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图一时之痛快而说出那些不合人情味的刻薄话。在这种场合,无论怎样,还是要在“欢”字上多考虑一些,“欢送欢送”,“欢”而“欢”之,要尽量地多留一点美好让人在以后也有些回忆。
3.张主任的教训:作为领导知道这种情形再继续谈下去会出现十分尴尬的局面,所以应该避开让大家敏感的话题。领导者领导能力固然表现在原则性上,在会场上一时出现了某种始料未及的尴尬局面时,他没有直接去批评那位言之有失的青年教师,又竭力肯定那位老教师的贡献,具有这种应急应变意识并立即着手应变,这些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从具体应变能力与言语技巧一面来看,却又显得十分不合乎情理。应当避开“先进”这个让大家敏感的话题,而是巧妙地把话题岔开,使欢送会的气氛由暂时的不欢而重新转向到欢快的气氛当中去,并顺势掀起新的高潮,而不是像那位领导那样在敏感的话题上唠叨不休。是否能机敏地避开一些不宜多说的话题,对领导者的领导能力也是一种既合理又非常好的检验。
总结这三方面的教训,合为一点就是:“说话要注意场合。”不看场合,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想到什么说什么,这是“不会说话”的人的一种拙劣的表现。人总是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一定条件下生活,在不同的场合,面对着的不同人,不同的事,从不同目的出发,就应该说不同的话,用不同的方式说话,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言谈效果。
交谈中不可忽略在座的每一个人。我们在和多数人见面时,多半只会注意到一群人中的主体,而忽略了其他的人。但我们通常都没有想到,若得不到陪客的支持,那么事情同样也不会得到圆满的结果。
话贵精不贵多
语言在精不在多。你要真正地把自己的话说得高效,就必须让自己的语言简练,能很快让对方明白你所说的意思。
例如,推销员未必什么都知道,但通常都能言善辩。根据通用电气公司的经理所说:“在最近的代理商会议中,大家投票选出导致推销员交易失败的原因,结果有四分之三的人认为,最大的原因在于推销员的喋喋不休,这是一项值得注意的结果。”
在与别人交谈时,我们只要能够抓住关键点不放,把主要的意思说到,就可以。
林肯曾说,在一场官司的辩论过程中,如果第七点议题是关键所在,我宁愿让对方在前六点占上风,而我在最后的第七点获胜。这一点正是我经常打赢官司的主要原因。这里介绍他用这个办法打赢的一场着名的官司。
在那个官司审判的最后一天,对方律师整整花了两个小时来总结此案,林肯本来可以针对他所提出的论点加以驳斥的,但他并没有那样去做,而是把论点集中到了关键点上,总共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最后林肯赢得了这场官司。
无论我们是营销人员,是管理人员,还是服务人员,要让对方在最短时间内明白自己的意思,要让对方被自己说服,就必须找出问题的关键点。这也叫做“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这里可用销售来说明。
推销要很快成功,就要找出决定销售的重点,也就是这里说的“关键点”。但是大部分人根本就不在意顾客决定购买的主要因素,因此,那些不成功的推销员们只会滔滔不绝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推销产品。
这里有如下建议,也许可以帮助他们。我们要搞好销售,关键就是抓住顾客购买的主要因素,那什么是呢?简单地说有这样3个方面:
1.顾客最基本的需求在哪里?
2.顾客最感兴趣的一点是什么?
3.最薄弱的一个环节是什么?
而我们要了解到上述问题的答案,就必须懂得如何去倾听和提问,并鼓励顾客说话,而不是自己滔滔不绝地说。通过顾客的回答掌握了上述3个问题的答案后,你再分析出顾客的关键需求,你的产品就能轻而易举地销售出去了。发现顾客购买与否的关键因素,然后把顾客往购买的方向上引导,是相当有效的推销方法。
记住,话贵精不贵多,把话说到点子上,把力量用在关键问题上,你就可以赢了。
使自己的言语有分量
如何使自己说的话更有分量。“人微言轻”是一句流传经年的老话了。其中既有自轻自贱的托词意味,也有“拙口、笨舌”的无奈慨叹。细细推敲便不难发现,世间的小人物,也并非都是出口无分量的。
如果想使自己的言语有分量,能打动尊者、贵者,自然牵涉到说话的态度、方式、时机和技巧。不少“小人物”都以自己卓尔不群的说话能力,说出过动听、耐听的锦言妙语,剖析一下他们“言重”的取胜方式,于我辈“人微”者或许不无启迪意义吧!
口出惊世骇俗之言,不少小人物,总爱视“大言”为狂言的同义语,因此在尊者面前显得唯唯诺诺,毫无生气可言。
其实,唯其人微,才不能唯尊者马首是瞻,才更需要独特的惊世骇俗之言,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引入注目的效果,令人洗耳恭听,使自己伴随妙语脱颖而出。
唐代宰相李绅位尊名盛,他出使淮南时,一律不接见下人。小小书生张祜偏要结识一下这个大人物,他先写了名帖,署名“钓鳌客”。李绅一见这名帖顿生怒气,于是破例召见了他。
为了给对方一顿羞辱,李绅故意问:“秀才既懂得钓鳌,那么何物作钓竿呢?”
张祜脱口便道:“用长虹!”
李绅再问:“用什么作钓钩?”
张祜大气张扬:“用新月!”
李绅再问:“用什么作钓饵呢?”
张祜大笑:“用我作钓饵,当然也就不难钓到大鳌了!”
听到这些话,他高兴地款待了这个口出狂言的书生,对饮聊天,不亦悦乎。很明显,张祜能折服李绅这个大人物,用的正是大言惊骇之法,以磅礴气势给了对方非常强烈刺激的词言,其才华才最终得到了大人物的认可。
言语得体
众所周知,相声艺术具有一种表现形式叫做“错位”,那就是让一个特定身份的人在一个特定的场合说话,这个特定的身份和这个特定的场合是不相符合的,最终造成笑料百出的结果。
相声毕竟只是相声,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我们所处的场合不一致,那么我们的听众报以的恐怕就不是会心一笑,而是嘲笑,甚至是笑不出来的尴尬场面。
因此,无论我们说什么,都应注意到是否和我们身处的场合相符,如果你是在一个长辈居多的圈子里面,那么你要做的就是毕恭毕敬,多用敬语;如果你是在一个满是上级同事的聚会里面,那么你要做的就是自重自谦,多用谦语;如果你身处一个铁哥们好兄弟的团队里,不用怀疑,充满豪气的粗话反倒是你赢得大家所喜爱的一条捷径。
说话真正的技巧并不在于把话说好,而在于把话说对、说巧,引用中国的一句俗语就是要“上什么山唱什么歌”。
但是,我们每个人所要扮演的社会角色实在是太多了,再加上我们的社会环境也是千变万化的,要详细说明“什么山该唱什么歌”可以写一本专着,实在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明清楚的事情,所以言语得体更像是一门艺术,而不是易于操作的技术。
常言道:言多必失。因此,在某个场合你不知道该说什么话时,最好什么话也不要说,聆听同样也是你最好的选择。竖起耳朵倾听是对说话者的一种莫大的尊敬,然后再有节奏地轻点头,小声重复说话人的最后一个词,然后再报以一个微笑,那么就会给别人一种你的言行非常得体的印象。
语言要文明礼貌
语言,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之一。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就不能不要求自己做到语言美。
在具体工作中使用语言时,既要重视自己“说什么”,又要重视自己“如何说”。这就是说,语言的具体内容与表达方式这两方面的问题,均应关注。不然的话,就不可能真正做到语言美。
一、语言文明
语言文明,在此主要是要求在选择、使用语言时,要文明当先,以体现出自身良好的文化修养。具体要求有三:
1.讲普通话。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我国的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同时也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使用普通话进行交际,不但反映着其较高的文明程度,而且也有助于其对外交流。所以,除面对外国友人、少数民族人士或个别不懂普通话的人员外,最好都要讲普通话,尽量不讲方言、土语。
2.用文雅词。在日常性交谈中,要努力做到用词文雅。用词文雅,并非是要求在交谈时咬文嚼宇,而是重点要求其自觉回避使用不雅之词。即不允许在日常交谈中动辄讲脏话、讲粗话,更不能讲黑话、讲黄话、讲怪话。
3.检点语气。语气,即人们讲话时的口气。它表现着说话者的心态,是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与外人交谈时,必须检点自己的语气,显得热情、亲切、和蔼、友善、耐心。在任何情况下,语气急躁、生硬、狂妄、嘲讽以及轻慢,都绝不允许。
二、语言礼貌
语言礼貌,是应具备的基本礼仪修养。
它是要求在日常性交谈中主动使用约定俗成的礼貌用语,以示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友好之意。一般来说,须使用的基本礼貌用语主要有如下5种。
1.问候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你好”。不论是接待来宾、路遇他人,还是接听电话,均应主动问候他人,否则就会显得傲慢无礼,目中无人。
2.请托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请”。要求他人帮助、托付他人代劳,或恳求他人协助时,照例应当使用这一专用语。缺少了它,就会给人以命令之感,使人难于接受。
3.感谢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谢谢”。使用感谢语,意在向交往对象表达本人的感激之意。获得帮助、得到支持、赢得理解、感到善意,或者婉拒他人时,均应使用此语向交往对象主动致谢。
4.道歉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抱歉”或“对不起”。在工作中,由于某种原因而带给他人不便,或妨碍、打扰对方,以及未能充分满足对方的需求时,一般都应及时运用此语向交往对象表示自己由衷的歉意,以求得到对方的谅解。
5.道别语。它的代表性用语是“再见”。与他人告别时,主动运用此语,既是一种交际惯例,同时也是对交往对象的尊重和惜别之意的一种常规性表示。
注意语言的禁忌
在使用社交语言进行交际时,应注意特殊情形下语言的禁忌
1.不说“短”话。要认真观察并注意当事人的某些特征,特别是身体方面所存在的特征,例如:朋友中间有一个“秃顶”,这时就不能对着人家说什么“秃头”或“光头”的;倘若家里来了个体型又矮又胖的客人,就不能说“矮子”“胖子”,不然的话会挫伤人家的自尊心。
2.言谈中,尤为要禁忌那些淫词秽语、不健康的口头禅。与青年女子交谈时,一般不应问对方年龄、婚否。特别是直接了当地询问别人的履历、工资收入、家庭财产等私生活方面的问题,极其容易激起对方对你的反感。千万不要对心情惆怅的人说得意话、讲你曾经所经历过的你个人的得意事。若对方曾犯过错误或有某种缺陷,言谈时要尽量避免刺激性的话语。对别人不希望向你透露的问题不要追问,更不要刨根问底,如果一旦触及,应及时表示歉意,并且巧妙地把话题转移出来。
探望病人,是每个经常碰到的事,这完全是以对病人的关怀为目的的正常的交往活动,这时更要注意病人的忌讳,不然会好心办坏事。有人去探望久病的姑姑,她关切地询问:“您饭量可好?”没料到这一句问候话,却使病人的脸上立即堆满愁容,病人无奈地说:“唉,不要谈它了!”接着就没词了,最终酿成了很尴尬的局面。原来,病人病情严重,最令病人头痛的就是吃不下饭。探视病人时,当你发现病人面容憔悴时,切不可吃惊地问:“你的脸色如何这么难看?”之类的话,否则,除了使病人的思想负担加重外,没有其他任何用处。
平时同人交谈,大体上最好不要涉及疾病,死亡等事情。在喜庆场合,更要避免那些不吉祥的词语出现。
为使交谈顺畅、融洽,又必须仔细留意对方的禁忌,否则就会给社交增添不必要的麻烦。
某公司一男士极具热心地为另一同事结婚谋划赠送礼品,他面带笑容地向本单位一位40多岁的女同志请求,要她加入进来,不料这位女同志竟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位男士一时不知所措,愣住了。原来,该女至今未婚,而且她在恋爱上受过不小的刺激,别人的喜庆易勾起她辛酸的陈年旧事。而那个经办人未注意避讳,触动了她伤感的神经,使得大家都非常尴尬。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人交往已经是一件特别平常的事,可是,不同地域也有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禁忌,这一地域性的特征是我们在交往中特别需要注意的。
地域是指交往对象所处的地理位置,其中包括国别、省别、族别等。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差别,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就会有所不同。说话的人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只有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尹文子?大道》讲了这么一个故事:郑国人把未经加工处理的玉叫做“璞”,东周人把腌制成干的老鼠称为“璞”。郑国的一个商人在东周做买卖,有个东周人问他:“你要不要买璞?”郑国商人回答道:“我正想买。”东周人遂从怀里掏出一只老鼠递上。郑国商人赶快辞谢不要。东周人在作言辞表达时,并未认清其接受对象是郑国人,所以买卖无法谈成。
地域不同而对言辞接受也有不同的要求,在世界上大体表现出来的有:
欧洲人不爱听涉及自己的政治倾向、宗教信仰、年龄状况(女性更重视)家庭私事、行动去向等问题的语言,忌讳“13”和“星期五”;
朝鲜、韩国、日本人禁忌别人说“4”;
阿拉伯人爱听“星期五”;
泰国人爱听“9”;
菲律宾人不希望谈论政治、宗教及腐化问题;
赞比亚人喜欢听尊称,最好加上职务与头衔;
新加坡人不愿听“7”,别人对自己说“恭喜发财”表示反感,忌讳谈论有关猪的话题;
扎伊尔人爱听随和、爽快、恭维的语言;
俄罗斯人爱听尊称、敬语、谦辞,对“女士优先”的话题较为倾心;
突尼斯人喜欢别人在各种场合同自己打招呼,而且问候得愈长、愈久、愈具体愈好。
在中国各地的表现大体有:
香港人喜欢听吉祥话,涉及福、禄、寿的都颇为喜欢,乐于别人常常对他说“恭喜发财”。对“3”“6”“8”等数字尤为喜欢。忌讳别人打听自己的家庭住址、工资收入、年龄状况。忌讳语也较多,例如“炒饭”“炒菜”,有解雇、开除之嫌,听之觉得不吉利;“猪舌”有蚀本之嫌,改称“猪利”;“丝瓜”有输光之嫌,改称“胜瓜”。
澳门人对别人说话干脆,比较喜欢直截了当,不爱听转弯抹角、欲言又止的话语。
锡伯族人崇拜保佑家室、人丁的神灵“喜利妈妈”和保佑牲畜的神灵“海尔堪”;对直呼长辈的名字,以及在家说不吉利的话特别忌讳。
蒙古族人喜爱白色,喜欢谈论和白色有关的话题,当他人以白色来祝福便很高兴;最厌恶黑色,忌讳对别人谈论有关黑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