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女人“喜欢”说话,但是却不“会”说话。她们总是在说话的时候滔滔不绝,毫无节制,从而使对方掌握了主动。所以,女人在说话的时候,嘴上还应该有个把门的,当说则说,不当说一句也不能说。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时时刻刻处于有利位置,轻松操纵谈话的全局。
1.开弓没有回头箭,女人问话要有分寸
女人问话要有分寸,适当的提问,能迎四方宾朋,能引众人思考,能让人有相见恨晚的感觉;不适当的问话,会得罪大众,破坏氛围,惹众人“言”诛口伐。
女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为避免恶语伤人,殃及无辜,要注意问话的技巧,只有恰当的提问,才能达到顺利沟通的目的,使交谈的局势和结果对自己有利。即使初次见面的人也不例外。有的人问话一出,便立即打开了对方的话匣子,双方相见恨晚,成了好朋友;而有的人问话一出,则使对方无言以对,使场面变得很尴尬,双方只得以说“再见”收场。
一些领导到某地开会,当地习惯性的早餐是馒头、稀饭,再加每人一个鸡蛋。这天早晨,一个领导剥开鸡蛋,是坏的,就对服务小姐说:“给我换一个,这个鸡蛋坏了。”
不一会儿,小姐就回来了,可是忘了想换鸡蛋的是哪个人。就高声喊了起来:“谁的蛋坏了?”
众领导沉默不语。小姐又喊了一句:“谁的蛋坏了?”
还是没人答应。
这时,餐厅主任过来对服务员说:“你这小姑娘真没礼貌,应该这样问:‘哪位领导的蛋坏了?”忽然,餐厅主任觉得这话也不对劲,赶紧又改口高声喊了一句:“哪位领导是坏蛋?”
这个故事中的服务小姐和餐厅主任都没有注意问话的分寸,结果闹出了笑话。
可见,发问也是一种说话艺术,对“拉近”双方的距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家饭店招聘服务员,有两位年轻人来应聘。
第一位应聘者这样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您吃鸡蛋吗?”
顾客摆了摆手,似乎答不出来,对话就此结束了。
第二位应聘者这样招呼光临的顾客:“您好,请问您吃一个鸡蛋还是两个鸡蛋?”
顾客笑着回答:“一个鸡蛋。”
结果,第二个应聘者被录用了。
可见,第二位应聘者的说话策略相当成功。她在这里运用的是限制性提问。这类提问有两个特点:
一是在提问中便限制了对方可能做出的回答,有意识、有目的地把对方的思路引向提问者所希望的答案上。
二是这类提问能使对方从中感受到提问者的诚意,在心里有融洽、亲切之感,觉得盛情难却,不好意思拒绝,即使原来想拒绝,也会不由自主地改变主意,顺着问话人的意思做出答复。
这类提问一般只适用于预期目的十分明确的情况下。在对情况不是很了解又无明确目的的时候,提问的范围宜大不宜小,宜活不宜死,必须给对方的回答留有足够的空间。例如:
如果你在办公室上班,别人用完了扫描仪忘了关掉,你可以很随便地问一句:
“请问您现在还用扫描仪吗?”
这样就比直接说“扫描仪用完之后为什么不及时关掉”好得多。
总之,问话一定要把握好尺度,在某些情况下要把握问话的技巧,不能乱开“金口”,否则会伤人无数。
2.说话不要踩在“地雷”上
日常生活中,说话有许多禁忌,就像战场上的雷区。踩上话语的“地雷”自然不会让人粉身碎骨,但却会让人难以立足世间。
女人要懂得,有些话是绝不能说的,也不该说。为了避免撞入说话的“雷区”,我们应当怎么避免呢?
(1)不要搬弄是非,不做无谓的争辩
随便地把人家的短处或隐私揭发出来,不但有碍别人的声望,同时也足以显示你为人的卑鄙,所以在说话的时候要非常注意这一点。虽说你可以在这个人身上得到许多的消息,但是不一定可靠,因为在他的另一面或许还有许多非你所熟悉的情况。所以,不要拿你所听到的片面之词来宣扬,否则有可能会给你自己招来是非之事,这样到事情一旦发生时也就没有办法更正了。
在我们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当中遇到的事情,没有几件是值得我们拿友谊去争辩取胜的。如果你却偏偏要这样做,那么你的精力和时间会不值一钱,更不要说到感情的损害了。除了彼此都能虚心地,不存半点成见,在某一个问题上专程讨论之外,一切争辩都应该避免,就算是一个学术性的争辩,你也不用认为这就是发扬文化的精神。爱和别人争辩,你以为可以用理论压倒对方,其实根本不能。有人表面看着是服了,但是他的心里却不平,这样你不但得不到好处,相反害处会随着增多:
你损害了别人的自尊,别人对你产生反感;
会使你很容易犯下专挑剔别人错误的恶习;
它使你变得骄傲;
你将因此失掉所有的朋友。
自古以来,尊敬别人,是谈话艺术的必须条件。专门为难对方,逞一时之快,于人于己都没什么好处。你不想别人损害你的尊严,同样你也不可损害别人的自尊心。
常言道:“要想别人尊敬你,你必须先尊敬别人。”甚至于你最亲密的人,如果有不足之处时,你可以向他们询问,还可以向他们做一番阐述,而方法态度首先要真诚大度。
用质问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假如你真想让对方心悦诚服,越是在紧张竞争的场合中,越不可用质问的方法。当对方为你的质问所窘迫时,他虽然已趋失败,但肯定是怀恨在心的,绝对不会让你高高兴兴地得到胜利。
虽然在朋友当中,偶然以质问来取笑是可以的,不过却不可用得太多,更不能使之成为习惯。倘若你以质问的态度向人进攻,而反被对方以更大的理由把你压倒时,你将会很丢脸。以温厚待人就是为自己留有余地。向前冲得太猛,摔得也越狠。
(2)避免随意附和别人或故意与人对立
每个人讲话都有其独特的方式,无论是讲话的语言还是手势,都具有个人色彩。例如美国人最擅长以夸大的动作,表现自己内心感受的极限;欧洲人和东方人则比较含蓄、内敛,不轻易把自己内心的感受一五一十地表现于外。
说话需要借助情感的大力支援,也就是必须集中情感来表达,才能打动人心。人并不是机器人,说话一定要有抑扬顿挫。为了辅助或加强语气,还必须加以形容词或语尾助词。
谈话必须要时常加进自己的意见才能成立,一般人总是习惯于附和别人说的话,但这种没有独自思想的附和性语词,并不能表现出你个人的独立人格与个人意见,一个喜欢强调自己想法或意见的人,是绝对不会以附和的口吻来表示自己的看法的。
许多人在交谈时有“我同意……”的习惯用语。其实在朋友交谈中,朋友想要听的是你个人的看法,而不只是要你附和地回答:“是的。”要让自己成为更独特的人就必须与一般人有所区别,尽量地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看法。因此,不妨多应用些特殊或极端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总是附和别人的想法。
但是,也千万不要故意与别人有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专门喜欢表示与别人不同的意见。处处故意表示与别人看法不同,比如说:你说这是黑的,他在这个时候就硬说是白的;在后来你又改变了看法也说这是白的,他在这个时候就会反过来,说它是黑的了。这种人与那些处处随声附和的人一样,会被人看不起,最后还有可能让人认为他是一个不忠实的人。
(3)不要自吹自擂
请你千万不要自己吹擂。与其自夸,倒不如表示谦逊。好夸大自己事业的重要性,间接为自己吹擂,纵使你平日备受尊敬,听了这样的话,也会令人对你非常反感。世间的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自己不吹时,那么别人会来称颂;假如自己说了,人家反而瞧不起你了。
一般情况,人们都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而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事并不热心。自己所感兴趣的事,未必引起别人的共鸣,做什么事你都要竭力地把你自己忘掉,不要老是啰啰嗦嗦地谈你的个人生活、你的孩子和事业。
每个人最喜欢的是自己的事情,那么在交际上你就可以掌握别人的心理,而尽量去逗别人说他自己的事情了,这是非常令对方高兴的方法。你以充满了同情和热诚的心去听他的叙述,这样肯定会给对方留下非常满意的印象。一些爱自夸的人到最终是找不到一个真正的知己的,这是他自视甚高,轻视一切,不太理会别人的意见,只会自己吹牛的后果。他只想找奉承和听从他的群众,而不是朋友,当然朋友们都惟恐避之不及了。
(4)不要不懂装懂
社会上一些一知半解的人,容易形成一股装腔作势之风。如果凡事都一无所知,心里便容易产生惟恐落于人后的压迫感,这也是人们常见的心态。在绝不服输或“输人不输阵”的好胜心理作祟下,随时都想找机会扳回面子。
有位杂志社社长N女士,不管是什么场合她总喜欢装腔作势,故意地降低自己的声调来表现庄重的样子。不但如此,她还总是一副无所不知的样子,这种姿态让人觉得她好像在做自我宣传。
然而不论她再怎么装腔作势,夹着再多的暗示性话语或英语来发表高见,还是得不到他人的认同。而这位女士所出版的杂志或周刊,也永远上不了台面。她所出版的刊物,总是被人批评为现学现卖、肤浅的杂学之流,这是因为她对任何事都喜欢来评断。当她一开口说话,旁边的人就说:“天啊!又要开始了。”然后便咬着牙,万分痛苦地忍着。自己本来没有高人一等的智慧,却装出一副什么都知道的样子,这样是会让人看作是虚张声势的。
在人际关系中最令人敬而远之的,就是这种一点也不可爱的人。承认自己也有不知道的事并不丢人,为了要自抬身价而不懂装懂,一旦被人看穿,反而会令对方产生不信任感而不愿与你交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长,但不可能每件事都很精通。愈是爱表现的人,愈是无法精通每件事。人们之间应该是互相取长补短,别人比自己专精的地方就不耻下问,即使是自己很专精的事,也要以很谦虚的态度来展现实力,这样才能说服他人。所谓很谦虚的态度,是指对于自己专精的事物,不妨表示一下自己的意见,只是说话技巧要高明。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高度复杂的信息时代,每个人所吸收的知识都不可能包含万事万物。若不以虚心的态度与人交往,怎能受到大家的欢迎?凡事都自以为是的人,必然得不到大家的尊敬。
3.顾及对方脸面,才能让他坦然承认错误
女人说话要注意,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忌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
每个人都难免因一时糊涂做一些不适当、“错误”的事。面对这种情况,聪明的女人就需要把握好指责别人的分寸:既要指出对方的错误,又要保留对方的面子。这种情况下,如果分寸把握得不适当,或者会使对方很难堪,破坏了交往的气氛和基础,可能因此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或者让对方占“便宜”的愿望得逞,给己方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人曝光,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对他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须“点到”而已。
在广州一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吃完最后一道茶点,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您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本店,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您,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您的账簿上,您看好吗?”
那位外宾当然会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意,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下“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即便是手下人犯了错误,你不得不批评他,在批评的时候也要言之有理。既要坚持原则性和斗争性,敢摸老虎屁股,又要以理服人,切不可口出恶语,挖苦讽刺,侮辱人格。同时要做到情理结合,情真理切。特别是对落后者的批评,更要注意亲近他们,满腔热情地帮助他们进步,才能收到好的效果。一般情况下,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把握:
(1)不怒发冲冠,允许申辩
批评和发脾气不是一回事。发脾气有时不但无助于达到批评的效果,往往还会把事情搞僵。员工做了错事,或说了错话,你难免会生气,但生气归生气,做上级的总要有气度和涵养,要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批评时千万不要声嘶力竭。
(2)实事求是,不恶语相向
批评宜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如果你一味地挖苦诬蔑,或者以对方的缺陷为笑柄,过分地伤害人的自尊,往往会适得其反。对方一旦产生抵触情绪,就很可能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轻重有度,不一棍子打死
批评应就事论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哪儿疼就治哪儿的病,不能夸大其词,借机整人。不能因一时一事的失误,就将人的过去全盘否定,或形成限定印象,觉得此人“朽木不可雕也”,更不能当面断定一个人“不可救药”。
(4)讲方法,不仗势欺人
个别上级如果和下属发生口角,气头上的口头语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这样做谁说了算?”他们不是平心静气地批评,而是用扣奖金、扣工资、调离岗位相威胁;不是以理服人,而是仗势压人,仗势欺人。这样做的结果,常常是压而不服,最终还会结下心病。
4.女人说话该委婉时,就不要直白
委婉法是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内接受你的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
委婉法是运用迂回曲折的含蓄语言表达本意的方法。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词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以便于听者接受。
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具体地说,委婉法有以下几种形式:
(1)讳饰式委婉法
讳饰式委婉法,是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方法。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讳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某售票员见一孕妇上车便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因为“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很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2)借用式委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