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化学家罗满在研究蚕丝的工作中,没有走当年卜恩的那种杀蛛取丝的道路。令他奇怪的是蚕为什么吃了桑叶之后,经过消化而吐出来的是丝呢?这丝和桑叶本身又有什么关系呢?
作为化学家是有办法来解决这些疑问的。
罗满把桑叶和丝分别加以分析和测定,发现二者的构成都含有碳、氢、氮三种元素。
含氮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1855年,瑞士人奥蒂玛斯用硝酸处理纤维,制成了硝酸纤维,从而抽出了丝。可是,制成的丝并不理想,远远不具有实用价值。
1884年,法国大科学家巴斯德受法国政府的委托,进行蚕病研究,巴斯德的助手中有一位是他的学生,名字叫查唐纳脱。查唐纳脱既从事科学研究,本身又是对照相有一定研究的爱好者。
查唐纳脱根据含氮的启示,首先制成了硝酸纤维素,再把这种含氮的纤维素放在酒精中溶解变成溶液,通过细孔,压出一条条直径只有一毫米的细流,溶液中的酒精蒸发后,就变成了一根根细丝。
“成功了,这正是人们寻求的人造的蚕丝呀!”查唐纳脱高兴极了。
开始,查唐纳脱认为可做硝酸纤维素的原料,只能是蚕所吃的桑叶。后来,在一系列研究与制造中,使他明白:不只是桑叶能做原料,就是木材、棉花也都可以做原料使用。
人造丝就这样诞生了。
1889年,查唐纳脱的发明物在英国伦敦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获得全世界人们的好评。
用这种人造丝缝制的衣服格外美观,尤其很受妇女们的赞赏和欢迎。
万万想不到,查唐纳脱刚刚获得的荣誉,却在一场意外的事故中,遭到了致命的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