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德国人耶斯塔和盖特二人发明了“光电管”。光电池只是使光产生电,产生的电流比较弱,而光电管则是根据光的强度,而转换为不同强度的电能作用。光电管和光电池相比,光电管的效能可就大得多了。经过研究改进,1924年,光电管达到了完善地步,而且已用于各个方面。
光电管的完成,对即将出现电视的距离又缩短了,这时,美国的福雷斯特已经发明了三极管,这是一个有放大作用的装置,它能把微弱的电流放大。
科学家们的辛勤劳动,就像玩积木一样,你垒一块,我垒一块,一个美丽的大厦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一天高似一天……
1888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的赫林斯的贝尔德,从小就有着丰富的想像力。他成人后,对这样一个问题很感兴趣:既然马可尼能够实现远距离发射并接收无线电波,发明了无线电,那么发射图像也是可能的。这个想法的确立使贝尔德焕发了勇气和力量,他决心继承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继续实验。
一张拍摄得很好的照片有着不同的光亮与阴影。如果在靠近一块硒板的地方放一张照片,再把一束光投射到照片上,并移动光束照遍照片的各个部位反射到硒板上,那么硒板上的感光便会随着图像的明暗变化而产生各种强度不同的电流。这一过程称为图像的“扫描”。然后电流便被输送给发射机,由发射机用线路或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由接收机接受,并把电波转换成明暗不同的图像。不过,这一过程只能产生静止图像。
但是电视需要的却是活动图像。我们知道电影的原理是在银幕上放映许多图像,一张紧接一张,速度之快使人感觉不到图像之间有任何间隔,因而看到的是一个活动的完整画面。电视也采用了这一方法。不过要麻烦得多——不仅要扫描、转换成电流、发射,再变成可见的图像,而且一秒钟之内图像必须多到二十张,以获得连续运动的印象效果。
贝尔德的工作条件尽管很差,一间房子既是卧室又是工作室,但他还是着手制造第一台电视机、他把钻了许多洞洞的圆盘安装在一根织针上进行扫描。他将光投射到转动的圆盘上,圆盘按固定的顺序照亮了图像的不同部位并将其转换成电流。他将这些强度不同的电流发射给一米以外事先准备好的接收机,接收机又将电流变成图像。
1925年,伦敦一家公司请贝尔德在一个大商店里一天表演三次。虽然图像有些模糊,但那台电视机的性能还算不错,人们对表演很感兴趣。1926年,他又给报界作了一次表演,这次他请了一个勤杂人员作为屏幕人物。人类看见自己在电视屏幕上出现,这还是第一次。此后,贝尔德又继续努力接连传出喜讯。
1927年,他和同伴们通过电话线在相距数百公里的伦敦与格拉斯哥间进行图像传输。
1928年,他又在伦敦与纽约间成功地进行了电视收发试验。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开始机械电视试播。
1931年,英国的伦敦出现了一个爆炸性的新闻,将在伦敦大剧院进行电视公开试验。
人们奔走相告,个个争先恐后地涌向大剧院,都想要亲眼看看这个人类幻想已久的、能把图和美丽的景色用电传送到另外地方的新发明。
赛马,在当时的英国来说,是一种流行的娱乐活动,每场赛马会总是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贝尔德利用人们的这种爱好,选择了伦敦赛马场的赛马比赛做公开的电视试验。相距23公里的伦敦大剧院里人山人海。
当简陋的电视机上摇摇曳曳地出现了赛马场面时,人们大声欢呼……马在奔跑,人在欢叫……剧院里观众的情绪,随着赛马场上的气氛时起时伏。
贝尔德的公开试验取得了成功,世界各国正在研究电视的科学家们更加倍努力地工作。
第二年,美国的纽约市有了歌剧实况电视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