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代社会保障概论
22492000000001

第1章 如何使用本书

这本教材是在几年来的教学过程中形成的。之所以编写它,是因为这几年来,我国社会保障实践发展太快,许多教材虽然编写时间并不长,但内容已经陈旧,许多国家新颁布的有关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和政策没有得到反映。因此,我深感有必要自己动手编写一本教材供教学使用,同时,也希望它能够被更多的同行所接受。在此,我先就本教材的定位和如何使用等问题做一个交待。

1.定位

我的目标是要编写一本适合需要的教材。由于专业不同,同样是“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教学的要求却会有很大差异。如在社会保障专业中,关于社会保障要开设十几门课程;但在大学文科相关专业,包括社会学、社会工作、经济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公共管理等专业,通常只开设一门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本教材的定位是后者,即是为那些只开设一门或两门社会保障课程的专业而编写的。因此,本教材设定了以下四个目标: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介绍国外社会保障的基本制度;介绍中国社会保障的历史演变与体制改革;介绍中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教材的重点是介绍中国现行的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和政策,但力求将上述四项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虽然只学过一门社会保障课程,但对于现代社会保障也能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2.结构

为了达到上述编写目标,本教材在内容结构的安排上,力求全面、系统、完整。全书共分十二章。前5章属于总论,第一章主要介绍现代社会保障的几个相关问题,属于绪论性质。本章的最后一节“社会保障的理论”,除了通常要介绍的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形成过程中曾经发挥过作用的有关理论外,还重点介绍了在当今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三个理论问题:公平与效率的兼顾,政府与市场的互动,权利与利益的平衡。这一节是为那些乐于思考更深层理论问题的学生设置的。第二章介绍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第1章的深化和补充。熟悉了西方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演变历史,对于今天的社会保障制度就能有更好的理解。第三章介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变,其中对中国古代社会保障和1949年以前中国现代社会保障的专门介绍,是本书的一个特色。第四章社会保障基金,主要介绍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给付和投资管理,它关系到整个社会保障制度运行的物质基础。第五章社会保障管理,介绍有关的管理体制、管理内容和管理的发展趋势。在这里,有一节专门介绍社会保障水平,其他非专业的社会保障概论教材通常不讲这方面的内容,但本教材特别安排一节对此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本教材后7章属于分论,其中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属于社会保险知识,分别介绍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第十章介绍社会救助制度。第十一章介绍社会福利制度。

最后一章介绍社会优抚制度。这样,就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内容。

在每一章教学内容中,除了阐述相关的基本理论,介绍西方国家的有关制度的内容外,侧重于以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法律为依据,作相关的制度和政策的介绍,但不介绍非常具体的操作性知识,后者通常在高职教材中更受重视。

3.使用

好的教材不仅表现在内容上,还要表现在教学上,要便于教师的使用。本教材充分考虑了这一点。建议教师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要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如果课程是36课时,即每周3节课,第2章和第3章可以合并,简单地介绍一条线索即可。如果每周只有2节课,第2章和第3章可以不讲,安排学生课后自己阅读。第12章的内容在理论上没有太多的新知识,也没有理解上的难点,主要是对我国军人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介绍,因此,可以安排学生自学。

另外,教材中有几章有意识地安排了部分理论性问题,这些问题在学术界也是争议很大的问题。如社会保障有关理论的问题,社会保障税还是社会保障费的问题,提前退休还是延迟退休的问题,等等。安排这部分内容的目的是为满足对理论感兴趣的部分同学的需要。教师在正常授课中可以不讲这部分内容,而安排有兴趣的同学自己学习。

在使用本教材时,各章之间的顺序既有相对稳定的一面,也有可以任意调整的一面。前3章是不可调整的。社会保险的5章内容不要随意调整。其他各章是可以调整的。如社会保障基金和社会保障管理两章可以调整到教材的最后。在介绍完现代社会保障的基本体系后,再介绍这两章也是完全可以的。另外,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两章如果调整到社会保险4章内容的前面也并非不可以。

另外,在教学中,如果有可能,请务必安排学生做一些课外的调查,无论是就课程的哪一方面内容来讲,能够深入当地社区进行小范围的主题调查,对于学习相关知识,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4.感谢与希望

最后,对于使用本教材的教师和同学表示感谢。如果你们在教材使用过程中有什么具体的建议,请通过电子邮件与作者联系。你们的任何有价值的意见都将在再版时得到最充分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