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键时刻,幽默可以避免正面的冲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以乐观的情绪,以迂回的方式去面对困境。要是法拉第正面回答问题,是很难得到承认和理解的;要是正面去对抗,更易招致怨恨,使沟通和交流中断;要是回避问题,那么他的理论永远也无法让别人信赖。但是,他以一种幽默的思考方式,去启示对方,让对方以发展、宽容的眼光对待眼前的现实,同时也增添了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幽默,能让人急中生智
幽默能够让人急中生智,化解困境,或从危险的境地中脱身,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有一次,德国诗人歌德在公园里散步。在一条只能通过一个人的小道上,他迎面遇到了一个曾对他的作品提出过尖锐批评的评论家。
这位评论家高声喊道:“我从来不给傻子让路!”
“而我则正好相反!”歌德一边说,一边满面笑容地让在一旁。
歌德的这一应付的方式,在后世传诵甚广。他运用的幽默战术,有点像中国太极拳中“以柔克刚”的味道。
一位绅士正在餐馆里进餐,忽然发现菜汤里有一只苍蝇。他扬手招来侍者,冷冷地讽刺道:“请问,这东西在我的汤里干什么?”
侍者弯下腰,仔细看了半天,回答道:“先生,它是在仰泳!”
餐馆里的顾客被逗得捧腹大笑。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侍者怎么解释、道歉,都只能受到尖锐的批评,以致会引起顾客的愤怒。但幽默帮了他的忙,把他从困境中解救出来,使气氛得以缓和。
在你遇到急迫而又棘手的问题时,懂得随机应变,使用恰到好处的一句幽默的话,可以让你立于不败之地。
金庸式幽默
金庸的“金庸式幽默”中隐含着一种潇洒从容的生存智慧。
金庸平时不动声色的谈吐往往会令人忍俊不禁。金庸喜欢驾车,更喜欢驾跑车。
曾有人问他:“你驾跑车超不超车?”
金庸回答:“当然超车,逢电车,必超车!”闻者无不绝倒。金庸号称“从未醉过”。很多人以为他酒量过人,而事实上,他很少喝酒,或喝得极少,那就当然不会醉。
他曾对一个女孩说:“你的美丽增长率最高。”女孩听后先是大喜,沉吟片刻忽然醒悟,原来金庸是暗示她小时候长得难看。
有的人曾说:“电视和武侠小说中有很多打斗场面,会给儿童和分辨能力低的成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应该限制。”
对此,金庸有自己的看法:“以前有人攻击武侠小说,认为小孩看了会模仿,也上山学道去了。我想这个责任不应由武侠小说来负的,一把菜刀可用来切菜,也可用来杀人。我写小说时,只想到小说的读者,在小说中描述的事在电视中不一定可演,因为看小说的人至少有阅读的能力,受过一定的教育。若电视对观众有坏影响,应由电视负责。因为电视编剧应考虑到观众中有一部分是没有分辨能力的,打斗该适可而止。”
“一把菜刀”的比喻既显示了金庸式的幽默和机智,也将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讲得一清二楚。金庸的老到圆熟、举重若轻由此可见一斑。
金庸认为,生活中很多负面的事,常常不是人的能力可改变的,既然难以改变,就坦然接受,而且多往好处想,就愉快多了。
比如,他的作品被大量盗版,他反而说:“如果没有那么多的盗版,我的书不会有那么多的读者。”风趣、洒脱,令人心折,真可谓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了。任何事情都有正面及负面效果,多强调正面,就会减少痛苦,增加快乐。若只看到的尽是负面的,好事都会被弄得沉闷痛苦。
幽默招数一:巧作类比式
通常回答有些人的提问时,正面的回答极易落入俗套,难以满足提问者的口味,聪明的回答者会漫不经心地似答非答,引对方入圈套,接着使出巧作类比的招数,占据主动,最后让对方折服。
一天,作家到某大学讲演时,对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他都作了坦率的解答。这时,一位女学生递上一张纸条,上面写道:“既然文学要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那你为什么总唱赞歌,不唱悲歌呢?难道社会没有阴暗面吗?”
读完这一尖锐问题后,作家想了一下,就问那位女生:“你喜欢照相吗?”见女生直点头,刘绍棠反问道:“你脸上有光滑漂亮时,也有长疮疤不干净时,那你为什么不在脸上生疮疤的时候去照相呢?”这一问,引得周围的人都情不自禁地笑了。
对于女学生提出的尖锐问题,作家不是急于作答,而是提出一个对方感兴趣的问题,再进行反问,把文学作品的表达与年轻人的照相巧作类比,在言简意明与风趣诙谐中,将自己的观点寓于类比之中,让人豁然开朗,印象深刻。
幽默招数二:因势利导式
在一些争论场合里,应时刻注意周围群众的情绪,尽量调动群众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巧妙地使出“因势利导,诱敌深入”的招数,寻找出一个突破口,借助群众的力量,给对手精神重压,使之无回击之力。
大文豪萧伯纳的剧本《武器与人》首次公演即获得巨大成功。观众们要求萧伯纳上台接受群众的祝贺。当萧伯纳走上舞台,准备向观众致意时,突然有人对他大声喊叫:“萧伯纳,你的剧本糟透了,谁要看?收回去,停演吧!”
很多人认为萧伯纳肯定会气得发抖。哪知道,萧伯纳不但不生气,还笑容满面地向那个人深深地鞠了一躬,很有礼貌地说:“我的朋友,你说得很好,我完全同意你的意见。”
说着,他转向台下的观众说:“遗憾的是,你我两人反对这么多观众能起到什么作用呢?你我能禁止这个剧本演出吗?”
萧伯纳话音刚落,全场就响起了一阵快乐的笑声,紧接着是观众对萧伯纳暴风骤雨般的掌声。那个挑衅者只好灰溜溜地逃出了剧场。
面对挑衅者的污蔑,萧伯纳若是一味退让,未免有失面子,若与之争辩,非但无济于事,还会在观众心中留下孤芳自赏、自命不凡的坏印象。萧伯纳此时充分展示了其应变才能,巧用因势利导的招数,凭借观众对他的信任与支持,给予他掌声和喝彩,将挑衅者推向群众的对立面,使其孤立无援,狼狈而逃。
幽默招数三:装傻充愣式
装傻充愣是答非所问的一种,即回答别人问题时,利用语言的歧义。
美国前总统威尔逊担任新泽西州州长时,曾接到华盛顿的电话,被告知,他的朋友,代表新泽西的议员去世了。威尔逊深为震动,马上取消了自己当天的一切活动。
几分钟之后,他接到了新泽西州一位政治家的电话。
“州长,”那人支支唔唔地说,“我希望代替那位议员的位置。”
“好吧,”威尔逊慢吞吞地说,“要是殡仪馆同意,我本人完全赞同。”
非常明显,那位政治家想要代替的“位置”是政治地位。威尔逊是不可能不知道,他故意充愣装傻,把打电话的政治家所要代替的“位置”,利用语言的歧义说成是“死人躺下的地方”,既让那位钻权者啼笑皆非,也给予他有力的嘲弄。还有一个故事:
某A拿了一份诗稿到报社要求发表,编辑B看后说:“这首诗是你写的吗?”那人大言不惭地说:“是的,每一句都是我写的。”编辑B装作很认真地说:“泰戈尔先生,看到您我真高兴,还以为您已死了很多年了。”
面对抄袭泰戈尔的诗作且厚颜无耻者,如果编辑B直接指出:“你这首诗是抄泰戈尔的,我们不能发表。”那会显得很平淡。这位编辑B对抄袭者所言看似疯话,实则颇具幽默意味,对抄袭者从精神与人格上都进行了辛辣挖苦,还体现了编辑B个人极深的文化涵养。
幽默招数四:曲线进攻式
有时与有权有势的人,比如老板或上司等人说话时,要懂得一点转弯的艺术。如果只会巷里赶猪,直来直去,结果很可能是既得不到赏识,有时候还吃不了兜着走。我们介绍的“曲线进攻式”是对付这种情形的最好招数。
古代有个官员叫彭玉泉。一天,他经过一条偏僻的小巷。一个女子正用竹竿晒衣,不小心把竹竿掉在了彭玉泉的头上,彭立时大怒,该女子一看是官员彭玉泉,吓得魂不附体。
但是,她很快镇定下来,正色道:“你这副凶相,活像是个行伍出身之人,所以蛮横无礼。你可知道官员彭玉泉,清廉正直,要是我告诉他老人家,怕要砍了你的脑袋!”彭玉泉听到这位女子在夸奖自己,立刻转怒为喜,心平气和地走了。
这位女子不小心冒犯了官员彭玉泉,待其要发火时,并没有被吓倒,反而极有心计地从容周旋。
表面上看,她是在赞美心中的官员,其实是在指责彭玉泉度量狭小,绕着弯子达到了目的,还平息了彭玉泉的心头之火,使其转怒为喜,带着微笑满意地离开了。这位晒衣女对“曲线进攻式”这一招数运用得何其娴熟呀。
幽默招数五:声东击西式
在有的场合,利用“声东击西”的技巧,把相同意思的话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效果迥异。有时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确令人回味无穷。
从前,有一对夫妻,妻子非常喜欢唱歌,可是水平特别差,有时候搞得丈夫没法休息,丈夫多次劝说也无济于事。
有一天,已深更半夜,妻子还在那里自得其乐地唱着难听的歌,丈夫只好急急忙忙地跑到大门口站着。妻子见此,不解地问道:“我每次唱歌时,你干吗总是要跑出去站在门口呢?”丈夫把每个字都吐得非常清楚地说:“我这样做是为了让邻居看到,我并没有打你。”
从表面上看,丈夫的回答是答非所问,实际上是采用了一种声东击西的说话艺术。妻子乍一听也毫不介意,可继续回味,才会发觉自己像咽进了一只绿头苍蝇般,哭笑不得。丈夫的回答,表面意思是在说妻子发出的声音不是丈夫殴打所致,本意则是在讽刺妻子唱得难听,好似被打得被惨叫一般。
幽默招数六:另辟蹊径式
很多人在与别人说理时,会不经意间触动了别人的“自尊”,从而火上浇油。若我们能运用好“另辟蹊径”这个招数,改变说话的方式,说话效果常常会大不一样。
齐景公喜欢打猎,乐于养老鹰来捉兔子。
一天,烛邹不慎让一只老鹰飞走了,景公下令把烛邹推出斩首。
晏子知道了,去拜见景公,说:“烛邹有三大罪状,哪能这么轻易杀了他?请让我一条一条地数落出来,再杀他,可以吗?”
齐景公说:“可以。”
晏子指着烛邹的鼻子说:“烛邹!你为大王养鸟,却让鸟逃走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使得大王为了鸟的缘故又要杀人,这是第二条罪状;把你杀了,天下诸侯都会怪大王重鸟轻士,这是第三条罪状。”
齐景公听后,对晏子说:“别说了,我知道你的意思。”
晏子的本意是要救烛邹,但表面上并没有替他说情,反而数落他的三条罪状,仿佛要致烛邹于死地而后快,事实上,反而是这三条罪状救了烛邹的命。
原来,晏子救烛邹,并非单刀直入,向齐景公说情,而是采用另辟蹊径之法。表面上是给烛邹加罪,实则是为其开脱,并委婉地批评齐景公重鸟轻士,这样既避免了说情之嫌,又救了烛邹;既指出了齐景公的错误,又不丢齐景公的面子,真实让人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