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鼓励孩子100金句
22270500000021

第21章 环境熏陶篇(2)

既然孩子逃学是出自对学校的恐惧,特别是对老师的恐惧,那么,学校,特别是老师应毅然站出来,承担责任,做亡羊补牢工作。改变对孩子的严厉,同时,说服其他同学也这样做,统一行动,以热情的、期待的、欢迎的态度,欢迎孩子返校。千万不可推诿,或把责任推给孩子或家长。

父母禁语

“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看我怎么收入拾你”

以“你这个不争气的家伙,看我怎么收入拾你”之类的话威胁逃学的孩子是无济于事的,对他们要耐心热情地进行帮助,家长发现孩子逃学,如果恼火、打骂指责孩子,甚至体罚孩子,使孩子更加厌烦孩子,他会想,“都是讨厌的学习惹得祸,又让我挨训了。”家长要让孩子心甘情愿地走进教室,而不是慑于你的威力。

亲子沟通心法

让孩子在微笑中学习。

84.“孩子,十几岁的孩子对异性感兴趣是很正常的,不过……,你认为是不是这样?”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早恋

颜小红上初中一年级。小红的妈妈发现,最近一段时间,小红的测验成绩下降了,做的作业敷衍了事,经常出错,字写得乱七八糟。小红还经常借一些爱情小说,读得津津有味,爱不释手。小红妈妈曾经问她学习下降是怎么回事,可孩子找借口说考试题太难了。小红妈妈想了想觉得不对劲,就到学校去找老师了解情况。老师把课堂上小红给男生传信的事讲给了小红妈妈听。信上写的是:“×××,我很喜欢你,下课后你到教室后面来找我行吗。”

案例分析

小红妈妈听了这事,非常生气,但她知道少年期正是青春发育时期,对异性感兴趣是正常现象。要好好与孩子谈一谈,金句“孩子,十几岁的孩子对异性感兴趣是很正常的,不过……”先表示对孩子的理解,以“不过……”来谈谈自己的观点,说明早恋的危害,“你认为是不是这样”征询孩子的意见,引起母子间的讨论,妈妈可进一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早恋问题。切忌说得过重,那样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父母禁语

“你要是谈恋爱,我就把你赶出门去。”

用“你要是谈恋爱,我就把你赶出门去。”这样的话来威胁孩子,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应多和孩子接触,了解孩子的想法,与孩子聊聊青少年期谈恋爱的问题。

亲子沟通心法

威吓治标不治本。

85.“你的同学约你去看×××的演出,你没去,而是选择在家做作业,我认为你是好样的。”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狂热追星

姗姗上初中一年级了,班上很多男同学都有崇拜的偶像,女同学也一样,如电影明星、体育运动员、歌星、模特等等,姗姗则崇拜某歌星。她的屋子里贴满了他的照片,只要哪本杂志上有关于他的报道,姗姗都会买下来。只要有空,她就戴上耳机听他唱的歌。为了看他的演出,她不惜费时费力,排长队买票,挤公共汽车坐一两小时去看演出。平时与同学聊天,话题多半是讨论哪个明星又怎么样了,他又做了什么等等。

姗姗妈妈看见女儿对崇拜的明星付出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就不断提醒女儿先把学习任务完成后,再花时间收集明星资料,但收效不是很大。姗姗妈妈为这件事可犯愁了。

案例分析

作为一种时代的产物和新的文化形态,传媒时代的时尚文化求异、前卫、创新、反传统,吻合了青少年的心理需求,并对人们的身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偶像的崇拜和模仿,是青少年的一种自我心理投射,但商业时代产生的时尚文化,引导着青少年去追求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忽略了他们精神和心灵的归属,青少年盲目模仿,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道德问题,甚至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家长应积极采取措施,纠正孩子这种行为,不过一定要想一个孩子容易按受的方法哟!下面的方法试试看怎么样?

父母在知道自己的孩子有“追星”行为后,应当与孩子面对面地平等地进行一番讨论:比如追星行为的价值在哪里?到底有多大价值?为什么要追星?通过这些讨论,帮助孩子对“追星”行为的价值有一个恰当的认识,使其能够在比较理性的认识基础上,对自己的“追星”行为采取适当的态度。

如果认为“追星”行为有合理之处,也认识到有一些明星们的某些方面是值得“追”的,那么,就应该进一步讨论;到底应该花多大的精力、金钱去“追星”?是不是可以耽误功课去“追星”?是不是可以不顾家里的经济条件去“追星”?是不是可以为了追星而犯罪?

通过这样的讨论,就可以将青少年过度的“追星”行为转化为一般的明星崇拜行为,使“追星”行为既能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征,满足青年的愿望,又可以避免过度“追星”带来的危害。

法孩子做得好时,适时鼓励对孩子的帮助是很大的。比如同学约他去看自己崇拜的明星演出,孩子想到作业多没有去,你就及时鼓励:“你的同学约你去看×××的演出,你没去,而是选择在家做作业,我认为你是好样的。”

父母禁语

“哈哈,凭你那破锣嗓子还想当明星!”

孩子喜欢明星,跟着学唱几首歌,这不太过分吧?父母竟用“哈哈,凭你那破锣嗓子还想当明白”这样的话来嘲笑他,也太伤孩子自尊了吧!

亲子沟通心法

以一颗平常心与孩子交谈。

86.“其实你好漂亮,为什么要做美容呢?”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热衷于美容

最近,李梅的妈妈发现十五岁的女儿李梅总是往美容店跑,把自己打扮得漂亮大方,每天早晨上学前也要在镜子前照来照去。李梅的妈妈为此十分着急,天哪,她只是一初中生呀!这么下去学习能上得去吗?

其实人人都爱美,父母也不会例外吧?而且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十分看重得到朋友的接纳和认同。再加上已经步入注重仪容的年龄,便很容易受到朋友的影响而作出决定。对此爸爸妈妈应表示体谅。

案例分析

孩子爱美本来没有错,但把时间和精力耗费在美容上会影响自己的学业。孩子热衷于美容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自信心不足,总认为自己没有别的女孩好看,希望能通过美容使自己变得漂亮些,赶上甚至超过别的女孩;二是盲目从众,看到班里其他同学美容自己也跟着去。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哪种原因,爸爸妈妈的角色,并不是帮助孩子决定最后做还是不做,而是帮助孩子肯定自我,建立自信。用“其实你好漂亮,为什么要做美容呢?”来展开母女间的对话,对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自己决定该怎么做。

父母禁语

“年纪小小美什么容呀!”

“年纪小小美什么容呀!”这句话对孩子并没有说服力,孩子会觉得:真奇怪,美容跟年纪大小有什么关系啊!他根本就不明白两者有何关系,能信服你吗?

“这么小应该专心学习,不能把精力和心思都花在美容上。”

父母用“这么小应该专心学习,不能把精力和心思都花在美容上”这样话来限孩子美容,而且语气中还带有责备孩子不懂轻重的含意,而没有体会孩子的感受,因此孩子不会心甘情愿地去接受。

亲子沟通心法

坐下来认认真真地倾听孩子的诉说。

87.“噢,我本来不想用这种方法来教你性知识。不好意思,但我一会儿就好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看见父母做爱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吴言很早就起床了。等了一会儿,没听见有父母起床后的声音,就想去叫他们赶快起床。他没敲门就直接进入父母的房间。一推开门,他站在那里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爸爸、妈妈也用被子盖住身体,盯着吴言,不知说什么,这种场景可太令人尴尬了吧!

案例分析

没有经过性教育的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可能感到紧张或心里混乱,他们在某种程度上隐约知道一些他们看到的事情,但也会迷茫。家长是不是用幽默的语言来使气氛缓和,使他们感到轻松呢?“呵,本来我不想用这种方式教你性知识。我很尴尬,但我一会儿就好了。你有什么问题吗?”

父母禁语

“你怎么不敲门呀!”

遇到这种事情,孩子本来已经感到紧张或不安了,再用“你怎么不敲门”之类的语言责备孩子,孩子和大人不是更尴尬了吗?

亲子沟通心法

向孩子坦诚自己的错误。

88.“孩子,爸爸理解你的心情,不过烟里有尼古丁……”

金句使用背景

——当孩子染上吸烟

公司附近有一所中学,每天中午和同事一起出来吃饭,在那家“牛车水”快餐店里,总能遇见一些穿着校服的男女中学生。我惊奇地发现,有相当一部分男生饭后都在抽烟,还有一些女生也吞云吐雾。看看他们那吸烟的作派,就知道他们已经是“老烟民”了。因为经常能和这一群学生碰面,大家虽然没过多交流,但都挺面熟的。有一天中午,我试探着和他们攀谈了起来。

“吸烟多长时间了?”我问。

“差不多3年了,我上初二就吸了。”一个高大的男生说。

这样的回答能不令家长们吃惊吧?

调查显示,目前,我国中学生第一次吸烟的平均年龄是10.7岁,比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早2.3岁。大约有41.5%的吸烟男生认为吸烟能体现“男子汉气概”,“很时髦”、“很酷”。

案例分析

朋友圈的压力、社会文化环境、小孩的任性和家庭中缺乏对话等因素使孩子很容易染上烟瘾。进入青春期后,许多少年产生了强烈的长大成人的欲望,特别喜欢做成年人所做的事。许多家长或许不经意间流露出“成年才可以吸烟”的观念,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孩子认为“吸烟是走向成年的标志”,因此便模仿成人吸烟。教育孩子不吸烟是非常重要的,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您的孩子染上了吸烟,不妨试试下面的法。

(1)向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孩子爸爸理解你的心情,不过烟里有尼古丁……”先对孩子表示理解,再讲明吸烟的危害。告诉孩子,香烟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身体机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使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受到损害,影响智力、能力的发展。

(2)良好的家风是无形的教育力量,家长要以身作则,不吸烟或戒烟。会吸烟的家长不能姑息迁就孩子吸烟,同时不给孩子提供吸烟和买烟的机会。同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建立联系,实行共同监督。

另外,耐心开导和不训斥挖苦是同等重要的。培养孩子在心理和生理上形成戒烟的动机和需要是第一点的。

父母禁语

“再吸烟我不认你这个儿子!”

打、骂、威胁是不明智的做法,初中的孩子,思想性格还没有发育成型,思想教育是最好的方法。

“我把烟藏起来,看你还抽!”

“我把烟藏起来,看你还抽!”你以把烟藏起来就能解问题吗?他会出去买呀!现在的孩子兜里都有钱,他们可会省吃俭用,把零花钱都买了烟。因此,要想让孩子不抽烟,应从孩子思想上突破,让孩子从小就知道吸烟的危害,让他们看到大人成为烟鬼之后的样子,从而知道吸烟是令人讨厌的。而且,父母不要等到孩子开始抽烟或发现孩子偷抽家中的烟才同他谈这个问题。

亲子沟通心法

在交谈中给孩子讲授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