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历史的拐点
22234800000001

第1章 洪流: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1)

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源远流长。其间,有些事件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或是讲述一次翻天覆地的社会政治变革,或是记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战争,或是描述了历史上一次影响深远的文化巨变等。他们中有的开启了一个时代,有的成为历史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有的甚至逆转了历史原来的走向,影响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中国人的命运。如果把这些大事连缀起来,呈现于我们眼前的就是一幅脉络清晰、气势宏大的历史长卷。

华夏民族的形成

华夏民族是在原始社会氏族、部落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迁徙、战争融合而成的。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不仅通过涿鹿、阪泉战争统一了黄河流域的各个部落,成为中原的大盟主,而且发明了许多东西,如衣裳、舟车、宫室等,为华夏民族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和文化条件。

远古时期的黄河流域是肥沃的地方,住在四周的各部落都向这里迁徙,包括来自东方的九黎族、来自西方的炎帝部落、来自北方的黄帝部落等。

据《史记》记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居于轩辕之丘,史学界一致认为,轩辕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郑市,古为有熊国都城。黄帝的父亲少典是有熊国国君。少典是伏羲和女娲的直系传人。少典有两位夫人,一是附宝,生黄帝;二是安登,生炎帝。

炎、黄部落最早居住地是姜水、华阳,即陕西北部的黄土高原。后来他们几经迁徙,由黄河支流渭水上游一带向黄河下游的中原发展。在东方的苗夷集团中最有影响的叫九黎族,首领叫蚩尤。他们活动在山东一带,共有9个部落、81个氏族。

蚩尤部落在他们比较弱小时归附黄帝,后来他们发现了金属矿,学会了冶炼,铸造了许多精良兵器,蚩尤部落认为自己已经很强大,就脱离了黄帝部落,随后,蚩尤率领部落积极向北方扩充自己的势力,向中原挺进。各个部落向中原的大迁移必然引起冲突,导致战争。蚩尤进逼中原首先和炎帝部落发生了冲突,因为武器精良,打败了炎帝。炎帝就向黄帝求援,同黄帝结成联盟。黄帝在向中原迁徙时,同以虎、豹等为图腾的部落结盟,休养生息,鼓励耕作,逐渐强大起来。

在距今5000年左右,黄帝与炎帝部落大战九黎族。蚩尤拥有先进的武器。黄帝于是让大臣风后制造了指南车,辨清了方向。他又让水神应龙蓄水抵抗蚩尤。应龙决堤放水,大坝一决,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奔来,淹没蚩尤城。蚩尤不得不放弃蚩尤城,向北进入华北平原。双方战于河北涿鹿之野,流血百里。最终蚩尤落荒南逃,被黄帝擒获并杀于野外。刑天及蚩尤的部下把蚩尤的尸体偷运到河南濮阳西水坡秘密下葬。不久,刑天与黄帝大战,刑天因寡不敌众被黄帝斩首。夸父则在潼关被应龙万箭齐发射死,鲜血染红了潼关。黄帝取得了对九黎族的决定性胜利,九黎族融入炎黄族中。

黄帝、炎帝打败蚩尤后,同盟关系破裂。两个部落战于阪泉,即阪泉大战。经过三次艰苦卓绝的战争,黄帝战胜炎帝。传说炎帝部落的共工与黄帝战争失败,用头碰撞不周山,从此天地西北高、东南低。这场战争后,黄帝向南发展,经过52次战争后天下归附,黄帝由此成为黄河中下游部落联盟的大盟主。

涿鹿、阪泉大战使各个部落逐渐融合,共同发展,推动了原有的氏族部落发生分化改组,并使各个不同的氏族部落之间交错居住、互相通婚,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界限,奠定了华夏民族形成的基础。分散的各个部落的杂错和融合、战争和联盟、文化的交流和发展,逐渐地形成了不同的民族。而炎黄二帝就成为汉族的始祖,也被人们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黄帝统一了华夏族后,设官职,举贤能,大治天下;另外,黄帝还为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灿烂的中华文化。中国古史时期的衣食住行、农工矿商、历数、天文、阴阳五行、十二生肖、甲子纪年、文字、图画、著书、音律、乐器、伞、镜、货币、弓箭、医药、祭祀、婚丧、礼仪、棺椁、坟墓、祭鼎、祭坛、祠庙、占卜等创造发明均始于黄帝时代,这些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后来,我国能巍然屹立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列,这与黄帝的赫赫殊勋是分不开的。他的活动和业绩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民族形成以及以后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正因如此,后世尊称轩辕黄帝为“文明之祖”“人文初祖”。

禹传位启

大禹品德高尚,治水有功,深得万民的拥护。舜去世后,大禹正式成为部落联盟的领袖,这就是夏朝的开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大禹是夏朝的第一个国君。

大禹当上夏朝的国君后,没有忘记肩负的重任,没有忘记天下的长治久安,虽然身居高位,却不贪图享乐。为了治理天下,他还经常外出巡游,了解民情。

大禹在巡视期间,看到多数部落首领对他毕恭毕敬,可是也有的部落首领并不把他这个领袖放在眼里。他便下令各部落把所有的铜贡献出来,用这些铜铸成了九个大鼎,象征九州。每个鼎上铸着各州的地理出产、珍禽异兽,然后将九鼎运至宫中,号称是镇国之宝。各部落首领定期向禹王进贡时,都要向九鼎致礼。拥有九鼎的禹王,当然也就成了九州大地的主人。这九个鼎流传下来也就成了封建国家政权的象征。同时,铸鼎的故事告诉我们,禹时手工业和冶炼技术已得到了发展。

夏禹开始在部落联盟中拥有无上的权力,九鼎的铸成使他有机会把这权力强化和神圣化,使它更加巩固,以便把各部落统一在一起。

禹王晚年有一次在茅山(今浙江绍兴)召集各部落首领,想借商议大事之名再显示一下威风,巩固他对各部落的控制。说来也巧,这次大会刚开始,就给了禹王一个树立权威的机会。原来是离茅山不远的地方有一个部落,叫防风氏。这防风氏对禹王的权力并不尊重,因此开会时,故意很晚才来。禹王见此情况大怒,下令处死了防风氏。各部落的首领见禹王是这样威严,个个俯首帖耳,唯禹王之命是从。

禹王去世前几年,想效仿尧舜,找一个贤能的人来接替自己。最初,人们推举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是没等接任,皋陶就病死了。后来经过商议,人们又一致推举伯益做他的继承人。

伯益曾经是大禹治水的一名主要助手,发明过一种凿井的新方法。他擅长畜牧和狩猎,曾教会人们用火烧的办法来驱赶林中的野兽。所以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伯益是仅次于大禹的一位英雄。

随着王位的巩固,夏禹越来越觉得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王权应该由自己的儿子来接管,而不能让别的什么人来继承。可是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首领会议上推举他做自己的继承人。禹王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为了这件事,禹王越发烦躁,寝食难安。后来他想到:“自己之所以能顺利地继承舜位,一是当年治水有功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二是舜选定自己做继承人之后,就让自己行使治理天下的大权。如果我也效法当年舜的做法,把治理天下的大权让儿子去执行,而只给伯益一个继承人的名义呢?”于是禹王让启参与治理国事。过了几年,他的儿子启由于把国事处理得很好,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也高了起来。而伯益作为继承人却没有新的政绩,他过去办的好事,人们也渐渐淡忘了。禹王死后,他的儿子夏启就真正行使起王权来了。而多数部族的首领也都表示效忠于启,他们说:“启是禹的儿子,我们愿意效忠于他。”

伯益看到事情成了这个样子,大怒。他本是东夷人,他召集东夷部族率军向启杀来。而启早有防备,经过一场大战,夏启打败了伯益的军队。夏启为了庆祝胜利,在钧台(今河南禹县)举行了大规模宴会,公开宣布自己是夏朝第二代国君。从此,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便取代了任人唯贤的公天下制度。

尽管启打败了伯益,但许多部族对他改变禅让传统的做法表示强烈的反对。有一个部族首领叫做有眉氏,站出来反对夏启的做法,要求他按照部落会议的决定,还位于伯益。于是,夏启就和有眉氏在甘泽地方(今陕西户县一带)发生了战斗。两军对垒,大战开始前,夏启激励将士们说:“我要告诉大家,这个有眉氏对天帝不敬,王命不遵,是上天借我的手来消灭他!因此你们要服从我的命令,奋力出击,不可懈怠!”夏启训话完毕,六军兵士就挥舞刀枪,呐喊着冲向有眉氏的队伍。经过一场激烈的斯杀,有眉氏被打败了,有眉部落的成员被罚做奴隶。从此,夏启的王位终于坐稳了,父亡子继的家天下制度正式开始了。

夏启实行王位世袭,说明那时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制度已经彻底瓦解,氏族部落会议制度已经转化,开始出现了国家的雏形,奴隶社会到来了。奴隶社会取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进步。因为在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水平使人们的生活极其艰苦。到了奴隶社会,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分工,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生产得到很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也得到很大改善,为文化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所以说这是历史的向前发展。

商汤灭夏

夏朝从禹开始,到桀灭亡,传十四世,有四百多年的历史。今河南西部和山西西南部是夏朝统治的中心。这个国家的范围,北到山西的长治,南达河南伊水流域,西到陕西华山一带,东至山东河济之间。据后人推测,夏朝的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和长江流域。奴隶制国家是建立在残酷剥削奴隶劳动之上的。奴隶不仅从事家内杂役,而且成批地被奴隶主赶到农田里去种地和放牧。少康流亡有虞氏部落的时候,还“有田一成,有众一旅”。一成田是方圆10里的土地,一旅众是500个奴隶。奴隶是社会生产的主要支柱。可是,在奴隶主眼里,奴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可以随意把他们关进监狱,施以重刑,甚至把那些不愿为他们作战的人当做祭祀品杀死。

夏朝奴隶主贵族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夏启整天沉湎在饮酒、打猎和歌舞中。传说启创作了名叫《九韶》的乐舞。启的儿子太康更荒淫无度,到洛水北岸打猎游玩接连几个月,把王位都丢掉了。

夏朝末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国王孔甲“好方鬼神,事淫乱”。夏朝开始走下坡路。到夏桀即位,他更暴虐无道,荒淫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夏桀统治黑暗,不修国政,骄侈淫逸。据说桀体格健壮,力大无比,能够把坚硬的兽角一手折断,敢赤手空拳与猛兽搏斗,曾独自一人深入潭中斩杀水怪,似乎像个了不起的英雄,然而他骨子里却极端腐朽暴虐。在他统治时期,多次举兵讨伐周围小国,使臣服于夏的诸小国离心离德。夏桀为了加强对周围诸方国的控制,曾举兵讨伐有施氏。有施氏自知抵御不过,为避免方国灭亡,便选了一名叫妺喜的绝色美女献给夏桀。夏桀看到这位倾国倾城的美女妺喜后,就罢兵而归,终日与妺喜厮守一起,寸步不离,从此不再理政。为了讨好妺喜,夏桀在国内大征民夫,特为妺喜修建了一座宫殿。因宫殿高大无比,看上去就像要倾倒下来,所以叫“倾宫”,宫中有琼室、瑶后,象牙嵌的走廊,白玉雕的床榻。他整日和妺喜在宫中寻欢作乐,荒淫到了极点。夏朝百姓对桀的统治深恶痛绝,没有人再愿意为夏桀这样的荒淫暴君卖命出力,夏统治集团内部也分崩离析,矛盾重重。

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逢的臣子,听到老百姓的愤怒声音,觉得大势不妙,便对桀进行劝告,要他节省用度,不然就危险了。夏桀不但不听,反而把关龙逢杀了。夏桀以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老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首领开会,准备发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可是,各部落对他更加离心离德。

商族兴起在黄河下游,相当于现在的河南、山东一带。商部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公社时期。这个部落的始祖叫契。传说契的母亲简狄洗澡,忽然发现燕子下了个蛋,吃了以后便怀孕生契。所以古代有“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的传说。

黄河下游是一个洪水经常为患的地区,所以从契到汤,经过了十四代,八次迁徙。商部落的畜牧业发展很快,据说有名的先公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就是驯养牛马,作为运输工具。商部落传到成汤当王的时候,已经很强盛,农业、畜牧业、手工业都有很大进展,经济力量逐步超过了夏朝。成汤采取积极措施准备灭夏。他首先任用了伊尹和仲虺为左右相,提拔重用了出身地位低下而有才干的人,部落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面对夏桀的暴政,商族首领汤采取“宽以待民”的政治策略,笼络民心,扩大自己的影响,遇到哪个方国有灾有难,就主动救济,并积极网罗人才,收集有关夏桀政权的情报信息,为进一步消灭夏朝做积极的准备。

夏桀看到商族一天天壮大起来,汤的政治影响力与日俱增,已严重威胁到了自己的统治,心中十分害怕,就听信佞臣赵梁的计谋,假意召汤入朝,趁机将他囚禁在夏台。商汤被夏桀囚禁后,群龙无首,商部族灭夏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无奈商部族在伊尹的主持下,在国内搜罗到许多美女珠宝进献给夏桀,又暗中重金贿赂赵梁,使贪财的赵梁在桀面前为汤开脱,最后夏桀仍然听信了赵梁之言,竟然放了商汤。

商汤被放回以后,坚定了灭夏决心,大力准备灭夏战争。他首先灭掉了与夏关系密切的韦、顾、昆吾诸小国,在力量准备充足以后于公元前1600年领导了灭夏战争。在商军出征以前,商汤进行了誓师动员,历数夏桀的罪行,说明自己出兵灭夏是替天行道,号召部众勇敢作战,一举消灭夏桀的黑暗统治。誓师以后商军战旗猎猎,军容齐整,士气高昂地向夏朝都城进发,商汤手把大斧,坐在战车上,指挥三军。此时的夏桀再也顾不上寻欢作乐,连夜调集军队,设下几道防线,阻止商军的进攻。然而连年来夏桀的统治十分不得人心,军队纪律涣散,又指挥不灵。两军交战,夏军很快就被击溃。夏桀见势不妙,就带着残兵败将逃到了鸣条。双方军队在鸣条进行了决战,结果商军获得全胜。桀带着几名护从狼狈逃出战场,据说后来死在了安徽巢县,夏王朝宣告灭亡。

商汤灭夏以后,建都于亳,自称武王,并进一步营建其奴隶制文明大国。关于商朝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曾多次迁徙,有“前八后五”之说。商朝在灭夏统一天下前,都城曾八次迁徙,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后又有五次迁都,直到盘庚迁殷之后商朝都城才固定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