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度有心人
23153100000011

第11章 欢有一颗欢喜心,你会更自在(2)

除却心头火

有一个久战沙场的将军,已厌倦战争,专程到大慧宗臬禅师处要求出家,他向宗臬道:“禅师!我现在已看破红尘,请禅师慈悲收留我,让我做你的弟子吧!”

大慧宗臬道:“你有家庭,有太重的社会习气,你还不能出家,慢慢再说吧!”

将军道:“禅师!我现在什么都放得下,妻子、儿女、家庭都不是问题,请您即刻为我剃度吧!”

大慧宗臬道:“慢慢再说吧!”

将军无法,有一天,他起了一个大早到寺里礼佛,大慧宗臬禅师一见到他便说:“将军为什么这么早就来拜佛呢?”

将军学习用禅语诗偈说道:“为除心头火,起早礼师尊。”

禅师开玩笑地也用偈语回道:“起得那么早,不怕妻偷人?”

将军一听,非常生气,骂道:“你这老怪物,讲话太伤人!”

大慧宗臬禅师哈哈一笑道:“轻轻一拨扇,性火又燃烧,如此暴躁气,怎算放得下?”

放下!放下!不是口说放下就能放下。“说时似悟,对境生迷”,人的本性也不是说改就能改的。“江山易改,习性难除”,奉劝希望学道入僧者,莫因一时之冲动,贻笑他人。

气由心生。无欲无求,了无牵挂,则气无处生。

生气,就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人生旅途中,只有平和顺气,才不会愚蠢地去用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啊。

人生的幸福和快乐,未必都来得及享受,哪里还有时间去生气呢?

生气没有好结果

在民间,有一种“男戴观音女戴佛”的说法,这虽然在佛经上没有依据,却是中国人培养“做人不生气”这一好习惯的宝贵经验。男人多戴观音,是为了让阳刚之气中少一些残忍和暴力,多一些像观音菩萨一样的慈悲与善心;女人多戴弥勒佛,是为了让阴柔之气中少一些嫉妒和斤斤计较,多一些宽容和包容,像弥勒佛一样肚量宽广。如果这一美好的愿望能够实现,社会不就和谐了吗?家庭不就幸福了吗?

身上不戴观音和佛像,我们也可以做到为人理性不生气。清代的东阁大学士阎敬铭为了平时能浇灭心中的怒火和怨气,就写了一首文字朴实却道理深刻的《不气歌》: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

倘若生病中他计,气下病来无人替。

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

气之为害大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废。

我今尝过气中味,不气不气真不气。

“急则有失,气则无智”,遇事冲动、动辄生气,不仅有损身体健康,又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做出一些疯狂的举动,令自己失去金钱、友谊甚至是生命。同时,经常冲动、爱生气的人,他的心脏、大脑和肠胃都会受到损害,严重者还会致死。

由此看来,生气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损人又不利己的愚蠢行为。我们遇事时千万不要生气,要用平常的心态、大度的胸怀、理智的思维去对待,把“生气”这个魔鬼赶得无影无踪。这既是正确的做人之道,也是和谐的处世之法。

能吃苦

人生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挫折,成功不再有喜悦,更得不到成就感;没有沧桑,我们不会有同情心。

因此,不要幻想生活总是那么圆满,生活的四季不可能只有春天。

每个人一生都注定要跋涉沟沟坎坎,品尝苦涩与无奈,经历挫折与失意。

痛苦,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一课。

痛并快乐着

昙照禅师每日与信徒开示,都离不开:“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害病了,在生病中不时叫着:“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喂!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苦呀,不好看呀!”

昙照禅师说:“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和尚说:“记得当初你有一次,掉进水里,快要淹死时,你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视死如归,你那时的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说:“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都是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人生有苦乐的两面,太苦了,当然要提起内心的快乐;太乐了,也应该明白人生苦的真相。没有痛苦就没有快乐,反过来也一样,没有快乐就没有痛苦。苦乐双方必须是经过比较、体验才能得出。不经过快乐的体验,怎么能知道是痛苦?同样,没经过痛苦的体验,又怎能知道是快乐?生活中的苦与乐,都是正常的味道,也只有这些味道使得生活有滋有味。

苦难是一门必修课

生物学家发现,飞蛾在由蛹变成幼虫时,翅膀萎缩,十分柔软;在破茧而出时,必须经过一番痛苦的挣扎,身体中的体液才能流到翅膀上去,翅膀才能坚韧有力,才能支持它在空中飞翔。

一天,有个小孩子凑巧看到一棵小树上有一只茧在蠕动,好像有飞蛾要从里面破茧而出。小孩子觉得很好奇,于是他饶有兴趣地停下来,准备见识一下由蛹变飞蛾的过程。

但随着时间的一点点过去,飞蛾在茧里奋力挣扎,却一直不能挣脱茧的束缚,似乎再也不可能破茧而出了。小孩子变得不耐烦了,心想:我干脆帮它个忙吧。于是他就用一把小剪刀,把茧上的丝剪了一个小洞,好让飞蛾摆脱束缚容易一些。果然,不一会儿,飞蛾就从茧里很容易地爬了出来,但是它的身体非常臃肿,翅膀也异常猥琐,耷拉在身体两侧伸展不起来。

小孩子想看着飞蛾飞起来,但那只飞蛾却只是跌跌撞撞地爬着,怎么也飞不起来。又过了一会儿,它就死了。

没有经历痛苦洗礼的飞蛾,脆弱不堪。人生没有痛苦,就会不堪一击。正是因为有痛苦,所以成功才那么美丽动人;因为有灾患,所以欢乐才那么令人喜悦;因为有饥饿,所有佳肴才让人觉得那么甜美。正是因为有痛苦的存在,才能激发我们人生的力量,使我们的意志更加坚强。

瓜熟才能蒂落,水到才能渠成。和飞蛾一样,人的成长必须经历痛苦挣扎,直到双翅强壮后,才可以振翅高飞。

生活就像二锅头

著名笑星赵本山在小品《我想有个家》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人生就像一杯二锅头,酸甜苦辣别犯愁,往下咽。话很风趣,道理却也很实在。

没有饥饿的经历,你便不知道一粒米的可贵,不知道那些被太阳晒黑了皮肤的耕种者的可敬,当然更无从感受饿得头昏眼花或者伸手乞讨的可悲和可怕。终日打着饱嗝的人,除了需要一两根牙签剔剔牙齿,爱心和同情对他们来说,都是多余的东西。

没有受过寒流的抽打,你的血液里,你的骨骼中就不能孕育生长出抗争的细胞。你必然十分脆弱,容易发抖,容易胆寒,周身缺少足够的热流和火焰,靠什么温暖亲人冻僵的脸庞和双手。

没有品尝过寄人篱下的滋味,听不到风凉话,看不到冷脸,过多的奉承让你长出发育不全的性格,突然某一天,你背靠的大树倒了,你开始失宠,在坑坑洼洼的路上,你绝对不如别人那样行走自如。

每天,我们都可以心平气和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苦难和不如意。苦,可以折磨人,也可以锻炼人。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切地领悟人生;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加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更具有坚韧的品格和精神;吃一番苦,可以使我们对生活多一份感情,对他人多一份爱心,对弱者多一份怜悯。

另一种快乐

小男孩高兴地拿着一个大蛋卷冰淇淋,一边走一边吃,好不快活。突然,他不小心将整个可口的冰淇淋掉到了地上,散成一片。

男孩待在那里不知所措,甚至也哭不出来,只是睁大眼睛看着散了一地的冰淇淋。

这时一个云游和尚走过了,对小男孩说:“好吧,既然你遇到这么坏的遭遇,脱下鞋子,我给你说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和尚接着说:“用脚踩冰淇淋,看冰淇淋从你脚趾缝隙中冒出来。”

小男孩照着他的话做了。

和尚笑着说:“我敢打赌,这里没有一个孩子尝过脚踩冰淇淋的滋味。现在跑回家去,把有趣的经历告诉妈妈。”他还说:“要记住,不管遭遇什么,你总可以在其中找到乐趣。”

在漫漫旅途中,失意并不可怕。艰难是人生对你的另一种形式馈赠,坎坎坷坷也是对你意志的磨砺和考验。落英在晚春凋零,来年又是灿烂一片;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春天焕发出勃勃生机。这何尝不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水温够,茶自香

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来到普济寺,慕名寻到老僧释圆,沮丧地对老僧释圆说:“像我这样屡屡失意的人,活着也是苟且,有什么用呢?”

老僧释圆如入定般坐着,静静听着这位年轻人的叹息和絮叨,什么也不说,只是吩咐小和尚说:“施主远途而来,烧一壶温水送过来。”小和尚诺诺着去了。少顷,小和尚送来了一壶温水,老僧释圆抓了一把茶叶放进杯子里,然后用温水沏了,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微微一笑说:“施主,请用些茶。”年轻人俯首看看杯子,只见杯子里微微地袅出几缕水气,那些茶叶静静地浮着。年轻人不解地询问释圆说:“贵寺怎么用温水冲茶?”释圆微笑不语,只是示意年轻人:“施主请用茶吧。”年轻人只好端起杯子,轻轻呷了两口。释圆说:“请问施主,这茶可香?”

年轻人又呷了两口,细细品了又品,摇摇头说:“这是什么茶?一点茶香也没有呀。”释圆笑笑说:“这是闽浙名茶铁观音啊,怎么会没有茶香?”年轻人听说是上乘的铁观音,又忙端起杯子吹开浮着的茶叶呷两口,又再三细细品味,还是放下杯子肯定地说:“真的没有一丝茶香。”老僧释圆微微一笑,吩咐小和尚说:“再去膳房烧一壶沸水送过来。”小和尚又诺诺着去了。

少顷,便提来一壶壶嘴吱吱吐着浓浓白气的沸水进来,释圆起身,又取一个杯子,撮了把茶叶放进去,稍稍朝杯子里注了些沸水。放在年轻人面前的茶几上,年轻人俯首去看杯子里的茶,只见那些茶叶在杯子里上上下下地沉浮,随着茶叶的沉浮,一丝细微的清香便从杯子里溢出来。闻着那清清的茶香,年轻人禁不住欲去端那杯子,释圆微微一笑说:“施主稍候。”说着便提起水壶朝杯子里又注了一缕沸水。

年轻人再俯首看杯子,见那些茶叶上上下下沉沉浮浮得更嘈杂了。同时,一缕更醇更醉人的茶香袅袅地升腾出杯子,在禅房里轻轻地弥漫着。释圆如是地注了五次水,杯子终于满了,那绿绿的一杯茶水,沁得满屋津津生香。释圆笑着问道:“施主可知道同是铁观音,却为什么茶味迥异吗?”年轻人思忖说:“一杯用温水冲沏,一杯用沸水冲沏,用水不同吧。”

释圆笑笑说:“用水不同,则茶叶的沉浮就不同。温水沏茶,茶叶轻浮水上,怎会散发清香?沸水沏茶,反复几次,茶叶沉沉浮浮,最终释放出四季的风韵:既有春的幽静、夏的炽热,又有秋的丰盈和冬的清冽。世间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沉浮的茶呢?那些不经风雨的人,似如温水沏的茶叶,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活的芳香;而那些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人,恰似沸水冲沏的酽茶,他们在沧桑岁月里沉沉浮浮,于是才像沸水一次次冲沏的茶一样溢出了他们生命的清香啊!”年轻人若有所思,倍感惭愧。

人生如同一杯茶。我们何尝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而命运又何尝不是一壶温水或炽烈的沸水呢?茶叶因为沸水才释放了它们本身深蕴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的挫折和坎坷,才能留下我们人生的幽香……

成大事须吃苦耐劳

日本有位著名的禅师,他出道前曾在一位师门下甘愿做了20年的挑水僧。因此“挑水”就成了他的法号。

挑水禅师曾在几个著名禅院参禅学道,可谓饱读经书。遍参禅道——他所住持的禅院曾吸引了众多信徒,但这些人往往不能吃苦耐劳,半途而废者较多。挑水禅师对徒弟们非常失望,于是决定去四方云游。他解散了众弟子,只身一人行脚参学。此后几年,谁也没有见到过挑水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