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资本主义社会被蒸汽车轮滚滚推向前进的时候,一种无影无踪的自然力——电力悄悄地进入到社会生活中来。人类历史跨进了将电用于动力、照明、通讯和生产的“电气时代”,社会生产又产生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第一台有效的电动机是物理学家、技师雅各比研制成功的。他不用大多数前人的作法,而用几个很强的电磁铁产生磁场。最初实验时,将电磁铁放在两块圆盘的边缘,其中一块圆盘在一根公共轴上与一个“换向器”相连接。固定盘的磁极和活动盘的磁极靠得很近。为了证明电动机的效能,雅各比将改进后的电机装在一艘船上,船载着12名乘客在涅瓦河上试行成功。由此证明,电动机是完全适宜技术上的应用。当时卡尔·马克思对李卜克内西说,当时一些人已经预测到一种“更为革命的力量——电火花”将要代替“蒸汽所占的神圣地位”。人们想象着日常生活也可以使用这种动力,真是奇妙无比!
1866年号称近代德国科学技术之父的西门子,以电磁铁制成了实用的发电机,为电气工程的大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1867年1月,他向柏林科学院提交了他的论文《不使用永久磁铁使工作力转变为电流》。这篇论文的标题多少给人以枯燥无味的感觉,但论文的背后却隐藏着电气技术最重要阶段的开始,出现了从机械中获得大量电能的可能性。他改进的发电机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人们还开始设想将弧光灯大规模地用于照明目的,设计并试制了许多种弧光灯。但弧光灯使用太不方便,不能为照明技术带来根本性的变革,而弧光灯产生的大量的热,对冶炼技术和化学工业具有重要意义。今天,电弧焊已是新的工艺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
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很快就发展成为大量生产的商品。爱迪生出身贫苦,十二岁成了报童,十五岁在火车站当电报员。他工作之余刻苦钻研,如痴如迷地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在他名下的发明有一千多项,获得了“发明大王”的美名。发明家和科学家有不同的特点。科学家的兴趣在于探索未知世界,他们以发现自然界的奥秘为乐事。很多科学家在研究某个问题的时候,说不清这项研究的实际意义。也有不少科学家开拓了科学的新领域,甚至也认识到自己发现的重大实际意义,但他们并没有努力把已经取得的科学成就转化到实际应用上面,而是再去探索新的未知世界。好奇心、敏感、哲学思想和数学才能等,都是科学家所需要的宝贵品质。发明家却不同,他们的工作并不是为了探索未知来满足求知的欲望,他们以创造出能够更好地满足生产或者生活实际需要的东西为己任。经济眼光、组织才能和献身精神,这些才是许多发明家的共性。发明是现代意义的技术研究。
爱迪生就很好的应用了技术研究的特点。技术研究常常需要有各方面特长的人共同协作,花费大量资金,爱迪生有整个研究所做后盾,花费四万美金,大批购买各种实验材料。技术研究不能一出成果就收兵,必须解决成果的应用和推广的各种实际问题。爱迪生为了使电灯能够实用,灯泡在电路上要并联而不能串联,这样才不会因为一个灯泡的关闭或损坏而影响整个线路。并联要求灯泡有高电阻,他就研制了极细的灯丝。爱迪生还努力地研究发电和供电,建成了电力站和电力网,使供电象供水一样。爱迪生成功的关键是技术研究同生产紧密地结合,同创办新兴的企业和行业相结合。他曾经说过: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以后,电力直接服务于社会经济生活。先在通讯方面,然后在电镀、照明以及动力方面取得了进展,由于生产对电需求迅速增大,生产电的工厂——发电厂相应地建造和发展起来,从“住户式”发电站发展到中心发电站;从直流发电站发展到交流发电站。在远距离高压交流输电中,变压器是重要设备。1878年亚布洛契可夫制成了工业用变压器。较大容量的中心发电厂的建成,大容量高电压的变压器的制造,促进了高压输电网的迅速发展。1901年美国建成了50千伏的高压输电线。十月革命以前俄国输电线路的最高电压达到70千伏。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发展,使电力为大规模的工厂和广大地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比蒸汽动力更强大更方便的动力,对工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电机的产生,电力的应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列宁曾指出:“电气化将把城乡连接起来,在电气化这种现代最高技术的基础上组织工业生产,就能清除城乡间的悬殊现象,提高农村的文化水平,甚至清除穷乡僻壤那种落后、愚昧、粗野、贫困、疾病丛生的状态”。以电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技术革命把工业文明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诞生了一系列新兴的工业技术,促进了一系列的技术发明,电力技术同内燃机技术的结合,更促进了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的增长。在生产的各个领域、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处处闪耀着电力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