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19

第19章 人际交往篇(2)

对于这样的孩子,父母应和他多多沟通,与他一起玩游戏、下棋等,带孩子多参加一些大型捐助活动。比如孩子在“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捐出自己的零花,你要不失时机地表扬、鼓励,如对孩子说;“爸爸相信你会做得很好!”让孩子明白惟有用热情才会换来热情。这样,在强化孩子热心行为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抑制了“冷漠”心态的滋长。

最重要的是训练孩子的“同理心”,所谓同理心,是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从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验情感。也就是设身处地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乐他人之所乐。例如,可以开展“假如我是……”的角色换位活动,使孩子理解、体验角色的内心感受,改变原来的冷漠态度。

父母禁语

“你怎么能这样对待爸爸呢?”

对于孩子,责备绝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爸爸看到儿子对自己那么冷淡,心理十分生气,是可以理解的,但用“你怎么能这样对待爸爸呢”来责备孩子是不理智的选择,因为好样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对他更加冷漠。

亲子沟通心法

让孩子心情愉悦地改正自己的缺点。

78.“我知道你很优秀,但要知道一点水最终还是离不开大海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缺乏团结意识

郑晓是个聪明伶俐的男孩,家境富裕,生活优越,学习成绩十分优秀,但他却很自傲,总以为自己高高在上,瞧不起别的小朋友,从来不和他们一起玩。妈妈看到孩子的情况,心里犯愁。

案例分析

郑晓的这种表现是“自我为中心”,他认为:惟我独尊、惟我最行,没有人能够比得上我。其实,他这种心态是一种不成熟的心理表现,必须引导他走出固步自封的天地,教他学会与人交流,他才能健康成长。

鼓励孩子同周围的人交往,了解孩子同朋友及周围人们的关系,让孩子知道“一点水最终离不开大海”的道理。

为孩子寻找一个大集体,使孩子能广交朋友,认识社会。孩子到了6岁左右就开始接受正式教育,一个崭新的成长阶段开始了。在这一阶段,父母必须教孩子学会成为集体中活跃的成员,尤其是独生子女,他们能了解到在集体范围内,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发挥个人能力。为了寻找乐趣,必须教会孩子在集体中有效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促进交流。他们还必须学会为他人的利益做出贡献,从而得到成人、同龄人和新朋友的赞许。这种本领为孩子长大以后,成为社会一名有成就的成员,并能善于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方面奠定了基础。这一切都需要父母的关心和理解,需要父母对孩子及其朋友的新认识。看来要想培养一个真正优秀的孩子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哟!

父母禁语

XX学习不好,不要和他玩!

父母为了防止孩子和某些学习不好的同学玩,就命令孩子:“XX学习不好,不要和他玩!”不许孩子与他交往,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学习不好的同学不一定其他方面不好呀!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优点,也许您的孩子还会从学习不好的孩子身上学到其他优点呢。

亲子沟通新法

鼓励孩子时,多说几个“我知道”、“我相信”等。

79.“孩子,家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不受欢迎

星期二是顾伟所在学校的“家长开放日”,顾伟的妈妈一大早就来到儿子所在的四(1)班听课。

下课后,顾伟的妈妈站在教工办公室的窗口,观察儿子的表现,发现平时在家喜欢说笑的儿子,课间休息时间,一直没有玩伴。操场上,很多孩子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在玩耍,顾伟却一直是孤零零一个人。有时,他在欢乐嬉戏的同学身旁溜达。从顾伟那羡慕的眼神来看,顾伟是很想加入同伴的行列的。顾伟的妈妈连续观察了三次课间休息,情况都差不多。她隐隐觉得自己的儿子正受到同学的排斥。

中午休息时,她赶紧找到儿子,问他为什么不和其他同学一起玩耍。顾伟小声回答:“他们不愿意和我玩。”妈妈问他为什么,他却摇摇头说:“我也不知道。”

案例分析

孩子不受同伴欢迎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孩子刚从外校转入,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被同伴视为“外人”,不被同伴团体接受。随着彼此认识的加深,“外来”的感觉日益淡化,孩子会逐渐被团体作为“自己人”而接受。这是来自外部的原因。

二是孩子在竞争性活动中,一心只想自己赢,并不关注跟别人的配合,有时口出恶言,甚至与人打架。

三是孩子喜欢道人长短,爱吹牛,动作粗暴不谨慎等,容易引起别的同学的不悦,当然也就不愿接近他了。

四是孩子的身体运动技能较差,不能与别人协调起来,这样,在一些有点竞争性的游戏活动中,孩子便成了不受欢迎的人。

五是孩子缺乏谈话技巧,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需要传达给别人,也不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因此,他的行为往往是唐突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如果儿童失去朋友,或者不被同伴所接受,容易对自己产生不满、自卑等情绪,并出现社交退缩,把自己封闭起来;

同时,由于对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不满,会使儿童容易产生对社会的强烈不满,严重时引发反社会情绪和行为;

和同伴关系的不好会影响人的心境:闷闷不乐、抑郁,严重的时候会使儿童产生自残、自杀等念头和冲动行为。

和同伴关系不好所带来的焦虑会使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学习心态不佳等。同时,由于与同伴关系不良,儿童因此会丧失许多和同学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这些都可能间接地影响到儿童学习潜能的充分发挥,影响到儿童的学业表现。

既然孩子不受欢迎会带来这么多的危害,家长可得注意了。

要积极关注孩子的交友情况。像关心孩子的身体、成绩一样,积极关注孩子的交友状况。当孩子向父母讲述学校里发生的事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如果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出现了问题,或者陷入困境,家长应该及时向孩子提供咨询和帮助。

家长应该与老师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在与老师联系的时候,除了需要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纪律表现以外,不要忘记关心一下孩子的交友情况。

了解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当孩子与同伴的关系出现问题时,作为帮助孩子摆脱困境的第一步,家长应该充分了解分析孩子的长处和短处。对孩子的了解绝对不能只根据孩子与家人的交往情况来判断,而是要深人孩子所在的学校和班级,根据孩子与同伴的相互作用情况来判断。通过对孩子一段时间的观察和分析,确定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的长处和短处,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孩子开展训练。

训练孩子的交往技能。对儿童进行交往技能的训练,是一种可行的办法,可以帮助孩子顺利进人同伴群体,也让他以后能为他人和社会接受。家庭可以成为对孩子进行社交技能训练的最佳场所。因为,家庭是儿童进行社会活动的第一团体,而且孩子在这里是非常“安全”的,没有被排斥和拒绝的担忧。训练内容可以包括介绍自己的情况、询问别人的情况、表达兴趣、接受或拒绝对方等等。

对孩子多多安慰。家长应该向孩子表示关注、理解和同情。不要在孩子面前“大惊小怪”,夸大问题的重要性和严重性。就该故作轻松地表示:问题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严重;问题不难解决;同学们可能是一时误会,随着了解的加深和自身的努力,问题会得到解决的;家长愿意和孩子一起面对这个问题,帮助他处理困难。最后,可以向孩子强调:“家永远是他避风的港湾。”

父母禁语

“像你这么笨的人,当然交不到朋友”

家长一定要避免指责、嘲笑孩子,比如指责孩子,“像你这么笨的人,当然交不到朋友”,“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都不喜欢你,肯定是你有问题。”这种话会让孩子感到这个世界哪里都是冰冷的,没有温暖可言,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也会加剧孩子的自卑。

最后,策略指导。家长可以指导孩子如何处理和排解不良情绪。告诉孩子一些有效的策略:找个人倾诉、大哭一场、写日记等等。

亲子沟通心法

凡事多替孩子想想。

80.“我能提供一些建议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喜欢和异性交往

上了初中的王玉莹变得很爱交朋友了,她不只和女同学交朋友,也跟男同学交朋友,经常约男同学到家里学习、上街玩或郊游等。她的父母对此颇为担忧,怕女儿跟男同学交往会闹出什么乱子来。

案例分析

许多女孩子说她们在有了第一个男友后感到更自信了。毕竟性别的角色是人所担当的许多角色中的重要的一个。她们从异性的眼光中重新发现自己,最后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所在。初次与男性建立关系的最大意义不在于关系本身,而是在于他对她的态度会决定以后关系中她希望如何被异性对待。

青春期中的初次男女关系是对女孩子自信的考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过去的一些努力会显示出价值,如果在父母的教育下,她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并且培养出了有力度的个性,在她头脑中,已肯定自己和任何一名男子一样有价值,值得尊重,有决断力,那么她对这个考验就不会感到无所适从。

女儿在这一阶段十分需要父母的帮助和建议,例如如果父母感觉到她期望有约会,却未被邀请,就应当找机会同她聊一聊,首先要使她安心,这并不表明她永远不会有约会,然后要帮她具体分析一下原因。一定要使她明白中学时期不是每个人都要有约会。注意不要取笑,也不要主动提供建议,注意力放在消除她心理上的焦虑。

注意,父母在向女儿提供建议时,可要经过女儿同意哟,通过“我能提供一些建议吗?”这句话征求女儿的意见后,再对她讲什么样的男女关系是健康的男女。之后不要问她是否听从了你的建议,当然如果女儿自己提及那就更好了。

父母禁语

“不许你跟他们玩!”

请记住父母在这方面的权力只能是提供好的建议,向孩子表明自己的态度,但一个人性格的最终形成只能在于她自己了。不能用“不许你跟他们玩”之类的话过于介入女儿与其他男孩子的关系,干涉他们关系的发展,否则孩子产生逆反心理那就麻烦了。

“你这是早恋,懂吗?”

青春期青少年的交友往往是凭直觉和纯洁的,对这种友谊父母应当格外尊重和鼓励。让孩子参与自然的集体的异性这间的交往,要告诉他,不要把异性视为特殊对象而感到神秘和敏感,形成一种人为的紧张和过分激动的心态;也不必因对某个异性有好感,愿意与之交谈、接触,就以为自己爱上了对方,或以为对方对自己有情,错把友谊当爱情来追求。家长也不要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看做是“早恋”,是一种“错误的要求”或“会闹出乱子的坏事”,而是要想办法去“制止”、“拆散”。

亲子沟通心法

正面回答孩子与“性”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