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马里亚纳海空战
23043100000005

第5章 马绍尔群岛战役(1)

★1944年1月中旬,尼米兹下达了进攻马绍尔群岛的作战命令。战役代号“银行日息”,后改为“燧发枪”。

★美军兵不血刃夺取了马朱罗,并经过一系列的基地建设,使之成为美军在战役中最安全可靠的前进补给和航空基地,为战役胜利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夸贾林岛,是夸贾林环礁的主岛,秋山的第6巡防区司令部就设在该岛,是日军守备部队的指挥部中枢,并建有供舰船停泊的码头等海军设施,是日军在马绍尔群岛的主要海军基地。

★2月2日,9时起,陆战24团在坦克和半履带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向那慕尔岛北部发动攻势,将日军抵抗的据点一一消灭。

★美军的攻击取得了全面成功,空袭后的特鲁克满目废墟,如同当年的珍珠港,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美军航母编队的这一行动有力地支援了即将开始的埃尼威托克的登陆。

★美军迅速攻占马绍尔群岛,完全突破了日军在中太平洋外围的正面防线,取得了继续实施战略进攻的前进基地,并为下一步攻击马里亚纳群岛创造了有利条件。

1.“燧发枪”

马绍尔群岛,位于东经162°~173°,北纬5°~12°之间的广阔海域,东北是威克岛和夏威夷群岛,西有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南面是吉尔伯特群岛。该群岛海区面积达127.5万平方公里,陆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由32个环礁组成,这些环礁岛屿由西北向东南呈并列两排的形状,主要环礁有夸贾林、埃尼威托克、马朱罗、米利、马洛拉普、沃特杰、贾卢伊特和比基尼,最大的环礁便是位于群岛西侧的夸贾林。

当美军于1943年11月攻占吉尔伯特群岛之后,在中太平洋下一步攻击矛头毫无疑问就是马绍尔群岛了。实际上在美军战略进攻的计划中,原来第一步就是准备夺取马绍尔群岛,只是因为对马绍尔群岛日军布防情况不了解,而且缺乏进攻的海空基地可以利用,才改为以吉尔伯特群岛作为第一次攻击的目标。吉尔伯特群岛被美军占领后,就成为美军进攻马绍尔群岛理想的海空基地,因此对马绍尔群岛的作战也就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实际上,早在1943年7月20日,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向中太平洋战区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发出进攻马绍尔群岛的指令,鉴于马绍尔群岛有32个环礁,首先攻击哪个环礁比较有利便成为了首要问题。

尼米兹海军上将及其参谋人员经过仔细反复研究,于1943年8月决定先夺取夸贾林、沃特杰和马洛拉普3个环礁,因为夸贾林是日军在马绍尔群岛指挥部所在地,是日军的指挥中枢,而其他两个环礁距离夏威夷群岛距离最近,对美军的海上交通线威胁很大,所以必须首先予以攻占。尼米兹上将随即将此计划上报。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该方案所要攻击的地区过于狭小,于9月上旬批示,除攻击马绍尔群岛的3个环礁外,还应攻占威克岛、库赛埃岛、波纳佩岛和包括特鲁克在内的加罗林群岛中部地区。尼米兹上将和其参谋人员均认为这一要求过于好高骛远,按照美军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达到,也是无法实现的。10月中旬,尼米兹上将仍然按照8月上报的方案组织有关人员开始制定作战计划。

11月下旬,吉尔伯特群岛战役结束后,第5舰队的部分将领也根据刚结束的战役情况对作战计划进行慎重的研究,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中将和第5两栖部队司令特纳少将认为同时进攻3个环礁,运送地面部队的登陆船只和火力支援舰只都不够,第5两栖军军长史密斯少将也认为如果同时对这3个环礁实施登陆,以目前的地面部队是远远不够的。经过反复协商和讨论,最终美军下了决定,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夺取沃特杰和马洛拉普环礁,第二步再攻占夸贾林,以解决兵力和船只不足的问题。

就在计划紧张制定的时候,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又决定马绍尔群岛战役结束后,太平洋舰队的快速航母编队必须前往南太平洋支援那里的登陆作战。因此,尼米兹上将不得不重新考虑作战计划。

12月起,从吉尔伯特群岛起飞的美军B-24轰炸机几乎每天前往马绍尔群岛进行轰炸、侦察。通过这些空中侦察,发现日军在夸贾林环礁南北两个岛屿上都建有机场,而且最近正将夸贾林岛的部队调到外围岛屿,加上夸贾林环礁的礁湖,是很理想的深水锚地。尼米兹上将凭借其过人的军事素养和直觉,意识到夸贾林的巨大价值,况且日军正在削弱其防御,这正是个绝佳的机会。他与新任航母编队司令米切尔海军少将研究后,认为完全可以用航母舰载机和岸基飞机将日军附近机场的航空兵压制住,因此果断决定首先在夸贾林实施登陆,来个单刀直入中心开花。

斯普鲁恩斯中将、特纳少将和史密斯对这一计划都深感震惊,担心进攻夸贾林时会遭到日军从外围岛屿机场起飞的飞机围攻,一旦因伤亡过大或进展缓慢,日军联合舰队再出动的话,就会陷入极其被动的局面;退一步说,即使能迅速攻占夸贾林,快速航母编队撤走后,夸贾林将成为日军航空兵集中攻击的目标,海上交通线也会受到日军严重威胁。所以他们竭力说服尼米兹上将先打沃特杰和马洛拉普环礁,但尼米兹上将的决心毫不动摇。无奈之下,斯普鲁恩斯只得建议在攻击夸贾林之前,先夺取马绍尔群岛东部的马朱罗,以取得进攻夸贾林的前进基地。尼米兹上将见马朱罗有礁湖可作为舰队停泊的锚地,岛上地势平坦又可建造机场,岸基航空兵一旦进驻,既可以支援对夸贾林的作战,又可以有效掩护联系夸贾林的海上交通线,是个十分理想的跳板,因此他同意了这一建议。

1944年1月中旬,尼米兹上将下达了进攻马绍尔群岛的作战命令。这次作战将分为4步:

第一步占领马朱罗,以取得前进补给基地和航空基地;

第二步夺取夸贾林;

第三步攻取埃尼威托克环礁;

最后一步夺取马绍尔群岛中除米利、沃特杰、马洛拉普和贾卢伊特4个环礁以外的其余环礁岛屿,而将这4个环礁封锁起来,围而不攻。

此次战役代号“银行日息”,后改为“燧发枪”。

尼米兹上将敢于坚持先进攻夸贾林却不是没有原因的。一方面他根据马绍尔群岛在日军整体战略防御中所处的地位,认为日军联合舰队是不会前来迎战的,可以放手夺取夸贾林;另一方面,美军已经从塔拉瓦的登陆战中吸取了很多经验教训,在装备和训练上大大改进,他完全相信美军的实力可以迅速攻占夸贾林,达成战役目的。

事实也正如尼米兹上将所判断的,日军联合舰队在整个战役期间根本没有出海迎战。而美军在装备上和训练上,做出了很大改进。美军最高统帅部见到因为两栖履带车数量不足而导致部队蒙受了巨大伤亡,同意了海军的请求,下令优先生产两栖车,并将月产量提高500辆,至1944年6月更是达到了月产量1000辆。而且新型的LVT两栖车性能也大为提高,彻底克服了履带容易脱落的问题,LVT-2A1型为火力支援型,安装有一门37毫米火炮和一挺7.62毫米并列机枪;LVT-2A2型为人员运输型,装甲厚度已经达到了6毫米,能为车上人员提供可靠的防护,并且加装了12.7毫米和7.62毫米机枪各一挺。美军还在所有登陆舰和部分登陆艇上安装多管火箭炮,改装成火力支援舰艇,以便在突击抢滩过程中提供不间断的随伴火力支援。美国海军为登陆战度身定做的两艘专用指挥舰“落基山”号和“阿巴拉齐亚山”号已建成服役,还有两艘4万吨级的新型快速战列舰“依阿华”号和“新泽西”号也加入了太平洋舰队,大大提高了舰队的实力。新型单兵电台也研制成功,并已开始在部队中使用,这种电台体积小重量轻,同时具有防水性能,非常适合登陆部队使用。海军航空兵的工程师对TBF“复仇者”式鱼雷机进行了改装,使其能携带对地攻击的1000公斤重磅炸弹和集束炸弹,给F4U“海盗”式战斗机和F6F“恶妇”式战斗机安装火箭发射器,大大提高了对地攻击的威力。

美国海军在夏威夷群岛的卡胡拉韦岛上,完全按照日军在塔拉瓦的防御体系“克隆”了防御工事,然后组织军舰和飞机进行火力轰击,结果发现只有在3000米~5000米距离的时候,使用大口径的舰炮,发射延时引信穿甲弹,进行排炮俯射才能将其摧毁,而且射击速度要慢,要有间隔和节奏。

根据这一实验结论,美国海军担负舰炮支援的舰艇进行了精确对岸炮击的强化训练,大大提高了舰炮射击的精度;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们也进行了对地攻击的强化训练,尤其是笨笨2C“无畏”式俯冲轰炸机飞行员更是专门进行了以250公斤或500公斤穿甲弹对点状地面目标的精确攻击专项训练。

★日本“绝对”国防圈

1943年9月,日军大本营在御前会议上通过了一项战略防御方针,即以千岛群岛——小笠原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中西部——新几内亚岛西部一线为“绝对国防圈”,必须坚决予以固守。

而马绍尔群岛属于外围防御圈,守备部队的任务只是竭力消耗迟滞进攻之敌,为加强“绝对国防圈”的防御赢得必要的时间。并且认为美军战略进攻的主要方向是在南太平洋。所以,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并不准备在美军进攻马绍尔群岛时出海迎击,而且联合舰队也没有航母部队能够提供必须的远海空中掩护。同时,日军大本营也判断美军在中太平洋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是马绍尔群岛,所以准备全力加强该地区的地面部队,但因为通往马绍尔群岛的海上交通线在美军潜艇和水面舰艇部队的积极活动下几乎断绝,运送部队和物资的行动也很难实现。

1944年1月,日军在马绍尔群岛的地面部队已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部队1.6万人,海军部队1.2万人,其他部队1.5万人。驻该地区的航空部队是第24航空战队,原有飞机约130架,在吉尔伯特战役期间曾从北海道、千岛群岛和拉包尔调来88架飞机予以加强,但在美军多次打击下,直到1944年1月底,在各机场仅存舰载战斗机55架、舰载攻击机10架、岸基攻击机30架和水上飞机4架,总共99架。海军舰艇部队在马绍尔群岛只部署了4艘扫雷艇和5艘猎潜艇,上述兵力由海军第6巡防区司令秋山门造海军少将统一指挥。

由于日军兵力不足,只得集中防御夸贾林、米利、沃特杰、马洛拉普、贾卢伊特和埃尼威托克6六个主要环礁岛屿,秋山少将判断美军如果攻击马绍尔群岛,不是从吉尔伯特群岛出发进攻米利环礁和贾卢伊特环礁,就是从珍珠港出发进攻马洛拉普环礁和沃特杰环礁,特别是米利环礁位于群岛东侧,位置极易暴露,最有可能遭到美军的攻击,因此他预备重点加强米利的防御,甚至不惜从中心主岛夸贾林抽调兵力去增援米利。而这却恰恰给美军直取夸贾林的作战,造成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美军投入地面部队8.4万人,用于攻击的部队共两个整师又两个团,约5.3万人,攻占岛屿后担负守备任务的部队约3.1万;为确保兵力兵器上的绝对优势,迅速夺取战役胜利,还采用了舰艇370余艘,其中航母12艘、护航航母8艘、战列舰15艘、巡洋舰21艘、驱逐舰92艘和登陆舰艇100余艘;飞机1400余架,其中舰载机930余架。

中太平洋战区兼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海军上将坐镇珍珠港,以便实施全面指挥调度,第5舰队司令斯普鲁恩斯海军中将担任海上战役总指挥,地面部队由第5两栖部队司令特纳海军少将指挥,所有参战兵力分为5个部分,分别是:

1.第51特混编队,又称共用进攻部队。下辖9个特混大队,共计护航航母2艘(舰载机47架)、重巡洋舰1艘、驱逐舰和护卫舰18艘、扫雷舰5艘、登陆舰艇48艘,运送海军陆战队第4师之第22团和陆军第27步兵师之第106团,和共两个加强团的兵力,除一个营负责占领马朱罗环礁外,其余部队均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加入夸贾林的作战。由第5两栖部队副司令希尔海军少将指挥。

2.第52特混编队,又称南部登陆编队,下辖7个特混大队,共计护航航母3艘、战列舰4艘、巡洋舰4艘、驱逐舰21艘、扫雷舰9艘、登陆舰船59艘,运送查尔斯·科利特陆军少将任师长的陆军第7步兵师,担负攻占以夸贾林岛为主的环礁南部岛礁。由第5两栖部队司令特纳少将指挥。

3.第53特混编队,又称北部登陆编队。下辖7个特混大队,共计护航航母3艘(舰载机96架)、战列舰4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22艘、扫雷舰13艘、登陆舰船62艘,运送哈里·施密特海军少将任师长的海军陆战队第4师,担负攻占以罗伊岛—那慕尔岛为主的环礁北部岛礁。由里查德·康诺利海军少将指挥。

4.第57特混编队,即岸基航空兵部队。分为突击大队和搜索大队,共有飞机470余架,主要负责战前侦察和航空火力准备,并支援、协同第58特混编队夺取战区制空权。由约翰·胡佛海军少将指挥。

5.第58特混编队,即快速航母编队,下辖4个特混大队,共计航母12艘(舰载机710余架)、战列舰8艘、巡洋舰6艘、驱逐舰36艘,负责消灭日军在马绍尔群岛的航空力量,并对日军在马绍尔群岛其他岛屿实施海空封锁,随时准备迎击来犯的日军联合舰队。由马克·米切尔海军少将任司令。

与吉尔伯特群岛战役指挥体系唯一不同的是,第5两栖军军长霍兰·史密斯海军少将没有领到任务,为此他非常恼怒。负责制定作战计划的第5舰队参谋长麦克莫里斯海军准将对史密斯少将质问的答复是:登陆部队两个师的作战地区相距很远,无法组织协同,而且都有各自的师长亲自指挥,所以无需再多一层军长的指挥了。

为了平息史密斯的怒火,斯普鲁恩斯特地将他安排在特纳的旗舰“落基山”号指挥舰上,共同指挥作战。曾有谣传,陆军第7步兵师师长科利特少将对于海军陆战队一贯盛气凌人地指责陆军战斗力差这一现象,表示极为不满,他觉得自己对登陆战还有几分研究,完全可以胜任指挥职责,公然宣称如果史密斯少将要是上岛干预指挥,就把他扣押起来。——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中,史密斯就曾上岛干预第27步兵师的指挥,尽管这是一个未曾证实的谣传,但事实是,在整个战斗期间,史密斯确实始终没有上岛。这也反映了陆海军之间根深蒂固的军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