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江苗族的社会结构可从家的概念、屋宅的空间格局、婚姻与家庭内部关系、村寨内部关系,寨子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来进行解析。“家”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屋宅的空间格局反映出长幼、男女之别并着力突出实用的特点,其空间营造佐有祈福安居仪式;婚姻中妻权较重,注重和谐;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依赖;威权人物、交往规范与互助体系维护着村寨内平安。寨子间友好通婚,个别村寨间偶有械斗。
一、山江苗族的家与屋宅
(一)山江苗族的“家”
山江苗族所指的“家”伸缩性很强,通常有多种含义、具体内涵依具体语境而定。山江苗族说“我们家的人”时,指的是在同一个锅子里吃饭的人,它指的是父系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或者联合家庭;说到“家里人”或者“自家人”的时候,往往与姻亲的“亲戚”相对,这时,家的涵盖面非常广泛,其意义随着社会情境的不同而变化——有时指一个家族的人,有时指一个宗族的人。大致来说,苗族人所理解的家族,指的是可追溯到同一个祖先的同姓人,宗族则指同一苗姓的所有苗族。
外民族的人到苗区生活,往往会为“家”的宽泛含义所苦恼。嫁到山江苗区的一个汉族姑娘告诉我:“我真搞不懂这里苗族人对亲戚和自家人的划分!我生完孩子以后,我妈来到这边伺候我坐月子,那时候我爱人家里有一个远房族人的妻子也来看我,我妈妈就问那个人是谁,我回答说,那是我爱人家的亲戚,那位远房族人的妻子听到后非常生气,向我爱人和公公抱怨,指责我犯了一个很大的过失:我应该向我妈妈介绍她是‘自家人’而不是‘亲戚’!”
苗族家庭有其与众不同的一些特点。就拿我的田野地点来说吧。黄茅坪村全村有核心家庭163户,主干家庭256户,联合家庭0户,树状家庭1户。具体情况是:(1)苗族有“儿子成家后就要分家、父母跟最小的儿子住”的习俗,同时盛行“家庭养老”,若家有儿子而两老却单独居住,儿子会被人指责不孝敬,因此主干家庭是村子的主要家庭类型。(2)许多苗族老人很长寿,晚辈成家又早,因此苗寨的主干家庭有它的独特之处,往往有上下四代或五代的夫妻带着未婚的孩子共同居住的大家庭。
黄茅坪村有“祖父母(或任一方)—作为幼子的父母(或任一方)—作为幼子的自己夫妇(或任一方)—幼子—孙子”这种五代同堂的家庭30户,六代同堂的家庭即“祖辈—(为幼子的)父辈—(为幼子的)自己—幼子—幼孙—曾孙”形式的有7户。(3)由于长辈和兄弟们担心媳妇们会为家务事发生争吵,所以通常情况下联合家庭很少,只要兄弟们都成家了而父母不在世(或不管事),其兄(或弟)总会作出“分家(即将父母传给兄弟的一栋屋子均分成几份)”或“重建(兄弟一方再建一栋屋子)”的决定。(4)黄茅坪有一户很独特的扩大(苗语叫“巴果都”即“大树兜”、“树状”)家庭,总人口是20人,四辈人没有分家,全部仍然在一个锅里吃饭。这户家庭的结构是:“祖辈(两老都健在)—父辈(三兄弟都成家)—吾辈(堂伯无子,两女出嫁,不计在内;堂叔三兄弟,有一幼弟未成家;自己有兄弟两个,幼弟未成家)—儿辈(男女7人,都未成家)”。
黄茅坪村共有入赘家庭3户:一户是铁匠,徒弟跟随师傅学艺,后来入赘做了这家的女婿;一户是跟随母亲流浪到该村的流浪儿,母亲死了以后,村里人见他可怜,就收留了他。他长大后就入赘到这家;还有一户是姑舅关系,舅家只有女儿,正好姑姑家有多个儿子,因为是亲戚,所以姐姐就送了一个儿子给弟弟作上门女婿。
(二)山江苗族屋宅的空间格局与营建
1.屋宅的空间格局山江苗族的屋宅大抵是这个样子:一道土制的围墙将院内与供人行走的、参差不齐、高低不平的石板路分隔开来,200厘米×80厘米的两扇大门和40厘米高的门槛又再一次将庭院与正房分开。院落门与正门双层把守,加强了屋宅的安全性。过去苗区的大户人家还用三层砖来砌院墙以防兵匪的子弹:最外面用小青砖,中间用黄土砖,最里层又用小青砖加固,俗称“银包金”。还有的人在院门处修两重门,中间隔着一个走道。外人进入这户家中,若不是被主动邀请,首先得设法攻破第一层门,之后进入一条一米左右的走廊,迎面又得克服一重门的关卡,进入院落以后要想登堂入室,还得再入一道门。一般来说,主人家在这段时间内都有足够的时间从自家修的暗道里溜走。这种大户人家,院内一般都还设置有水井。
正房的门与院落的门槛成一定的角度,进门迎面是一个或宽敞(1000厘米×600厘米以上)或窄小(1000厘米×200厘米以下,依据主人家的经济条件和筑房的地势而定)的院落,俗称“晒谷坪”,一个自来水龙头、一个鸡笼和一个喂鸭子用的食槽都安置于此。通常来讲,这个晒谷坪对于农家来说用处很大:晒谷子、玉米、辣椒、红薯片、土豆片全都靠它,安全而且干净方便。这个长条形的小操坪的正中间会有一扇大门,那是正房的门。
正房左右两边一般分列着厢房。正房、厢房的地基一般要高出小操坪10厘米。两边的厢房布局有所不同,进院门的左侧厢房一般有两层,第一层是猪棚、牛棚和厕所,第二层是阁楼。这个简陋的阁楼一般安排家中已经长成而未婚的姑娘或小伙子居住,据说他们在夜晚对歌谈恋爱时,进进出出就可以架活动梯子直接上下,而不必从正房出入,以免打扰家中长辈的休息。右侧的厢房一般讲究一些,一般都安排成姑娘的闺房或者客房。过去还有在院门的门框上方和院墙内侧搭建阁楼的,这个简单的门楼一般是进入了青春期的男孩住的地方,上面没有床,只有放到木地板上的一张席子。婚前的小伙子睡在门楼上,也可以起到保护家宅的作用。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晓飞总爱和姑娘们开玩笑:“我们苗族的男孩多可怜!婚前连张睡觉的床都没有。”
正屋的门都往内推进1米,门檐处因此有了一块盖了瓦的小小空地,大约2平方米。这种吞口式建筑的格局有利于在门前摆放一些小杂物,确保哪怕是阴雨天杂物也不被雨淋着、或者不让雨水飘入正屋。正屋这一部分建筑是主要部分,主人家夫妇的床铺、家中的粮仓、衣柜、电视、大灶、水缸和火塘(根据不同姓氏有不同的方位)都集中摆放在这里。这块地域的功能很多:厨房、客厅、主人夫妇的卧室兼休息室、全家人的活动中心室。做客的人到苗乡的哪户人家里去走玩,依据家具摆设和布局、地板(水泥地、泥地还是瓷砖地)、收拾干净齐整与否,一眼就看出当家的夫妇是否能干——男主人是否能挣钱、女主人是否会持家。恋爱中的男女双方在感情定下来以后,禀报了父母,女方家中母亲和嫂子通常会到男方家里来“看屋场”,被观看的通常主要是这一部分。
正屋是一个很大的空间,由分成两排或者三排、三列或者五列的十几根屋柱将整个房子撑起来,主要分成面积几乎均等的三个长条形,这三个部分的划分以屋柱为线,大多数苗族家庭这三个部分是贯通的,人们不筑墙壁或隔板将这三个空间完全隔开,主要是为了方便摆放农具和农作物。按照进门的方向,左边区间和右边区间靠里的那面墙前边宽约一米二的地面要比别的地方高出四十五厘米(湘西地区一块四方形、中空的水泥砖的高度),也有的人家将中间那部分的后部靠墙的一米二地面也进行了提升。这提升了的一米二的空间之间,人们用木板或者水泥砖墙将它们隔开。中央区间,也就是正对着大门的那堵墙前面通常放着一个长条形的柜子,上面摆着电视、影碟机和其他一些杂物,其后的那扇墙上和左右两侧的墙面上通常都张贴着花花绿绿的画,有毛泽东主席像,也有影视歌星、帅男靓女搔首弄姿的图片。苗族人家里一般不设神龛,镶了家里人照片在里面的几个玻璃镜框挂在里墙正中偏左一点的地方。大户人家、或者受儒家文化较深的家庭会在中堂位置上挂“天地君亲师”的匾。式样更老一点的房子在中间这一挂空间的后部修一个封闭的谷仓,全家的粮食都堆放在里面。取粮食的时候就把十几条三指见方的活动木块拆下来,平常看过去,一点儿都看不出那里还有一扇仓门。苗族堂屋中央都有一块石板,石板下有一小坑,坑内放有一碗清水,是“龙”的栖身之处,如果震动这块石板,据说“龙”就会受惊离去,主人就会遭灾。正屋中央的地面上有一块突出的石子,那一小块鹅卵石叫做“安龙石”。
走入大部分苗家的房舍,还可以看到房屋正中这一挂的中柱上会插着两样物件:两张折叠成v字形的香纸和一支粘满了细碎的白纸花的三四寸长的竹条(即把一条剪得细碎的条形白色软纸缠绕在竹条上)。访谈人告诉我,这是一个家庭里最重要的神“愿壮”——家神的所在地。它掌管着一家人的安康财运、牲畜和五谷的丰收(详见后文介绍)。
因此,这三间正房中间的这一挂,对于苗家来说特别重要。挨着正屋左右两边墙摆放的是几个有脚的木制衣柜,里面放着全家老少的棉絮被褥和衣服鞋袜。
正屋左右两挂房间靠里墙的隆起台基部分摆放着两张木床,分别是家中年轻夫妇或者孩子和老人晚上休息的地方。大部分木床上都依照传统,一年四季悬挂着黑色的家织麻帐。这种耐脏的黑色麻帐起着将空间区分隔离的作用,同时还有一种隐藏和保护自我的妙处:从帐子外面往里看,里面黑糊糊的,什么都看不到;而帐子里面的人却能把在帐子外面整个屋子里走动的人看得清清楚楚。碰到危难同时又无法逃离时,房屋主人就躲进床中将黑色帐子放下。主人家在暗处,外来者在明处,这样主人就得以占据有利位置先发制人。只要侵入方不掀开帐子,主人就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免受不速之客的侵害,赢取更多一份生存机会。偶尔我们会看到年轻夫妇使用的床上挂着红色或者白色的纱帐,那必定是从外面打工回来爱美的苗家姑娘们的杰作。过去,当家人的这架床还有许多别的机关:床头会内嵌一个“保险柜”装家中稍微值钱一点的东西如银饰并上锁,床下掏空的部分装钱粮,也套上锁。不管是白天离开房屋还是晚上入睡,人都会感到较为踏实:两道门和各种明、暗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护自己的微薄财产和身家性命免受外界的剥夺侵害了。
这一大房间除了这三处安置外,还在左挂或右挂的那个空间里有一个灶台:做饭、炒菜、煮猪食的三个锅台一字儿摆开。灶台上的这三个锅子的摆放很有讲究:做饭、炒菜的两个锅台水平面持平,而煮猪食的那个锅台就摆置在最靠边的地方,并且水平面要比那两个锅台低10厘米到15厘米,还有一个向下的弧度,这是为了预防猪食四溢,水翻腾污染到其他锅子中去。
就山江一带的苗区来看,走进哪户人家,只需要看灶台摆放在左侧还是右侧就能大体猜出这户人家姓什么——灶台放在入大门左手边的是龙姓和石姓的苗家,右手边的是吴姓、麻姓和疗姓的人家。
①照这条规则去猜,准确率八九不离十,极少有例外的。
灶台旁边通常摆放着有脚的一个碗柜和一个大水缸。碗柜和水缸在苗乡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很久以前,苗族生活在大江大河边,即洞庭湖、鄱阳湖流域,是一个水滨民族,来到大山丛林之中生活后,苗族人没有忘记“水滨生活的祖先”,因此苗家人敬祖都在碗柜下边挨近水缸地面的那一格烧纸烧香。老人说,祖先是住在水缸、碗柜下边的,过年节敬祖宗时只能在碗柜下方烧纸烧香,祖先才能收到香火,才会保佑后代。
在还傩愿和接亲的时候,人们在灶旁烧纸点香祭祀祖先,在大门口或者庭院里点香烧纸祭祀外界的鬼,还要在家里的水缸旁边烧纸祭祀龙神。
吴、龙、疗、石、麻、欧是凤凰苗族的六大姓氏。清朝镇压乾嘉苗民起义时,官府曾有“吴龙疗石麻,见了都要杀”的口号。
人们认为水缸里有龙神居住,因此石制方形水缸(现在一般是水泥做的)的外壁上就会雕刻很多图案和文字:鱼鳞状的条纹或者“年年有余”字样,此外还有花草图案。
一个往地面下陷的四边形或圆形火塘,安置在与灶台相对的那一挂空间里,火塘上方常年有一个四方形的挂架,平日里挂着一个大的水壶或者鼎锅烧热水。这个挂架在寒冷的天气最繁忙,挂着长条形的猪肉和小块牛肉,或者料理干净了的鸡、鸭、鱼、猪脑袋、猪舌头和猪耳朵。
湘西特产——金黄透亮、芳香扑鼻的苗家腊味就是这么一天一天用慢火熏烤出来,尝起来清脆爽口、肥而不腻。火塘是全家人的活动中心地,稍有些寒意的晚上,生上火,一家人围在火塘边一起看电视一边聊天。
有亲朋好友到家里来做客,也是搬几把竹制、木制的小椅子,坐在火塘边话家常。事实上,山江地区苗乡因为昼夜温差大,火塘几乎常年不灭。
盛夏的晚上,苗乡并不闷热,而火塘里却仍会燃一些牛粪和湿茅草,专门造烟雾用来熏蚊子,不让毒蛇进屋。火坑里放着一个铸铁的三脚架,专用于支架锅子、鼎罐煮饭、炒菜,任何人都不能用脚踩踏这个三脚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