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17

第17章 情感陶冶篇(2)

有的孩子做一件事开头犹犹豫豫,难下决心,而干起来之后能够较好地坚持。这种孩子的优势在执行计划,而决定计划方面薄弱,内、外因素干扰使他难以果断做出决定。对这样的孩子,就应在一个行动的起始阶段,帮他分析利弊因素,尽快确定目标,培养孩子的果断性。案例中的婧婧是由于自己在小学时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而到了中学后很难成为出类拔萃的学生而一时难以承受,甚至对自己失去了信心,这时家长的首要任务就是鼓励孩子找回自信。

让孩子知道:“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我要争取做到。”

父母禁语

“我花了多少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你怎么会这样想呢?”

孩子想到自杀,心里一定到了极度悲伤的地步,此时最需要家长的安慰和鼓励,父母用“我花了多少钱供你上学,你知道吗?你怎么会这样想呢?”来刺激孩子,使他心里觉得更加不安,自杀的念头更加稳固了。

亲子沟通心法

多说几个“你是最棒的”、“你好聪明”,孩子会更喜欢你。

69.我希望你能……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挑战家规

十岁的谭美和朋友玩游戏时,很守规则。可是,从很久以前她就知道,如果对象是妈妈,只要撒撒娇、哭闹一下,任何规则都可以打个折扣,甚至视若无睹。

有一天,谭美和她的朋友一起到七八条街之外的一家便利商店头糖果,她事先就知道离家那么远,已经违反了妈妈的规定。因此,当妈妈发现这件事时十分生气,立刻决定采取行动,终结谭美不遵守约定的坏习惯。

谭美的妈妈知道自己也应该负起部分的责任,因为,过去她常睁只眼闭只眼,没有切实地执行家规。现在,她决定重新开始,请谭美一起上一堂“重建家规”的课。

“谭美,我们家需要一些新的规则。”于是母女俩又建立了几项新的家规。

不久,谭美违反了当初订立的一条规则:“如果离开朋友家去别的地方,必须先打电话回家,告知妈妈去向”。

案例分析

如果孩子时时挑战家规,他可能是想告诉你,他需要更多的空间和权利,追求自主的渴望让他无法忍受限制。这也是孩子走向成熟独立的前奏。因此,尽量使用各种方法让孩子学习自我掌控,感觉到自己的力量。例如,订立规则时,让孩子参与意见。此外,如果孩子挑战或遗守规则,要切实、前后一致地执行赏罚。让孩子感受到有规则的好处和重要性。

该如何预防孩子不尊守家规呢?

订立可行的规则。为了提高孩子遵守规则的意愿,奖赏是必要的(例如:可以做他想做的事)。还有,要求家规在父母看不见时仍必须奉行,不太实际,除非有其他大人在场。比如,规定“放学后不许看电视”,很难达到效果,因为爸妈若都在上班,如何证明孩子没有看电视?

规则以正面叙述为原则。告诉孩子,你“希望”他怎么做,而不是“禁止”他怎么做。鼓励他正向思考,确实了解你的期望。例如:“我们的规则是‘和哥哥和睦相处’。”而不要说:“规则是‘不准和哥哥打架’。”一开始,先宣告一些基本规则,再随着孩子成长的状况,一条一条地追加,发展成为家规手册。

邀请孩子共同制定规则。如果孩子亲身参与规则的制定过程,而且他的意见能被重视讨论,他会更心甘情愿地遵守规定。例如:“我想,我们要规定一下你骑脚踏车的范围。你有什么意见?”等规则定出来后,再进一步问他:“那你觉得如果你遵守这个规则,应该得到哪些奖励?如果违反了,要怎么惩罚?”

告诉孩子,不同时间地点可能有不同的规矩,例如家里、学校、公共场所、电影院等等,而且只要是规则都应该遵守。

孩子不遵守规则,这用不必动怒,只需保持冷静,好好交谈。

父母禁语

“你为什么又不遵守家规了?我要把你逐出家门!”

用“你为什么又不遵守家规了?我要把你逐出家门”这样的话对孩子吼叫、威胁容易激起他对立的情绪,等于是挑起亲子战争。你成了他的敌人,他怎么可能心甘情愿听你的话呢?

“你给我滚远远的,不要再回这个家!”

威胁孩子,等于是在向他下挑战书。例如:“你给我滚远远的,不要再回这个家!”孩子很有可能故意去测试你的威胁有多少真实性。

亲子沟通法则

对孩子要言行一致。

70.“儿子,我相信你会做得更好!”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过度追求完美

毛宇是爸妈的独生子,从小就被期待凡事要完美,不能出一点差错。可是,爸爸妈妈不曾想过这样却毁了毛宇二年级的生活。

毛宇的妈妈一直深信,孩子必须不断被叮咛提醒,才会用功读书。因此,每天早晨,送毛宇上学时,总要对孩子说几遍“加油,上课要专心一点哟”。谁知这样却毛宇害他。

毛宇上了二年级,功课不像一年级那么简单了,有时得不了满分,心里的犯愁,“怎么考不了一百分呢?”“我真没用,怎么又错了一个?”……

爸爸妈妈见毛宇总是心事重重,心里也不好受,他可是他们的命根呀,孩子难受,大人心里能舒服吗?

他们决定改变以前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克服过度追求完美的坏习惯。可从何入手呢?

案例分析

孩子过度追求完美与家庭教育方式有很大关系。案例中的毛宇的妈妈从小对孩子要求过于苛刻,不允许孩子出现半点差错,导致孩子长大后无法按受自己的过失。

其实,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是完美的,哪能没有过失呢?因此家长要从小教会孩子正确对待自己的过失。那么该怎样做呢。

首先家长要以身作则,接纳过失。如果你宽待过失,家里自然会形成一种宽容的气氛,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例如,你不小心在写错了字,孩子说:“哇,妈妈写错了。”你应装出不在意的样子说:“没关系,用橡皮擦掉就好了。”让孩子知道,大人有时候也会做错事,所以小孩子犯错更是天经地义的,不必太苛责自己。然后,心平气和地将错误改正过来,向孩子示范如何耐心地修正过失。

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孩子们都需要父母无条件的爱。“我相信你可以做得更好!”是一个条件式的语句。当孩子拿考卷回家时,你对他说这句话,孩子听到的是“我还不够好,我应该更努力”。与其指出孩子的错误与不足,不如这么对他说:“你这些字都写对了。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把其他的字也改对呢?”

父母禁语

“你怎么会这样?你不知道要小心一点吗!”

如果孩子不小心把牛奶打翻了,不要斥责他:“你怎么会这样?你不知道要小心一点吗!”这么说一点益处也没有,不如说:“没关系,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这只是意外。擦干净就好。”

亲子沟通心法

接纳孩子的过失,有利于亲子沟通。

71.“其实,你好可爱喔……”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为自己的相貌而苦恼

“真是令人气愤。居然会有这样的母亲,竟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说孩子‘其貌不扬’、‘太难看了’、‘但愿能够把她生得再漂亮一点儿’……她难道不知道这些话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吗?”

案例分析

其实每个女孩子都有自己的魅力所在,孩子年龄虽小,但已经开始有尽量让自己光芒四射的愿望,不是吗?想不到孩子最亲爱的妈妈竟把自己女儿的魅力踩在地上。同样身为女性,假如别人这么说她,心理好受吗?

“好可爱喔”、“很棒耶”、“很漂亮呢”…… 试想,如果母亲这么对孩子说,孩子的感受又该如何呢?尽管孩子年纪尚小,但是对于孩子开始琢磨自己独特魅力的萌芽,身为母亲、身为女性的您,应该精心呵护并对此充满快乐的期待。

父母禁语

“你能像邻居家的玲玲那么漂亮该有多好呀!”

父母常说:“你能像邻居家的玲玲那么漂亮该有多好呀!”让孩子与别人对比,只能增加孩子的自卑感,他听了母亲这句话,自尊心一定会受到很大的伤害。尽管很想对自己拿出信心,但她的内心深处却会产生一种自信如海市蜃楼般崩溃消失的感觉。”

“你这个胖胖,还吃啊!”

孩子的身材相貌如何,与他自己没有什么关系,这些都是父母给的,要怪就怪父母吧!可是有些父母不了解这一点,常拿孩子的相貌及身体缺陷逗笑取乐,或者在生气时冷嘲热讽,如对孩子说:“你这个胖胖,还吃啊!”这些都会损伤孩子的自尊,伤害他幼小的心灵。

亲子沟通心法

别取笑孩子的缺点。

72.“孩子,接吻并不神秘。”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提出性问题

这是一对母女的对话:“妈妈,问您个问题您别笑,要如实回答。接吻的时候怎么喘气呀?”女儿问得很认真。

“吸气的是鼻子,吃饭的是嘴巴。用手捂住嘴巴,看看喘气不喘气。”

女儿真的试了试,又问:“我看电视剧里接吻的男女都是找个适当的角度,是不是怕鼻子碍事?”

“你观察得很仔细,说对了!”母亲回答。

案例分析

不少家长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夫妻接吻时偶而被孩子看见;幼儿园老师告状,说你的宝贝女儿经常与小男生接吻。这些事情一定让你又气又恼。

其实大可不必动气,这种问题通常是年幼的孩子才会问的,父母不能不理睬,你可能很坦诚地告诉他:“孩子,接吻并不神秘。”然后给他讲一些中西方接吻的礼仪,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孩子对这些问题不在好奇,当然也就不再去想了。

父母禁语

“不害羞,竟然问这种问题。”

父母不把实情给孩子讲明白,而是以“不害羞,竟然问这种问题”来责备孩子,会加重孩子对这些问题的好奇心,说不定还有可能干出一些不应该发生的事情呢,到那时父母可就悔之晚矣。

亲子沟通心法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73.“儿子,爸爸祝贺你,这说明你已经长大了!”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遗精

一位细心的母亲发现上初二的儿子红着脸,在藏掖被精液弄脏的床单。她悄悄告诉了丈夫:“儿子有了梦遗。”

案例分析

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开始亲身体验到身体的微妙变化,如果在这之前,他们已经接受过来自父母亲的科学指导,便不会对月经初潮或遗精感到紧张。但是他们仍然会感到害羞,父母要以巧妙的方式引导孩子坦然对待性成熟。

男孩到了青春期,在睡梦中会出现遗精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家长则认为,人对“性”的认识是无师自通的事情,或者等孩子到了青春期再面对这个问题也不迟。因此,有些男孩对性知识了解不多,遇到这种现象心里会感到恐惧、害羞。

这时该父亲出面了,比如:拍拍儿子的肩膀,说:“儿子,爸爸祝贺你,这说明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

事后,父母再送儿子一本青春期科普读物。

父母禁语

“啊,你怎么遗精了?”

遇到这种情况孩子本来就很紧张,此时如果父亲再说:“啊,你怎么遗精了?”使孩子更加恐惧,让孩子带着一颗恐惧的心去学习、生活,也太累了吧!

亲子沟通心法

别哄骗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