李绍荣的府上。李存勖内心大为不快,好几天不理刘皇后。

刘氏被册封为皇后之后,不但没有成为李存勖的贤内助,帮他治理国家,反而和李存勖一道聚敛钱财,贪婪而且吝啬。李存勖后来死于乱军之中,和刘皇后的倒行逆施有很大的关系。

李存勖开始听信宦官的主张,将国家的财赋划分为内外府库,州县供奉的钱财就纳入外府库,充当军事和政治费用。藩镇所贡献的钱财则送入内府库,供酒宴、游玩和赏赐伶人所用,最后导致外府库经常枯竭,经费紧张,而内府库的钱财却堆积如山。刘皇后不但不劝止李存勖,反而坐享其成,甚至常视为已有,不肯出一点以解国家急需。在后唐国势衰败,民不聊生,将士缺乏粮饷怨声载道的时候,李存勖依旧奢侈享乐毫不收敛,大臣请求废除地方的苛捐杂税,以收揽民心,李存勖不但不听,反而预先征收河南第二年的赋税以供自己享用。宰相豆卢革无奈之下乞请发放一些内府库的钱财赏赐将士,以解燃眉之急,等日后再如数补还。刘皇后一听脸色大变,回屋拿出日常用的银盆两个,又将皇子满喜等三人领出来,让豆卢革卖了犒赏将士。这种刁蛮撒泼的做法让人不耻,豆卢革无奈拜辞而去。贪财如命、吝啬至极的刘皇后不顾国家安危,只顾自己享受,将自己和李存勖一同送上了死亡之路。

刘皇后以贪婪吝啬而出名,占有内府库无数财宝还不满足,为了更多更直接地聚敛钱财,她还派人经商贩卖物品,从中渔利,成了一个不务正业的商人皇后,这在历史上极为罕见。刘氏为了多销商品,竟将干鲜果品以自己的名字命名出售,这在当i今商品社会里不足为怪,但在当时的封建时代就严重违背了礼教的要求,更何况又是一个皇后。

刘皇后为贪财还曾认大臣张全义为义父,后梁被后唐灭掉后,张全义归降后唐。李存勖进驻洛阳后,经常带刘皇后去张全义家游玩吃喝。张全义是当时的豪富之家,每次李存勖夫妇来时都尽心尽力伺候,山珍海味与美酒摆满宴席,饭后又拿出金银玉器奇巧珍宝送给他们。刘皇后便向李存勖说:“妾幼小时候遭遇战乱,不幸失去父母,常感到孤寂伤感,现在张公对我们这么好,妾很想拜他做义父。”李存勖当场便同意了,刘皇后行过礼后,张全义又命人拿出大量珍宝作为给义女的见面礼。此后,刘皇后不但可以名正言顺地到张全义这个义父家去享乐,还能常收到张全义的贵重礼物,无形中又多了一条生财捷径。而张全义也是善于察言观色之人,有此良机哪肯放过,每遇节日便命人送礼入官给刘皇后。有了刘皇后这个义女撑腰,也就从根本上保住了自己的权势和富贵。

有了贪婪爱财的皇后,便有了善于聚敛钱财的官吏。李存勖任命在这方面很擅长的孔谦做租庸使,孔谦为尽可能地多搜刮民财,便打着改革的旗号绕过藩镇直接下令到州县催交赋税,就是已经被李存勖明令废除的他也恢复。聚敛之后供奉内官,在满足李存勖夫妇挥霍的同时孔谦加大了剥削力度,刘皇后的贪财已经到了误国误民的地步。有了孔谦这个样板,其他官吏纷纷效仿,层层加重剥削,致使百姓流亡他乡,兵士挨饿受冻。各处的藩镇见状,也纷纷巴结刘皇后,以固结自己的权势,每次向朝廷进献财物,都要准备两份,有一份专门给刘皇后。国家的危急越来越大,而刘皇后和李存勖只顾享乐,全然不顾这些已经威胁自身生命的残酷现实。

刘皇后不仅贪财乱国,还直接干预朝政,妄杀大臣。郭崇韬本来对他做皇后出过力,但后来郭崇韬领兵平定四川地区之后,一些宦官因捞不到油水,便向刘皇后诬陷郭崇韬独吞四川财物,还想自立谋反。刘皇后不辨是非,在李存勖听信谗言派人前去调查郭崇韬时,竞向使者下了诛杀令,自己毁掉了国家栋梁。

刘皇后和李存勖的倒行逆施促使危急最后暴发,士卒们由于缺粮食吃,竞将妻子儿女出卖,或者到山里挖野菜充饥,但常常有在半路饿死的。军队中怨声四起,而李存勖还沉迷于打猎,刘皇后更在钱眼里醉生梦死,不知命在旦夕。

李存勖放任刘皇后枉杀郭崇韬后,自己又猜疑并杀掉了功臣朱友谦全家,使得将领们人人自危,先是四川大乱,其后,李存勖不准镇守瓦桥关期满的魏博士兵回本乡,又激起兵变。李存勖先派元行钦镇压,结果被打败。只好派平时就猜疑的李嗣源去,最后李嗣源也与兵变将士合为一处,杀回洛阳。李存勖死于洛阳兵变中,临死时叫刘皇后来侍候,刘皇后只派人送去酪浆,刚喝下一杯,李存勖便一命归西了。

刘皇后得知李存勖死后,也不去探视,反而收拾金银细软,与李存勖的弟弟李存渥在骑兵保护下逃出官门,想到晋阳暂时躲避。在路上为求保护,刘皇后竞和李存渥通奸共寝,到了晋阳城下,守将恨其素来贪婪不爱护将士,不肯开城门收留。

李存渥后来也被部下杀死。刘皇后走投无路,只好取出一些钱财建了座尼姑庵,做了尼姑。

李嗣源听说刘皇后逃到晋阳当了尼姑后,也没有放过这个误国的昔日皇后,派人去让她自尽了。这位贪图富贵不认生父的刘皇后从此结束了自己吝啬而又残忍的一生。贪财为了享乐,但她却没想到贪财也会让人丧命。水能载舟也能覆舟,钱何尝不是如此,钱能使人富贵,也能使人堕落甚至送掉性命。

郑贵妃:万历后宫之乱

她是一个嗜权如命的女强人,野心勃勃,为达到总揽大权的目的不择手段,诡计多端。她搅得朝廷内外不得安宁,腐败堕落,人心涣散;她搅得万历江山危在旦夕,致使万历一朝宫廷斗争波澜起伏,成为明末社会不安定的重要因素。她可谓是活跃于万历一朝的风流人物。她就是制造了明宫三案的郑贵妃。

宋神宗10岁即位当皇帝,20岁亲政,24岁开始就因身体原因极少上朝,27岁以后干脆退居宫门之内,不理朝政。

自从万历十四年(1586年)起,这位皇帝就没有踏出皇宫一步,直到去世,不理朝政达30余年之久。万历10岁登基,是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也就是说,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岁月,是在后官度过的。晚明学者夏允彝描述:“自贵妃宠盛,上渐倦勤,御朝日稀。”的确,这个皇帝的最大乐趣是泡在后宫的脂粉堆中醉生梦死,他平生最厌恶的恐怕就是文官们自以为是的面孔,不愿意那些枯燥的奏折搅扰了自己的软梦。甚至内阁首辅,也很难见到皇帝本人;大臣们的奏章大多“留中”,不做任何处理;就连部院主管大臣之类的任命,万历也懒得过问。在他看来,那些品级不同的官服穿在谁的身上都是大同小异,与自己无关。按照明朝的官制,上述职位在没有得到皇帝钦命的情况下只能空缺,于是,政府中的许多重要职务长期空缺。

至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大学士沈鲤向皇帝诉苦,吏部尚书已缺三年,左都御史亦缺一年,刑部、工部只有一位侍郎兼理,兵部则尚书、侍郎全缺,礼部仅存一侍郎,户部也只有一位尚书。总计部院堂上官31位,竞缺24位,如果去掉那些不守职责的官员,朝中几乎已经无人理政。这样残缺不全的政府机构,在中国历史上也并不多见。朝政到了这个地步,皇帝依然无动于衷。万历帝甚至把庄严的庙祀也省略了,类似的繁文缛节一律由官员代行。

在万历的后宫中,他独宠郑贵妃一人,郑氏的父亲叫郑承宪,官至都督同知。

初人官时,郑氏位在淑嫔。她容貌艳丽出众,并且机智聪敏,爱读书、有谋略,更善于逢迎。因此,郑氏不久即得到神宗的宠爱,并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超晋加封为贵妃,地位甚至跃居已生有皇长子的王恭妃之上。由于郑贵妃对神宗十分关心,鼓励他亲政,被神宗视为相见恨晚的知音。于是,无论于情于理,神宗对郑贵妃的宠爱和倚重便都是无以复加了。

万历初年,李太后为神宗娶的原配妻子是京师名门之女王氏。王皇后为人端谨知礼,伺奉太后用心周到,对神宗百依百顺。但是神宗并不喜爱她。加上她也没有给神宗生下一子,所以她对神宗寻花问柳之事并不介意,只求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