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快乐语言学
22338100000011

第11章 语音(1)

——有意义的声音才是语音

语言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读音不同,意义指向就不同,这是常规。但是语音中一些停连或是节奏重音的不同也会导致语义变化,而且语音上形成的趣话主要体现在停顿、重音等非音质音位上。

(第一节) 停连

停连有区别语义的作用,当一个句子停连的地方不同,那么句义就不同。如:(1)一口吃的监考老师发现一学生在作弊,便气急败坏地指着那学生吼道:你…你…你…你…你竟敢作弊,站起来!

语毕,有5名学生站了起来!

因为生理上无意识当中的停连,没想到竟然让其他心虚的作弊生自投罗网。

停连的书面表现形式就是标点符号。

(2)一只虫子回家沮丧的对父母说,我再也不出去了,人们都不喜欢我,都管我叫害虫,过了一会,虫子的兄弟回来了,兴高采烈的喊道,人们好喜欢我也,他们一见我都向我打招呼,他们说“嗨,虫”

停顿形成相反的语义,反映不同的人生观点——悲观和乐观。虫子哥把别人的话连起来听,就形成了害虫这个词,以为人家骂他,厌弃他。虫子弟听成了害虫,两个字中间有一个小小的停顿,形成了嗨,虫的语义,认为人家是在跟他打招呼,对他表示友好。

交流过程停连不同会造成不同的语义,形成有意思的趣味语言现象:

(3)爸爸:你说,1加2等于几?

儿子:不知道!

爸爸:我跟你妈,再加上你,一共等于几个?笨蛋!

儿子:3个笨蛋。

父亲,所说的笨蛋是对儿子的指责,跟上一句话是断开的。而儿子,认为笨蛋是连续在上一句话中的,并不认为是针对自己的,因此儿子将笨蛋当成了数学单位。计算出答案后,将单位也带上了,因此形成幽默。

(4)故事发生于“文革”年代。当时农村各地都成立民兵队伍,民兵们都盼望什么时候能拿到枪,于是打报告给县委。

不久,县里来了人,向民兵们作报告:“我是县长……”大家一听他是县长,就热烈鼓掌欢迎。谁知他接下去说:“派来的!”大家想,原来不是县长,是县长派来的,也好吧,听你说什么。

“关于枪的问题,县委决定,每人发一支……”民兵一听每人发一支,于是更加热烈鼓掌!谁知他又冒出一句:“这是不可能的!”哇,上当了,大家有些气馁,“二个人发一支吧?”大家一听,也好!又鼓掌。可是,又鼓的太早了,那位县长派来的人接着说:“也是有困难的!”“但肯定可以给你们每人发一颗手榴弹”。这次大家都不鼓掌了,怕再上当,那位又接着说“是新式武器”,这次是真的,大家又开始热烈鼓掌。最后讲到:“木头做的”。

因为停顿不当,把完整的一句话分成了几个段落,因此,造成了听众对句义的误解。

(5)一天,某领导宣读文件,把“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读成了“已经取得文凭的和尚、未取得文凭的干部”台下顿时哄堂大笑。这位领导生气了,他又敲话筒,又拍桌子,喊道:“你们笑什么?年轻人不好好学习可不是好事,现在连和尚也得有文凭,何况干部呢!”

和尚连读是一个词语,分开,和是一个连词,尚表示“还”的意思。

(6)爆笑的答案

初中地理教过,中国产煤最多的地方是辽宁省抚顺,而产铁最多是辽宁省鞍山,所以抚顺被称为中国的“煤都”,鞍山称为“铁都”。

某次月考试题:中国的煤都是( )。

中国的铁都是()。

结果某张试卷上写的答案是:

中国的煤都是(黑的)。

中国的铁都是(硬的)

不仅把都du1读成了dou1,而且把“煤都是”断成了“煤都是”。

某领导念毛主席语录: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天上掉下来的,翻过一页,一愣,大声念道:吗!

因为停顿不当,把问句读成了肯定句,使话语听起来非常荒谬。

(7)茄子同学

昨天晚上,偶宿舍一mm去食堂打饭,指着一份菜问大师傅:

“这是什么呀?”

“茄子同学”

mm一听就不愿意了,心想:你怎么把茄子和同学连起来说啊。于是又问:

“那个是什么啊?”

“土豆同学

“那内个呢?

“莴笋同学”

于是mm生气了,把饭盆往窗台上一墩!

“给我来份粉条师傅!”

就见那个大师傅把饭盆冲后面盛菜的师傅面前一递,说了声:

“粉条哥们!”

加上称谓是表示有礼貌,但是因为中间没有停顿,造成了不礼貌的语义指向,让人不能接受。

(8)有一天去天津比较出名的大桥道食品店买吃的。差不多每次都要买老婆饼吃吃!结果那天我看到新出了一种稍微小一号的饼,样子基本一致,可是我不确定,于是向售货员阿姨发问:“这个是小老婆饼吗??结果全场白眼。

停顿不同,理解的词义就不同。小老婆饼,指在小河老婆饼之间有个停顿,是小的老婆饼。第二种划分是在小老婆和饼之间划开,构成语义小老婆的饼。小老婆是有所指的,在现阶段,小老婆是法律不允许的,是受人鄙视的。

在现代汉语中,停顿不当造成句义不同,主要出现在口语表达上。古代由于没有标点,因此不仅在口语表达上,而且在书面语表达上也会由于停顿的问题引发很多有趣的故事。

如经常提到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不同的停连后有四种意义。

(9)明代风流才子祝枝山祝枝山生性豁达且在戏谑中经常保持清醒的头脑,爱惩治为富不仁者,因此他往往采用停连戏弄有钱人。如:明朝弘治年间,有家财主新居落成,请祝枝山写了一幅对联“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财主十分不悦,说你为什么给我写这样不吉利的话?祝笑笑说,“我念给你听,此屋安,能居住,其人好,不悲伤,这是大吉大利呀!”财主听了,啼笑皆非。

一般人断句和财主的断句是一样的,受祖国文化中对称机制的影响。至于祝枝山的断句,就是对财主的戏弄。

(10)“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员外念道“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直气得去找祝枝山理论,祝枝山说,你把句断错了,应该这样念“今年真好,晦气全无,财帛进门;昨夜生下,妖魔不是,好子好孙”。

此例和上例一样,一般的断句必然是按照对称机制来,对称是我国语言的一种特色。祝枝山利用古代书面语没有标点,断句比较任意,戏弄了财主,又让财主抓不到把柄。

(11)有个青年人,媒婆给他介绍对象,婚约上写明“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青年人很是高兴,以为“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结果一见面他傻眼了,原来是此女麻脸,无头发,乌黑皮肤,白白痴痴,纯情不论,聘金少不了。

(12)从前有一老翁,临终前留下遗书,分别交给五岁幼儿和女婿。遗书中说: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数载后,其子成年,要与姐夫分家。二人争执不休,只好去衙门打官司。女婿申辩道:“岳丈大人遗书上写!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县令收下遗书,下令暂时退堂,明日再断。次日一升堂,县令即说:“遗产应归儿子继承!”说罢,将两份由他标点了的遗书发还老翁儿子和女婿。写得是“六十老儿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产田园尽付与,女婿外人不得争执。”那女婿一看,哑口无言,只好从命。

此二例都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来断句,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面说话,结果与别人停顿的地方不同。

古代的这种由于断句不同而形成完全不同的句义,基本是由于上述这两个方面——对称文化心理的影响和主观愿望——形成的。

另外有两种特殊的停顿:

第一就是对固定化词语的重新划分节律,会出现与以往完全不同的语义。

如周恩来总理怒斥西方记者的着名的“对——牛弹琴”

再如对“纯属虚构,实属巧合”的停顿,本是四字固定词语,是肥皂剧的题记,人们颇为熟悉。后来有人把它利用停顿的不同,另外表示了新的意义。纯——属虚构,实——属巧合。在语言形式内部有一个很长的停顿是对社会现象的讽刺。指纯洁难寻,诚实不在,纯洁的品质是装出来的。诚实的品质是难得一见。

(1)林肯的长相比较难看,他对此颇有自知之明。一次,一位议员当众指责他是个两面派。林肯答道:要是我还有另外一副面孔,您认为我会戴这副面孔吗?

两面派是一个固定词语,喻指左右摇摆,不忠诚的家伙。这里在词语内部划分节奏,出现了两个面孔的意思。

(2)师:“待人接物”这个成语怎么解释?生:就是待在家里,等待接受别人的礼物。

待人接物是个成语,是指平时与人的交往能力与态度。

(3)以后飞机接连光顾,大有绝世侍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

据说汉武帝时候,乐师李延年为了给姿色过人的妹妹某一个好前程,特意做了乐曲,唱给武帝听,以此推荐妹妹。“北方有佳人,绝世而对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顾本义回头看,倾是倒塌的意思。倾城倾国原是是美女的代称。是一个固定结构,这里把节奏重新划分了,按照语素义逐字解释了。

早几年曾有学者提出写时按词语来写,但这不能区分词内部读音中的停顿产生的歧义。写出来完全明白,读出来会造成歧义,如:广告词“药材好,药才好”。

(4)网上写道“一大学生的最低标准;农妇,山泉,有点田”

连在一起本是大家熟知的广告语,分开后,成为现今大学生的生活标准。

(5)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

把生活这个词,从词语中间停顿划分了节奏,形成别样的解释。

(6)四十开外的人,头发当然半秃,全靠这几根胡子表示老树着花,生机未尽。但是为了二十五岁的新夫人,也不能一毛不拔,于是剃去两缕,剩中间一撮,又因为这一撮不够浓,修削成电影明星式的一线。这件事难保不坏了脸上的风水,不如意事连一接二地来。《围城》第七章一毛不拔本指人很吝啬,很小气,一分钱也不掏。这里,作者有意识的打散了成语语义的整体性,把“一毛不拔”断成了“一毛不拔”,毛指胡子,不肯拔掉一根胡子。

(7)一妇人洗衣服,让其小儿子看管晾晒的衣服,一小偷想偷衣服,就和小孩交谈了一会儿,并告诉小孩自已的名字叫“逗你玩”,小偷在小孩面前直接拿走衣服,小孩喊有人偷衣服,她妈问:谁,小孩答:逗你玩。小偷顺利地把衣服全部偷走。

逗你玩的内部节奏一般的理解是全部划开的,意味跟你开玩笑呢。小偷把这个词凝固在一起,形成名词,做名称出现了。

(8)朋友来了,我高兴的说道:“我的狐朋狗友来了。”

一朋友很快接道:狐狸的朋友,狗的朋友。

答句强调为狐狸的朋友,狗的朋友。就是狐——朋,狗——友这样停顿的表现。狐朋狗友是个联合短语,狐朋和狗友之间本来有一个意义的停顿。新的语义,是把节奏划分在狐和朋之间、狗和友之间。原义是贬义词,语义指向朋友,意思是朋友是酒肉朋友,像狗像狐狸。新的语义指向发话人,发话人是狐狸是狗。

(9)好多人有该死的太太,就不像汪处厚有及时悼亡的运气。《围城269》该死是个凝固词语,骂人的话,表示诅咒。现在从词语的之中有个停顿,该死,理解为应该死掉。

(10)穿山甲为什么不停的在穿山?因为他在寻找穿山乙

把“穿山甲”这个固定的名称,停顿为“穿山甲”,因此。造出了穿山乙这个名称。甲和乙成了不确定事物的代称。

(11)杜鲁门和天安门那个高

文革中,有一位革委会主任,一次讲话时说:美国有个杜鲁门,中国有个天安门,您们说,是中国的天安门高还是美国的杜鲁门高?见众人缄口不言,就接着说:“当然是咱们的天安门高。还有,中国的琉璃瓦要比瑞士的日内瓦好看结实。”

杜鲁门是美国一位总统的名字。日内瓦是地名,都是音译词,要连读,不能断开,天安门,门是实意词,指城楼的大门。琉璃瓦是古代一种建筑材料。其中瓦也是实意词。门作为语素,目前还出现了一种词缀类型的门。车震门,高考门,等。门没有实际意义,凡带有谴责贬斥意义的事件都可以带上门做后缀。

第二就是对于熟悉的固定化的词语、句子等先从内部语素间停顿,后进行语义联想,镶嵌些其他词语,形成了异于人们经验中的语义反映。是一种语言表达的创新。

(12)秋高气爽——你是“秋高”吧,我都被你“气爽”

(13)安分守己——虽不安分,也该守己。

(14)给弟弟:当我问你我菜做得好不好吃时,别回答不错后又接一句不能再错好吗?——忽喜忽悲的姐姐留。

(15)老师:请你回答,举世无双的意思。

生:举世就是出世,无双就是无双亲,合起来说,就是一出世就没有父母。

把固定词语利用停顿,拆分,然后在固定词语里插入语素形成的有意停连,主观随意性强,等于对固定的词语做别解。

(16)俯卧撑——今天俯卧,明天撑(加菲猫)

俯卧撑从中间进行停顿,形成了俯卧——撑的语义,为了明确这种语义,又加了时间词作强调。

(17)《马原》讨论课上,一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又臭又长,某男生听得不耐烦,遂拍案,师趋前,至之。问:“何故击桌以断他人之言?”对曰:“拍案叫绝’”。

拍案叫绝,是个成语,原指叫好。这里把成语的节奏按语素逐个划开,意为拍桌叫停。

(18)你很贤惠——闲在家里什么都不会,你是美女——发霉的女生,你我有奸情——坚定不移的友情!

(19)可爱——可怜没人爱

(20)白骨精——白领骨干精英

(21)讨厌——讨人喜爱,百看不厌。

在校园文化中,把固定词语的节奏打散拉长表达另一种意思,已经很普遍了

(22)留在下一级学习的学生叫“留学生”。

(23)家里有钱的学生叫“高财生”。

(24)上课打瞌睡的学生叫“特困生”。

古代也有很多类似这样的从固定词语内部停顿然后再拉长词语的现象,如:主考出题,“三十而立”。考生破题:“人生三十,虽有板凳,不敢坐矣。”

(25)我说:“你是猪。”你说:“我是猪才怪!”从此我就叫你猪才怪。终于有一天,你忍不住当着众人的面对我吼道:“我不是猪才怪!”

一个语言陷阱,断句为我不是猪才怪,而由于才怪的语义,容易被大家理解为我不是猪才怪,因此,双重否定是肯定,就变成了我的确是猪。

才怪是个口语词,是才奇怪的凝固。一般不用于书面语,它的用法是:才怪缀在词后,有反义的作用。我是猪才怪,句义是否定的,指自己不是猪。语气上比较委婉。“我不是猪才怪”形成双重否定,强调“我肯定是猪”。语气上比较肯定。在口语表达中这个词使用频繁。比如:吃过才怪,学过才怪等等,也用在否定句里,如“不红才怪,不火才怪,不紧张才怪”等等,疑问句一般不用。

(第二节) 谐音

汉语的音节有四百多个,可是汉字却有成千上万个,同一个音可以指称很多个对象。所以,汉语中的同音字非常多,谐音就是利用字词的音相同或相近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形成非常有趣的语言现象。

(1)一男子骑自行车,不掌车把,双手抱在胸前,一交警看见后说:手掌好!该男子回答,同志们好!

交警说的是这样骑车危险,让他掌好车把。男子故意听成谐音“首长好”,因此顺嘴答同志们好,跟交警开了个玩笑。

(2)人口普查到山东某农村去,见到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聊了一会后,工作人员问老太太:“你的配偶呢?”老太太思忖片刻,说道:孩子,我们这里只种莲藕,不种配(藕)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