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马里亚纳海空战
23043100000001

第1章 吉尔伯特群岛战役(1)

★7月20日,美军决定首先发起对吉尔伯特群岛的两个主要岛屿和瑙鲁岛的登陆作战,作战计划代号为“电流”。

★全岛工事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经过长达15个月的施工,其坚固程度完全可以用铜墙铁壁来形容。

★11月19日,美军第50特混编队的舰载机大举出动,对马绍尔群岛、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进行了全面的航空火力打击。

★美军的拙劣表现主要是指挥不力,战术失当。先是畏手畏脚,坐失良机,再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足足花了3天才将日军防守薄弱的马金岛占领,与塔拉瓦岛的海军陆战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至此,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的预定目标全部实现。

★美军以巨大的代价,取得了极其宝贵的经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对于以后的登陆战中减少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电流”作战计划

若想说马里亚纳海空战,便不得不提作为中太平洋战略大反攻序幕的马绍尔群岛海战,而要说马绍尔群岛海战,则要先讲一讲吉尔伯特群岛战役。

1943年初,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经过中途岛、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尔岛等战役,逐步扭转了战争初期的被动,夺取了战略主动权。随着美国工业潜力的全面动员,军事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部队得到了大批新式武器装备,使其军事实力大为增强。直到1943年秋,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已拥有航母11艘、护航航母8艘、战列舰12艘、重巡洋舰9艘、轻巡洋舰5艘、驱逐舰66艘、运输舰29艘,以及大量的登陆作战舰只。同时美军最高领导层经过认真分析和仔细研究讨论,决定采取“双管齐下”的战略,以中太平洋为主要战略进攻方向,西南太平洋为次要战略进攻方向。这样两个进攻方向,既可以相互支援、掩护,又可以分散日军的兵力,使其难以判明美军的主要进攻方向。

★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

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体系上,日军依托一系列岛屿所形成的三条岛链,第一条岛链从南到北依次是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威克岛、阿留申群岛;第二条岛链依次是新几内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硫磺列岛、小笠原群岛;第三条岛链依次是菲律宾群岛、台湾岛、琉球群岛,再由东西向的加罗林群岛连接,形成一个蜘蛛网状的战略防御态势。曾有一位日本海军的将军感慨地说:“这些岛屿就像是为日本度身定做的。”

的确,日军凭借这些链条组织起坚固防御。日军企图凭借这些岛屿消耗、疲惫美军舰队,并适时出动联合舰队,进行一场海上决战,迫使美国承认日本在西太平洋上的霸主地位,取得体面的媾和。

美军面对如此众多的岛屿,战略进攻究竟从何入手呢?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最初决定首先进攻马绍尔群岛。1943年6月,中太平洋战区兼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收到指令制定进攻马绍尔群岛的作战计划,但尼米兹考虑到马绍尔群岛自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就是日本的托管地,1935年以后更是严禁外国人进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加紧在该群岛建设军事基地,部署守备部队。由于该群岛位于美军岸基飞机航程之外,具体情况因无法组织空中侦察而一无所知。而在原为英国的殖民地的马绍尔群岛东南的吉尔伯特群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才被日军占领,加上吉尔伯特群岛距离美军基地较近,美军通过多次空袭和空中侦察,对该地区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因此,尼米兹觉得还是首先进攻吉尔伯特群岛,然后以吉尔伯特群岛为基地,组织对马绍尔群岛的侦察,待充分掌握马绍尔群岛情况后,再发动进攻。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7月20日,美军决定首先发起对吉尔伯特群岛的两个主要岛屿和瑙鲁岛的登陆作战,作战计划代号为“电流”。

中太平洋战区司令部的参谋人员对于攻占瑙鲁岛却有分歧,一方认为日军在瑙鲁岛上建有机场,而且距离塔拉瓦岛仅700公里,如果不将其夺取,将对塔拉瓦岛的作战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以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为代表则建议改为夺取塔拉瓦岛北面的马金岛,该岛面积较小,投入一个团的兵力就足够了。因为他们认为瑙鲁岛海岸陡峭,适宜登陆的滩头比较狭窄,岛上又多天然洞穴,日军利用这样的地形构筑有坚固防御工事,加上瑙鲁岛面积也不小,夺取该岛至少需要一个整师,当时美军兵力比较紧张,退一步说,即使抽出一个师的部队,也没有足够的船只运送。他们在制定具体作战计划时,对夺取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岛和阿贝马马岛没有异议,因为上述两岛都已建有机场,对于以后的作战具有很大的价值。

对于这两种意见,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进行了慎重考虑和比较后,最后决定以马金岛代替瑙鲁岛。9月27日,他们正式下达命令,吉尔伯特群岛战役以塔拉瓦岛、阿贝马马岛和马金岛为作战目标。

2.“铜墙铁壁”塔拉瓦

吉尔伯特群岛由16个珊瑚岛礁组成,位于东经173°至175°,马绍尔群岛东南、所罗门群岛东北,横跨赤道,正处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海上交通线中间。陆地总面积约430平方公里,这些岛因为礁土壤贫瘠,加上雨水和海水的冲刷,几乎没有什么植被。但珊瑚砂质的地质,地形平坦,几乎每个岛屿都适宜建设机场。据战前最后一次人口统计,吉尔伯特群岛人口密度是太平洋各群岛之最,有土著人2.6万,白人和华人约100人。

吉尔伯特群岛原为英国殖民地,日军于1941年12月占领了该群岛的主要岛屿,并在塔拉瓦岛修建机场,在马金岛建立了水上飞机基地。起先该岛上的守备部队不多,因为日军对于吉尔伯特群岛并不重视,直到后来1942年8月,美军曾以潜艇运送一支小分队袭击马金岛,这才引起日军警觉,随即开始向该群岛调集人员和物资,大力修建机场和防御工事。

日军第4舰队第3巡防区司令柴崎惠次少将于1943年7月受命上岛,负责统一指挥该群岛防务。柴崎以塔拉瓦岛和马金岛为重点组织防御,使守备部队的抗登陆作战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他一面加紧构筑防御工事,一面加强对部队的作战训练。

柴崎曾经夸口,就是用100万人花100年也攻不下塔拉瓦。的确,守备部队包括工程兵部队在塔拉瓦岛共约4600人,其中海军陆战队的精锐部队是松尾敬公大佐的第6横须贺陆战队和管井武男中佐的第7佐世保陆战队,是日本海军的主力,战斗力很强。配备203毫米火炮4门、140毫米火炮9门、81毫米火炮6门、127毫米高射炮4门、75毫米高射炮8门、75毫米山炮12门、坦克14辆。由于岛屿面积狭小,所以柴崎采取滩头防御,在海滩上布置了混凝土三角锥障碍物、带刺铁丝网和木制栅栏,防御工事用椰子树木和珊瑚砂覆盖,有的则用混凝土和钢板加固。所有火炮掩体均用钢板和厚珊瑚砂石覆盖,只有以406毫米重炮发射延时引信炮弹直接命中才能摧毁。全岛工事形成了完备的防御体系,经过长达15个月的施工,其坚固程度完全可以用铜墙铁壁来形容。

而马金岛的防御相对比较薄弱,包括工程兵部队和航空基地勤务人员,总共约690人,其中受过正规战斗训练的很少,仅240余人,配备81毫米火炮6门、75毫米高射炮3门、37毫米野炮6门。

再看阿贝马马岛就更加“惨淡”了,日军刚开始设防,在美军发动进攻时,只有海军观通站,守备兵力仅25人。

尽管日军地面防御工事完备,但海空力量几乎没有。整个群岛没有一艘军舰,航空兵只有一架战斗机和四架水上飞机,其中唯一的“零”式战斗机,也因缺乏零部件而无法起飞。这不能不算是一个重大的隐患。

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指挥的第5舰队为美军参战部队,投入作战的各种舰船约230艘,其中航母11艘、护航航母18艘、战列舰13艘、巡洋舰14艘、驱逐舰58艘、大型登陆舰船50余艘。作战飞机约1300架,其中舰载机920架,岸基飞机中B-24“解放者”重轰炸机约100架。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于1943年8月将海军陆战队第2师和陆军步兵第27师调归第5舰队,准备用于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作战。还将两个海军陆战队守备营和一陆军守备营共7600人调归第5舰队,准备担负被攻占岛屿的守备任务。上述地面作战部队编为第5两栖军,分别集结于夏威夷、新西兰、萨摩亚和埃利斯等地备战,由霍兰·史密斯少将任军长。

★美国的4个特混编队

参战部队由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统一指挥,编为4个特混编队:

第50特混编队,即快速航母编队,负责压制日军在马绍尔群岛、特鲁克、瑙鲁等地日军机场,以保障吉尔伯特群岛登陆的顺利实施,并随时准备迎击来袭的日军舰队,由查尔斯·鲍纳斯海军少将指挥。该编队下辖4个航母大队,共计11艘航母、5艘战列舰、6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659架舰载机。

第52特混编队,即北部登陆编队,担负在马金岛的登陆,下辖运输舰大队、登陆舰大队、舰炮火力支援大队和航空火力支援大队,由第5两栖部队司令凯利·特纳海军少将指挥。其中运输舰大队由6艘运输舰、1艘船坞登陆舰和4艘驱逐舰组成;登陆舰大队由3艘坦克登陆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负责运送履带登陆车等小型登陆工具;舰炮火力支援大队由4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负责为登陆部队提供舰炮火力支援;航空火力支援大队由3艘护航航母、4艘驱逐舰和1艘扫雷舰组成,负责为登陆部队提供直接航空火力支援。地面作战部队是步兵第27师的第165团和第105团的一个营,共6400人,由27师师长拉尔夫·史密斯指挥。

第53特混编队,即南部登陆编队,担负在塔拉瓦岛的登陆,下辖运输舰大队、登陆舰大队、舰炮火力支援大队、航空火力支援大队和扫雷舰大队,由第5两栖部队副司令希尔海军准将指挥。运输舰大队由16艘运输舰、1艘船坞登陆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登陆舰大队由3艘坦克登陆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舰炮火力支援大队由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组成;航空火力支援大队由5艘护航航母和5艘驱逐舰组成;扫雷舰大队只有2艘扫雷舰,负责清扫登陆海域的水雷。地面作战部队是海军陆战队第2师,约1.8万人,由陆战2师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少将指挥。

第57特混编队,即海军航空兵、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和陆军第7航空队各一部所组成的岸基航空兵,共350余架飞机,分别配置在富纳富提、努库费陶、坎顿、贝克等地,负责侦察、轰炸吉尔伯特群岛,并为登陆部队的海上航渡提供空中掩护,由胡佛海军少将指挥。

美国海军专门成立了为作战舰队服务的勤务船队,作为浮动的补给基地,由卡尔霍恩海军中将指挥,因为美军考虑到数百艘舰船在远离基地的海上将持续作战数周,后勤保障工作极其困难和复杂。直到1943年11月,这支船队已拥有包括油船、供应舰、修理船、拖船、浮动船坞等各种辅助船只约20余艘,后来随着战役发展而船只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并配备一定的护卫舰、反潜舰和扫雷舰担任警戒。它的使命就是随着战线的不断推移,将后勤系统向前推,使得各种作战舰艇能够在靠近作战海域的地区得到急需的补给和修理维护。

美军紧张的战前准备,早在1943年的夏季就开始了。

他们先通过原先在吉尔伯特群岛居住过的英国人,了解水文、潮汐、地形等情况。9月25日,从珍珠港出发的“舡鱼”号潜艇到达吉尔伯特群岛,美军利用在潜望镜上安装的照相机对塔拉瓦岛、马金岛和阿贝马马岛进行了照相侦察,将三个岛屿的海岸线完整拍摄下来。并实地勘察了接近岛屿的航道,修正了旧海图上的不正确之处。通过航空侦察,发现日军塔拉瓦岛的防御重点都在堡礁外侧,决定舰队直接驶入礁湖,从堡礁内侧登陆。但最大的困难是塔拉瓦岛上无规则的潮汐和遍地的珊瑚,由于登陆艇只能在大潮时靠岸,而直到1944年春季,大潮都在夜间或黄昏,夜间登陆无法得到舰炮和飞机的支援,黄昏登陆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夜幕降临前巩固滩头。可如果等到1944年春季,日军的防御将更加坚固,那么美军的伤亡也会更大,所以经海军作战部长批准,尼米兹最后决定在11月19日登陆,后推迟到20日早晨的小潮时刻登陆,由于美军不知道小潮高峰的确切时间,便将登陆时间定在8时30分。

像要征服塔拉瓦岛这样复杂的水文条件和坚固设防的岛屿,还是第一次。所以尽管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和所罗门群岛得到了很多实战经验,但美军在装备和训练等诸方面都存在极大缺陷。

装备上,美军没有登陆战专用的指挥舰,只能用旧战列舰凑数,例如曾在1941年12月8日的偷袭珍珠港中遭到重创的南部登陆编队司令希尔的旗舰“马里兰”号战列舰,虽然已经修复,但舱室太小,容纳不下编队司令部全体人员,而且通信设备非常脆弱,战列舰的406毫米主炮齐射所产生的震动和压力,就会使其失灵。登陆作战时能越过珊瑚,将人员物资送上岸的装备就是履带登陆车,也就是LVT两栖车,其中LVT-1两栖车不仅数量少,而且装甲薄,速度慢,又没有武备。而LVT-2两栖车性能虽比LVT-1有提高,但数量更少,驾驶员也没有完全掌握操纵技术。单兵使用的肩负式电台,体积大,又不防水,难以适应艰巨的登陆战斗。登陆艇也没安装火箭炮,无法在登陆艇突击抢滩时提供不间断的随伴火力支援。

训练上,海军没有进行过舰炮摧毁点状目标精确射击训练;舰载机飞行员缺乏对地攻击训练,只进行过攻击军舰训练;地面作战部队中的陆战2师虽然在瓜岛战役中表现不凡,但在新西兰长达7个月的休整中,主要进行的是丛林战训练,并没有进行过岛屿两栖登陆训练;陆军的步兵27师更是着重于陆军的常规训练,也没有与海军陆战队的战术相融合。而且参战部队集结地区,北起夏威夷,南到新西兰,距离遥远,没有举行过全程协同演练,无论地面部队中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还是陆、海、空军三军的协同都不够默契。

上述这些缺陷,就为美军在塔拉瓦岛伤亡惨重埋下了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