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23156800000071

第71章 明文(1)

宋 濂

作者名片

宋濂(1310—1381)

字号: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籍贯:浦江(今浙江义乌)人

个人简介:元末明初文学家。明朝立国,朝廷礼乐制度多为宋濂所制定,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刘基、高启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强调明道致用,宗经师古,取法唐宋,力主义理、事功、文辞三者统一。其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散文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各有特色。总的说来,他的文章风格具有密吻于道德规范的特征,同时也具有较高的语言修养和纯熟的技巧,所以能够成为明初文学风尚的典范。著作颇丰,计有《孝经新说》《周礼集说》《龙门子》(又名《诸子辩》)、《潜溪集》《萝山集》《浦阳人物记》《翰苑集》《芝园集》等,后合刻为《宋学士全集》七十五卷。

■ 送天台陈庭学序(宋濂) ■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滟滪之虞①。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②。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③。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

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释】

①栈道:过去陇蜀山道架木傍山以通行,谓之栈道。

②中书左司掾:中书省左司的职事人员,掾为长官属员的称呼。照磨:官府的中层官吏,掌管磨勘事宜。

③诸葛武侯:即诸葛亮的爵称。

④京师:今南京市,明洪武元年建都。

⑤颜回、原宪:孔子的徒弟,他两人都家境贫寒而好学,成为儒家的大贤。

【鉴赏】

本文是一篇赠序,借送别论诗文创作。文中有对巴山蜀水的描写,但重在通过写陈庭学饱览山水而因之“其诗益工”,来突出山水对人情操的陶冶,从而指出应该去寻求山水之外更高的东西,即孔学儒道。最后一段意味深长,勉励陈庭学辞归以后,像颜回、原宪那样“坐守陋室”,修身养性,其殷勤期望之情溢于言表。

■ 阅江楼记(宋濂) ■

金陵为帝王之州①。自六朝迄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②。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③。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④。

京城之西北有狮子山,自卢龙蜿蜒而来。长江如虹贯,蟠绕其下。上以其地雄胜,诏建楼于巅,与民同游观之乐,遂锡嘉名为“阅江”云。登览之顷,万象森列,千载之秘,一旦轩露。岂非天造地设,以俟大一统之君,而开千万世之伟观者欤?当风日清美,法驾幸临,升其崇椒,凭阑遥瞩,必悠然而动遐思⑤。见江汉之朝宗,诸侯之述职,城池之高深,关阨之严固,必曰⑥:“此朕栉风沐雨,战胜攻取之所致也。中夏之广,益思有以保之。”见波涛之浩荡,风帆之上下,番舶接迹而来庭,蛮琛联肩而入贡,必曰:“此朕德绥威服,覃及内外之所及也⑦。四陲之远,益思有以柔之。”见两岸之间,四郊之上,耕人有炙肤皲足之烦,农女有捋桑行馌之勤,必曰:“此朕拔诸水火,而登于衽席者也⑧。万方之民,益思有以安之。”触类而思,不一而足。臣知斯楼之建,皇上所以发舒精神,因物兴感,无不寓其致治之思,奚止阅夫长江而已哉!

彼临春、结绮,非不华矣;齐云、落星,非不高矣⑨。不过乐管弦之淫响,藏燕赵之艳姬,不旋踵间而感慨系之,臣不知其为何说也⑩。虽然,长江发源岷山,委蛇七千馀里而入海,白涌碧翻,六朝之时,往往倚之为天堑{11}。今则南北一家,视为安流,无所事乎战争矣。然则果谁之力欤?逢掖之士,有登斯楼而阅斯江者,当思圣德如天,荡荡难名,与神禹疏凿之功同一罔极,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12}?

臣不敏,奉旨撰记。欲上推宵旰图治之功者,勒诸贞珉{13}。他若留连光景之辞,皆略而不陈,惧亵也。

【注释】

①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南朝谢朓《鼓吹曲·入朝曲》中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句。

②六朝:三国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因都相继在今南京市建都,故称。

③定鼎:旧传禹铸九鼎,以象九州,从商至周,都把它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故称定立国都为“定鼎”。

④存神:存养精神。穆清:太平祥和。此二句是说:致国以太平祥和,与天同存。豫、游:“豫游”本为一词,指娱乐巡游。

⑤法驾:原为天子车驾的一种,此处代指明太祖。崇椒:高高的山顶。

⑥朝宗:比喻小水流注大水。《尚书·禹贡》:“江汉朝宗于海。”此处喻诸侯归于天子。

⑦蛮琛(chēn):少数民族出产的珍宝。联肩:形容接连不断。德绥威服:谓以恩德安抚,以武力征服。覃(tán)及:遍及。

⑧炙(zhì)肤皲(jūn)足:皮肤晒焦,足部冻裂,形容农民劳作的辛苦。捋(jǚ)桑行馌(yè):采集桑叶,送饭到田头,形容农家妇女的辛苦。登于衽(rèn)席:谓使之过上太平安居的生活。

⑨临春、结绮:南朝陈后主曾建临春、结绮、望仙三阁,皆以沉檀香木为材,饰以金玉珠翠,其瑰丽奢华,亘古未闻。齐云、落星:皆为古楼名。

⑩不旋踵:不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11}委蛇(wēi yí):形容绵延曲折貌。天堑:天然的壕沟,谓其险要可以隔绝交通。

{12}逢掖:原指宽大的衣袖,后代指儒学之士。

{13}宵旰(gàn):宵衣旰食的省称。谓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常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勒:雕刻。贞珉(mín):对石刻碑铭的美称。此句意为,把明太祖勤于政事、励精图治的功绩刻在石碑上。

【鉴赏】

本文是作者奉朱元璋的旨意而写作的一篇景物记。名为游记,实乃颂君主之情、歌君主之德。然透过颂君的字面,我们还可咀嚼出作者隐含于其中的讽谏之意,表现了作者为国政着想的政治襟怀。

文章第一部分介绍了阅江楼的位置及地形情况,但没有开门见山地写阅江楼,而是欲扬先抑,先从大处着手,写金陵城;但又不是写金陵景色,而是从历史着笔,以历史与今天作一对比,歌颂了君主的伟大。而为了表现文章所言并非泛泛颂君之词,便又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描述君主的功绩,这就使歌颂的对象成为了立体的完美形象。

第二部分则是以议论为主。为使大段的议论不致单调,作者则设计了不同的发论主体,使之活泼起来。为壮大文势,文章连用了三个排比句,由所见发所思,真可谓“天地万物皆递开辟于其笔端”。值得一提的是,其议论也是作者身为朝廷重臣对君主提出的讽谏,只是表达得很艺术而已。在适当的议论之后,很自然地又把话头引归到阅江楼上,紧紧扣住“楼”字做文章,连用两个对比,之后顺势提出“然则果谁之力欤”这一句问得有力,也问得巧妙,既总结了上文,又开启了下文,读到这,“忠君报上之心,其有不油然而兴耶”!由此,作者的目的也就圆满地实现了,文章也即戛然而收,以简单介绍写此文的原因作为结尾。

本文的最大特色即气势恢弘,写的是壮观之景,抒的是壮盛之情,自始至终都透出一种不同凡响的神韵。本篇的血脉是“颂君”,写景、议论,无不紧扣这一点,巧妙结合,穿插自然,故而使全文异常紧凑。当然,语言的简洁精当也是本文得以成功的另一重要原因。

■ 妙评

记为楼作,自主极言楼之壮丽,及楼所见景物之佳,文偏只一两笔点缀,而所谓一二笔者,又皆撇笔,如此腾空破浪而行,真是奇观。然记事文字略题面而详题意,前贤已有为之者矣。如范文正《严先生祠堂记》等,况承君命作记,更较与别人言不同,故通体以规讽为主,前以与民同游观之乐,引起中间痛发安不忘危之意,入后收来过,反复慨叹而兼勉,末仍归到规讽君上作结妙,能处处与阅江楼有关合,不可移置他题上去,波澜壮阔,步骤从容,结构精严,词旨恺切,昔人评云:“驾宋轶唐,不愧一代文臣领袖。”良不诬也。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刘 基

作者名片

刘基(1311—1375)

字号:字伯温,号郁离子,谥文成

籍贯:处州青田(今浙江属县)人

个人简介: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通经史、晓天文、精兵法。以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开创明朝并尽力保持国家安定而驰名天下,被后人比作为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明洪武三年封诚意伯,人们又称他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被追赠太师,谥文成,后人又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在文学史上,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在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文学等方面皆有很深造诣,主要著作有:《郁离子》《覆瓿集》《写情集》《犁眉公集》《春秋明经》等,均收录于《诚意伯文集》;还有些是后人托名附会的作品,如《百战奇略》《时务十八策》《火龙神器阵法》等。

■ 司马季主论卜(刘基) ■

东陵侯既废,过司马季主而卜焉①。

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池,闷极则达,热极则风,壅极则通。一冬一春,靡屈不伸;一起一伏,无往不复。仆窃有疑,愿爱教焉。”季主曰:“若是,则君侯已喻之矣,又何卜为?”东陵侯曰:“仆未究其奥也,愿先生卒教之”。

季主乃言曰:“呜呼!天道何亲?惟德之亲。鬼神何灵?因人而灵。夫蓍,枯草也;龟,枯骨也,物也。人,灵于物者也,何不自听,而听于物乎?且君候何不思昔者也?有昔者必有今日。是故碎瓦颓垣,昔日之歌楼舞馆也;荒榛断梗,昔日之琼蕤玉树也②;露蚕风蝉,昔日之凤笙龙笛也;鬼磷萤火,昔日之金缸华烛也;秋荼春荠,昔日之象白驼峰也;丹枫白荻,昔日之蜀锦齐纨也。昔日之所无,今日有之不为过;昔日之所有,今日无之不为不足。是故一昼一夜,华开者谢;一春一秋,物故者新。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高丘之下,必有浚谷。君侯亦知之矣,何以卜为?”

【注释】

①东陵侯:邵平在秦时封东陵侯,秦灭后为平民,卖瓜为生。司马季主:汉朝的善于占卜的人。

②琼蕤:美玉制成的草木景物。

【鉴赏】

本文选自《郁离子》。文中采用对话的形式,假借东陵侯与司马季主的问答,表达了作者对人事、天道、鬼神的看法;着重阐述了物极必反,即事物无不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的辩证观点,指出有盛必有衰的道理,劝戒世人不要盲目追求功名富贵,在思想上有较大进步性。文章先抑后扬,议论、抒情结合得恰到好处。

■ 卖柑者言(刘基) ■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溃,出之烨然,玉质而金色①。剖其中,乾若败絮②。予怪而问之曰:“若所市于人者,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③?将衒外以惑愚瞽乎④?甚矣哉!为欺也!”

卖者笑曰:“吾业是有年矣,吾赖是以食吾躯。吾售之,人取之,未闻有言,而独不足子所乎?世之为欺者不寡矣,而独我也乎?吾子未之思也!今夫佩虎符、坐皋比者,洸洸乎干城之具也,果能授孙、吴之略耶⑤?峨大冠、拖长绅者,昂昂乎庙堂之器也,果能建伊、皋之业耶⑥?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法斁而不知理,坐縻廪粟而不知耻⑦。观其坐高堂,骑大马,醉醇醴,而饫肥鲜者,孰不巍巍乎可畏、赫赫乎可象也⑧?又何往而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也哉!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

予默然无应。退而思其言,类东方生滑稽之流⑨。岂其忿世嫉邪者耶?而托于柑以讽耶?

【注释】

①涉:经历。烨(yè)然:形容很光亮。玉质而金色:质地如玉般润泽,颜色像金子般鲜亮。

②败絮:破烂的棉絮。

③笾(biān)豆:古时祭祀用的器皿。

④衒(xuàn):夸耀。外:指柑的外表。愚瞽:傻子和瞎子。

⑤皋比(gāo pí):虎皮。此处代指武将的坐席。洸洸(guāng guāng)乎:很威武的样子。干城之具:干,盾牌;城,城墙。比喻为捍卫国家的将才。

⑥峨大冠:戴着大冠。峨,高高的样子,此处用为动词。

⑦困:物资贫乏。《尚书大传》:“居则无食谓之困。”斁(dù):败坏。理:整治。坐縻:白白浪费,徒然耗费。

⑧醇醴:味道醇厚的美酒。饫(yù):饱食。肥鲜:代指美味佳肴。

⑨东方生:东方朔,字曼倩,汉武帝时官太中大夫,常以滑稽诙谐之言进行讽谏。滑(gū)稽:诙谐机智。

【鉴赏】

这是一篇著名的寓言体讽刺小品文,作者以辛辣的笔调,深刻地揭露了一些官僚欺世盗名、腐朽昏庸的本质。

全文开头的记事,笔墨洗练,可说是全文的引子。此段突出一个“欺”字,乃全文的核心,也是贯串始终的主线,看似不经意地提出,实则是精心设计的。正是这个文眼,才引起卖柑者大段的深刻的议论。

第二部分是全文的重点,通过卖柑人之口,剥下那些达官绅士的画皮,暴露了他们欺世盗名的真相。文章构思精妙,“卖者笑曰”一个“笑”字用得可谓绝矣,其回答也是巧妙之极。为了证实自己的论点,卖柑者以排比句式,历数了行“大欺”之人。且为了更淋漓尽致地宣泄自己愤世嫉俗之情感,文章又用两个反问句进行反复揭露。如此一来,我们更能深深体味到卖柑者“今子是之不察,而以察吾柑”一句指责得有理,批评得有力。

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作者没有写自己如何慷慨激昂地响应卖柑者之言,却“退而思其言”,使文章形成一种跌宕美,也表明作者在深思熟虑之中品味其言的真谛所在,承认其言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本文形式活泼,面对如此严重的社会问题,却通过生活中卖柑和买柑这样一件小事引起,再以买卖双方一问一答,由表及里,把问题逐步引向深入,不仅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且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此外。文章摹物写人都能做到形象鲜明,柑子、小商贩、满朝文武官员昏聩无能的丑相一一呼之欲出。又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精彩纷呈。对比、反诘、排比的巧妙运用,使得文章虽短但气势壮阔,言语不多却说理充分,为文章增色不少。而“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语,也因脍炙人口而至今流传。

■ 妙评

以么么题发大议论,刘学士盖有慨于缙绅先生无不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故设为卖柑之诉,以抒写其意。玩其文识见俊卓,调度闲雅,且浑厚深沉,不露骨,不伤痕,可垂不朽业,官者宜写一通置座侧。

——清·过珙《古文评注》卷十

方孝孺

作者名片

方孝孺(1357—1402)

字号: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世称“正学先生”

籍贯:明初宁海(今属浙江)人

个人简介:明代大臣、著名学者、散文家。洪武年间任汉中府教授,建文帝即位后,任翰林侍讲学士。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入南京后,命他起草即位诏书,不从,孤忠赴难而受车裂之极刑,被诛十族。

方孝孺主张作文要“神会于心”,反对摹拟剽窃,其文风格豪放雄健。其散文常以物喻理,直抒胸臆,文笔畅达,言简意明,为时人所传诵。其著作今存《逊志斋集》及《方正学先生集》等。

■ 深虑论(方孝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