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古代帝师传
22615200000021

第21章 足智多谋传奇帝师(4)

再说两人到了樊哙的军营前,陈平也不去军营中见樊哙,而是让人在樊哙军营的附近筑起了一座高台,作为传旨的地方。接着派人拿着信符去把樊哙召来。樊哙得知只有陈平这个文官一个人前来,认为也就只是传达平常的命令而已,也就没有多加戒备,一个随从也没带,自己一个人立即骑马赶来接诏。谁知,刚到了高台处,大将周勃就从台后转了出来,当即就把樊哙拿下,钉入了囚车,将樊哙打了个措手不及。接着,周勃又迅速赶到中军大帐,代替樊哙执行将令,让陈平押解囚车返回长安。当陈平走到半路的时候,忽然听说高祖刘邦病故的消息。陈平想:现在朝中必然是由吕后主持政事,现在自己抓了樊哙,这下可糟了。但转念一想,幸亏没有当场杀掉樊哙,回去后也好和吕后交待。可即使是这样,陈平也担心夜长梦多,怕这个时候有人会趁机在吕后面前说他的坏话,当务之急一定要赶紧回到长安,把自己抓樊哙的事情向吕后解释清楚。于是他立刻打马赶往长安。恰巧路上遇到了吕后派来的使者,让他驻守在荥阳。陈平一看形势有变,马上又心生一计,跌跌撞撞地闯入宫中,跪倒在高祖刘邦的灵前,放声大哭,边哭边说:“您让我去前线就地处决樊哙,可樊哙是朝廷重臣,卑臣哪里有那么大的权力去处置重臣啊,现在我已经把樊哙押解回来了,您睁眼看一看啊!”

这话看似是说给死去的高祖刘邦听的,可实际上是说给在一边站着的吕后姐妹听的,侧面上也是在给自己表功。一旁站立的吕后姐妹听说樊哙没被处死,提着的心都放了下来。二人看到陈平泪流满面的样子,就都过来劝慰陈平。陈平趁机提出要求,表示自己想留在长安,这样能够更好的照顾吕后母子的安危。吕后看陈平是一片诚心,就答应了他的请求。之后又拜陈平为郎中令,让他辅佐新皇帝刘盈。于是,陈平再度出任帝师,不久又得到了刘盈的信任。

从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可以看出陈平的沉着和足智多谋,在朝中政权新老交替的时候,既保全了自己,从而避免了一场大灾害,又在高祖刘邦死后重新确立了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小心处事以退为进

陈平担任郎中令后,一心辅佐年幼的惠帝,充当起帝师的角色,对当时朝中刘氏家族与吕氏外戚之间的斗争似乎视而不见,不参加任何意见,采取了置身事外的态度。陈平的这副兢兢业业、尽忠职守的忠臣形象,既得到了新皇惠帝的信任,也博得了吕后的欢心。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相国曹参去世,惠帝刘盈任命安国侯王陵为右丞相,陈平为左丞相。

陈平当了左丞相之后,手里又有了实权,吕后又开始对这个足智多谋,善出奇计的陈平放心不下了。陈平为了打消吕后的戒心,义想出了对策。果然不久,吕后的妹妹吕媭几次三番地向吕后反映陈平身为丞相,但是一点都不安心治理政事,每天只顾着饮酒作乐,流连于青楼场所,实在是不称职。但吕后听了些话,非但不生气,反而心中暗暗欢喜,并且也没有责备陈平。陈平见这个方法有了效果,于是就更加纵情酒色,呈现给吕后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完全打消了吕后对他的戒备之心。陈平可谓用心良苦,在宫廷恶劣的环境下,只有小心处事,才能保全自身。

不久,惠帝病死,吕后掌握了朝中的大权,刘氏家族势力转弱。当时诸吕专横跋扈,文武官员和天下的百姓大都不满意诸吕的统治。但是陈平能够看清当前的形势,决定不和吕氏家族硬碰硬,既不得罪吕后,但也绝不依附于诸吕,采取了以退为进的办法。过了一段时间,吕后见自己已经大权在握,吕姓家族的势力在朝中也是如日中天,所以想立诸吕为王,就先先试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原为沛县人,当初是县里的豪绅,后起兵反秦,史书上记载王陵这个人是“少文任气”,说明他缺乏文化素养,爱意气用事,喜欢直言。所以当王陵听到吕后这样说,坚决反对,义正词严地回击吕后:“高祖在世的时候曾立下白马之盟,上面明确规定,如果日后不是刘氏的后代称帝的话,天下可以共同讨伐他。清您不要违背了高祖的遗训啊。”吕后听了非常恼怒,于是又转而问陈平、周勃两人,二人说:“这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啊。当初高祖平定天下,立的当然是他的子弟;现在是您太后掌权,想让自己的弟侄称王,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啊。”吕后听了非常高兴,于是更倾向于陈平他们,对王陵很是嫉恨。王陵知道了这件事情,愤怒地叱责陈平和周勃两人见风使舵,只会阿谀奉承,背叛了当初白马之盟的卑鄙行径。但是陈平听了王陵的责难,一点都不恼怒,从容地说:“和当权者当庭抗争,我不如您;但是日后保全国家社稷,保护刘氏家族,您一定不如我啊!”

这个表态,表明了陈平对当前政治形势的清醒认识,也显露出陈平在政治上的成熟,正是与吕氏家族的斗智斗勇,以退为进,才为自己保存了力量,为日后一举剿灭诸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吕后死后,陈平见机会来了,和太尉周勃等大臣合谋,终于诛灭了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即位,重新巩同了西汉政权,而此事的主要策划者就是陈平。这件事情也正印证了陈平老谋深算,以退为进,始终不曾被打倒,在恰当的时机终于东山再起,又一次为保全刘氏家族世代称帝贡献了自己最大的力量。

三任帝师辅佐新主

文帝即位后,在按功劳进行分封的时候,陈平说:“随高祖南征北战,平定天下,周勃的功劳不如我陈平。但是这次诛灭吕氏宗族,我就不如周勃的功劳大了。所以我愿意屈居第二,让周勃担任右丞相吧。”古代是以右为尊,所以孝文帝就任命周勃为右丞相,位次名列第一;陈平为左丞相,位次名列第二。虽然陈平的地位不如周勃,但是文帝素来钦佩陈平的足智多谋,很多事情都爱向陈平讨教,把陈平当作老师来看待。

过了一段时间,文帝已经渐渐熟悉国家大事了,在一次朝见中问右丞相周勃说:

“全国一年中判决的案件有多少?”周勃谢罪说:“不清楚。”文帝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的开支收入有多少?”周勃又说不知道,急得汗流浃背,惭愧自己不能回答文帝的问话。于是,文帝又转而拿同样的问题询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这些事情都有主管的人。”文帝接着问:“主管的人都是谁呢?”陈平不慌不忙地回答说:“陛下如果要问有关判决案件的情况,可以询问廷尉;如果想知道钱粮收支的情况,可以询问治粟内史。”文帝对这个答案显然不是很满意,就问陈平:“如果各自有主管的人,那么您作为丞相所主管的都是些什么事呢?”

陈平谦卑地回答:“陛下不嫌弃卑臣才疏学浅,让我勉强担任丞相这个职位。我认为丞相这个职位,他的职责是全方位的,对上应该辅佐天子调理阴阳,顺应四时;对下要养育万物适时生长;对外要镇抚四夷和诸侯,保护国家的安定;对内要爱护团结百姓,维护国家政权的稳定,还要使朝中的各位公卿大夫能各自胜任他们的职责。”文帝听了点头微笑,显然对陈平的回答非常满意,连连说回答得好。

等周勃和陈平退朝出来,周勃为刚才的表现深表惭愧,就埋怨陈平说:“您平时怎么不教我对答这些活呢!”陈平笑道:“您身居相位,难道不知道丞相的职责吗?如果陛下问起长安城中盗贼的数目,您即使不知道也要勉强凑数来对答吗?”说得周勃无言以对。于是,周勃深知自己的才能是远在陈平之下啊。过了一段时间,周勃托病请求文帝免去自己右丞相的职务。从此以后,陈平独自担任整个丞相的职务。

陈平在任丞相期间,勤勤恳恳,一方面担任着丞相的职务,辅佐新主文帝治理朝政;另一方面充当着帝师的角色,教给文帝处事之道,是文帝可以依靠的重臣。

帝师西去流芳千古

文帝二年(公元前178年),陈平去世,文帝为这样一位贤师的故去深表悲痛和惋惜,给陈平加封谥号为献侯。并且让他的后代接替侯位。但是,在陈平死后,他的家族只维持了三代就没落了。当初陈平在临终前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我经常使用诡秘的计谋,这是道家之所禁忌的。虽然我这一生尽享荣华富贵,但是死后,这些殊荣也都会跟着完结。我的后代日后如果被废黜,也终归不能再兴起,这都是我的一生中积下的很多的祸患造成的啊!”

这些都表明了陈平能够深谋远虑,对人对己都非常明智。

司马迁在《史记》上评价陈平:陈平年轻的时候,原本就喜欢黄老之术。当他在砧板上分割祭肉的时候,他的远大志向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他在楚魏之间彷徨,也愿意寻找一位明主,但最后终于归附了高祖刘邦。在此期间,他常常能想出奇计、妙计,帮助刘邦解救危难,消除国家的祸患。等到了吕后执政的时期,很多事情多有变故,陈平却能逃离宫廷的纷争,免除祸患,最后为维护、保存汉室力量出谋划策,三任帝师,终身都保持了很高的名望。这难道不是善始善终吗!假若没有过人的才智和谋略,谁又能做到这一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