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长得漂亮不如说得漂亮:女人享用一生的口才书
22797500000015

第15章 女人能说会道,委婉柔美最动人(3)

有些人的不拘小节,是在家养成了不好的习惯,到别人家以为也和自己家一样,无所顾忌。对这样的人,可事先提醒,要他知道此处不是彼处。江某家在农村,他爱抽烟,平时又不讲究,烟灰随手弹、烟蒂到处扔。他到城里的妹妹家做客时,妹妹知道他有这种习惯,于是,每当江某要准备吸烟时,妹妹就立即递上烟灰缸,提醒他把烟灰烟蒂放在缸内。一开始,江某有些不习惯,时不时又弹在地上。妹妹一发现,再次提醒。几次后,他也就改掉了。

事先提醒,可避免尴尬,减少麻烦。提醒时,态度要尽可能和蔼些,不要命令式,有时可用动作示意,不一定要用语言。对此,不妨采用动作示范的方法,用自己或自家人的行为做个样子给他看看,表示自己赞成什么、厌恶什么。

小敏的邻居小华,常向小敏家借些筷子、碗盏、针线或螺丝刀什么的,有的还,有的拖好长时间才还,有的索性不还。小敏知道小华不是故意想赖,而是认为无所谓。一次,小敏向小华借了一支圆珠笔,用后当即自己送去,对小华说:“我这个人记性差,不知道有没有东西借了没还的,特别是小的,很容易忘记的。”此话一讲,小华显得有点尴尬,马上想起自己借的一些小东西,当即找了要小敏一起带去。从中我们看到,这种批评是一种行为示范,实际上就是以身作则,如果针对性强,一般效果是不错的。

(2)委婉劝说

有些不拘小节的人辈分高、资格老,或者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遇到这种人,可用委婉劝说的方法,让他明白你不大赞赏他的行为习惯或态度、作风。小吴对面住着同单位的老金,他是厂里的工会主席,技术上也有一手,待人热情诚恳,但就是生活上比较马虎,不讲仪态。夏天,常光着身子,穿条短裤走这家串那户。小吴是技术科的,大专毕业,作为一个有知识的女性,她很不习惯老金的这种做法。一个双休日,老金邀小吴的丈夫去另一个同事家下棋。小吴便对丈夫说:“衬衫穿上,到别人家去总得有个样子,拖鞋脱了,换双凉鞋。”这么一讲,使老金马上有所觉察,他说:“等一下,我也去穿件衬衫、换双鞋。”小吴见时机已到,便又顺水推舟道:“金师傅,您这个人很热情、很随和,可我觉得在穿着上是太不讲究了,有时让人受不了。”待老金穿好衣衫返回,小吴马上又说:“这一身多神气啊!金师傅,其实,您是穿衣服很好看的。”说得金师傅舒服极了。以后,他便渐渐改变了原先不讲仪态的习惯。

(3)直言相告

不拘小节的人,言语承受力一般都比较强,因此,有时直言讲他几句也没关系。在适当的时候,可以直言相告,让他清楚:你不赞赏他的这种行为,并希望以后不要再发生类似的事。焦某平时较随便,对自己的东西也不大看重。一次,他借了同事小李的一本专业书,几天后,他还给了小李。小李一看,封面弄得皱巴巴,再一翻,里面批注和涂涂画画也不少。小李是一个爱干净的女孩,见此心里很不是滋味,她直言道:“小焦,怎么在我的书上涂涂画画,还写了什么批注,你该知道,这是我的书,只有我才有权利在上面写,以后可得注意点。”直言相告,当然不适宜于所有的人,同时,也要注意场合,在有他人的情况下,更要慎重,以照顾对方的面子。

(4)巧妙拒绝

有些人习惯成癖,你暗示、提醒或者直言相告,对他都不起作用,他依旧我行我素,而且还常常打扰你、影响你。这样,你只有设法躲避,或故意冷淡、或巧妙拒绝。

不拘小节的人对别人也往往不计较,但你不能跟着他不计较,以免他更加随便、更加放纵。譬如阿雄平时很不讲究,有时会顺手捧起别人的茶杯就喝。一次,你外出回来,口渴了,阿雄立即递过他自己喝过的茶让你喝。这时,一方面要表示感谢,一方面又要拒绝,说:“我自己泡,喝别人喝过的茶,我总像有点不习惯。”假如阿雄这样说:“我又没病,你怕什么?”你还可以说:“我知道你没病,但我的心里总有点别扭,谢谢啦!”这样,阿雄以后完全有可能不再喝你的茶了。假如你平时没主意,喝了他喝过的茶,那么他以后就会更随便。

8.把对老板的批评隐藏在玩笑背后

所谓老板,就是那个给你发工资的人,对他进行批评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最好将批评隐藏在玩笑背后。

某公司的待遇很差,职工苦不堪言。公司老板之所以不肯改善职员的待遇,是因为他认为下级职员是庸才,对公司不够忠心,工作不努力,而且多数人兼职。当有人拿其他同性质的公司作对比时,老板往往会说:“那些公司的职员都是正途出身,不像我的下属,都是杂牌军。”

有一天,该公司的一位高级职员方敏针对公司近来迟到人数逐渐增多这一现象,对老板说:“初级职员简直没法到公司工作。”老板问:“为什么?”方敏说:“坐出租车吧,觉得车费太贵;坐公共汽车吧,又苦于挤不上去;而且每月所出的公共汽车费,也不胜负担,让他们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方敏叹了口气,一副毫无办法的样子。

老板接着说:“以步当车,一文不费,而且可以借此运动身体,不是好的办法么?”

方敏摇了摇头:“不行,鞋袜走破了,他们买不起新的。我倒有一个办法,希望老板出一个布告,提倡赤足运动,号召大家赤脚走路上班,这个问题不就解决了么?谁让他们命运太坏,生在这个时候?谁让他们不去想发财的门路,却当苦命的职员!他们坐不起出租车、公共汽车,也不能鞋袜整齐地到公司上班,都是活该!”她一面说,一面笑,说得公司老板也不好意思起来,只好同意改善一下部属的待遇。

在这里,方敏批评老板的方法就是“嬉笑怒骂”。她用责备下属的语气,尽情表露他们的苦衷,用反面的方式表达正面意思:公司待遇太低。在语气上是嬉笑,实质上是怒骂,是批评。由于比较委婉,不伤老板的面子,老板容易听进去,一旦觉悟到自己的过失,就容易接受劝告,改变自己的行为。

当然,嬉笑怒骂的程度也要适可而止,不能太露骨,不能使老板感到受刺激,因为对方感到刺激过分,往往会产生反感或气愤,这样,批评劝导就会失败。

9.这样的批评要不得

对自己有益的批评几乎每个人都能够接受,但如果批评太过火或者掺杂着其他的目的和个人情感,这样的批评就失去了原有的味道,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达不到批评的效果。

要使批评能被人接受,除了讲究艺术之外,还应当注意不要出现以下这些情况:

(1)无凭无据,捕风捉影

批评的前提是事实清楚,责任分明,有理有据。但是,在现实中常常有人在批评他人时,事先不调查、不了解,只凭一些道听途说,或者只凭某个人打的“小报告”,就信以为真,就去胡乱批评人,结果给人留下“蓄意整人”的坏印象。

(2)大发雷霆,恶语伤人

人人都有自尊心,即使犯了错误的人也是如此。批评时要顾及人的自尊心,切不可随便加以伤害。因此,批评人时应当心平气和,春风化雨。不要横眉怒目,切不要以为这样才能显示你的威风。实际上,这样做最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导致矛盾的激化。因此,批评人应力戒发怒。当你怒火正盛时,最好先别批评人,待心情平静下来后再去批评。

(3)吹毛求疵,过于挑剔

批评人是必要的,但并不是事事都要批评。对于那些鸡毛蒜皮的小问题、小毛病,只要无关大局,应当采取宽容态度,切不可斤斤计较、过于挑剔。这种做法,只能使人谨小慎微,无所适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甚至产生离心作用。

(4)不分场合,随处发威

批评人必须讲究场合和范围。有的批评可在大会上进行,而有的只能进行个别批评。若不注意批评的场合和范围,随便把只能找本人谈的问题拿到大会上讲,就会使对方感到无脸见人,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批评人,特别要注意不要随便当着对方下级的面或客人的面批评他。否则,对方会认为你是故意丢他的脸,出他的丑,使他难堪,会引起对方公开对抗。许多争吵往往是由于批评的场合不对引起的。

(5)乘人不备,突然袭击

批评人,最好事先打个招呼,使对方先有一定的心理准备,然后再批评,对方不至于感到突然。比如,有人做错事,但本人并没有意识到。这时应当先通过适当时机,吹吹风,或指定与对方关系较好的人先去提醒他,使其先自行反省,然后再正式批评,指出其错误所在。这样,他有了心理准备,不至于感到突然,就比较容易接受批评了。反之,如果当对方尚未认识到自己有错,就突然批评,不仅会使人不知所措,还会怀疑你批评的诚意。

(6)清算总账,揭人老底

批评应就事论事,针对当前发生的问题。对于过去的问题尽量不要拉扯出来。有些思想工作者为了说服对方认识问题,或为了证明对方当前的行为是错误的,便把心中积存的相关“问题”全部数落出来。这样做,只能使对方感到你一直在暗地里收集他的问题,这一次是和他算总账,从而产生对立情绪。

(7)威胁逼迫,以势压人

批评人只有在平等的气氛中进行,才容易被人接受。如果摆出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架势,说不服就压服,动不动就说:“是我说了算,还是你说了算?”或下最后通牒:“必须……否则……”这样,对方的逆反心理就产生了,对方可能会想,干吗一定要听你的?或者反过来挑衅地说:“悉听尊便,请吧,我才不怕呢。”结果是逼而不从,压而不服,激起反抗情绪。

(8)当面不说,背后乱说

中国有句俗语:“当面批评是君子,背后议论是小人。”这句话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态:不喜欢背后批评人。当面批评,可以使对方听清楚批评者的意见和态度,也便于双方的意见得到交流,消除误会。如果背后批评,就会使对方产生错觉,认为你有话不敢当面讲,一定是肚子里有鬼。再说,不当面讲,经他人之口传达,很容易把话传走样,造成误解。

(9)以事论人,全盘否定

批评人应尽量准确、具体,对方哪件事做错了,就批评哪件事,不能因为他某件事做错了,就论及这个人如何不好,以一件事来论及整个人,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比如用“从来”、“总是”、“根本”、“不可救药”、“我算看透你了”之类词语来否定人,都是不可取的。

(10)嘴上不严,随处传扬

批评人不能随处发威,更不能随处传扬。有的前脚离开被批评者,后脚就把这件事说给了别人,或者事隔不久批评另一个人时,又随便举这个做例子,弄得该问题人人皆知,满城风雨,增加了当事人的思想压力和反感情绪。

(11)一批了之,弃之不管

批评只是解决问题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在心理上会产生疑虑情绪:是不是领导对我有成见?带着这种情绪,他会特别留心你的有关言行,从中揣测你对他的看法。当发现你不理睬他时,他就会认为你对他有成见;当你无意批评到与他相似的问题时,他会神经过敏地认为你又在讲他,又在与他过不去。为了消除这种猜忌心理,你在批评之后,要细心观察他的变化,对他表示关心和体贴,有了点滴成绩,及时肯定;有了困难,及时帮助。这样才能有助于消除猜忌心理,达到批评的目的。

(12)反复批评,无休无止

批评不能靠量多取胜。有的批评只能点到为止。当一个人受到批评后,心里已经很不自在了,如果再重复批评,他会认为你老是跟他过不去,把他当成反面典型看待。要知道,多一次批评,就会在他心里多一分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