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23156800000046

第46章 六朝唐文(6)

本文兼有骈文讲究对仗和赋体“铺采体物”的特点,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又没有隐晦凝滞、繁冗累赘的缺点,语言明白流畅,音调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且融情入景,情文并茂,确与那些专讲形式、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的骈文不可同日而语,为中唐的古文运动打开了道路。

■ 妙评

李华《吊古战场文》,本于庾信《哀江南赋》;韩愈《送穷文》,本于扬雄《逐贫赋》……

——宋·陈郁《藏一话腴》乙集卷上

通篇只是极写亭长口中“常覆三军”一语。所以“常覆三军”,因多事四夷故也。遂将秦汉至近代,上下数千百年,反反覆覆,写得愁惨悲哀,不堪再诵。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穷兵黩武至秦汉而极,隋唐之交,战争尤酷。篇中写其地、写其人、写其时、写沙场之惨毒、写家室之悲伤,哀音怨乱,几于声声有血矣。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八引张文一语

刘禹锡

作者名片

刘禹锡(772—842)

字号:字梦得

籍贯: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人

作品风格:简洁明快,风情俊爽,题材广阔,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与理趣;晚年作品婉转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个人简介:唐代中晚期文学家、哲学家,诗人,有“诗豪”之称。出身于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二十二岁中进士,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朗州、连州等地,任地方官二十余年,晚年被召回朝,官至太子宾客,故后世称为刘宾客。

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其《天论》反对有神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地位。与柳宗元一样,他在政治上受挫折,在文学上却取得巨大成就,享有盛名,并称“刘柳”。又曾与白居易相唱和,并称“刘白”。其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且善使事运典,托物寓意,抒写情怀,多有名篇传世。一些具有民歌风味的作品,又饶有韵致,后人传颂不已。现存诗800余首,词40余首,著有《刘梦得文集》。

■ 陋室铭(刘禹锡) ■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①。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②。可以调素琴,阅金经③。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④。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⑤。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①铭:古代文体的一种。陆机《文赋》:“铭博约而温润。”陋室:简陋的房子。德馨:品德美好。馨,能散布至远处的香气。

②鸿儒:大儒,博学者。白丁:白衣,即平民。这里指缺少文化的人。

③素琴:朴实无华的琴。素,无饰曰“素”。金经:古时用泥金书写佛经,后泛指佛经。

④丝竹:泛指音乐。丝,弦乐器。竹,管乐器。案牍:指官场文书。

⑤西蜀子云亭:扬雄字子云,成都人,故称“西蜀子云”。扬雄长于辞赋,在成都少城西南筑有扬雄宅,亦称草玄堂,即其著《太玄》之处。

【鉴赏】

这是一篇历来传诵的名作,构思新颖,表达精灵,巧妙运用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以反向立意的方式凸显陋室“不陋”。

文章以山水引起陋室,以仙龙引出主人,主人的馨德是全篇主题。“苔痕”二句描室中景,“谈笑”二句写室中人,调、阅、丝竹、案牍叙室中事。扯出诸葛庐、子云亭,为的是熔古铸今;引孔夫子“何陋”之言,还有潜藏未出的“君子居之”的一层意思包含其中,与开头“惟吾德馨”前后呼应。小小篇幅,无法不备,完美地表现了陋室主人志行高洁、安贫乐道的志趣,也反映了主人自命清高、孤芳自赏的思想。全文仅81字,短小精练,清新别致,极有特点。

■ 妙评

陋室之可铭,在德之馨,不在室之陋也。惟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之中,触目皆成佳趣。末以“何陋”结之,饶有逸韵。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七

小小短章无法不备。凡铭多自警,此却自得自夸,体格稍变。起以山水喻引,则来不突;末引古结,则去不尽;中间室中景、室中人、室中事、布置层次。末引“何陋”之言,隐藏“君子居之”四字在内,若全引便著迹,尤见其巧处。

——清·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卷三

杜 牧

作者名片

杜牧(803—852)

字号:字牧之

籍贯: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作品风格:诗作意境清新,风华流美而又豪健俊爽;散文以议论见长,气势纵横,指陈时弊,具有较强的现实性;文赋辞藻华美,气势宏大瑰丽。

个人简介:晚唐著名诗人。其祖父杜佑曾任唐德宗、顺宗、宪宗三朝宰相,到杜牧十岁时祖父去世,家道中落。二十六岁中进士,由于秉性刚直,不屑阿谀权贵,做了多年幕僚后,方担任黄州、池州等地刺史。晚年入朝,任过监察御史、司勋员外郎。故后世称“杜司勋”。杜牧处晚唐多事之秋,喜谈时政,主张修明政治,削平藩镇,收复河陇,安定边疆。他曾注《孙子兵法》,并多次上书陈述用兵方略,思想进步。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又有“樊川先生”“杜樊川”之称。

杜牧在晚唐诗坛与李商隐齐名,后人称“小李杜”。 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堪称名家。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晚唐诗歌的总的趋向是藻绘绮密,杜牧受时代风气影响,也有注重辞采的一面。这种重辞采的共同倾向和他个人“雄姿英发”的特色相结合,形成其诗风华流美而又神韵疏朗、气势豪宕而又精致婉约的独特风格。七绝尤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 阿房宫赋(杜牧) ■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①。覆压三百馀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②。各抱地势,钩心斗角③。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④。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⑤?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⑥。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⑦。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⑧。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⑨。一肌一容,尽态极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⑩。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取掠其人,倚叠如山{11}。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1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13}。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14}。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5}?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16}。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17}。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18}!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19}。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20}?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1}。

【注释】

①阿房(ē páng)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西安市阿房村。毕:灭亡。一:统一。蜀山兀:蜀中之山林中树木最盛,都被砍伐尽了。兀:山秃。

②廊腰:游廊的转折处。缦回:形容游廊曲折,如缦带回环萦绕。檐牙高啄:指飞檐尖耸,如群鸟争啄。

③各抱地势:谓或楼或阁,各因地势之高下倾斜而建,若相环抱。钩心斗角:谓各建筑向中心探聚,相互钩连;各建筑的檐角并出相接,重叠交错。

④囷囷(qūn):屈曲攒聚。蜂房:蜂窝。水涡:水流旋涡。以上皆是形容楼阁层叠稠密。落:院落,指一组建筑。

⑤“复道”二句:复道即阁道,楼阁之间的空中通道。霁:雨后初晴。复道似虹,未下雨何来虹?极言阁道之长之美。

⑥妃:皇帝之妾或太子、王之妻称妃。嫔(pín)、嫱(qiáng):宫中女官。媵(yìng):陪嫁女子。辇:帝王或皇后坐的车,这里是动词,乘辇。

⑦荧荧:光亮的样子。绿云:形容妃嫔宫女乌黑的头发。扰扰:纷乱的样子。

⑧渭流:渭水。涨腻:增添一层脂膏。椒兰:两种含有香气的植物。指香料。

⑨杳(yǎo):无影无踪。

⑩一:所有的,每一个。妍:姿容美丽。尽、极:非常,无以复加。缦立:久立。望幸:盼望皇帝到她那里去,得到皇帝的宠爱。

{11}收藏、经营、精英:指金玉珠宝。世:三十年为一世。人:民。因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故用“人”字。下文同。倚叠:堆积。

{12}其间:指阿房宫。

{13}鼎:宝鼎。古时传国宝器。铛:铁锅。石:石头。块:土块。砾:碎石子。逦迤(lǐ yí):绵延不断。意谓秦人把宝鼎当铁锅,美玉当石头,黄金当土块,珍珠当碎石,随地乱丢。

{14}纷奢:侈靡,奢侈。

{15}锱(zī)铢:古代重量单位。普通说法,铢为二十四分之一两。六铢为一锱。取之尽锱铢:谓秦统治者搜刮苛刻,一锱一铢都不给百姓留下。

{16}负:担负,承担。磷磷:形容钉头密排的样子。庾:露天谷仓。九土:即九州,指全国。呕哑(ōu yǎ):指管弦乐声。

{17}独夫:完全孤立的统治者,对暴君的贬称。这里指秦始皇。骄固:骄横顽固。

{18}戍卒叫:指陈涉、吴广在大泽乡号召起义。函谷举:指刘邦攻破函谷关,秦亡。 楚人一炬:指项羽焚烧秦宫室事。可怜:可惜。

{19}族秦:灭秦。族,作动词用,灭族,杀死合族的人。天下:指秦统治的天下人民。

{20}递三世:秦统一后只递传三代,即秦始皇、秦二世和秦王子婴。致万世:《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帝二十六年,统一之业成,更号为皇帝,诏曰:‘自今以来,除隘法,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

{21}不暇:来不及。鉴:鉴戒,引以为戒。

【鉴赏】

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作者通过对阿房宫从兴建到毁灭之过程的描写,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向唐朝统治者发出了警告,表现出忧国忧民、匡世济俗的情怀。

这篇赋在写作上很有特点:结构绵密,层次井然。前半部分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对建筑的描写。由远及近,由面到点,从全貌到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极尽渲染;二是对美女的形容。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三是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并且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后半部分议论秦朝由骄奢淫逸,横征暴敛而亡国,结尾点题,警戒后人。

文章波澜起伏,气势奔放,叙述简括,议论精辟。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形象鲜明是又一特点,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另外,骈韵与散句错落相间,时整齐时散闲,随意敷文,灵动而不呆滞,凝重而富有变化,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文章末尾的议论,可看做绝佳的政论,用思辨的语言,意味深长地道出历朝兴亡的道理,道理之深刻,概古而统今,瞻前而视后,具有永恒的光辉。

《阿房宫赋》在赋的演变史上有重要地位,作为唐朝文赋的代表作之一,它基本上采用散文形式,但又注意音节和句式的整齐对仗,使抒情、写景、议论无一不可,表达自如,对后来的赋体创作产生了很大影响。

■ 妙评

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唐·杜牧《上知己文章启》

《阿房宫赋》,赋也。前半篇造句犹是赋,后半篇议论俊发,醒人心目,自是一段好文字。赋文本体,恐不如此。以至宋朝诸人之赋,大抵皆用此格。

——元·祝尧《古赋辨体》

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很不平凡,请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兀有力,如泰山压顶。如果取消了这四个句子,直接以描绘开始,那不但使人觉得平板无力,对于这篇赋的意义也会有所损减。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过何等的匠心,才锤炼出这十二个字。

——臧克家《诗人之赋——读杜牧的〈阿房宫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