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晚清西南首富李耀庭传
2211200000020

第20章 行伍生涯 征杜文秀

杜文秀起义爆发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而起义的原因却要追溯到11年前的“保山惨案”,而“保山惨案”又源于一起小纠纷。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4月,保山县板桥村有一回一汉两个少年,唱歌互答,嬉闹作乐,汉族少年的一句歌词伤害了回族少年的感情,两人发生口角,接着打起架来。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纠纷,但这一小纠纷被汉族的民间帮会组织“香把会”利用,借机火上浇油,激化矛盾,挑起了回汉两族大规模的械斗。接着械斗升级,双方互有伤亡,“香把会”头目沈聚成下令捣毁了板桥村的清真寺,放火焚烧了回民的房屋,乘机烧杀掳掠,回民死亡近千人。同年9月,保山县官军与“香把会”勾结,对县城内的回民进行屠杀,4000多回民几乎被屠杀殆尽。杜文秀全家在这场大屠杀中几乎全部遇难,他的祖父、外祖父、父亲、母亲、弟弟和妹妹等15人均被杀害,未婚妻也被抢走。惨案发生时,他正在蒙化县小围埂村,因此躲过一劫。

“保山惨案”发生时,杜文秀22岁。他是一个以忠君爱国为宗旨的读书人,想到的不是以牙还牙,更不是乘机揭竿起义,而是上访申诉,求得公道。他相信皇帝能主持正义,对案件作出公平裁决,替无辜受难者申冤昭雪,依法惩办凶手。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5月,他不远万里,赴京告御状,他将诉状带到北京衙门,经都察院,状纸到了皇帝手上。当时,道光皇帝命云贵总督林则徐前往查办。林则徐是清道光年间的重臣,因火烧英国鸦片而名闻全国,这时他刚任云贵总督,一上任就前往处理“保山惨案”。这是一起牵涉民族问题很复杂也很敏感的大案,林则徐按“不问回汉、只问良萎”的方针,对制造惨案者作了处理,保山县直接责任人与代理永昌府知府革职,永不叙用。直接参与屠杀的沈聚成等主要凶手28人被逮捕治罪,一些人在押解途中自杀。对进京告御状的杜文秀等四人的处理结果是:“控告呈词有失实之处”,但念他们家属已经被害,从宽免责释放。在大屠杀中劫后余生的保山县二百多户回民选址搬迁。最终,回民户被当地官府强迫迁移到一座名叫“官乃山”的荒山上。朝廷对林则徐的处理是满意的,他受赏加太子太保衔,并赏戴花翎。然而在“保山惨案”中受害最深的回族同胞对此结果则很不满意,义愤填膺。

杜文秀为保山县受害回民再次向政府交涉,地方官员痛恨他在皇帝面前捅开了保山惨案的真相,揭露了地方官场的黑暗,将他逮捕入狱。出狱后,他对官府深感绝望,悲愤越积越深。这时候,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在广西金田爆发(金田起义时间是1851年即道光三十年),消息传到云南,他受到启发,萌生了反意。大凡秀才造反,都不会鲁莽行动,硬拼硬杀,而有一番计谋。他返回故里,落脚蒙化小围埂村,以此为基地,以教书为掩护,秘密结盟,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起兵。

清咸丰六年(1856年),“保山惨案”过去了整整11年,杜文秀在蒙化县积蓄反清力量也已经9年。他已由当年进京诉冤的天真书生成长为一个有胆有识、有勇有谋的起义领袖。就在这一年,清军与大理回民发生冲突,杜文秀认为时机已经到来,当机立断,率领义勇近千人前往救援,将清军击退,占领了大理城,反清起义一举获得了成功。在各路起义头领中,杜文秀是秀才出身,到过京城见过世面,遂被推举为“总统兵马大元帅”。他一上任,就下令废除清朝年号,用甲子纪年,改用明朝衣冠,旗帜一律用白色,以与清军相区别。他又把大理都督府改为大元帅府,大理新政权宣告成立。杜文秀高举起反清大旗后,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攻占了周围53座城池,半个云南在他的控制之下。

清军在与杜文秀的对抗中付出了惨烈的代价。清咸丰十年(1860年),清军云南提督部下3000人就在宾川一战中被全部歼灭。其后,杜文秀又向省会发展,发兵20万人围攻昆明。杜文秀围攻昆明时,云贵总督恒春闭城固守,当时,昆明与外界的交通与补给全部断绝,突围无望,城内“一斗米售银二十金,铜钱一枚购蚕豆二枚,所存华山树皮、翠海浮萍、荷叶野草,民俱食尽”。恒春在城楼上看见城外火光冲天,城内饿殍遍地,自知死罪难逃,遂与妻子一起自缢身死。

同治元年(1862年),岑毓英受云南巡抚徐之铭指派与围困昆明的马复初、马如龙回民军谈判,达成协议,二马投降。

同治二年(1863年)岑毓英出兵进攻杜文秀军。征战不止,耗时长久。在不断的围剿下,杜文秀的20万大军也在远征昆明中全军覆没。

同治八年(1869年),清军开始反攻,杜文秀军队转为防守。

同治十一年(1872年),形势急转直下,清军将大理城重重包围,大理掌握兵权的回将杨荣见大势已去,叛变降清。大理城破,一个说法是,杜文秀为岑毓英所擒杀。另一说法是,危急之中,杜文秀将食物拌上毒药服下,毒发身亡,终年49岁,其全家108人皆服毒自杀。坚持了18年的大理政权为此宣告结束。

李耀庭率领松柏营乡兵,参加了迤东一带讨伐杜文秀军的战斗,金戈铁马,刀光剑影。无数次的浴血奋战,李耀庭一如既往,作战勇猛,身先士卒。

征战结束、骚乱平息,李耀廷因屡立战功被岑毓英保举为都司,并赏戴花翎。后来,李耀廷再被岑毓英保举为分省补用知县、加同知衔。李耀庭以军功彰显了祖先的荣光。

注:迤东,道名。清雍正八年(1730年)置,清末辖曲靖、东川、澄江、昭通、镇雄、广西六府、州。

注:都司,清代绿营军官,职位次于游击,秩四品。清朝游击大约相当于师长,都司小于游击相当于团长。

注:花翎,清官员、贵族冠饰。清制,武职五品以上,文职巡抚兼提督衔及派往西北两路大臣,以孔雀翎为冠饰,缀于冠后,称花翎,除因军功赏戴者外,离职即摘除。品官须奉特赏始得戴用,一般为单眼花翎。

注:补用知县加同知衔就是有个知县的职,但是暂时还没有位置,等到官有缺位,即可补充。

图一.杜文秀的旗帜

图二.杜文秀大理元帅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