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万物由来有说法
22561700000114

第114章 冷饮的由来

盛夏暑热难禁时,屋子里放几块冰,口里含一块冰砖,该多么惬意啊!每当这时,人们往往会发生一个错觉,以为这是在现代才办得到的。其实远在三四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能做到这一点了。《诗经·七月》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这句话翻译一下就是“腊月里凿冰冲冲响,正月里来往冰窖里藏”。二之日、三之日指周历的二月、三月,相当于夏历的十二月和一月,此时正是三九寒天,人们在结了厚冰的河水里,凿下大冰块来,贮藏于冰窖里,到了夏天再拿出来用。历代皇宫中都在夏天放置冰块消暑,还吃冰块。据清代《帝京岁时纪胜》和《燕京岁时记》记载,每年腊月,御河起冰,就开始贮藏,冰窖多建在护城河边,便于夏天运出。冬至三九冰冻得正坚实,于夜间凿之,声音好象打石之声,北京人称为打冰。三九以后,阳气已生、冰虽坚也不能用了。每年夏天,自暑伏日起到立秋日止,各衙门按例将冰赐于文武大臣,按官阶高低分赐,多寡不等。赐冰给文武大臣,始于明朝。藏冰需要大冰窖,一般老百姓是建不起的。所以在古代能在夏天吃到冰、用冰降温的,恐怕也只有王公贵族富豪阶级才办得到。

又据《周礼·天官》载有所谓“六清”的饮料,其中除了普通的水和各种酒之外,还有醋水、梅浆和用粥调配的“酏”。周代有一种铜鉴,既用作水缸,同时也作冰箱,冰镇各种饮料。唐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比珠”,描写的就是有名的“槐叶冷淘”。宋代则有“甘菊冷淘”,都是用米、面等先做成稀薄粥汤,再加入作为香料的槐、菊,用清凉井水降温而成。至于现在还广泛流行的酸梅汤、绿豆粥、莲子羹,历史也都很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