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变你一生的20位西方哲人
22627000000011

第11章 培根(2)

在这里,培根强调,一个人倘若不能获得那种判断力,那么一般说来也就应该让他谨慎行事,成为一个掩饰者了。他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境却又不能随机应变时,那么采取一种看起来最安全最稳妥的做法也就是最好的,就像视力不好的人走路却很稳当一样。培根又说,当然,强者往往处事具有宽阔坦率的胸怀,拥有诚实肯定的名声。他们就像那种训练有素的马,能够辨别何时可以加速度行进,何时需要转弯。如果他们能够巧妙地把握坦率与沉默之间的分寸,即使他们因不得已而掩饰,也不易被识破。这是因为他们一向的开诚布公和处理事情的坦荡获得了民众的信任,使他们的掩饰几乎不能被察觉。

通过研究分析,培根对进行自我掩饰的种方法归纳为三种:

首先,最保险的方法就是沉默。

其次,就是故意施放烟幕,向人们说出真真假假的消息,使人难辨真假。

再次,是积极掩饰,故意发布假消息来掩盖真相。

在他看来,掩饰的好处也可总结三点:

第一,是可以迷惑对手,奇袭敌人。

第二,可以给自己留有转身的余地,能够从容地退却。

第三,谎言可以作为诱饵,探悉对方的想法。

同时,培根还进一步归结了掩饰的三种弱点:

第一,说谎也意味着使自己虚弱,因为说谎就有被揭穿的可能,不得不随时提防。

第二,伪装使朋友误会,从而失去伙伴,陷入孤独。

第三,这也是最主要的害处,就是虚伪和掩饰将损害一个人的人格——毁掉人们对他的信任。

论婚姻与独身

在培根看来,拥有妻子和孩子的人,可以说对命运之神付出了抵押品。因为家庭成了伟大事业的影响因素,或者是好的动力或者是一种危害。

他认为,对于大众最有益的丰功伟绩,乃是出自未婚无子女的人士,他们的情感和经济上都已嫁给了大众,并陪上了嫁妆。那种有家室的人需要计较将来的收获,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付出了抵押品。

培根提出,大多数过独身生活的人最大的原因是为了拥有自由,为了保持自身的快乐和轻松的幽默感。尤其是对那些妄自尊大、性情乖张的人而言,他们对各种约束过于敏感,差不多连身上的皮带和吊带都视为枷锁了。

确实,独身者,也许可以成为最好的朋友,最好的主人,最好的仆人。但作为国民,就不一定让人称道了,因为他们动辄远走高飞,而且,几乎所有的亡命徒都属于这种情况。

培根说,好的风俗,能教化出情感坚贞严肃的男子汉,就像尤利西斯(荷马史诗《奥德赛》中之英雄)那样,他曾经抵制美丽女神的诱惑,而保持了对妻子的忠贞。贞节的女士常常骄横而刚愎,好像是在张扬其贞节。相信丈夫之精明的妻子,其维系婚姻之最佳方法是保持忠贞和顺服;但当她发现丈夫有醋心时,她是决不会用这种方法的。

他认为,在人的一生中,妻子乃是青年时代的情人,中年时代的伴侣,老年时代的护士。所以,愿意的话,人何时都有娶妻的理由。

在他看来,有这样一种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关注,我们时常能看到一些坏丈夫却拥有一个非常好的妻子,这或许是因为她们的丈夫偶尔很体贴,所以也就显得格外难能可贵。或许是因为,做妻子的为她们的耐心而感到自豪。但有一点错不了的,就是如果选嫁这些下作的丈夫,是出自为妻者当初不顾亲友之忠告的自作主张,那么她们就一定会将错就错,为自己的选择付出代价。

论嫉妒

在《圣经》中把“嫉妒”叫做“魔鬼之眼”,而占星家则把它称做一颗“灾星”。这就是说,嫉妒的行为能把凶险和灾难投射到它的眼光所触及的地方。

除此以外,培根还认为,被嫉妒之人最为得意的时候,嫉妒之毒眼伤害人最为凶狠,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时候促使嫉妒之心更加强烈;另一方面是在这个时候被嫉妒者最为脆弱,最容易受到打击。

培根认为,嫉妒一般来自自身与他人的比较,比较是嫉妒产生的根源。因此,惟我独尊的皇帝一般不容易被人嫉妒,除非对方也是皇帝。一个品德非常高尚的人不容易招人嫉妒,他的美德愈多,招来的嫉妒越少。因为大家清楚由美德得来的幸福来自他们的修炼苦行。这是他们应当得到的。

而在他看来,同情心永远是可以治愈嫉妒的良药。而最能够使嫉妒消除的事情,莫过于大人物让他的下属拥有充分的权力和突出的地位。凭借这种手段,就在他与嫉妒之间树立起了几种屏障。

在此,培根还强调了“公妒”,所谓“公妒”,其实也是一种公愤。公妒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一种严重的且具有危险性的疾病。公妒比私妒还具有一定的价值,公妒可以强迫大人物们收敛与节制,就如古希腊时代的流放惩罚一样。

培根是这样总结嫉妒的:嫉妒恐怕要算做人类所有情感之中最顽强、最持久的情感了。所以古人有句名言:“嫉妒永无停歇。”同时还有人指出,爱情与嫉妒也是所有情感中最令人消瘦的了。但与爱情相比,嫉妒毕竟是一种卑贱下作的情欲,因此它是属于恶魔的。

论爱情

通过比较培根发现,在舞台上的爱情往往要比在生活中的爱怨悲欢更值得观赏。因为在舞台上,爱情是喜剧的素材,有些还是悲剧的素材,而在生活中,爱情却总是招惹是非,有时简直就像一个妖妇,有时则像一位复仇女神。

培根强调,从古至今,所有伟大的和尊贵的人物,只要是我们知道的,还没有一个是因为受到爱情的诱惑而变得昏庸的。由此可以看出,伟大的人物和伟大的事业的确可以和这种孱弱的感情毫不沾边。

他还认为,爱情不但可以对不设防的心长驱直入,即使是严阵以待的心如果把守稍有松弛的话,也照样会随过随驻。

培根说,过度的爱情必然会夸张对象的性质和价值,这时,浮夸谄媚恭维之辞总是成为爱情的润滑剂。而在其他场合,同样的词令就不是那样了。的确,有一句话说得好:“人们总是把最好的奉承之辞留给自己享用。”——不过,对于爱人的恭维是永远的例外。

有这样一条铁的规律,爱情所能够得到的回报,从来都是要么得到爱,要么得到对方在内心深处暗暗的蔑视。因此,人们更应该小心对待这种情欲,它不但会使人失去其他的东西,就是连爱情自己也保不住。

培根认为,人的心灵在最软弱的时候,爱情是最容易入侵的,那就是当人们在春风得意、忘乎所以和处境窘困、孤苦凄零的时候,虽然在后一种情境中不容易得到爱情,但是,人在这样的时候却最急于跳入爱情的火焰中的。在他看来,“爱情”确实是“愚蠢”的儿子。当然,例外是存在的,有一些人即使心中有了爱,却仍能够约束它,使它不妨碍重大的事业。因为爱情一旦干扰了事业的发展,它就会阻碍目标的实现。

培根认为,人性中有一种深藏的爱人的倾向和动机,若无具体对象得以关注,它便会撒向大众,并使人变得仁厚而慈善,正如有时在天主教修道士身上所见的情形那样。

总之,夫妻的恩爱,使人类得以繁衍。朋友的友爱,使人得以完善。但那些荒淫纵欲的爱,却只会使人走向堕落毁灭。

论权位

培根说,那些身处高位的人成为了三重意义上的仆人——君主的仆人,名望声誉的仆人以及自己事业的仆人。所以,他们没有自由——没有主宰自我的自由,没有随意言行的自由,也没有支配时间的自由。

在他看来,为追求权力而不惜牺牲自由,或者为追求驾驭他人的权力而牺牲自我,这种欲望真是令人莫名其妙。升迁高就的过程是极其艰辛的,要吃不少苦,但升得越高,得来的苦越多;而且升迁过程有时还是见不得人的,因其借用卑下的手段,使人变得尊贵。

“位高易倾,轻则官场失意,重则身败名裂。”身居权位,必须承担高度的风险。

培根认为,官居高位者只有通过他人的看法,才能认识到自己的幸福。他说,倘若按其真切的感受,并无任何幸福可言。但要是一想到别人怎么看自己,别人对于他们所处地位的向往,那他们就好像从这些传闻中得到快乐,虽然他们自己的内心的感受恰恰相反。

在培根看来,高官重权,可以为善,亦可以为恶。作恶将遭到诅咒,因此对作恶而言,最好是无欲为之,其次就是无力为之。但行善之权力仍是正当的、合法的憧憬之所在。善良的意念虽蒙上帝悦纳,但要是不实行出来,只不过是好梦一场而已。而行善非得有权有势作为其后盾和令箭不可。

有古语说得极有道理:“当官便知其为人。”有些人当官便为人更好,有些人更差。的确是这样。培根非常赞同这一点,无论是谁,有了权位而在改善,就足可证明其人格之高尚而心胸之宽阔了。因为,权位就是,或者说应当是德政之所在,且一如大自然一样,当事情在纳入正轨的运动时,此运动乃是最剧烈的,上轨后就动得和缓了。

在这里,培根还强调一点,所有往高位的晋升都有如登上一条转圈的楼梯一样,要是遇到有派系之分的事,最好就让自己往上爬时加入一派,爬上去了就要不偏不倚。应善意而公平对待前任的名声,因为不如此做的话,就成为一种债务,等将来你离开的时候非还不可。

论勇敢

如果有人问什么才是政治上最重要的才能?在培根看来,那就应该是“勇敢”了,那第二和第三呢?他认为还是“勇敢”。

他强调,尽管勇敢是无知和无耻的产物,根本不能和其他能力相提并论。然而,它的确可以迷惑和牵制那些占绝大多数的目光短浅和胆小的人,即使是聪明人,也常常会被一时的糊涂所麻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勇敢在共和制度的国家创造了奇迹,但在元老制度或君主制度的国家却表现平平。

还有,勇敢从来都是在勇敢者第一次出现时就会有奇效的,后来就没有什么了,因为勇敢的行为从来都不能把基于勇敢而做出的承诺予以兑现。

培根说,对于那些拥有卓越判断力的人,胆大妄为的人只是一种作为消遣的笑料,即使对普通人而言,勇敢者也是有点离谱的。

他认为,如果荒唐是笑料的素材的话,它就会让你确信,名副其实的勇敢是一定会包含着几分荒唐的成分。在此,他还进一步强调,勇敢者在失去面子时,就会神情萎缩、呆若木鸡,而胆小者失去面子时,却还有回旋的余地。

在培根看来,勇敢永远都是盲目的,因为它看不到其中的危险和麻烦。所以,把勇敢运用在决策上是非常有害的,而用在行动中则是十分有利的。基于这一原因,对勇敢者应当知人善任,永远不能够让他们作为统帅,而只可任用他做一名副手,而且要让他服从他人的指挥。

论仁慈

仁慈的含义可以解释为造福人类,也可以说是古希腊哲学家所谓“仁”,或者“人道精神”,培根认为,这两者表达仁慈的意义还不足够深刻。

在他看来,仁慈是一种习性,而仁慈的天性是一种倾向。仁慈善良,这是人类的一切精神和道德品格中最伟大的一种,是神性的一种。如果人不具有这种品格,人类就不过只是一个忙碌而有害、可怜而可惜的家伙,比一只寄生虫好不了多少。行善符合神性的仁慈,它也许会看错对象,但却永远不会过分。

的确,人性中这种仁慈或者善良的特性,有时也会犯错误。所以意大利有句很不礼貌的嘲讽话:“他因为过分善良而变成了废物”。

培根认为,人心固然应该善良,而行善却应该在理性的正确指引下。因为,人性中有天然向善的倾向,也有另外一面——向恶的倾向。

在培根看来,善良是由很多部分组成的,也有多种多样的标志:

如果说一个人亲切高尚,对陌生人也能谦恭有礼,那么这说明他可以成为一个“世界的公民”——他的心没有国界,与五湖四海大洲大洋相通。

如果他能够同情其他人的痛苦不幸,那他的心必定美好得像那种高尚的杜仲,那种不惜自己受伤流出香液为人治疗伤痛的珍贵树木。

如果说他很容易的原谅宽容别人的侮辱冒犯,就证明他的心灵能够超越于一切伤害之上,所以他从此不易被伤害。

如果他感谢别人对他的微小帮助,那就说明他更重视的乃是人的心灵而不是无价值的钱财。

最后,最重要的是,如果一个人能像《圣经》中的圣保罗那样尽善尽美,为了拯救兄弟同胞甚至宁愿忍受神的诅咒——乃至不怕被逐出天国,那么他就必定具有非凡的品格,进而与神耶稣一致了。

论狡猾

人们都认为狡猾是一种邪恶和畸形的智慧。培根十分赞同这一点,他说,狡猾的人与聪明的人之间是有着天壤之别的,他们的差别不仅仅在于诚实上,而且还在于能力。

通过研究,培根将狡猾的特点一一罗列:

特点之一,专门在你谈话时察言观色。

特点之二,当你有急事要即刻处理时,先要对你所交涉的对象东拉西扯些题外话,使其无所戒备去推托你的请求。

特点之三,就是以别人的名义留下话柄。他先在无关紧要的场合放出话来,诱使别人学习接受,他再从中利用。

培根还提到过两种狡猾:一种是在英格兰称之为“锅里翻饼”,即把自己对别人说的话,赖做别人对自己说的。说实话,像这类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事,谁是始作俑者确实说不清。

还有一种含沙射影的狡猾术,比如故意当着君主的面暗示,自己对某某人说过:“我才不干这种事。”

培根说,狡猾的这些小货色是不胜枚举的,把他们罗列一下确是一件好事,因在一国中,危害最大的,莫过于误把狡猾充当聪明。

所罗门说:“玩小聪明的人仍旧是愚者,真正的智者深思熟虑。”

论自私

培根说,蚂蚁是一种善于为自我打算的动物,它在果园或庄园里就是一种有害的东西。在他看来,过于自私自利的人一定会损害大众的利益。人当借着理性既自爱,不害人,不自欺,亦不欺人,特别是对君主和国家更当如此。

培根认为,人应当理智地区分私利之心与公共的利益。在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时候,不要损害他人的利益,特别是不可危害君主与国家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