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人参是天下第一的补气佳品,所以自古以来就是用于药膳的上等材料,在越来越注重养生的现代,人参更是走进了普通家庭。《本草纲目》记载,人参能“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耳聪目明、轻身,使人肌肤泽润,精力旺盛不易老,开心益智。久服可轻身延年”。也就是说,人参味甘,气微温,入五脏六腑,是补虚劳耗损、安养脏腑的圣药。对于气虚体质者来说,用人参滋补身体是最相宜的。尤其平时疲倦乏力、长期失眠健忘的亚健康人群,可以经常少量地服用人参。而那些体质健壮,平时容易发火烦躁的人,尽量不要服用。此外,有严重慢性病如高血压、肾病,强烈过敏体质及有化脓性发炎的人,需慎服。
人参的做法有很多,可以入药,可以泡酒,还以磨成粉。现在都市的女人大多都有气虚症,比如面色晃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在这里我给大家推荐人参汤圆,可当做早点,也可当成晚点,既补元气、滋养脏腑、活血通络,又有养颜护肤的效果。
做法如下:取人参粉3克,玫瑰蜜15克,樱桃蜜、黑芝麻各30克,鸡油30克,面粉15克,糯米粉500 克,白糖适量。将鸡油熬熟后靓凉,把面粉放锅内炒至发黄,黑芝麻炒香后研成碎末,把玫瑰蜜、樱桃蜜压成泥状,然后把这些材料放在一起,加入人参粉和白糖搅拌均匀,即成汤圆心,再将糯米粉糅合均匀,包上汤圆心。最后待锅内清水煮沸时,将汤圆下锅煮沸即可食用。
人参不是一时的“兴奋剂”,而是能使人体质保持平行和正常状态,对身体各部位健康,发挥促进和调节的作用。如果你觉得做法麻烦,又不想上火,那就要掌握好量,可以天天都吃一点儿,一般吃1~3克,这个量不会让人上火。
需注意的是,除了感冒发热外,睡觉前不要食用人参。因为人参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睡前服易导致失眠。吃人参不宜与萝卜同吃,包括胡萝卜、白萝卜和绿萝卜。因为萝卜中的胡萝卜素有分解和降低人参药效的功能。另外,由于茶叶、咖啡中的咖啡因等成分与人参会发生化学反应,会产生沉淀,以致疗效降低,所以食用人参前后都忌喝茶和咖啡。
益气,黄芪、党参入肴最有益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党参,既能补气又能补血,《本草从新》说:“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安。”
如果,你在大街上碰到一个人走路轻飘飘,说话轻言轻语,稍微一动就气短,不要以为她内向,也不要以为他清高。这类人,在中医里讲,就是脾胃气虚。如果你和她深入了解,就会知道她很容易疲倦,饭量很少,觉得什么食物都不对胃口,吃不下去,喜欢喝热饮,摸摸她的脉搏,则散大而无力。这样的人,补中益气汤就是她的回神汤。
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李东垣所著的《内外伤辨惑论》一书,被后世医家推崇至极。明代医家张景岳评价道,“补中益气汤,允为李东垣独得之心法。”补中益气汤方内的组成药材有十种,重用党参和黄芪两味益气之药,可以说是中药方剂中补气的代表方。
什么是“益气”呢?凡是中医认为是“气虚”、“气血不足”、“中气下陷”的情况,都可以用黄芪。平时体质虚弱,容易疲劳,常感乏力,往往是“气虚”的一种表现。贫血,则常属“气血不足”;而脱肛、子宫下坠这些病状也常被认为是“中气下陷”。有上述症状的人,平时吃些黄芪有益处。
黄芪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释其名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清朝绣宫内称其为“补气诸药之最”,民间也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煎汤或用黄芪泡水代茶饮,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
我的外甥女今年才二十五六岁,自从去年生完孩子后,就觉得身体大不如前,再加上缺乏运动,一遇天气变化就容易感冒。感冒,在中医称为“表不固”,可用黄芪来固表,常服黄芪可以避免经常性的感冒。中医有一个有名的方子,叫“玉屏风散”,有三味药,主药就是黄芪,可以用来治疗经常性感冒。
还有一些人,特别是年纪比较大的中年妇女,身体比较虚弱,往往下肢有些水肿,如果属于“气虚”,也可以常服黄芪。有慢性肾病的人,也可能常有浮肿,中医治疗时,黄芪有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总之,黄芪是一种名贵的中药材,也是一种最常用的中药材,它的主要药理作用是“益气固表”,可以“利水”,也可以“托毒生肌”。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有很多人,特别是生过孩子的女人都有过这种体会,时感乏力,稍活动一下就出现心慌、气促、易出汗,稍不留意就会感冒,而且一旦感冒了,症状往往就非常严重,常需挂点滴才能缓解。
如果是在闷热的天气里,只要在相对封闭一点的环境里待的时间稍长一点,就会出现头昏、胸闷、心慌、气促等不适,更有甚者,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这种情形也时有发生。但这些症状虽然明显,却往往不需用药,只需改变一下环境,换到一个通风的地方,症状即可自行缓解。如果你去看医生,即使全身都做完检查,也不会发现什么异常之处。要是去看中医,马上就会给出一个结论,气虚。治疗方法也很简单,就去药店买点生黄芪,每次用15克泡水代茶饮,20天为一疗程,一般一疗程即可见效。
有人说,你前面说人参补气,这里又说黄芪补气,那么我是不是可以只吃黄芪,不吃人参,毕竟人参价钱贵?黄芪和人参虽然都属补气良药,但人参偏重于大补元气,回阳救逆,常用于虚脱、休克等急症,效果较好;而黄芪则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而且黄芪还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与人参、党参等补药配伍则效果更好。需要指出的是,黄芪需要多服久服才能见效。一个月吃一两公斤,坚持吃几个月,会有很好的效果。
再来说说党参。补中益气汤中的另一大主角党参,它的主要功能是补气,最宜用于平素倦怠乏力、精神不振、语音低沉、自觉气短、稍一活动就喘促的肺气虚弱者。侧重于脾胃气虚的人,四肢无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也宜使用党参。常用党参与白术、茯苓、炙甘草配伍,这就是补气健脾的著名方剂四君子汤。
党参既能补气,又能养血,还可生津,而且药性平和,所以是最常使用的调补良药。《本草从新》说得好:“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中气微弱,用以调补,甚为平安。”所以,气血两虚,气短心悸,疲倦乏力,面色苍白,头昏眼花,胃口不好,大便稀软,容易感冒的人,也宜服用党参。药理实验证明,党参能使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加,所以贫血病人食用党参很有益处。因化疗和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服用党参也有促使白细胞回升的效果。
相对黄芪来说,党参的做法更加丰富一些,可以做成“干”,也可以熬成“膏”。党参干的做法很简单,取党参500克,洗净,切去芦头,放置容器内,每天蒸1~2次,连蒸三四天,即成为又软又糯的党参干,味甜而带香气,每天早晚可嚼食10~15克。如果是要做党参膏,要先将党参500克煎煮、加热浓缩,待药汁稠厚时,加入与党参等量的白糖或蜂蜜,趁热搅匀成党参膏,每日早晚用开水冲服一汤匙。
前段时间,我一个朋友突然打电话给我,说出来也怪不好意思的,四十多岁的人没有采取节育措施,不小心怀孕了,只好去做人工流产。手术后,她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脸上很差,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补补身体。我一听,赶紧去菜市场买了一只乌鸡,然后再带上两包黄芪、党参和红枣,在家煲好汤之后给她送过去了。揭开保温盖,一股淡淡的中药味道扑鼻而来,从没吃过这样特殊佳肴的她刚开始有点抗拒。我告诉她,这可不是普通的汤,可谓是“补气补血的还魂汤”,喝上几顿这样的汤后,保证你的身子骨硬朗如从前。果然,朋友“祸害”了几只乌骨鸡后,身体恢复得很好,连忙打电话感谢我。
其实,我想说的是,身为女人,一定要懂得如何爱惜自己。平时,去药店买些黄芪、党参、红枣之类,放在砂锅里炖鸡或者炖骨头,都是非常不错的养身佳肴,如果嫌麻烦,泡水喝也是不错的选择。
在大街上,我常常听到男人们暗自夸奖“这个女人气质好”,仔细想想气质从何而来?气质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很难想象一个走路慢悠悠,说话蔫蔫地,神情灰土灰脸的人会有什么样的气质?多关爱自己,每天和自己的身体对话,交朋友,才会如广告里说的那样“气色红润睡得香”。
萝卜顺气,多吃气顺身体棒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明确指出,萝卜能“大下气、消谷和中、去邪热气”,民间甚至有“常吃萝卜菜,啥病都不害”之说。
有一天,我和朋友约好去逛街,为了图轻松,两人都没有开车,改坐公交车。刚上车没多久,我就闻到一股臭气,一瞬间,挨着我们一起的好几个人鼻子就抽抽几下,有的小姑娘干脆用手捂着鼻子。
不知是谁嘴快,说了句“昨天晚上谁吃萝卜,把大家伙的空气都污染了”,话音刚落,满车厢的人都笑了。这时,我朋友的脸上露出尴尬的笑容。
放屁,听起来真有点不太文雅,但对身体确有好处。有人说:“我这人从不放屁,不招人讨厌!”不招人讨厌是件好事,可人家放屁是把体内的浊气给排出来了。开句玩笑话,放屁是“污染空气”,但不会放屁的人,却是在污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