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不生病的养生细节
22988500000003

第3章 饮食养生:科学饮食不生病(2)

11.食物多蒸煮少煎炸

如今,肯德基、麦当劳等油炸食物成了现代人尤其是儿童必不可少的食物。但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年)认为,油炸食品不宜多吃。人们经常吃这种食物会导致能量过剩,而能量过剩是导致肥胖及相关疾病的重要因素。此外,富含淀粉类的食物,如面粉类、薯类食品等,油炸时可能会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成分,不宜多吃。

如果一定要吃煎炸食品,油温最好控制在150℃以下,火不要烧得过旺。煎炸鱼肉时不要连续高温烹炸,要采取经常间断的煎炸方法,控制油温最高不超过150℃,这是消除煎炸食品中的杂环胺和突变源等致癌物质最有效办法。我们还可以在冰箱中放一些冻薯条,如果真的油锅冒烟了油温超过200℃,煎炸时先关火,再加入20根左右的冻薯条,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这时候可以再开中火。

在烹饪上,除了煎炸外,还有蒸煮等方法。一般来说,蒸煮是利用水及水蒸气作为热的传导介质,温度一般不会超过100℃,造成营养素的损失较少,而且蛋白质充分变性,碳水化合物完全糊化,有利机体的消化吸收。蒸煮过程中还不会产生有害健康的物质,能够保持原汁原味。可以说,蒸煮是我们首选的烹饪习惯。

细节提示:

油在高温下煎炸10分钟之后,就会发生明显的变化,颜色变深,黏度增加,产生烟雾和气泡等。这说明油已经变质了,不宜再使用了。因此,那些路边小吃如油条、炸油饼等,都是反复用油炸过的,最好不要吃。

12.胡萝卜熟吃更比生吃强

中医里讲,胡萝卜性味甘、辛,微温,归脾经,有健脾化湿、下气补中、利胸膈、安肠胃、防夜盲等功效。现代医学认为,胡萝卜富含β-胡萝卜素。这种胡萝卜素的分子结构相当于2个分子的维生素A,进入机体后,在肝脏及小肠黏膜内经过酶的作用,其中50%变成维生素A。而维生素A是人体内的主要营养素之一。

看来,胡萝卜真是一个好东西!吃胡萝卜有没有什么讲究呢?当然有!

有人曾做过实验:等量胡萝卜3份。A组生食;B组用微量的油脂烹调后熟食;C组配给足量的油脂,烹调后熟食。A、B、C3组β-胡萝卜素的消化吸收率分别为10%、30%、90%。从中我们可以看出,β-胡萝卜素在体内消化吸收率与油脂配比成正比,胡萝卜用食油烹制后食用比生吃的营养价值要高。

因此我们尽量不要生吃胡萝卜,最好的方法就是将胡萝卜切成块加调味品和食油,或用肉(如猪肉、牛肉、羊肉等)炖食。

细节提示:

除了胡萝卜外,其他富含β-胡萝卜素的黄绿色蔬菜也可以用油调理,这样维生素A不容易轻易流失,人体吸收比较好,而用水去煮则要逊色得多。

13.弄清寒热再下筷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人出现这种情况:有的怕冷,有的怕热,有的便秘,有的尿多……为什么?这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致。人的体征大体分为寒和热两大类。中医里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强调寒热要平衡。

饮食势必也要和个人的体质类型相符合,达到寒热平衡,否则可能引起误食。食物有四气(寒、热、温、凉)和五味(酸、甜、苦、辣、咸)。不同的性味进入人体后将产生不同的作用。如番茄、西瓜、苦瓜等性寒,红椒、桂圆、核桃等性热;怕冷的人应吃桂圆、核桃等热性食物,怕热的人应吃番茄、苦瓜等寒性食物。吃对了有营养,吃错了人就不适,反受其害。

一般来说,温性食物包括:肉类中的羊肉、狗肉、鸡肉、鹿肉、牛肉等;粮豆类的面粉、豆油、酒、醋等;瓜菜类的生姜、大葱、大蒜、胡萝卜、香菜等;水果类的龙眼、荔枝、大枣、莲子、核桃、花生、葡萄、乌梅、李子、橘子、桃子等;水产类的黄鳝、虾、草鱼等。

寒性食物包括:肉类中的兔肉、鸭肉等;粮豆类的荞麦、大麦、绿豆、豆腐、豆豉、豆浆等;瓜菜类的苋菜、菠菜、油菜、白菜、黄瓜、西瓜、芋头等;水果中的梨、菱、柑、香蕉、甘蔗等;水产类的鳗鱼、螃蟹、牡蛎、田螺等。

其他食物则多为平性。安排食谱时,要结合自己的体质特点,参照上述食物的性质进行合理选择,使身体达到阴阳平衡的状态。

细节提示:

如何判断自己是寒性体质,还是热性体质呢?最简单的方法是:你是喜欢喝凉开水?还是热开水?喜凉为体征热者,喜热为体征寒者。以此做参照,而后辨证择食。

14.熬夜后宜吃清淡食物

生活在节奏紧张的现代社会,没有熬过夜的人是幸运的。熬夜会使身体的正常节律发生紊乱,对视力、肠胃及睡眠都造成影响。那么,经常熬夜的人在饮食上应怎样自我保健呢?

一般来说,熬夜会使我们的肠胃循环变差,所以不能吃得太饱,并以清淡为主。其中,以下几类食物清淡而富有营养,比较适合熬夜人群食用。

1.含维生素A的食物。维生素A可调节视网膜感光物质——视紫的合成,能提高熬夜工作者对昏暗光线的适应力,防止视觉疲劳,所以熬夜的人要多吃胡萝卜、韭菜、鳗鱼等食物。

2.含维生素B族的食物。如粗面、精米、杂粮、油菜、大白菜、菠菜、大豆等食物,可以维护神经、皮肤、眼睛、头发、肝脏、口腔的健康及消化道的肌肉色泽。

3.含维生素C的食物。熬夜后,皮肤中水分、养分会过度流失,可多补充含维生素C的食物,有利于皮肤恢复弹性和光泽,防止黑眼圈出现。绝大部分蔬菜都或多或少地含有维生素C,辣椒和苦瓜含量最为丰富,其次是萝卜、番茄、绿叶蔬菜等。

4.含儿茶多酚的食物。儿茶多酚可以消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帮助脂肪代谢,胃肠不好和睡眠不好的人可改喝枸杞泡的热茶或菊花茶。

细节提示:

熬夜的人除了注意饮食外,还要重视身体锻炼。熬夜中如感到精力不足或者欲睡,就应做一会儿体操或到户外活动一下。此外,在补充睡眠上也要见机行事,如下班回家时在车上闭目养神片刻,或在单位午休时为自己安排一小会儿午睡等,可恢复体力,使精神振作。

15.煲汤时间把握好分寸

俗话说“吃饭要喝汤,到老不受伤”,这说明常喝汤有防病抗衰的作用。在我们劳累时,喝汤还有解乏提神的作用;在亲友聚餐时,汤菜又是开胃助兴的佳肴。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煲汤时间越长,汤就越有营养”。诚然,煲汤时间适度加长确实有助于营养释放和吸收,但过长就会对营养成分造成一定的破坏。

一般来说,煲汤的材料以肉类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为主。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为氨基酸类,如果加热时间过长,氨基酸遭到破坏,营养反而降低,同时还会使菜肴失去应有的鲜味。

有专家特选择了3种比较有代表性的煲菜——蹄膀煲、草鸡煲、老鸭煲。通过检测发现:蹄膀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明显增高,之后逐渐降低;草鸡肉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0.5小时后逐渐升高,蛋白质加热1.5小时、脂肪加热0.75小时可达到最大值;鸭肉的蛋白质在加热1小时后含量基本不变,脂肪含量在加热45分钟时升至最高值。这3种煲汤中的营养并没有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

那么,煲汤多长时间为好呢?专家的建议是,煲汤时间以1~1.5小时为宜,这样即可获得比较理想的三种煲汤的营养峰值,此时的能耗和营养价值比例较佳。

细节提示:

煲鱼汤的时间要求更短。一般来说,鱼肉比较细嫩,煲汤时间不宜过长,只要汤烧到发白就可以了,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也会变老、变粗,口味不佳。

16.饭前喝汤有讲究

民间流行这样一种说法:“饭前喝汤,胜过良方。”饭前先喝几口汤,正像运动员做预备活动一样,可调动整个消化系统活动起来,消化腺开始分泌消化液,消化器官开始蠕动,为进食做好准备。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各消化器官的功能,使之协调而自然地进入工作状态,食后就有较为舒适的感觉。

饭前喝汤,还能让女性朋友变得苗条健康。饭前一碗汤,汤到胃里,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到脑干的食欲中枢,就能使食欲中枢兴奋下降,食量就自动减少1/3,而且吃饭速度会变慢。

饭前喝汤好处虽多,但也有一定的讲究。

饭前喝汤要因人而异,也要掌握进汤时间,一般中晚餐前以半碗汤为宜,而早餐前可适当多一些。人体经过一夜的睡眠后,水分损失比较多,这时候在早餐时喝点汤,可适当补充体内流失的水分,对身体有利。此外,进汤时间应在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期间也可缓慢少量饮汤。

总的来说,喝汤与进食有一定的顺序。正确进食顺序应该是:汤—蔬菜—米饭—肉类—水果(30分钟后)。

细节提示:

有些人在吃饭时将干饭或硬馍泡汤吃,认为这跟饭前喝汤没什么区别。其实,这样的做法是不对的。用汤水泡饭由于饱含水分,松软易吞咽,在吃的时候往往不愿意咀嚼,甚至不经唾液的消化过程就把食物直接吞咽下去了,这就会增加胃的负担,时间久了就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

17.味精放过量会增高血压

味精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它的学名是谷氨酸钠。目前味精生产大都以玉米、大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出谷氨酸钠。日本最早的味精称“味之素”,是从海带汁中提取出谷氨酸而制成的。

就是这小小的谷氨酸钠,既有很多好处,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谷氨酸是脑组织氧化代谢的氨基酸之一,对改进和维持丘脑的机能是十分重要的。此外,它还有降低血液中氨含量的作用,可作为精神病人的中枢及大脑皮层的补剂,可改善神经有缺陷儿童的智力,这是它有益的一面。经常吃味精的人会有这样的体会:味精吃多了会感觉口渴。这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的原因,而这恰恰就是对血压不利的一面,与食盐的弊端近似。

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味精等调味品的需要,只是味觉上的一种习惯,并非真正的身体需要,而且越是血压高的人,味觉越不灵敏,越是要求味道的浓重。这样就很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高血压患者为了从根本上使血压得到控制,就应从忌口开始做起,平时要少吃味精和盐等调味品,逐渐纠正不健康的饮食习惯,以利于身体的健康。

细节提示:

我们每日摄入味精的量应有所限制,每千克体重应不超过120毫克为宜。分娩3个月内的母亲和12周龄以内的婴儿最好不要食用味精。此外,科学的食用味精的方法是,烧菜(汤)时,离火前加入味精较为适宜,因为这样可以保持味精的鲜味。

18.生吃果蔬有讲究

人人都喜欢吃蔬菜和水果,尤其是到了夏天,有的人还天天都想生着吃。但由于蔬果表面会附有农药残留或致病病菌,因此生吃蔬果是有讲究的。

生吃最好要选择天然无公害的绿色蔬菜。清洗时要用流动的水彻底清洗。有些新鲜蔬菜还可加点醋、酱油及精盐做一些凉拌菜。但有些蔬菜,如竹笋、西兰花、菜花等蔬菜焯过后的口味更佳,其中丰富的纤维素也更容易消化。还有,如菠菜、茭白等,因为它们含有很多草酸,这些草酸进入肠道后与钙结合后形成了难消化吸收的草酸钙,阻断了体内对钙的吸收。所以,这些蔬菜凉拌之前最好用开水焯一下,这样可去除蔬菜中大量的草酸。

很多人都知道蔬果要鲜着吃,但是这个“法则”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蔬果。有研究发现,大多数蔬菜存放1周后的营养成分含量与刚采摘时相差无几,如橄榄、甜瓜、青椒和菠菜存放1周后,其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没有变化。经过冷藏保存的卷心菜甚至比新鲜卷心菜含有更加丰富的维生素C。此类新鲜蔬菜如果适当地存放一段时间,反而可使残留的有害物质逐渐分解减弱,这样吃起来对身体可能更有益。

容易过敏的人生吃时更要小心。一般来说,煮熟的食物不宜引发过敏反应,因为烹调可以改变外来食物的蛋白质成分。生吃核果、花生类食物,特别容易引起过敏;根茎类蔬菜比叶菜类容易引起过敏。芒果、奇异果、草莓等水果有时也会使某些人过敏。

细节提示:

有些蔬菜必须经过高温炒熟之后才能食用,如淀粉含量较多的土豆、山药、芋头等必须烧熟后再吃,否则其中的淀粉使人体无法消化吸收。另外,豆角中含有大量的皂甙和血球凝集素,食用时必须将其炒熟,否则极易导致中毒。

19.生病吃水果有说道

人在生病时吃水果是有选择性的。什么病适合吃什么水果,什么病不适宜吃什么水果,这些都是有说道的。

1.溃疡、胃酸过多病人。不宜吃酸梨、杨梅、柠檬、青梅、李子等水果,以防有损溃疡愈合或胃酸骤增。

2.腹泻病人。宜吃苹果、葡萄、石榴、杨梅等水果;不宜吃香蕉、梨、西瓜等偏寒、润肠通便的水果,否则会导致大便溏泻。

3.便秘、痔疮病人。宜吃香蕉、梨、桃等水果,可润肠通便;不宜吃柿子、山楂、苹果、莲子等含鞣酸较多的水果,否则会引起便秘。

4.食积、哮喘病人。不宜吃枣子等易生痰、助热、有碍脾胃运化的水果。

5.贫血病人。不宜吃橙子、柿子等水果,因含较多的鞣质极易与铁质结合,能阻碍肌体对铁的吸收,且还能引起便秘。

6.糖尿病病人。宜吃富含果胶、能改变胰岛素分泌量,具有降低血糖作用的杨梅、菠萝、樱桃等水果;不宜枣子、葡萄、香蕉、苹果、梨、无花果、荔枝、柠檬等含糖量较高的水果,以免吃后会引起血糖升高,而加重胰腺负担。

7.呼吸道感染病人。伴有咽痛、咳嗽、痰多的病人宜吃梨、枇杷、橙子、柚子、杏、罗汉果等能化痰、润肺、止咳的水果。

8.发烧病人。宜吃梨、柑橘等具有生津止渴、解热散毒功效的水果。

细节提示:

无论是病人,还是健康者,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在两餐之间。专家认为:吃水果最佳时间应在饭前1小时和饭后2~3小时为好。

20.服药前不宜吃水果

生活中总有些人因为怕服药太苦,会在服药前吃一些水果来改善这种情况。其实,这是错误的做法。一般来说,服药前是不宜吃水果的。

1.大多水果中都含柠檬酸和苹果酸,它们会改变肠道中的pH值,进而间接影响到药物作用。

2.某些水果含有鞣质成分,如未熟的柿子、苹果、杏等。这种成分容易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在体内聚集沉淀,溶解度变小,从而使药效降低。

3.某些水果(如葡萄柚)中的成分会干扰人体内的代谢酶,使药物代谢酶活力下降,药物浓度会在体内升高,产生不良反应。

4.某些水果中一般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这对药物吸收不利,在服用对矿物质成分比较敏感的药物,如喹诺酮类药物时影响较大。

5.没有熟透的水果含有大量的有机酸,对酸敏感的药物与这些水果一同服用可能会导致药物完全或部分失效。

6.有些水果还能和抗生素发生反应,影响药物吸收,本来空腹可以吸收60%的,吃了水果后可能只吸收40%。

综合以上原因,我们建议服药前后1~2小时不宜吃水果。

细节提示:

有些药物(如胺碘酮)也并不适合空腹服用,在饭后服反而会增加其吸收率。因此,在服药前最好还是仔细阅读说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