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襄出神的望着天上的明月,玉萧然静静地望着郭襄。两个人都没有发现不远处还有一个人在静静地望着他们。
不知过了多久,郭襄黯然神伤的回屋去了。
玉萧然怕被郭襄发现,一直站在那里没敢动,直到郭襄回到屋里,他才从花丛中走出来,找到一片空的草地躺下来,望着天上明月楞楞地出神。
“玉居士,这么晚还不休息。”一灯大师的声音在耳旁想起。
玉萧然一激灵,马上爬起来,看见一灯大师正微笑着,站在他身旁。
“一灯大师!”玉萧然作揖回道,一灯什么时候到他跟前的他根本就不知道。
一灯大师微微的点点头,“玉居士请恕老衲失礼,不知道玉居士和襄儿认识多久了?”
“我们几天前刚刚认识的。”玉萧然据实回答。
“玉居士好象未曾习武。”一灯说道。
“大师说的没错,晚辈的确未曾习武,晚辈出身寒微,书未读成,也未能拜师学武,日前和郭姑娘相遇,言语间有些投缘,于是结伴游玩。郭姑娘忽然想为晚辈引见三位前辈,晚辈仰慕各位前辈高人,也就斗胆来了百花谷。”玉萧然说道。
“玉居士想必已经知道襄儿的心事。”一灯大师满含深意的看着玉萧然。
“和郭姑娘聊天的时候,听她说起过。”
“那玉居士有什么看法吗?”
“晚辈不明白大师的意思。”
“老衲是说你怎么看襄儿和杨过杨居士的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能够生死相随,那是人世间最难得的事情,试问这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够生死相随!?爱,本没有错,只是爱错了时间,爱错了地点,还有爱错了人。明明知道没有结果,却无法停止相思,才是最伤人的。”
“那玉居士可有解决的办法?”
“人世间,情之一物最是弄人。别人虽可帮忙,但是本人如果无法自己解脱,外人再怎么高明也没有办法解决这如情花一般的相思之痛。”
“情花!?的确,情花之痛杨居士也曾尝过,难道这‘情花’之毒只有‘断肠草’可以救治吗?”
“断肠之痛……”玉萧然望着远处,眼中似乎有着和郭襄同样的痛,他陷入了沉默之中,似乎忘记了一灯大师的问话。
一灯大师没有打扰玉萧然,只是静静地看着他,眼中闪烁着一种智慧之光。
“啊,一灯大师请恕晚辈失礼。”玉萧然回过神来。
“玉居士,对自己的前程不知有何打算?”
“我暂时还没有什么打算,先在江湖中游历一翻再说吧。”玉萧然当然不会实话实说,告诉他我只是来看看郭襄,然后一下子就跑到一百年之后去了。
“难道玉居士没有想过,去襄阳帮助襄儿的父亲郭靖驻守襄阳吗?”
“没有。”
“为什么?现在天下英雄都聚集襄阳,共抗蒙古军队。作为大宋子民怎能不管不顾!?”一灯语气中似乎有些怒意。
“大师可是要听晚辈的真心话吗?”玉萧然知道一灯是得道高僧,当然不会如此轻易就发怒。
“白天听襄儿百般夸赞你,老衲正想听听玉居士的高见。”
“好,那我就说说,希望大师不要见怪,”玉萧然深呼吸一下,接着说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句话没错,为了国家去征战沙场也没有错,这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那玉居士为何还要如此!?”
“错的只是时间,我要为国而战,可是襄阳能守多久?即使襄阳能够永远守住,我们为谁而守?为大宋皇帝?可是大宋皇帝都已经不知道去哪里了。再说我们值的为他大宋皇帝如此拼命吗?当年的岳飞岳元帅,怎么样?当初我们明明可以主动出击,不是固守而是进攻,可是最后呢,岳元帅落的什么下场?最后落得一个可悲可泣的结局。还是为大宋子民?可是一个小小的襄阳城能装下多少大宋子民?其实我们为其而战的只是一个民族大义,只是怕担着被所谓的‘外族人’统治的名声。但是这是不是有什么意义呢?汉人蒙古人还不都是华夏子孙吗?!太晚了,没有办法挽救大宋了。如果真的想再恢复汉人的统治,那只能等着另外一场风暴了。宋蒙之战已经拖的太久了,说心里话,我到是希望这场战争快点结束,它已经给百姓带来太多的伤害了。”
“那玉居士是希望蒙古胜了?!”
“谁胜了都无所谓,只要天下大一统,国泰民安,别再让百姓受苦就好。再说,大师认为大宋有可能胜吗?”
“玉居士的想法果然奇特,老衲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断。”
“这只是晚辈的一点狂妄想法,如果被江湖武林知晓,晚辈只怕是没有立足之地了。只是面对大师这等世外高人,晚辈才敢胡乱说两句。还请大师……”
“老衲不是那多嘴之人。”
“多谢大师!”
“玉居士果然心思奇特,怪不得襄儿会如此赞赏你。只是以后要玉居士多多照顾襄儿,她父母忙于驻守襄阳,我们又有诸多不便。”
“这个请大师放心,只是晚辈无能,恐怕以后还会连累郭姑娘。”
“无妨无妨,夜已经深了,请玉居士回去休息吧,老衲也要休息了。”
“大师请。”玉萧然看着一灯远去的身影才发现,在面对这些神话般的人物时,自己的表现远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糟糕。
第二天,玉萧然发现郭襄的精神已远不如刚来时好,看来她是没有得到杨过的消息,这样的结果玉萧然在没来百花谷之前来就已经猜到了。
不一会儿,老顽童缠着郭襄到外面教她功夫去了。
“玉居士,昨晚一翻谈话,老衲很是配服。只是你要和襄儿一起游历江湖,没有功夫防身可是不行,尤其现在是兵荒马乱的时候。为此老衲三人决定每人传你一套功夫,用来防身。”
“真的?!那真是多谢前辈了,只是话说的快,功夫却难练,练功岂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
“这倒无妨,老衲自有办法。”一灯转身对瑛姑说道,“瑛姑你去外面守着。”
“好!”瑛姑答应着走出了茅屋。
“玉居士,武功一道最重武德,老衲三人传你功夫,你定要紧记这条。老衲知道你不愿去驻守襄阳,老衲也不勉强,但是在江湖行走,‘行侠仗义’却一定要长挂心中。”
“这一点大师请放心,晚辈时刻铭记于心!”
“还有就是襄儿,老衲虽是出家人,但是对襄儿有如亲骨肉一般。他父母镇守襄阳无暇照顾于她,虽说江湖武林同道,看在他父母和杨居士的份上,可能会让她几分,但是江湖险恶,万事皆有不测。玉居士和襄儿同游江湖,还望你对她多多照顾。”
“这个自然。即使大师不吩咐,晚辈自当竭尽全力保护襄儿的安全。”
“那就好。”一灯大师很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玉居士虽然不会武功,但是见识远非一般人能比,但是对于修习内功不知道玉居士可懂?”
“还请大师赐教!”玉萧然知道,一灯现在并不是要他回答,而是打算教他。
“练武者,于修习内功一道……”一灯大师于是便给玉萧然讲开了。
虽然拥有现代人大脑的玉萧然理解能力很强,但是好多东西他理解起来都是似懂非懂。因为很多东西大道理虽然千篇一律,但是具体到某些细节,就不是那么好懂了。等到一灯大师讲完,玉萧然只记住了一半,懂了四分之一。
“玉居士,我先前所讲不过是一般道理,你只要记在心里日后再慢慢体会。”
“嗯”玉萧然点头道。
“接下来,我传你一套内功心法。你记熟之后,我用内功将你全身经脉打通,那你的内功修行就可以一日千里了。”一灯大师在说话的时候,脸上仿佛闪烁着一种无法捉摸的神情。
“那多谢大师……”说到这玉萧然忽然想起,在《射雕英雄传》里一灯为黄蓉治伤一段,于是冲口说道,“不行啊,当年大师为了救治襄儿的母亲,用全身功力,为她打通经脉,造成功力尽失。假如再为晚辈打通经脉,那大师的身体……”
一灯大师的眼中忽然掠过一丝讶异,问道,“玉居士,昨晚一番闲谈,你话语虽然不多,但是我发现你对于江湖之事如此熟悉,老衲都自叹不如。可是你又非江湖中人,况且老衲救治黄帮主的事,知晓的江湖同道都是我们最亲近的人,这…不知道玉居士可否为老衲一解心中疑惑。”
这一点玉萧然早就想好了,于是解释道,“晚辈虽然不是江湖中人,但是家父还算是和江湖有点联系,于江湖的事情知道的比较多一点,认识家父的人都送他一个绰号---江湖百晓生。晚辈沾着家父的光,对江湖的事情也知道一点。”
“原来如此!”一灯并没有听过这个人的名号,但是心想自己并不关注江湖是非,或许真出了这么个人物也未可知,于是就没有再问。
屋外老顽童正和郭襄以武嬉戏,顺便指点一下郭襄的武功。瑛姑则一个人守在门口,望着两个人微笑不语。郭襄似乎也知道屋里正在发生的事情,什么也没有问,继续和老顽童练武嬉戏。
大概过了两个时辰,茅屋的门“呀”一声开了,玉萧然跟在一灯大师身后走了出来。只是一灯大师显得有些疲倦,玉萧然则精神熠熠,满心欢喜。
“怎么样?完事了?”老顽童好奇心最重,看见两个人出来,迫不及待的跑过来问道。
一灯向三人点头微微一笑,表示已经成功。
“玉居士,老衲有些疲倦,先回屋歇息,有什么不懂之处尽管问瑛姑和老顽童。”
“多谢大师的再造之恩。”玉萧然真是感激不尽,一作揖,来了个九十度的鞠躬。
“老顽童,你先教教这小子。我去照看一下一灯。”瑛姑说完就去照看一灯大师了。
“小子,过来!让我老顽童教你几招,保管你受用无穷。”老顽童招呼玉萧然。
玉萧然望着一灯大师进入另一间茅屋,心里感慨万千: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灯大师这样的人吗?!还是仅仅是因为金庸先生将他写成了这样一个得道的高僧,他才无私的帮助别人?
管他呢,小说的世界毕竟是虚幻的,何必为他费神呢!
“小子,发什么呆!?还不快过来,让我老顽童教你几招举世无双的神功”说道自己的功夫,老顽童总是很兴奋。
“哦,那就请老顽童多多指教!”玉萧然回过神来,赶紧跑到老顽童跟前。
郭襄看着玉萧然,脸上有着一种说不出的神态。玉萧然微笑着向她点点头,算是打个招呼。
“小子,这一辈子我就收过一个徒弟,那小子虽然不济可现在也是丐帮帮主。我本打算再也不收徒弟了,可是一灯老和尚提议我教你几招,我也只好教教你,否则大家还以为我小气。不过你可看好了,好好学,别出去以后给我丢人,如果打架打输了千万别说是我老顽童教的。”
玉萧然当然知道老顽童说的徒弟就是现任的丐帮帮主耶律齐。
“晚辈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学,决不丢三位前辈的脸面。”
“那就好。”老顽童说道,“看好了,我现在就教你几招我自创的‘七十二路空明拳’。”
老顽童说着就拳脚挥舞,已然打开了他自创的最引以为傲的‘七十二路空明拳’。
玉萧然凝神观看,初时只觉的老顽童的动作并不快,招式都能够看的清清楚楚,渐渐的当他把精神集中之后,发现老顽童的动作越来越快,拳风起处,花瓣飘扬,过了一会,老顽童的动作又慢了下来。
玉萧然全身心的学着,郭襄却在一旁看着他,不知道她心里在想什么。
玉萧然看着老顽童的动作,心里隐隐有一种熟悉的感觉,是什么呢?动作舒缓流畅,劲力似有若无。对了,一道灵光闪现在脑海中,是太极拳,对,就是太极。
玉萧然心里想着,没想到老顽童和张三丰竟然能够创造出如此相近的功夫,难道是巧合吗?玉萧然来不及细想,又仔细的看着老顽童的每一招一式。
其实老顽童和几十年以后的张三丰能够创造出如此相近的武功,也并非偶然。老顽童身属全真教,饱读道家经典,又在桃花岛戏弄郭靖时学会九阴真经,老顽童此时于武功一道的认识可说是登峰造极。而张三丰读遍道家经典,以九阳真经为基础,创出以柔制刚的太极拳。九阴真经虽然和九阳真经阴阳相反,一个讲究先发制人一个讲究后发制人,可是天下武学的道理却是相通的,虽然老顽童初创‘七十二路空明拳’时,拳法中本就带有阴柔之劲,随着年龄增长,年岁越大,于道家冲虚养生的道理理解越深,拳理自然就向着这个方向发展。因为象老顽童这样的高手,他们的武功如何,已经完全达到了拳由心生的境界。老顽童此时武功已经完全由心意控制,达到收放自如的境地。
玉萧然虽然已经打通全身经脉,又具备很强的理解能力,但是立刻就让他接受如此深奥的武学,也不可能象超人一样立即就能学会,老顽童教了几次,他也只能大概记住几招的动作和拳理。
玉萧然还在练习,而老顽童早气的跑一边玩去了。
郭襄则进了瑛姑的房间,两个人聊天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