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挂职市长
22355400000015

第15章 妥协(1)

吕慧给杜斌发了个短信:“听说第四、第五小学的事了吗?”

杜斌知道她肯定又有重要的事要说,就把电话打了过去。

“你太会省钱了,连打个电话的费用都舍不得?”

“咱平头百姓,哪像大市长啊,打多少电话,都给报销。”吕慧挖苦道。

“别挖苦我了,我的大秘书。”

“局里已经决定了,”吕慧说,“把第四小学合并到其他学校。这样每个学校只分流进二百人。第五小学呢,先把仓库和体育器材库打扫出来,做教室。他们还要把教师进修学校的办公楼承包出去,改造成全市最大的娱乐城。有室内游泳、保龄球、夜总会、洗浴、餐饮什么的。”

杜斌呆住了。因为后一个消息,他压根儿就没听俞思卿说过。

“进修学校的办公楼承包出去,他们在哪办公?”他问吕慧。

“在职业高中,”吕慧说,“划出一层楼来,专门给进修学校做办公室。”

“我怎么不知道呢?”杜斌自言自语。

“俞思卿把刘玉林的工作做通了。”吕慧说,“听说,刘玉林还夸俞思卿有经济头脑,有开拓精神呢。”杜斌弄不懂,吕慧为什么能把这么重要的信息告诉他……但他从心里还是非常感谢她,就真诚地说:“谢谢你!吕慧。”

放下电话,杜斌真有些生气了,他闷闷地想,这个俞思卿,简直是越来越不像话了,他为什么总越级?上次,刘玉林不是已经批评他们了吗?

他怎么还越级汇报呢?经过上告信这个事件后,我再和他接触,已经非常谨慎和收敛了,给足了他面子,有时为了体现自己对他的尊敬,我都快像小媳妇似的了,可他为什么这么得寸进尺?怎么就一点也不考虑考虑我的感受呢?就一点也不给我留点面子呢?毕竟,我是昌海市的副市长啊,是主管你们教育系统的啊!

杜斌直接去找了刘玉林。他知道,现在由于旱情得到解除,市里的中心工作又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刘玉林总把招商引资挂在嘴边。

刘玉林的心情看来很好,他躺在老板椅上,身子轻松地晃动着,右手轻轻拍着肚皮,关切地说:“杜斌,来市里半年多了吧?”

“是呀,一晃半年过去了。”杜斌感慨地说。

刘玉林由于肥胖的原因,赘肉把眼睛都快挤没了,只剩一条像火柴那么细的肉缝。他晃动了下脑袋,说:

“真像古人说的那样,时间飞逝呀。你现在这个年龄,还体会不到,到了我们这个年龄啊,就觉得这辈子还没怎么着呢,突然间,时间一晃,怎么就老了呢?这好日子才刚刚开始啊,怎么自己就老了呢?有时想想,真有种不服气的感觉啊,但不服气行吗?年龄在这摆着呢,脸上的老褶子在这摆着呢!”

刘玉林的这一通关于时间和年龄的感慨,杜斌虽然没有他那么深的感受,但也能体会得到。他说:“是啊,岁月不饶人啊!”

“杜斌,”刘玉林转入了正题说,“前两天,我们乒乓球协会搞活动,休息的时候,老俞跟我谈了这么个事,说他们积极响应市里的号召,要搞房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他目前正在与省城的一个大老板接触,还在商谈阶段,可能还没成熟,可能也没跟你汇报。不过我倒觉得,他的这个想法不错,就跟主管城建和招商引资的市领导们,碰了碰头,他们也很赞赏教育局的想法。”

杜斌张了张嘴,屁股在沙发上挪动了一下,想要站起来。刘玉林摆摆手,示意他安静。杜斌只好又坐回到沙发上。

“老俞是个老同志,”刘玉林说,“他很识大体,也非常尊重你的意见,他说修改后的改革方案,只把第四小学合并到其他几所小学去。等年末你那五百万到位,明年再在第五小学的位置上,建一所全地区规模最大、最现代化的实验小学。把其他小学的尖子生,组织到实验小学去。”

杜斌听出来了,刘玉林在表扬俞思卿“识大体”的同时,就是在警告他不要“不识大体”。就有了“既然俞思卿都识大体,做了让步,那你杜斌就不能不识大体,而一再坚持你的观点了吧?作为妥协也好,作为回报也好,你总得也识大体一回,让让步吧。”

杜斌的嘴巴张了张,还想说点什么。

“可能你担心五百万元,建设那么大规模的实验小学,会出现资金缺口。”刘玉林说,“这点你尽管放心好了,老俞早想到了,加上他去省教育厅争取的那七百多万,他再到企业化缘五十万,估计一千两百万差不多。”

杜斌想,刘玉林作为市政府的一把手,不主管这一摊,现在为了叫自己让步,跟自己感叹了一回时间的飞逝与无情,就是在暗示自己,时间过得可是飞快啊,你在昌海市挂职的三年,转眼就过去了,你还是不要太固执,免得走时尴尬。然后,他又把俞思卿积极响应市里招商引资的举动,大加赞赏一番,又引导说俞思卿作为老同志首先做了让步,那余下来的,作为年轻的杜斌,你就掂量着办吧!

杜斌在心里悲哀地吼了一声,“难道,我们努力不懈追求的事业,还是要以退步和让步来妥协吗?”他的心痉挛在了一起,他知道,那是自己的心在流泪啊!

杜斌知道,现在俞思卿做了让步,如果自己再硬要坚持,恐怕会把事情弄得很僵。即使自己有理,刘玉林也会冠冕堂皇地找个借口,把自己在政府的主管分工重新调整,不让自己主管教育了,那以后我还能再坚持什么呢?恐怕连他们的这个让步都不需要了,到时,俞思卿尽可以随心所欲了。想到这,杜斌不禁在心中感叹道,虽然自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但真正想要坚持点什么,想要为百姓做点什么,自己的能量还是非常有限的,是微不足道的。他不禁感到自己力量的微薄,他在心里长叹了一声!

“如果真有一千两百万,市里再把地皮钱免了,建设一所新型的实验小学,肯定够用。”杜斌说。

刘玉林笑了,笑得浑身肥肉直颤,手在肚皮上轻拍着。

“那当然。市里别的帮不上忙,教育局搞那么大动作,我们怎么也得给点优惠政策。老俞可为市里带了个好头啊。他在省城招的那个大老板,专门搞娱乐业综合开发的。那个老板看好了进修学校的地皮,打算投资三千八百万,建设全地区最大规模、最高档的娱乐城。真要建成了,不但可以解决两百多人的就业问题,每年还可以交纳许多税收。”

“娱乐业,能有那么高税收吗?”杜斌疑惑地张大了嘴巴。

“肯定错不了!”

刘玉林笑得更开心了,眯缝着细眼睛,拍着肚皮。

但是,刘玉林却没想到,所谓的那个省城来昌海市投资的老板,其实是胡大楼在省城的一个朋友。他那个朋友下岗待业在家,胡大楼就给他在省城注册了个空壳公司,然后来昌海市投资,买下了进修学校的大块土地,搞假项目建设。胡大楼的目的,是操纵他那个朋友以投资的名义,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以“零地价”来囤积土地,期待日后高价开发或者出售。所以,直到两年后他从俄罗斯被引渡回来,他买下的进修学校的那块地,也只是在外边砌起了围墙,里面早长满了蒿草。

杜斌直接回了宾馆301。虽然外面阳光灿烂,但杜斌的内心灰暗阴沉。他感到空前的孤独与疲惫。这孤独与疲惫,像一万只小虫啃噬着他的心肺,啃噬着他的神经。他不知道自己刚才在刘玉林办公室的表现,究竟是对还是错。

去的时候还义愤填膺,还想跟刘玉林据理力争,可为什么一听刘玉林说“识大体”,一听刘玉林说已和其他市领导交换完意见,自己就改变了注意呢?杜斌想,其实当时自己想的是刘玉林说的那几个领导,包含赵法瑶。所以,他才“识大体”了。那么,赵法瑶到底知道不?

周日的下午,俞思卿把第四小学校长刘玉荣和第五小学校长王晓蔓叫到他的办公室。两位女校长不知道局长找她们有什么重要的事,非得在周日去见他不可。她俩急慌慌地往教育局赶,是前后脚到的俞思卿办公室。

俞思卿脸色冷冷的,也没给她俩让座,面孔一直板着。

“叫你们来,是想向你们通报一下,关于你们两个学校的改革方案,市里已经同意了教育局的意见。”

对于俞思卿突然通报的这个情况,两位女校长感到十分震惊,王晓蔓看看刘玉荣,发现她脸涨得通红,站在沙发前尴尬地不知如何是好。

王晓蔓想,不管你让不让我也得坐下,就拉了下刘玉荣的手,一屁股气哼哼地坐在沙发上。

“听说,”俞思卿继续冷冷地说道,“你们两个学校的教师,对这个改革方案,抵触情绪挺大,是吗?”

“是的!”刘玉荣气哼哼地说,“不但老师有抵触情绪,我们也想不通!”说完,刘玉荣看了王晓蔓一眼,王晓蔓说:“俞局长,为什么非要急着搞这个方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