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放下欲望就能幸福
22676500000031

第31章 种下善良,创造最美的幸福(2)

真正的善良,无须剪红刻翠,无须粉黛雕饰,它本身就是人们内心最原始的一种纯朴的纯洁的感情精华。 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在经历了太多的锤炼之后,我们在学会坚强的同时也逐渐变得冷漠起来。我们匆匆地在人潮汹涌中寻找适合自己的角色,漠然地与一切和自己不相关的人与事擦肩而过,我们似乎早已习惯了“各自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世哲学,而不愿再牵挂别人的任何困苦。于是,眼看着那颗曾经晶莹的善良之心在红尘碧红之中慢慢被尘土侵蚀包裹,而后结成厚厚的茧,于是,我又不得不负载着这颗结茧的沉重的心孤独地在冷漠中艰难跋涉……

有一天,俄罗斯著名的油画家列维坦独自一人到森林里去写生。当他沿着森林走到一座山崖的边上,正是清晨时分。他忽然看到山崖的那一边被初升的太阳照耀出他从来没有见过的一种美丽景色的时候,他站在山崖上感动得泪如雨下。

同样,德国的著名诗人歌德,有一次听到了贝多芬的交响乐,被音乐所感动,以至泪如雨下。另一位俄罗斯的文学家托尔斯泰,听到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第二乐章《如歌的行板》的时候,一样被音乐感动而热泪盈眶。

无论是列维坦为美丽的景色而感动,还是歌德和托尔斯泰为动人的音乐而感动,他们都能够真诚地流下自己的眼泪。如今,我们还能够像他们一样会感动,会流泪吗?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我们现在面对世界的一切值得感动的事情,已经变得麻木,变得容易和感动擦肩而过,或根本掉头而去,或司空见惯得熟视无睹而铁石心肠。我们不是不会流泪,而是那眼泪更多是为一己的失去或伤心而流,不是为他人而流。

回答这样的问题,首先要问列维坦、歌德和托尔斯泰,为什么会被仅仅是一种客观的景色、一种偶然的音乐而感动?那是因为他们的心中存有善良而敏感的一隅。感动的本质和核心是善,失去或缺少了内心深处哪怕尚存的一点点善,感动就无从谈起,感动就会如同风中的蒲公英离我们远去。

弗莱明是一个穷苦的苏格兰农夫。有一天,当他在田里工作时,听到附近泥沼里有人发出求助的哭声,于是他放下农具,跑到泥沼边,发现一个小孩掉到粪池里,于是弗莱明把这个小孩从死亡边缘救出来。

隔天,有一辆崭新的马车停在农夫家,走出来一位优雅的绅士。他自我介绍是那被救小孩的父亲。绅士说:“我要报答你,你救了我小孩的生命。”农夫说:“我不能因救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

就在那时,农夫的儿子从茅屋的里走出来。绅士问:“那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骄傲地回答说:“是。”绅士说:“我们来个协议,让我带走你的儿子,并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小孩像他父亲一样,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骄傲的人。”

农夫答应了。后来农夫的小孩从圣玛利亚医学院毕业,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弗莱明。亚历山大爵士,也就是盘尼西林的发明者。他在1944年受封骑士爵位,且得到诺贝尔奖。

数年后,绅士的儿子染上了肺炎,谁救活他呢?盘尼西林。那绅士是谁呢?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的儿子是谁呢?是英国政治家丘吉尔爵士。

善良,生命对生命的同情,多么普通的品质,今天仿佛成了稀有之物。善良是区分好人与坏人的最初界限,也是最后界限。

真正的美,是从心灵深处来的,它是善的代名词。这样的美,才会热烈、持久,不管你是18岁,还中80岁,都一样充满迷人的魅力,也是人生值得回忆的幸福。

善良的人,即使没有巍峨高山的冷峻与清峭,也可以有平川凡壑的踏实与稳健;即使没有牡丹玫瑰的雍容绚丽,也可以有芙蓉夕醉的高洁与典雅。善良的人,即使不能居庙堂之高来兼济天下,也可以处江湖之远独善其身。拥有善良,就拥有了生命的方向,即使在物欲横流灯红酒绿中穿梭,也会永远来去从容,两袖清风。

善良,不需要太多的诠释,它是寒风中的一只火把,失意处的一句安慰,痛苦中的一丝爱抚,无助时的一点支援。把善良给别人,也给自己,那么人类将与日月同辉;留一份善良给世界,那么世界将与星宇同寿。

珍爱善良,拥有善良,洒播善良,那么,你将会开一树灿烂的红花,既使自己美丽,也使别人温暖。

善良,是人生大厦的基础,是人性品质中的瑰丽珍品。拥有善良的人才会懂得去感激,去回报,才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才会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执著,才会有“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的坚韧和那份“宠辱不惊,闲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气度与胸怀。

幸福就好比一条公交线路,每一站都是构成幸福的一个必须点。然而,善良就是其中之一。它是通往幸福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只要你拥有了善良,那么下一站就会幸福。

尊重善意也是一种美德

有一种美德叫善意。很多时候,在我们给与别人的爱和关怀时,也要接受别人给予的善意。给与是一种付出与美好的品性,接受也是一种善意与感恩!

在生活中,即使你不需要,但对于对方施以的善意不能不领情,而且更要施以尊重和感谢。

生活中,为了自保、为了不惹麻烦等等,我们又何尝没有猜忌或误会别人的好意?每个人都和陌生人保持距离,遇到向自己求助的人,也往往想当然地认为是骗子或行乞者,不知有多少温暖或真情之火曾经被自己扑灭。在现今努力打造诚信社会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体会或者享受诚信?殊不知,诚信也在丝丝猜忌和推辞中从我们的指缝间不经意地溜走。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位先生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这位先生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先生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一个姑娘,听他们说话的意思,是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正好跟他同路。很快,车来了。人群涌向车门。他看到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虽然她很努力,但是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好不容易上了车,车上早就“人满为患”。一个姑娘突然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更奇怪的是他的女儿竟然也谢绝了姑娘的一番好意,说他父亲身体硬朗着,而且只是几站路,站站就到了!

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让座的姑娘流露出快乐的笑意。但是,那个女儿似乎并不高兴。这下,这位先生感到很疑惑。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蹙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这位先生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了谢意。

下车后,这位先生听到了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那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这位先生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而是另有隐情。他不禁又想起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这位老人非常善解人意,并能以善心尊重那个姑娘的善良。试想,若他并没有接受姑娘的好意,而是一味坚持不坐。虽然自己有难言之言,可是是不是间接地让女孩失去了做善意之举的动力和勇气?

生活的哲学,有时很简单有时又很复杂。如果人人都带着冷漠的面具生活,世界岂不是很冷?从今天起,我们都要勇于拿出自己的善意,帮助别人;也要欣然接受别人的善意,让爱温暖传递。

尊重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心灵的美好可以成全生命的美好

置身这个变幻纷呈、节奏快捷,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我们只有不断去发现生活的甜美,才不会苦恼于小小的挫折,才不会偏执于小小的失败,心情舒畅,心胸开阔,感动生命之美。

即使是遭遇了人生的最低谷,也要保持着那颗温暖美好的心,对生活不要失去最后一点希望。在别人身处困境时,也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因为,你也不知道谁会因为你的一个微笑而重燃生活的希望、因为你的一次帮助而得到命运的改变。

刚被大学录取的宋建平是一个典型的90后,穿着是运动带帽衫,身形挺拔,步伐轻快。长春火车站人头攒动,此时他神色匆忙地穿梭其间,后面还跟着一名扛摄像机的记者。

记者刚刚去过他家。

10平方米的小房子,住了5个人。19岁的宋建平,他的聋哑父母,他的姥姥姥爷。全家人仅靠姥姥几百元的退休金生活。这样的家庭却出了一个大学生。宋建平刚被吉林师范大学录取,学杂费要8000元,家里七拼八凑又四处借钱,还差3000元。贫困学生经历过的尴尬、艰辛,想必宋建平都经历过,但这张19岁的面庞平湖秋月,甚至有种贵族般的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