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偷袭珍珠港
23044700000008

第8章 美日间的脆弱纽带(5)

7月24日,日本召开紧急会议,日本外相丰田贞次郎在会上传达了野村昨天发来的电报:“我军南进对美日关系所产生的不利影响,越乎想象,美国态度瞬间强硬,已与我国走向绝交的边缘。”接着,众人对这封电报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虽然看法各异,但大体趋势都相同,即美国不会当即对日本做出任何措施。此外,日本方面对美国的强硬态度都感到惊讶,他们一直认为,美国方面迫于形势,肯定会采取和谈的方式来解决一切问题,但现在美国的态度说明,他们也做好了与日本一战的准备。虽然日本上下大多都希望能够对美国开战,但是他们的心里都没有十足的把握。因此,他们还是希望能够通过和谈,拖住美国。

这天,日军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班的日记中写道:“虽然野村大使的来电让人惊讶于美国的态度,甚至会让人认为美国会对日本采取行动,但本班却不那样认为。我们认为,美国只是故意做出的强硬态度,其目的是为吓唬日本,他们是不敢在现在对日本实行任何措施的,更不敢直接对日本开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拖住他们,争取时间,以便于用最突然的方式对他们采取进攻,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7月25日,日军参谋本部战争指导班的日记中又这样写道:“本班坚信,仅仅是进驻法属印度支那这件小事,美国不会因此而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

日本的狂妄自大使其小看了美国对他们的经济制裁,才导致悲剧的发生。

1941年7月24日下午,罗斯福召见了野村并与其会谈。会谈中,罗斯福暗示野村,美国将在近期内对日本实行石油禁运。他不无遗憾地告诉野村:“很遗憾,野村先生。很早之前,美国的舆论就强烈呼吁美国政府,要求对日本实行石油的禁运。但本人却一直认为,日本和我们一样,为的是维护太平洋的和平,因此,我们向日本提供石油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改变,太平洋已经变得不再太平了,日本正在用武力进驻法属印度支那。既然太平洋已经不能和平地使用了,那不仅使我国从太平洋地区获得一些生活必需品变得日益困难起来,而且太平洋地区的安全也无法保障了。在安全都保证不了的情况下,我们再费尽心力对日本出口石油,也没有什么必要了。”听完罗斯福的话,野村大吃一惊,他没有想到美国方面这么快、这么坚决地对日本采取了经济制裁。要知道,石油对日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日本的关东军,还是日本的海军,包括日本广大国民,对石油的依赖都是非常强的。如果美国真的对日本进行了石油禁运,那无疑将日本逼上了绝路。

接着,罗斯福又对野村说:“不过,如果日本军队打消占领法属印度支那的念头,或者即使已经占领了,但同意将军队撤走的话,那我将会向日本提出保证,愿尽力说服中国、荷兰和英国,让他们都承认法属印度支那像瑞士那样永久地处于中立地位。”

对于这个提议,野村自然无权做主,也不敢答应。他只有含糊其辞,不知所云。其实,就野村个人而言,他对这个提议是非常赞同的。但是,他却无权做主,而他也清楚地知道,日本政府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这个提议的。他只好匆匆告辞,回到大使馆,立即向日本政府发了一封电报,将美国方面的意思向日本政府做了详细的汇报。

野村告退后,美国陆军部长史汀生和财政部长莫根索非常强烈地主张,对日本实行全面的经济封锁和经济制裁。此外,内政部长伊克斯也建议罗斯福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他们认为,日本的猖狂已经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地步,如果再不给他们点儿颜色,他们会更为变本加厉,不将美国放在眼里。但罗斯福出于和平的考虑,心里还是有些犹豫。

经过再三考虑,聪明的罗斯福并有立即对日本实行经济制裁。他虽然下了决心,但什么时候以什么形式,他还没有最终确定下来。因为罗斯福总统不希望由于美国的经济制裁行动而导致日本对美国做出报复性举动。因此,罗斯福一方面密切关注日方的举动,一方面盘算着下一步的目标。他知道,野村肯定在回到大使馆会第一时间将美国的意思详细汇报给日本政府,罗斯福在等待着日本政府的最终表态。

日本政府收到野村的汇报后,并没有将此当一回事,他们料定美国只是在吓唬日本而已,他们不会对日本进行经济制裁,也不会公然与日本发生决裂。所以,他们仍旧毫无顾忌地实施着自己的侵略计划。

7月24日,日本正式进驻法属印度支那,两天后的7月26日,罗斯福便宣布冻结日本在美的所有资产和限制石油对日的出口。尽管如此,日本政府还天真地认为,美国对日本资产的冻结和石油的控制,可能只是限于法属印度支那南部,不可能全面禁运。然而,让日本没有想到的是,8月1日,美国全面禁止向日本进出口石油。

在美国全面禁止向日本出口石油的前一天,赫尔就对副国务卿韦尔斯说:“尽快加强防卫,对日本采取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就这样,美国用冻结资产和禁运石油来报复日本对法属印度支那的进驻。对日本石油的禁运,是一种除战争之外最有限的制裁,它令日本上下陷入愤怒和恐惧之中。因为,缺乏石油的日本会濒临瘫痪。正如美国驻日大使格鲁所预料的那样:报复与反报复这种恶性循环开始了……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不可避免的战争。

五 战争已是唯一的出路

美国对日本进行石油禁运的措施之后,希望以卡住能源来遏制日本。而日本作为一个岛国,资源匮乏,能源的缺乏已是世人皆知。在20世纪30年代之际,日本石油大概有90%需要从国外进口,而这些需要进口的石油中,有85%来自当时的石油主要出口国--美国。

日本在偷袭珍珠港之前,已经在亚洲大陆,尤其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已经进行了长达4年的战争,其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为了夺取亚洲其他国家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己所用。而日本对亚洲国家的侵略,美国在亚洲的利益受到了侵犯,美国岂能袖手旁观?而罗斯福总统受到多方面的压力,很难与日本在太平洋发生军事冲突。因为这样会让美国无暇向英法诸国提供援助。因此,罗斯福所能做的,只有在经济上对日本予以制裁。当日军1940年入侵印度支那北部时,罗斯福便下令禁止对日本出口废铁和钢材。不久,又下令禁止向日本出口燃料和润滑油。

同时,日本人也思考新的外交模式。首先,他们在中国东北成立伪满洲国临时政府,实际上控制了中国的东北地区。同时,他们又进一步加强与德国和意大利的关系,使三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牢固。之后,日本又主张延长在中国的战争,进一步向亚洲实行侵略方案。通过亚洲能源的供给,达到能源上的自足。日本一方面继续在亚洲的扩张,一方面又不肯向美国做出半点儿让步,这使得美国很恼火,罗斯福和赫尔也没有做出半点儿让步。

由于美国对日本实行了石油禁运,日本国内的石油储备量急剧下降迫使日本为战争资源而急于与美国发生战争。

自从美国开始停止从东海岸和其他一些港口向日本出口石油的决议执行的那一刻起,日本就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之中。他们面临的除了战争,几乎没有其他选择了。日本一方面继续向亚洲扩张,入侵马来西亚、荷属东属印度等地区;另一方面在积极策划,着手与英美军队在太平洋较量一翻。罗斯福在禁止对日本出口石油的同时,也冻结了日本在美国的资金。这就使得日本很难像以前那样支付石油所必需的美元。如此一来,日本政府没有任何有效的途径来满足石油的需求,日本国内石油储备的快速下降致使日本政府必须做出与美国交战的决策。

对于美国军队而言,他们一直在强调自己在太平洋地区的弱势,和拥有10艘航空母舰的日本来比,美国的航空母舰只有3艘。美国政府也深知,如果日本的野心得不到满足,日军会使出各种卑劣的手段,这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