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西北地区春季气候干燥,刮西北风多,有时还刮沙尘暴,应避开吹西北风和刮沙尘暴时通风,通风量要小,在门窗上挂薄膜和草帘,防止菇房内温度变化太大和干燥西北风吹向菇床,造成菌丝萎缩和小菇蕾死亡。
2、湿度管理
(1)由于春季气温前高后低,前期蘑菇子实体发生量少、生长慢,所以前期喷水要少,以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主。后期气温高,蘑菇子实体发生量较多,生长速度快,喷水量要适当比前期多。
(2)春菇菌丝体较弱,抗性差,耐水力也差,喷水要比秋菇少。
(3)春菇子实体发生量比秋菇少,喷水要比秋菇少。
开始喷水先增加菇房空间湿度,然后分3-4次补充覆土的水份至潮湿。如堆肥较干的,可往菇床上浇水,在2天内,把堆肥的水分补足,加强通风,浇水后7天内不再喷水。覆土层和堆肥水分调足后,关闭门窗保温,促使菌丝萌发生长。春季由于双孢蘑菇的菌丝体较弱,可在喷水时添加营养液。
3、温度管理
(1)前期气温低,应以保温管理为主。在西北地区,春季刮西北风多,应避开吹西北风,通风量要小,在门窗上挂薄膜和草帘,防止菇房内温度变化太大和干燥西北风吹向菇床,造成菌丝萎缩和小菇蕾死亡。
(2)春季后期气温升高,喷水后要加强通风,除去菇床的热量,保持菇蕾表面较干燥无水珠,防止菌丝高温缺氧造成菌丝闷丝。
(3)春季前期气温低、温差大,应根据气候情况,把握好通风时间和通风量来调节棚内温度。
(第四节)夏季蘑菇的出菇管理
夏蘑菇指从5—8月这段时间内生产的双孢蘑菇。近十年来,为了利用自然的条件周年栽培双孢蘑菇,在我国西北的宁夏、青海和甘肃等省(区),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地理气候特点,在夏季南方低海拔蘑菇主产区自然条件下不能生产蘑菇的季节,发展蘑菇生产。如宁夏在福建省的支持下,由福建农林大学菌草研究所派出专家和技术队伍进行指导,在夏季栽培双孢蘑菇取得成功;青海省海东地区在福建省菌草开发过程协会专家的帮助下,利用当地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在夏季进行双孢蘑菇栽培。夏季蘑菇的栽培管理除了常规蘑菇管理措施外,还必须根据夏季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当地独特的一些气候因素,因时因地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一、气候特点
西部地区夏季的气候特点是:1、气温高,为一年中温度最高季节,最高温气温可达40℃以上(新疆吐鲁番),但在高海拔地区气温低,如青海省。2、温差大:一是昼夜温差大,往往白天穿短袖,晚上盖棉被。二是室内和室外的温差大,在外面冒汗,在房子的一层清凉。三室树荫下和阳光下温差大,在太阳下晒一个小时可能会让你脱层皮,而在树荫下则有如空调般凉爽,曾有一个南方人夏天第一次到了西北,为此感到困惑,问当地人,你这边的树真好,一站到树下就凉爽了,其实不是树和南方不同,二是西北的地理气候特点不同。3、偶有降雨,但降雨量很少,往往整个夏季只有100—200毫米,所以对提高空气相对湿度的作用有限。4、干燥,蒸发量大,蒸发量是降雨量的十倍二十倍,所以一降雨,气温就会急剧下降,下雨后你可同时看到这样的穿衣奇观:有的穿短袖、有的穿毛衣、甚至还有的穿棉衣。凡是夏季在自然气候条件下能栽培双孢蘑菇的地方,都是海拔和纬度都比较高,温差较大的地方,蒸发量大、空气相对湿度低。西北地区这些环境条件为下双孢蘑菇的成功栽培提供了可能。
二、播种和出菇季节
1、播种季节:
(1)宁夏高海拔地区夏季双孢蘑菇栽培播种季节:5—6月。
(2)青海夏季双孢蘑菇播种季节:4—5月。如气温太低,可在头年秋季播好种,菌丝发好。
2、出菇季节:
(1)宁夏高海拔地区:6—9月。
(2)青海:6—8月
三、菇棚要求
1、座北朝南,长16米,宽7米。南北墙高3.2米以上,东西墙脊高3.8米以上,棚内地面略高于地面或与地面相平;主走道靠南墙,搭2层栽培架,菇床层距加大,加大棚内的自由空间,减少菇棚的二氧化碳浓度和热量,棚顶设拔风筒。
2、菇棚为半地窑式菇棚下沉地下50—60cm,菇棚墙顶厚40cm以上,棚顶遮荫隔热层要较厚,增强隔热功能,创造一个白天菇棚内的温度比室外低5—10℃的小气候环境。
3、菇棚墙体要厚,一般要达到1.5—2米。棚顶遮阴物要加厚,以利于隔热。
四、菇床堆肥厚度
菇床上堆肥要装少些,厚度不能超过15厘米,减少堆肥的热量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以利于热量和二氧化碳的除去,防止堆肥过厚造成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影响子实体生长。
五、出菇管理
1、水分管理:结菇水应在5—6月份喷,争取在高温出现时,先出2—3潮菇。喷水时间采取在夜间气温低时进行,白天只在菇棚的地面、墙壁上喷水,增加空气相对湿度,以水调温,白天气温高时在棚顶和外墙喷水降低温度。喷水应选择在降温的时间进行,每次喷水量要适当减少。
2、通风管理:夏季通风时间应避开高温时段,通风时间应选择下午气温降低后进行,一般在下午6时到第二天上午8时,进行大通风。白天地窗和拔风筒全部打开。大风天只开背风窗,雨天全天候通风。在喷水前通风量要大,把料温降低,降低CO2浓度,防止缺氧和高温造成菌丝自溶,喷水后通风量要大,使菇蕾表面干燥,防止细菌性斑点病。
3、温度管理:夏季栽培蘑菇的温度变化幅度和温差大,温度较难调节。主要以水调温,地面、墙体、棚顶喷水通风降温,控制床面喷水量。即利用增加菇房内外及菇床上的湿度并结合通风来降温,把菇房室温控制在22℃以下。
六、栽培管理中常出现的主要问题及预防和处理
西部地区的夏季由于气温比其它季节较高,湿度也比其它季节大,这种气候条件对蘑菇的菌丝生长不影响,而且很适合。但对子实体生长就不是那么自然,需要通过人为的措施来创造适合蘑菇子实体生长的小气候,这就给蘑菇的出菇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如判断失误而管理措施不当,就会造成毁灭性的损失。笔者在西北地区工作的十几年中,经常遇到有的栽培者由于管理不当,造成损失惨重。甚至有的是有十几年栽培经验的菇农。主要是对当地的气候规律没有掌握,没有处理好蘑菇生长需要的条件和当时气候特点的关系。所以,西北地区夏季蘑菇栽培要取得成功,一是要有丰富的经验,二是要掌握当地夏季的气候规律,根据蘑菇当时的生长情况,利用当时当地的环境条件,随时采取灵活的管理措施。夏季栽培的杂菌和病虫害危害也比较严重。
(一)栽培管理中常出现的问题
1、堆肥中菌丝“褪菌”
覆土后不久,堆肥表面菌丝开始萎缩消失,后面越来越严重,最后堆肥中菌丝几乎褪净,只剩下稀拉拉的菌索状菌丝,整个堆肥层变粘变黑。
2、菇蚊和菇蝇危害严重
在出菇期间,菇蚊和菇蝇发生的数量多,有时可在菇房内成群地存在,造成菌丝被蚕食,子实体被蛀咬,子实体斑点多。
3、菇蕾死亡量大
菇蕾长出后,经常发生在菇床上菇蕾大量死亡,造成产量损失和质量差。
(二)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
1、原因
(1)“褪菌”的原因:覆土喷水过多、含水量太高,通风不够、氧气供应不足;高温时喷水、通风又不够;菇房高度不够、床架排太密、菇房内自由空间太少。由于喷水后蘑菇菌丝新陈代谢旺盛,释放的热量和二氧化碳量迅速大量增加,如不能及时、快速除去多余的热量和二氧化碳,就会造成菌丝活力降低,严重的话萎缩死亡。菌丝萎缩死亡后,给其它竞争性的微生物提供了繁殖的条件,在高温高湿条件下,细菌等微生物大量繁殖,使堆肥变粘变黑。
(2)菇蚊和菇蝇危害原因:菇房内湿度大、通风不良,周围不开阔、存在阻碍菇房通风的建筑物等,菇房周围栽培了植株高的玉米等农作物、影响菇房通风;菇房周围积水、卫生条件差,菇脚切下后没有用桶装走,在菇房内和周围随处乱扔,给害虫提供了繁殖条件;菌丝生长细弱、不强壮,抵抗害虫的能力降低。
(3)菇蕾死亡原因:菇蕾在覆土表面形成、结菇部位太高;菇蕾太小时喷水;温度太高,菇房温度连续3天在23℃以上,不利于子实体的生长,造成营养物质往菌丝体倒流,供给菌丝体的生长,大批的菇蕾由于营养不足而死亡;喷水时没有通风、打关门水,喷水后通风不够,多余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没有除去;覆土层喷水不均匀、上湿下干,结菇水喷不足、不能满足大量子实体生长的需水量,堆肥水分不足、太干,影响供给菇蕾的水分和营养物质,从而造成菇蕾生长所需水分和营养的不足死亡。菇蕾太小时喷水,菇蕾在米粒至绿豆大小时,水直接喷到菇蕾上,极易造成菇蕾大批死亡。
2、措施
(1)预防“褪菌”的措施:喷水不能过量、覆土含水量不能太高,每次喷水不能太多、应少量多次;温度高时不喷水,喷水时间安排在晚上温度低时进行,喷水的前、中、后都要加强通风,不喷关门水,通风一定要够,应及时、快速地除去多余的热量和二氧化碳。菇房空间要大,菇床密度要低、自由空间要大,减少菇房内的热量和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太高时,在菇房屋顶、墙壁、地面喷水,同时加强室内通风,通过西北蒸发量大的特点,达到降温的目的。
(2)预防菇蚊和菇蝇的措施:首先要制作优质的堆肥,培养浓密强壮的菌丝,因为蘑菇菌丝对菇蚊和菇蝇有拮抗作用,菌丝越浓密强壮,菇蚊和菇蝇对蘑菇的危害就越小。菇棚周围要开阔,不能种植高大的农作物,不能影响菇棚的通风。要搞好菇房内外的卫生,及时清理菇房内部和周围的菇脚及其它废物,菇房周围不能积水,阻断菇蚊和菇蝇的繁殖条件。加强通风,降低菇房的湿度。菇脚切下后要用桶装走,统一处理,不能在菇房内和周围随处乱扔。
(3)预防菇蕾死亡的措施:温度太高时不喷结菇水,喷水后遇到高温采取降温措施,可在菇房屋顶、墙壁、地面喷水,同时加强室内通风,通过西北蒸发量大的特点,使温度降到23℃以下。堆肥在播种和覆土时含水量要调足,不使堆肥太干,覆土喷水时,要喷均匀,防止上干下湿,影响覆土层向堆肥传导水分。覆土厚度要够,结菇部位不能在覆土表面,菇蕾在长到黄豆大小前不能往菇床上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