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告诉孩子“网”向何方
22127400000020

第20章 社会,营造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3)

他认为,做好这项工作,应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1)父母应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研究表明,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之间、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谐、父母对网络有较深了解并与孩子能够良好地进行沟通,那么,孩子与网络大都能建立健康、良性的互动关系。如果父母不会使用电脑,对网络一无所知,孩子就容易在网络中迷失方向,误入歧途。在网络时代,父母全知全能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因此只有放下架子,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做孩子的朋友,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2)学校应开展网络文化教育,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和利用网络。网络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既要高度重视,更要深入研究。

(3)社会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与帮助。网络不只是一种技术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它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时代呼唤先进的网络文化。各级政府应加大打击淫秽色情网站的力度,净化和美化网络环境,网络媒体工作者应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各界也应共同关注网络文化建设问题。只有社会各界齐抓共管,同心协力,才能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最后,江西日报社大江网副主任皮藤江提出,要想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必须积极抢占网络舆论宣传的制高点。

皮藤江讲道,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已成为各种意识形态争抢的舆论宣传阵地。对于这块阵地,如果主流的声音不去占领,就必然会被一些噪音、杂音所控制。所以,对于新闻网站来说,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就必须积极抢占网络舆论宣传的制高点,牢牢掌握网络舆论宣传的主动权。

(1)树立主流媒体的权威形象。由江西日报社主办的大江网站,是江西省第一家由国务院新闻办批准成立的新闻网站。大江网自建站之日起就提出:“党报办的网就是‘党网’,要切实当好党和政府的‘喉舌’。”大江网不仅以报道省内重大新闻事件为己任,同时也不遗余力地当好政府的网上发言人,向外界传播政府的声音。

(2)努力打造网络原创新闻。新闻网站要抢占网络舆论宣传的制高点,就不能单纯地做新闻信息的“复制器”,而必须要有自己的网络原创新闻。近年来,大江网闯出了一条网络原创新闻的路子,包括网络记者主动出击采访重大新闻事件、与报刊互动制作网上新闻专题、结合社会热点策划新闻选题等。目前,大江网已拥有一支10余人的网络记者队伍,活跃在江西各类新闻采访活动中,他们采写的“本网专稿”涉及江西各行业各领域的焦点话题,得到了网友们的一致好评。

(3)要在“三贴近”中唱响主旋律。传统媒体要坚持“三贴近”,网络媒体尤其是新闻网站更应坚持“三贴近”,而且要在“三贴近”中唱响主旋律,使主旋律成为广大网民所喜爱的网上“流行曲”。为此,网络媒体尤其是新闻网站,应在四个方面狠下工夫。

①宣传形式要创新。抓住网民求新、求快、求特的心理,充分调动各种网络宣传手段,吸引网民眼球。大江网直播栏目“直播江西”通过视频、图文直播等多种形式,成功直播了2001年以来各年的省“两会”开幕式、江西首例非典患者痊愈出院、南昌新丝路模特大赛决赛、南丰国际蜜橘节等重大新闻活动。如今,该栏目已成为深受广大网民喜爱的王牌栏目。

②新闻要上得快。对于网络记者来说,抢时间就是抢眼球、抢观众。只有抢占先机,才能抢占网络舆论宣传的制高点。

③栏目要有特色。大江网始终致力于打造江西地方特色。“发现江西”、“赣地名家”、“投资江西”、“江西民间文化”、“网上江西”等本地化频道和栏目,是大江网立足江西、宣传江西的具体体现。

④服务意识要强。网络媒体尤其是新闻网站要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功能和水平,增强网站与网民的交流与互动。

相信按照几位网络媒体领导人的发展战略对网络进行经营管理,一定可以营造出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

增强孩子的社会“免疫力”

青少年的成长是一个逐渐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人们总想把尽可能多的正面信息传输给下一代,而把负面的东西摒弃一旁。一个正常运转的社会都在努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让他们生活在洁净的、没有污染的世界。但人们渐渐发现,即使付出的努力再多,社会环境依然难免鱼龙混杂,各种丑恶现象总是若隐若现。就像细菌无处不在一样,我们无法避免孩子与细菌接触,也不可能将孩子与社会的阴暗面完全隔绝。在一个资讯传播越来越发达的社会,甚至你想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小环境也愈发困难。

社会生活真实而又复杂,这是孩子们迟早需要独立面对的。我们不可能监护他们一生,我们所能做的也许只是:一方面尽可能纯净社会环境,一方面尽早帮助他们在自己的体内生成社会“免疫力”。一个人的社会免疫力如同他的生理免疫力一样,是抵御各种细菌和病毒的基础屏障。纷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充满种种诱惑和陷阱,稍有不慎即可能沉沦。社会免疫力越强就越可能独善其身,越可能出淤泥而不染,至少不会迷失大方向。

在网吧问题上,当前的严峻问题自然是尽快取缔各类非法黑网吧,严格规范合法网吧的经营秩序。许多地方已经闻风而动,北京等地正在掀起一场肃网风暴,沈阳暂停了对新建网吧的审批。这些都是令人可喜的举措,很值得有关地区及部门效仿与学习。

但是,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因为互联网上的有害信息不可能就此与孩子们完全隔绝,那些充斥色情、暴力内容的文字和画面不可能在孩子们的眼前彻底消失,各类隐含不良价值观的游戏也不可能不再纠缠我们的孩子。所以,我们还必须把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免疫力当作重要的一环来抓。孩子们总有独处的时候,24小时全天候监管孩子与网络的情况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必要的,而且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网吧一个,还有更多的问题将考验他们。社会免疫力的增强,还可能一举多得。

增强青少年的社会免疫力并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过程。因为这种免疫力不会随他们身体的发育而自动成熟,作为教育主体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相关部门,在这个过程中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看,社会免疫力总是在“外铄”与“内化”的互动过程中生成发展的。社会免疫力所包含的识别真假的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比较利弊的能力、节制欲望的能力等,首先需要社会将主流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价值观传承给下一代,即“外铄”的过程,然后由下一代以个体的方式将“外铄”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人格和良心,成为他们主体性的一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受教育者经常会表现出他的主动性和选择性,所以“外铄”与“内化”总是互动的,教育的不成功往往是因为这个互动过程出现了断裂。典型的表现就是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

教育的失败首先是教育者的失败。许多家长感叹自己实在没招儿了。显然,他们与孩子的沟通存在障碍,其根本原因很可能是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若能明确孩子的所思所想,记录他们与网络接触的行为特征,掌握大量能够反映孩子心理变化及需求的信息,对解决沟通障碍问题,一定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只有了解“怎么样”才能知道“怎么办”。既然青少年对网络有如此的热情,我们何不因势利导,在政府大力整顿网吧的同时,我们要敞开另一条渠道,尽可能开放学校的计算机教育设备,并配备相应的辅导老师,使网络成为青少年学习知识、开掘潜能的最佳平台。既然不可能完全剔除网上的有害信息,我们何不提供更多健康的游戏和教学软件;既然打骂于事无补,我们何不与孩子一起上网冲浪;既然无法遮蔽网上的阴暗角落,我们何不告诉孩子真相以及如何应对。

增强青少年对网络的免疫力,最好的办法不是阻止孩子接触网络,而是让孩子在适当的地点、时间以适当的方式接触网络。

网吧管理,还需加大力度

一些不法网吧的存在,给网络管理部门加重了负担,严重影响了网络管理秩序。尽管管理部门三令五申,网吧经营者要依法经营,真正对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负起责任,甚至多次对不法经营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但这阵风头过后一些不法网吧又死灰复燃,重操旧业,根本无视管理部门相关的管理政策及青少年的切身利益。

全国整治网吧的决心和行动是可以肯定的,但效果又如何呢?有关人员对网吧情况进行了暗访。晚9点左右,在一个小区附近,王记者发现一条大约1000米长的环行街道上,密密麻麻挤了十多家网吧和电子游戏厅。不少网吧挂上了蓝布帘,走进里面发现烟雾弥漫的空气中注视着电脑屏幕的都是一张张痴迷的年轻面孔。按规定,到网吧办上网卡要凭身份证。但只要交上10元押金,网管就给上网者一张上网卡。领到上网卡后,网管悄悄告诉王记者:“如果有人查,就说是以前用身份证办的。”王记者又转身来到另一家名叫“飞翼”的网吧,管理员将写有上网卡号和密码的纸片藏在上网电脑的键盘下,并告诉说:“如果来检查,就说自己忘带上网卡了。

次日晚12点,王记者又来到市派出所旁的“无限在线”网吧。走上二楼,只见里面灯光昏暗,大厅里横纵摆放着近百台电脑,屋子里几乎没有空闲,前台旁边电脑桌上的一名中学生模样的少年已经睡着了。老板娘笑着说:“他已经打了8个小时,累了歇会儿。”王记者在上洗手间时,发现这家网吧还有20多个包厢,一对对年龄看上去很小的“情侣”在相拥着打游戏,不时还做出亲昵的动作……凌晨01:15,王记者又来到位于十字路口的音乐咖啡网吧,网吧在三楼。当走到二楼时惊奇地发现,四名学生正在脱校服,换休闲装,当问及原因时,他们回答:“因为网吧不允许学生入内,所以我们早早地在书包里准备好了可以穿的衣服,穿上这样的衣服就可以光明正大地去上网了。”一小时后,王记者准备离开,在结账时趁机问服务员:“你们这里什么时候关门。”她脱口而出:“我们24小时营业。”王记者抬头看看这家网吧的门口挂着营业牌,上面明明写着营业时间是8点到24点,旁边还挂着写有醒目大字的“未成年人不得入内”的招牌,便摇头叹息而去。

几天后,王记者又来到一家网吧,在营业厅里根本没有看到应该悬挂的网吧必须具备的“四证”,也没有任何禁止中小学生进入的标志。更令他震惊的是,电脑屏幕上的游戏图标,竟达43种之多。网管介绍说,有一种联网玩的警匪枪战游戏最受孩子们的欢迎,比如“CS”、“半条命”等。他还说,大多数学生都争着当匪,因为比较刺激。学生对各种武器了如指掌,哪种杀人最狠,哪种杀人最多。除了游戏,在电脑的历史记录中有许多黄色网站的网址,打开后屏幕上出现了各式各样不堪入目的色情画面。

孩子们已被网吧“网”住了,差不多大街小巷的网吧中,随便走进一家就能发现这里的上网者大多是学生,他们甚至一连几天都泡在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里。受不良环境影响,孩子极易走入极端。因上网引起的矛盾、纠纷甚至违法行为呈日益增长的趋势。相关案例不胜枚举:哈尔滨的一对父母因孩子沉溺于网吧玩游戏几天不回家,苦寻不获,以为孩子失踪,最后居然求助“私人侦探”帮忙;一位年仅12岁的学生因迷恋“网吧”,从家里偷了几千元钱,在一个“网吧”里连续“奋斗”22天;一名18岁的高三学生在网吧打游戏时猝然而死;更有多起因索取上网费而砍伤亲人的案件。

以上出现的种种不良后果,网吧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网吧经营管理者能够照章办事,严格禁止未成年人入内,青少年肯定会减少许多与网络接触的机会,也不会迷网太深,致使做出那些不人道之事。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以及维护孩子的正当权益,对于网吧非法容留未成年人的行为,家长有权利向相关部门举报和投诉。在这方面,有些家长做得很好。让我们来看看李女士是怎么做的。李女士说,最近她家旁边开了一家网吧,她一直担心儿子去那里上网。一天,孩子放学后很长时间还没回家,她有些不安,试探着来到网吧找孩子。当她推开网吧房门走进去时,大厅里黑鸦鸦的人头把她惊呆了:屋子里坐着的全是身穿校服的初、高中学生,孩子们正在疯狂地打游戏,有许多孩子手里夹着烟;有的一边打游戏,嘴里还骂骂咧咧的;还有人大声地叫嚷着“快杀死他,他就在你后面!”……网吧里烟雾缭绕,声音嘈杂,环境相当恶劣。

李女士见此情形,随即给一家市级新闻媒体打电话,告诉记者,街边上许多网吧和电子游戏厅把孩子们吸引得着了魔,只知道废寝忘食地打游戏,全然不顾学习和休息,严重损害了身心的健康发展,而经营管理人员对孩子的行为视若无睹,只知道挣孩子们不知从哪里得来的几个小钱。希望有关部门对网吧、游戏厅之类的休闲、娱乐场所认真地进行整顿和治理。李女士的呼吁起到了作用,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那些非法网吧和游戏厅全部被依法取缔。

在整顿和治理网吧的过程中,还有一种现象值得管理部门给予高度重视。一些在城里难以生存的黑网吧,正在逐步向管理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转移,并且在那里大行其道。这些失去监管的网吧,不仅吸引了当地的孩子,不少城里的孩子得到消息后也纷纷前去。真可谓天高皇帝远,这些黑网吧居然办得如火如荼。

有关专家分析了这一现象,并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全社会不仅要关注城市青少年科技知识的接触面,更要关注农村孩子,关注农村网吧建设,既不能让农村孩子步城市青少年的后尘,又不能让网络科技远离农村孩子,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值得各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北京青年报》报道过这样一则消息,江苏省宿迁市工商局与文化、公安等部门在寒假期间联合开展一次突击检查,一举查获两个隐藏在农村居民区的黑网吧,查封近百台电脑。

过去农村信息相对闭塞,现在网络走近农村是件好事,能让农村人像城市人一样以最快捷的方式全面了解世界各地的信息,能方便地联系到任何地方的朋友。这对众多农村青少年来说更为重要,它将扩大农村青少年的视野,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对身心成长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黑网吧能够迅速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一方面说明有关部门监管力度不够,或者说根本没有加以注意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说明广大农村青少年也需要网络为其生活增添色彩。如何引导农村孩子从网上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社会、学校、家庭都要负起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