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偷袭珍珠港
23044700000012

第12章 阴谋谍影(3)

金梅尔上任不久后,就给他的上司写了一封信详细介绍珍珠港的现状,并强烈要求美国政府能够增加珍珠港的防御兵力。但他的上司回信说:“你要求对珍珠港增加兵力的建议我转达给了罗斯福总统。总统告诉我,说他在华盛顿听到许多水兵的家属在不停地抱怨,担心自己的亲人会被硬挤着塞进战争。因此,总统认为,现在驻守在珍珠港的兵力非常合适。如果再增派兵力的话,会让本来就十分拥挤的战舰变得更加拥挤。现在珍珠港拥挤的士兵就让总统伤透了脑筋,如果再向珍珠港增兵的话,会让珍珠港变得人满为患,并且连立足之地都没有。”

这就等于,政府从侧面拒绝了金梅尔的增加兵力的要求,这令金梅尔颇感气愤和不安。没过多长时间,金梅尔又向自己的上司发送了第二号密件。密件中,金梅尔对舰队可能会受到攻击表示担心,他列举了各种各样自己所能想象得出的紧急情况,并附上自己兵力所允许采取的应急措施。

此外,金梅尔还在密件中对当前的困境做了分析:“现在珍珠港的处境很危险。如果对方是一个负责任的世界强国,那他们当然不会在目前的条件下对珍珠港进行袭击并挑起战争;但如果对方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强国,那他们就会被战争冲昏头脑,时刻都会做出袭击珍珠港的尝试。”

在这封信中,金梅尔更进一步地提出了自己的设想,列举了日本在宣布对美国开战之前会进行哪些出其不意的行动:

一、日军可能会偷袭珍珠港的美国军舰;

二、日军可能会使用潜艇偷袭美国航行在太平洋上船只;

三、上述两种情况可能会同时发生。

金梅尔还在密件中提出了自己对于防御空袭的看法:集合陆军,用高射炮击落来袭的敌人,这样的方法是最有效率的。

虽然金梅尔在发往白宫的密件中提到了日本有偷袭珍珠港的可能。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始终抱有一丝侥幸,他认为在当前的形势下,日本不可能会先对美国挑起战争的。

2月18日,金梅尔对他的舰队安全再次表示了担心,他在一份报告中强调指出:“我现在强烈地感到,日军对珍珠港采取突然袭击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对此,我们要加强对珍珠港的防卫措施,以便于在遭遇到突然袭击时,将我们所受到的伤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并让他们付出代价……”

金梅尔和肖特一致认为,即使日军真的袭击珍珠港,也会选在珍珠港的舰队出港的时候,因此,他们认为应该将舰队集合在港内,以便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只有军舰在港内,才能在日军来袭击的第一时间对他们进行攻击。

金梅尔和肖持之所以这样看,是因为在他们的概念里,太平洋舰队是用于进攻的。一旦真的与日军开战,舰队的主要兵力将急速驶往各战区,并在西太平洋巡航,能够对日本人形成强大威慑。此外,太平洋舰队本身的进攻能力,本身就是对珍珠港最好的防御。他和肖特的这种看法,在后来的事实中证明是完全错误的。

金梅尔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以来,为了让有才能的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金梅尔精选了一批有胆有谋的军官作为参谋,这其中有绰号“薄荷”的史密斯海军上校、与金梅尔性格最为接近的迪兰尼海军上校、深谋远虑的麦克莫里斯海军上校、被称为“美军中最优秀的军官”的墨菲海军中校、头脑敏锐的戴维斯海军中校等。

以上的几位官员,都是金梅尔一手提拔和任用的,这些人也是金梅尔参谋人员中最为代表性的几位军官。由于金梅尔知人善任,因此他的参谋群体是一个充满智慧、专业性突出、能力出众和个性十足的组合。他们之间彼此的关系非常要好,性格上也能互相补充。此外,这些金梅尔的“左膀右臂”彼此间都互相信任。虽然这些人性格、经历、见解都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相同点,那就是对金梅尔司令的无限忠诚。

任何一个优秀的指挥官在升职之后都会或多或少发生一些变化,金梅尔也是如此。许多人都在他的身上也看到了一些变化。过去的时候,金梅尔是一位刻苦工作的人,而现在几乎对献身于工作着了迷,如果不能说超越,也可说至少是达到了献身与狂热之间的境界。只是,他不同以往的是,在注重事物外表的同时,也会更多的关注它的内涵。

对待自己的下属,金梅尔一向非常严格;对待自己,金梅尔显得更为严格。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够保持高效率做事,他相信的是结果,而从不相信那些花言巧语的坚定“决心”。有人曾这样评价金梅尔:“在所有的海军将领中,很难找出比金梅尔更有觉悟、更努力工作、更爱国和更真诚的人来了,金梅尔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导致他的官军们对他也无限忠诚。这种忠诚是发自内心并且持久不变的。”

在金梅尔设在舰队总部大楼一层的办公室里,一切都布置和简单有序。办公室设置体现了金梅尔的个性:面积足有3000平方英尺房间,东西摆放错落有致,屋里几乎没有什么家具,装饰也非常朴素,没有一点儿装模作样的奢华。在距房间西北角不远处,有一张普通的办公桌。办公桌上所有的东西都摆放得井井有条。

在太平洋舰队的士兵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不管什么时候,不管是什么人,一旦走进金梅尔的办公室,都能够闭着眼睛摸到金梅尔摆放的一本书或一支笔。这些都充分反映了金梅尔办事情一丝不苟、严格精细。

在金梅尔担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几个月来,他对珍珠港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对于珍珠港的防卫,他深感焦虑。另外,他终于第一对对自己的能力表示了担忧,他害怕自己没有实力来完成政府期待他完成的艰巨任务。1941年5月26日,金梅尔给美国海军的作战部长斯塔克发去了一封信件,这封信是金梅尔近日长的一系列感受,是一份长达11页的备忘录,在这份备忘录中,金梅尔详细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金梅尔将第一个攻击矛头,刺向“将人员稳定”这一巨大“难题”。在前一段时间,美国航空局由于刚刚成立不久,从各舰抽调了大批经过训练的士兵到新建造的军舰上去服役,并且告知金梅尔,这些所抽调的人员中有大约72%来自太平洋舰队,28%的人员来自大西洋舰队。这就意味着,美国政府将要从本来就人员缺乏的太平洋舰队再抽去大量兵力。换句话说,华盛顿把太平洋舰队当做了有经验的人员的源泉。对此,金梅尔表示强烈不满,他在备忘录中写道:“除非按照最近调整过的各舰队的相对力量重新调控这些数字。不然的话,强行从太平洋舰队抽掉大批人员,将会让太平洋舰队失去大量有经验的人员,太平洋战区的防御力量将会严重不足……”

金梅尔的第二个攻击矛头,刺向了“航主力量薄弱”。在珍珠港上的所有航空力量,都显得非常薄弱,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进行防御,更不能进行突然到来的战争。这些薄弱的舰队力量,令金梅尔非常担忧和不满。在太平洋战区,无沦是有经验的飞行员,还是分配到的飞机的数量与质量,它们的武器系统和配件,都是非常落后的,这样的武器和装备怎么能可在未来的战争中取得胜利呢?对于这些,金梅尔的备忘录中也做了详细的说明,希望美国政府向太平洋舰队提供更好的装备。

金梅尔的第三个攻击矛头,刺向“珍珠港内缺乏物资供应”。虽然从距离上来看,夏威夷离美国本土并不算十分遥远,但是军需的相应物资却十分有限。对此,金梅尔在自己的备忘录中写道:“现在太平洋战区的物资供应量严重不足,这样的状况至少会从两个方面制约太平洋舰队,一是对大不列颠的援助,二是陆军的迅速扩大。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太平洋战区的海军也极有可能会与良好装备的日军进行作战。可是,我们却得不到像英国和陆军那样的关系到战争结局和士兵性命的必需品。要知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物资供应,军队就没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去进行战斗……”

金梅尔的第四个攻击矛头,刺向“舰队兵力严重不足”。现在太平洋舰队在珍珠港的驻军,并不足以保证太平洋战区的安全。金梅尔指出:“现在政府时常会借用各种名义,将珍珠港的战舰‘借’去使用,这样做的结果会让太平洋舰队的防御实力严重下降。在太平洋地区,我军潜在的敌人离我们很近,他们虎视眈眈,随时会进攻我们。不管与日军的谈判最终结果如何,我们与日本迟早会有一战。而作为战力要地的珍珠港,政府所分配给我们的舰队十分有限,如果想要保证太平洋战区的安全,需要在珍珠港配备轻型舰只和航空母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海上的优势,才能随时准备对付前来捣乱的日本军队。也只有这样,太平洋战区才会变得更加安全。”金梅尔清楚地知道海军航空兵的价值,他从不把战列舰作为最终的武器加以依赖。他在备忘录中指出:按目前的作战计划,太平洋舰队在轻型舰和航空母舰方面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削减,这样对于整个太平洋的安全都是十分不利的。

金梅尔所刺出的这“四个矛头”,应该说是有一定战略价值的。但是,这些却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足够重视。

金梅尔在自己的备忘录中,除了提出“四个矛头”之外,还对当前美国的“国家政策”提出了不满。他在备忘录中这样写道:“我们的国家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许多政策都是非常具有战略意义的。但是,我却发现,我们的国有政策和为贯彻它们所进行的一系列外交活动和军事活动,是非常不协调的。今天,任何政策都不会比用来支持它的武力更好。因为,军队才是一个国家具有多大发言权的最为根本的保证。虽然这一点在原则上被承认,但在实际上却明显被忽略。单就太平洋战区而言,政府将舰队留在夏威夷目的只是作为一种摆设,没有任何的威慑作用。但令我不解的是,政府又多次派出多艘重巡洋舰前往大西洋……”

随后,根据这些情况,金梅尔又提出了一个解决的方案:“希望政府的外交部门能够明确地告诉军事部门希望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军事部门可以根据他们的意见,采用一切办法去全力实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的力量让敌人对我们感到恐惧。而且,在我看来,一个国家最重要的威慑力量,不是外交有多强硬,而是它的军事有多强大。”

最后,金梅尔又详细地针对“情报问题”做了阐述。他在备忘备中非常观点鲜明地说:“在许多情况下,我们的直接作战人员常常不能完全地明白政府的政策,这不管对于一个在前线作战的指挥官来说,还是对于冲杀在第一线的普通士兵来说,都是不能容忍的。很多政策都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因此而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很多在前线作战的指挥官,他们有很多时候都不能确切地知道自己可用什么样的兵力,并且对严重影响他执行分配到任务的能力的事情,没有发言权,这一点是令人感到沮丧的。每个人都知道,不管是在外交上,还是在军事活动上,日益复杂且变化莫测的国际形势都能够决定一件事情的成败。但对于这一点,政府似乎认识不充分,也许甚至连军事权威本身对这些事情都缺乏了解。这样,就会妨碍提供及时的情报。而对于军队来说,情报往往能够成为决定他们最后成败的关键因素。”

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在接收到金梅尔的备忘录之后,他从头到尾仔细地阅读了一遍。对于金梅尔所提出的这些意见或是建议,斯塔克并没有认真考虑和分析,他只是觉得金梅尔有些杞人忧天,他的这些担忧都是没有道理的。并且,斯塔克还认为金梅尔对全局缺乏深刻的理解。因此,斯塔克觉得应该将这个太平洋舰队的司令召到华盛顿来,当面谈一谈。

于是,斯塔克给金梅尔发去电报,邀请他到华盛顿,与海军部的相关领导面对面地进行一次交流与磋商。收到这封电报,金梅尔高兴得不得了。他早就希望能够面见这些海军的最高领导,与他们进行一次深入的交流。于是,金梅尔决定立即起身赶往华盛顿。

1941年6月13日,海军部长诺克斯设午宴招待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大西洋舰队司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以及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等人。席间,大西洋舰队司令欧内斯特·约瑟夫·金不厌其烦地对大西洋的舰队状况说个没完。过了很长时间,他才意犹未尽地关闭了话匣子。然后,金梅尔向海军部的领导汇报了太平洋舰队的具体情况。和海军作战部长进行了长时间的和他详细地说明了自己面临的所有困难,包括他5月26日备忘录的基本内容。

对于金梅尔所谈到的这些问题,海军作战部长斯塔克并没有十分在意,他只是例行公事般地边听边点头,完全没有感受到金梅尔的焦虑与担忧。

此外,金梅尔又向斯塔克重点讲述了珍珠港的薄弱环节。他告诉斯塔克,现在的珍珠港,不管是舰船实力、储油能力,还是防御设施,都是非常落后的。这些令人担忧的现状,极有可能会引来日本从空中袭击珍珠港,如果日本真的对珍珠港发动战争的话,那珍珠港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只能任他们“宰割”。还有,珍珠港单一的出入水道使舰船暴露在潜艇攻击之下,存在着被毁灭的危险。金梅尔认真地对斯塔克说:“如果真的有一天,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受到任何方式的袭击时,都将会是一场无法挽回的灾难,珍珠港连抵抗的能力都几乎没有。要知道,即使真的遭遇战争,停泊在珍珠港的军舰至少得需要3个小时才能完成出港。这样的情况是非常令人担忧的。”斯塔克频频点头,对于金梅尔所说的这些,没有提出反对,也没有表示赞同。金梅尔最后告诉斯塔克,他在考虑了各种情况之后,认为想要保证珍珠港舰队避免受到危险的唯一方法就是:当战争打响的时候,舰队不在珍珠港内。

金梅尔的这番话,斯塔克虽然并没有完全听进去,但他也隐隐感到了珍珠港确实存在不少防御上的薄弱之处。尽管斯塔克对日本是否敢于袭击珍珠港抱有很大的怀疑态度,可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决定让金梅尔去见罗斯福总统,告诉总统这些潜在危险。

金梅尔这次华盛顿之行,就是在斯塔克的建议下,约见总统罗斯福并得到了总统的同意。

1941年6月9日,罗斯福在白宫接见了金梅尔。这对于金梅尔来说,是求之不得的,也是一种荣誉。可是,在两个人的谈话中,彼此之间思想的交锋却极为短暂,而且次数也非常少。双方的谈话很平和。由于金梅尔的性格是刚直的,他从不迷信总统的权威,对罗斯福也没有过多的个人崇拜。因此,金梅尔对于罗斯福的意见并不是一味地只会回答“是”或“对”。他总是经过思考之后,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且,金梅尔从来不会未加思考就对罗斯福所提出的意见表示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