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说话说到位全集
22186800000047

第47章 好口才是练出来的(1)

磨炼自己遣词造句的功夫

词语是人说话的基本元素,我们从小学时候就要学习用词造句,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用词造句。一个人词汇量丰富并善于运用,自然可以使自己的表达更加顺畅和有效。人们成年后往往忽视遣词造句方面的学习,就是因为看不到说话对一个人是何等重要,认为用词、造句都是学生们考试用的小把戏,从而造成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努力想改变事情的结果,有时甚至也了解说话对于改变结果的意义,另一方面又不愿下工夫解决自己词汇贫乏的问题。

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是展现出另一种人生。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字眼……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字眼的力量,大大地激励了当时的人们。当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决心,誓要推翻长久以来骑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于此诞生。

美国一位伟人演讲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地,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字眼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美国金恩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的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

当然,话语的影响力并不只限于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军队所向无敌的神话,这个人就是丘吉尔。

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却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意志,乃至于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的挑战,使人生过得丰富多彩。

我们在跟别人说话时常常用字十分谨慎,然而却不留意自己习惯用的字眼,殊不知我们所用的字眼会深深影响我们的情绪,也会影响我们的感受。因此,如果我们不能好好掌握怎样用字,如果我们随着以往的习惯继续不加选择地用字,很可能就会扭曲所历经的事实。譬如说当你要形容一件很了不起的成就时,用的字眼是“不错的成就”,那对你的情绪就很难造成兴奋的感觉,这全是因为你用了具有局限性的字眼所致。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那么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反之若是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来挥洒你的人生经验,不仅为别人,更可以为自己。

让语言更形象生动

形象化的语言让听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一起参加接收活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此外,它也是构成其他语言风格的基本手段。

语言形象生动须做到如下几点:

(1)选用有色彩、有形象的语词。色彩词和形象词可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留给人的印象往往比听觉形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2)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浅显通俗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

(3)要注意寓理于事,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实之中。那种干巴巴的说教,往往使听者乏味。要学会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阐明事理,增强语言的魅力。

作家李准曾自负地说:“没有几下绝招,难得当个作家!我的看家本事是:三句话叫人落泪,三分钟过戏,把读者的心放在我手心里揉,叫他噙着眼泪还得笑!”

时逢“常香玉舞台生涯五十周年庆祝会”,文艺界名流齐来祝贺。专好插科打诨的电影导演谢添一把拉住李准说:“李准,我想当众试试你!你说三句话,能让常香玉哭一场,我才服你!”

李准皱皱眉,看看众人,摊摊手为难地对常香玉说:“香玉,你看看老谢!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他偏偏让你哭,这不是难为人吗?”

常香玉说:“你今天能让我哭,算你真有本事!”

谢添说:“或者签字认输也行!”

李准依旧为难地说:“香玉,咱们能有今天,多不容易啊,论起来,你还是我的救命恩人哩!我十来岁那年,眼看逃荒的难民群到了西安,眼看人们都要饿死了,忽然有人喊:大唱家常香玉放饭了,河南人都去吃吧!哗——人们一下子都涌去了!我捧着粥,泪往心里流。想,日后见了这个救命恩人,我给她叩个头!哪想到‘文化大革命’中,你被押在大卡车上游街,让你‘坐飞机’!我站在一边,心里又在流泪,我真想喊一句,让我替替她吧,她是俺的救命恩人哪——”

“老李!你……别说了!”

常香玉猛然打断李准的话,捂住脸,转过身,满脸泪水滚下来,把手绢打湿了。

大厅里没有一点声息。众人望着李准,沉浸在他讲的故事里,忘记了这是在打赌,连谢添也轻轻吸了一下鼻子……李准能说哭常香玉,靠的除了真挚的感情,再就是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功底。有了这样的说话本事,自然更容易让别人接受你。

让声音更有魅力

声音是一个人的个性特征之一,电话中我们往往能从对方的第一句话就能判断出他是谁,同样,声音对语言有着强大的辅助作用。

对一个正常人来讲,其发音有12至20个音阶。当然,那些职业演员和歌唱家要更高一些,有的可达到36个音阶。但不幸的是,有些人的声音可能只有5个音阶,他们发出来的声音让人听起来就像一根弦在拨动,十分单调,令听者感到头脑发胀。由此可见,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是否能吸引住你谈话的对象,这对你的交往是否成功非常关键,在商务交往中更是如此。当你与他人讲话时,你所发出的每一个声音应首先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力求让人更好地了解你,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征服力。

苏珊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资深业务经理,她最关心和留意客户的销售问题,并总是乐于帮助他人解决难题,但她的声音却让人听来讨厌,那尖叫的声音就像一个小女孩发出的叫声。她的老板私下说,我很想提升她,但她的声音又尖又孩子气,让人感到她说的话缺乏认真。我不得不找一个声音听来成熟果断的人来担任此职。显然,苏珊就是因为自己说话的音调不合适而失去了提升的机会。

事实上,一个人的声音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一些技巧训练,可以克服你平时的一些怪癖和不良习惯,从而改善你说话时的语调、发音、音量、节奏、速度等:(1)为了更加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声音,你可以将录音机放在电话旁边,听听你每天打电话时的声音。(2)请家人或朋友对你的声音作出一个真实的评述。(3)将你在停顿或静默时反复使用的语气词记下来,在今后的谈话中尽量避免使用。(4)进行发音训练。你可以在图书馆找到一些有关的书籍,针对自己的特点进行训练。或者找一些语言磁带和录像带进行训练。(5)进修一门公共言谈或演讲的课程。

总之,让我们变得更加成功的许多优异的东西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后天通过自身努力改变原有的东西。声音就是这样,你试着改变一下,也许你会看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

掌握好说话的节奏

说话即使快而清楚,也不足效仿。说话的目的在于使人全部明了,别人听不清,听不懂,就是浪费时间。我们要训练自己,讲话的声音要清楚,快慢要合度。说一句,人家就可听懂一句,不必再问。要清楚,陌生人或地位比你低的人是不敢一再请你重说的。

一家大报的广告部经理给一位语言培训专家打来电话,请他给其手下的一位员工保留一份工作,并向这位专家抱怨道:“她已40多岁,并担任我的秘书15年之久,我很喜欢她的工作,可是她说话的速度快得令我紧张不安、无法跟上。几年前我不会像现在如此在意,可是随着工作压力与负担的加重,她的声音对我的刺激也愈来愈大。我并不想辞退她,可是要是她说话不放慢速度,我只好让她离开,以保持自己神智清醒。”

事实上,说话的快慢确实可以通过练习来调适,声音的调适具有双重因素,如果你说话的速度太快,下列几点可以使你减慢,反之亦然:

(1)从1数到10,第一次5秒钟说完,第二次10秒,第三次20秒。

(2)经常练习高声朗诵报纸上的文章,先用铅笔将你认为要连贯的字词做个记号,朗读时,同时移动铅笔,引导你的声音。要是你觉得自己平常说话的速度太慢,就加快一些;要是太快,就放慢些。

(3)以录音机录音,然后倒回重放,检查自己的速度,是否流畅?是否跳跃停顿?

(4)录下一些好的新闻报道,试着模仿播音员的播音。

有时,我们还可以发现,即使是同一个国家的人,他们讲同一语言,不同地域的人说话的速度也不一样,某一速度对南方人十分恰当,但到了北方,就显得太快了。

有一位推销员,他发现自己经常无法把要说的话在限定的时间内说完。他也许行驶了100里的路程赶到一位顾客家中,后来却只有15分钟介绍自己的产品。他发现自己最大的困难之一是如何组织自己应该说出的话。后来,他请教于一位语言专家,专家听了他的情况之后,建议他从学会调整自己的速度开始。在他开始练习调整声速之前,一般人只需要10分钟便可轻易讨论完的问题,他却要花15分钟。通过训练,他可以在10分钟内有效地讨论别人要费20分钟的问题,他可以随意地加快或减慢速度。

一旦你控制住了自己的语言,它就会乖乖地听你驾驭了。你可以放慢自己的速度,以满足听众的需要;你可以根据一天的工作安排、听众的类别、当时的气氛等因素来调整自己说话的声音、说话的速度,以应付不同情景的需要。

善于用非语言来表达

自从孩提时代起,我们在学会说话的同时,就开始懂得如何去“读”懂他人的意思。如,当我们做错了某一事情而看到父母满脸怒色,我们会赶紧避而远之。而当我们成年以后,我们需要的是人类的相互作用,通过一些错综复杂的词语和手势,我们就能明白他人所示之意。为了说服、劝说他人,为了与人交流,仅仅靠我们所用的语言还远远不够。我们还必须借助于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肢体运动,以增强我们的口头表达效果。有时,我们会将这些东西与语言结合起来使用。在我们说话时,可能会伴随着点头、皱眉、耸肩或竖起大拇指。我们碰到困境时会迫使自己保持冷静,我们有时会表现出自己的激情与幽默。当我们极度紧张、害怕,或充满爱慕之情时,我们有时想尽力掩盖自己的感情,但事实上,我们无法控制的身体语言却将我们的内心表露无遗。

专家研究表明,视觉的影响不可低估和忽视。他们的调查显示:无论是两个私下谈话的人,还是一个在大庭广众之下的演讲者,有5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说话者的个人形象传递出来的,只有40%是经由性格和声色等来传递。他们调查的一个很有意思的结果是,与声音有关的因素比语言本身要更为重要,只有不足10%是受说话语言本身的影响。还有些研究的结果更为惊人:在两个人的对话中,表达意思的方式中语言与非语言的比率为35∶65。正如面部表情可以向他人告知你的喜怒哀乐一样,如果你试图以一种单调乏味的声音说出自己要表达的内容,并且毫无面部表情,那听者一定会感到厌烦,而且你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不会让他人真正理解。专家们做过一次实验,当我们以一种与实际信息相反的非语言方式发出信息时,非语言表达的效果是语言效果的五倍。如果以敌意的方式给出一种友好的信息,那让对方留有印象和保持记忆的不会是你所说的内容,而是你的表情。因此,当我们要表达出一种十分准确的信息,而又担心会以一种不当的方式令人产生误解时,一定要对自己表现出来的表情和神态格外注意。

当我们皱眉、做怪相、微笑、目光呆滞时,都会给他人传递一种相关的信息,我们的身体语言,如耸肩、挥手、跺脚等对我们的语言谈话都有着极大的影响。

发挥“目光语”的作用

“婴儿的眼睛是清澈的,青年人的眼睛是热烈的,中年人的眼睛是严峻的,老年人的眼睛是睿智的。

……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不会隐瞒更不会说谎。愤怒飞溅火花,哀伤倾泻泪雨,它给笑声镀一层明亮的闪光。”

这是诗人公木的作品《眼睛》中的两段。在生活中,目光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袒露出讲话者真实的意思表示,这对讲话有一种奇妙的辅助功能。

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目光与谈话之间有一种同步效应。人心的隐秘、胸中的奔突,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变幻的眼神中流露出来。所以,人们可借助目光表达丰富的感情,增强讲话的效果。眼睛可以反映人的情绪、态度和情感变化,情绪变化首先反映在瞳孔变化上。情绪由中性向愉悦改变,瞳孔会不自觉变大;对使人厌恶的刺激物,瞳孔明显缩小。情绪状态由“晴”转“阴”时,亦有同样反应。讲话时瞬息万变的眼神让人能窥探到你丰富的思想情感,体察出你蕴藏于内心深处的“语言”。身体其他部位的沟通也与目光接触有关,人际沟通中如果缺少目光交流的支持,将会使人际沟通过程变得不愉快,而且很困难。

所以讲话时要得体地使用目光语言。眼神是诚恳的必然结果,讲话者的真诚正是通过眼神传达给别人的。你一边讲话,一边扫视听众,就会使听众对你产生信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