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古文观止鉴赏大全集(超值金版)
23156800000008

第8章 周文(2)

细品共王四问,由远及近,由隐而显,一步一步露出本意。第一问“怨我乎”,不过是稍作试探而已;当得到“谁敢怨”的回答后,便急不可耐地提出第二问“德我乎”,其兴奋、期待之情溢于言表,岂料听到的却是“谁敢德”的否定回答;第三问更毫不遮掩地提出“何以报我”,可等来的竟是“不知所报”的断然拒绝;都这样了,共王还不死心,继续追逼“必告不穀”,一个“必”字,穷形尽相地揭露出共王非要得到知罃的答案不可、不见黄河心不死的态度。

而知罃的四次答话,也是妙语如珠,一一撇开私人恩怨:第一次检讨自己被俘是力不胜任,对楚谈不上有何怨恨;第二次申述交换俘虏是两国之公事,用不着答谢谁;第三次从前两次顺理成章地推出,一口回绝对楚应有所报答;第四次则是共王逼出,借机表明自己回国如不被处死,有朝一日与楚交战,则为晋竭尽死力,不避险阻,做一个无愧于国家的人。这样的回答当然出乎共王的意料,不觉流露出“晋未可与争”的悲叹!知罃身虽仍为俘虏,却始终不忘晋臣身份,应答句句得体,针锋相对,不亢不卑,既不失个人尊严,又维护了国家利益,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其忠君爱国的高尚精神以及机智从容、善于应对的过人才干。

全篇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层次分明,结构完整,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语言简练而富有文彩。

■ 妙评

“荀首佐中军”五字是通篇眼目,楚子若不为此未必肯归知罃,知罃若不为此未必敢这般对。重为之礼而归之,非荀首佐中军之故不致此。

每一答紧与问意相对,却又与问意相违,字字跳脱。

——清·余诚《古文释义新编》卷二

此是辞令中极有机锋文字。凡四番问答,前三番答得极冷、极淡、极浑沦含蓄;后一番答得极热、极浓、极慷慨激昂。读之增长气概,懦夫为之变色,壮夫为之起舞,真绝世奇文。

——清·李骏岩《左传快读》卷九

前此含蓄不露,原非深险,后此坦白直说,本非唐突。朴朴实实,磊落光明,是英雄语,却是道学语。文如九曲之珠,一线穿成,婆娑爱玩,不忍释手。如遇佳山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游览不尽也。

——清·周大璋《左传翼》卷十六

■ 吕相绝秦(选自《左传·成公十三年》) ■

晋侯使吕相绝秦,曰:“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戮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①。天祸晋国,文公如齐,惠公如秦。无禄,献公即世②。穆公不忘旧德,俾我惠公用能奉祀于晋③。又不能成大勋,而为韩之师。亦悔于厥心,用集我文公,是穆之成也④。

“文公躬擐甲胄,跋履山川,逾越险阻,征东之诸侯,虞、夏、商、周之胤而朝诸秦,则亦既报旧德矣⑤。郑人怒君之疆场,我文公帅诸侯及秦围郑⑥。秦大夫不询于我寡君,擅及郑盟。诸侯疾之,将致命于秦。文公恐惧,绥靖诸侯⑦。秦师克还无害,则是我有大造于西也。

“无禄,文公即世,穆不为吊,蔑死我君,寡我襄公,迭我殽地,奸绝我好,伐我保城,殄灭我费滑,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⑧。我襄公未忘君之旧勋,而惧社稷之陨,是以有殽之师。犹愿赦罪于穆公,穆公弗听,而即楚谋我⑨。天诱其衷,成王陨命,穆公是以不克逞志于我⑩。

“穆、襄即世,康、灵即位。康公,我之自出,又欲阙剪我公室,倾覆我社稷,帅我蟊贼,以来荡摇我边疆,我是以有令狐之役{11}。康犹不悛,入我河曲,伐我涑川,俘我王官,剪我羁马,我是以有河曲之战{12}。东道之不通,则是康公绝我好也。

“及君之嗣也,我君景公引领西望,曰:‘庶抚我乎?’君亦不惠称盟{13}。利吾有狄难,入我河县,焚我箕、郜,芟夷我农功,虔刘我边陲,我是以有辅氏之聚{14}。君亦悔祸之延,而欲徼福于先君献、穆,使伯车来,命我景公曰:‘吾与女同好弃恶,复修旧德,以追念前勋。’言誓未就,景公即世。我寡君是以有令狐之会。君又不祥,背弃盟誓。白狄及君同州,君之仇雠,而我之昏姻也。君来赐命曰:‘吾与女伐狄。’寡君不敢顾昏姻,畏君之威,而受命於使。君有二心於狄,曰:‘晋将伐女。’狄应且憎,是用告我。楚人恶君之二三其德也,亦来告我曰{15}:‘秦背令狐之盟,而来求盟于我,昭告昊天上帝、秦三公、楚三王曰:“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16}。”不穀恶其无成德,是用宣之,以惩不一。’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17}。寡人帅以听命,惟好是求。君若惠顾诸侯,矜哀寡人而赐之盟,则寡人之愿也{18}。其承宁诸侯以退,岂敢徼乱?君若不施大惠,寡人不佞,其不能以诸侯退矣。敢尽布之执事,俾执事实图利之{19}!”

【注释】

①逮:及,至。戮力:协力。申之:加上。重再加上。昏姻:婚姻。昏,同“婚”。

②无禄:不幸的是。即世:去世。

③俾(bì):使。奉祀:奉祀宗庙,即继位。

④阙:其。成:成全。

⑤躬:亲自。擐(huàn):贯,穿。甲胄:铠甲、头盔。跋履:跋涉。

⑥怒君之疆场(yì):侵犯秦边境。怒:侵犯。场:界。

⑦绥靖:安定。

⑧不吊:不吊丧。蔑死:蔑视我们死去的君主。寡:少,轻视。迭(yì):同“轶”,袭击。奸绝:侵犯、灭绝。我好:即与我友好的国家。此与下“同盟”都指郑国。保城:边邑小城称“保”。殄(tiǎn)灭:灭绝。兄弟:晋、郑、滑三国君主都为姬姓,故有此说。

⑨赦罪于:得到……赦罪。此句意为晋还向秦求和,希望穆公能开罪。即楚谋我:据《左传)载,殽之战后,秦即释楚囚斗克,以与楚成王媾和,并谋划攻晋。

⑩天诱其衷:习语,意为“天命在我”。陨命:即死。逞志:满足野心。

{11}阙翦:损害。蝥(máo)贼:吃庄稼的害虫,比喻公子雍。鲁文公七年,秦康公纳公子雍于晋。按:实际乃因晋欲立公子雍,遣人至秦迎之,后因晋国内形势变化又以武力拒之,败秦师于令狐,错应在晋而不在秦。

{12}悛(quān):悔改。涑(sù)川:涑水,在山西省西南部。俘王官:指掠取王官人民。

{13}君:指秦桓公。引领:伸长颈脖,表示企望。庶:庶几,大概。不惠称盟:不肯施恩而同晋盟会。称,举行。

{14}利:以……为利。狄难:《左传》载鲁宣公十五年晋伐赤狄,秦趁机出兵伐晋,晋败秦师于辅氏,即后文“辅氏之聚”。芟(shān)夷:割取。农功:指庄稼。虔刘:屠杀。聚:聚众,指战争。

{15}二三其德:三心二意,反覆无常。

{16}昊(hào)天:上天。

{17}昵就:亲近。

{18}矜哀:怜悯。

{19}敢:冒昧。尽布:全部告诉。执事:管事者,此实际指秦君。图利:指权衡利弊。

【鉴赏】

秦、晋毗邻,自殽之战以后,一直不和,且双方成见愈来愈深。晋深感与楚争霸往往受到秦的掣肘,曾屡次力图与秦修好,以减少西边干扰,全力对楚,但始终未能如愿。

鲁宣公元年(公元前606年),晋主动向秦求和,遭到秦拒绝,次年还伐晋边境焦邑,其后两国关系更加恶化。成公九年(公元前582年),秦联合白狄攻晋。十年,晋景公死,厉公即位。十三年,晋厉公原定与秦桓公于令狐盟会。晋君先至,秦君临时改变了主意,违反盟约,后又召狄和楚,计划引导他们伐晋。由此,晋改变了主意,决定要给秦以教训。第二年四月,晋、楚、宋结盟,晋遂统率诸侯军队准备进攻秦国,并派吕相为使,去秦国宣读绝交书,实际上就是宣战,五月便爆发了麻隧之战。

这篇绝交辞令采用编年史方式,按照秦晋两国君主更替分为三个时期加以叙述,一一罗列两国自晋献公、秦穆公至当今约八十年的邦交历史:秦穆公、晋献公、晋惠公、晋文公为第一时期,首先从秦晋盟誓、结为婚姻之好,至秦穆公立晋惠公,两国关系进一步发展;但随之秦发动侵晋的韩原之战,关系稍稍恶化;后因秦穆公自己懊恨,重新援立晋文公,又趋于缓和;晋文公不忘秦大德,一再为秦排纷解难,不仅已报秦“旧德”,而且还有“大造”于秦,可是穆公竟不念旧好,趁晋有丧事而出兵威胁,晋不得已才有殽之战。其后晋请和,而穆公不许,又暗中联合楚阴谋攻晋。

秦康公、晋灵公是第二时期,殽之战后,由于康公一再企图“荡摇我边疆”,晋为了自卫,先后爆发了令狐、河曲两次战役。秦、晋关系更加恶化,而责任全在康公。

到秦桓公与晋景公,则是第三个时期了,晋本翘首以待与秦改善关系,岂知秦却毫无诚意,反而一再挑起事端,骚扰晋国边境。晋灵公即位后,与秦约定在令狐会盟,桓公又失信背约。

吕相摆出审判的架势,将秦置于被审地位,一件件数落秦的不是。而所述两国之间的外交往来、矛盾摩擦以及大小战事,无不真假掺杂,虚实相混,桩桩件件都有历史的影子,而又往往经过了歪曲、篡改或夸大,甚至强词夺理,文过饰非,把好事全记在晋的名下,一切过失罪责则全推给秦,极力斥秦反覆无常、背信弃义,而晋却是负屈退让、顾全大局。

一般说来,外交辞令大多辞气委婉,叙述曲折,不卑不亢,于婉曲之中显示出锋芒。但本文却是一篇精心构造的辞令,实中藏虚,虚中有实,一反常调,词锋犀利,振振有理,穷追猛攻,不容置辩,气势充沛,雄辩酣畅,处处显示出咄咄逼人的力量,故意以此来激怒秦,而且篇末还虚情假意地表示与秦有结盟的意愿,其实质不过是要把挑起战争的责任推给秦而已。

综观全文,结构纵横开阔,语言雄辩凌厉,尽管吕相的问罪有许多片面夸大甚至矫枉之处,但洋洋洒洒,文采飞扬,淋漓痛快,使人感觉问罪有理、绝秦有名,辞挟风霜,理直气壮,确如章炳麟所说:“《吕相绝秦书》,雄诈狙诈,实是战国游说之士的捭阖之辞。”可谓启战国时代纵横策士之风。

■ 妙评

述己之功,过为崇护;数秦之罪,曲加诋诬。特其旁引曲证,错落纵横,如万马奔驰而不失衔勒,三军决骤而各中纪律。一阖一辟,乍放乍收,是左氏文之绝奇而正者。

——清·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二

三截文字千余言,而自己全不露半个“绝”字,却字字是“绝”。虽数罪多诬,而辞令极妙。

——清·李骏岩《左传快读》卷十

波澜腾踔,如海如潮。四十三“我”字,幻化万状,其气之沉郁、骨之耸秀、章法之浑成,句法之顿挫浏漓,有目共见。非有奥赜难窥,而自觉深奇逼人如龙虎,不可狎视,童而习之,而能造其域者谁乎?

虽是妙文,却非词命上品。以其言多诬,未可服秦。而围郑一案,秦之大罪,反说得不甚警切,故较他命为逊。魏叔子先生亦曾发之,不可不辨。

——清·王源《左传评》卷五

■ 驹支不屈于晋(选自《左传·襄公十四年》) ■

会于向,将执戎子驹支①。范宣子亲数诸朝②。曰:“来,姜戎氏!昔秦人迫逐乃祖吾离于瓜州,乃祖吾离被苫盖,蒙荆棘,以来归我先君③。我先君惠公有不腆之田,与女剖分而食之④。今诸侯之事我寡君不如昔者,盖言语漏泄,则职女之由。诘朝之事,尔无与焉⑤!与,将执女!”

对曰:“昔秦人负恃其众,贪于土地,逐我诸戎。惠公蠲其大德,谓我诸戎,是四岳之裔胄也,毋是翦弃⑥。赐我南鄙之田,狐狸所居,豺狼所嗥。我诸戎除翦其荆棘,驱其狐狸豺狼,以为先君不侵不叛之臣,至于今不贰。昔文公与秦伐郑,秦人窃与郑盟而舍戍焉,于是乎有殽之师。晋御其上,戎亢其下,秦师不复,我诸戎实然⑦。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踣之,戎何以不免⑧?自是以来,晋之百役,与我诸戎相继于时,以从执政,犹殽志也,岂敢离逷⑨?今官之师旅,无乃实有所阙,以携诸侯,而罪我诸戎!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不与于会,亦无瞢焉⑩!”赋《青蝇》而退{11}。

宣子辞焉,使即事于会,成恺悌也{12}。

【注释】

①驹支:姜戎族的首领戎子之名。戎君为子爵,故又称“戎子”。会于向:晋会诸侯于向。执,拘捕。

②数:责备。朝:会盟所设之朝位。

③吾离:驹支的祖父。被:披。苫盖(shān hé):用茅草编的遮身物。蒙荆棘:戴荆棘编的帽子。蒙,即戴。

④不腆(tiǎn):不丰,不多。剖分:平分。食之:给他食物。

⑤诘(jié)朝:明晨。事:指会盟。尔无与焉:你不要参加了。

⑥蠲(juān):明,显示。四岳:尧舜时四方部落首领,姜姓。裔胄:后代。毋:勿。翦弃:抛弃,驱逐。

⑦其上、其下:指殽山上下。亢:同“抗”,阻击。不复:不回,指秦师全军覆没,盂明、西乞、白乙丙秦国三帅全被俘。实然:实使之如此。

⑧角:执其角,即“御上”。掎(jǐ):拉,牵制,即“亢下”。踣(bó)之:使之倒下。踣,同“仆”。何以:凭什么。

⑨是:此,指殽之役。百役:多次战役。相继于时:是说以时供役无间断。犹殽志:就如殽之战一样其心不二。离逷(tì):疏远,指二心。逷,同“逖”,远。

⑩瞢(méng):闷,羞愧。

{11}赋:诵。青蝇:《诗·小雅·甫田之什》篇名。中有“岂弟君子,无信谗言”之句。

{12}辞焉:向他谢罪。即事:就事,指参加诸侯会盟。成恺(kǎi)悌:指范宣子想因此成就恺悌君子的美名。恺悌,和乐平易。

【鉴赏】

姜戎是我国古代西北少数民族之一,春秋时为晋国附庸。驹支是当时姜戎的首领。在一次诸侯的盟会上,晋国怀疑驹支泄露秘密,晋大夫范宣子盛气凌人地责备驹支,要取消其与会的资格。驹支不惧不怒、依事驳斥,最终以理折服了范宣子,使其改正错误,赔礼道歉,重修旧好。

一开始,范宣子即仗着晋国的强大以及晋国先人曾有恩于姜戎,对戎子驹支来势汹汹,将晋霸主地位的削弱归罪于驹支,不许驹支参加盟约活动,语气盛气凌人,不容申辩。然戎子驹支针锋相对,据理力争,逐层辩驳。先说晋所赏赐的土地本是荒芜不毛之地,不足以称大恩大德。其次申述姜戎帮助晋国在殽地全歼秦军,可以说已经报恩了,此后更是鞍前马后,多方效劳,从无二心。最后暗示晋国之所以众叛亲离,乃是他们自己一手造成的,与姜戎无关。全部辩辞语气委婉而正气凛然,使范宣子不得不服。

全文侧重以言论记叙事件、刻画人物,结构较为单纯,而言辞却颇为精彩。驹支的沉着应对、据理力争,范宣子的盛气凌人、知过即改,都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翩翩跃然纸上,给人留下了深刻隽永的印象。

■ 妙评

宣子责驹支之言,怒气相陵,骤不可犯。

驹支逐句辩驳,辞婉理直,宣子一团兴致,为之索然。真辞令能品。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二

此又一首绝妙辞令文字也。宣子亲数只是两层,先说晋恩,次说戎罪。驹支前后语语对针,中间重写一段有功无过处,字字精神。似此辞令,何地无才?

——清·冯李骅、陆浩《左绣》卷十七

■ 祁奚请免叔向(选自《左传·襄公二十一年》) ■

栾盈出奔楚。宣子杀羊舌虎,囚叔向①。人谓叔向曰:“子离于罪,其为不知乎②?”叔向曰:“与其死亡,若何?《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知也③!”

乐王鲋见叔向曰:“吾为子请④。”叔向弗应,出,不拜。其人皆咎叔向。叔向曰:“必祁大夫。”室老闻之曰:“乐王鲋言于君,无不行。求赦吾子,吾子不许。祁大夫所不能也,而曰必由之,何也?”叔向曰:“乐王鲋,从君者也,何能行⑤?祁大夫,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其独遗我乎⑥?《诗》曰:‘有觉德行,四国顺之。’夫子,觉者也⑦。”

晋侯问叔向之罪于乐王鲋,对曰:“不弃其亲,其有焉⑧?”

于是祁奚老矣,闻之,乘驲而见宣子⑨,曰:“《诗》曰:‘惠我无疆,子孙保之。’《书》曰:‘圣有谟勋,明征定保⑩。’夫谋而鲜过,惠训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11}。犹将十世宥之,以劝能者{12}。今壹不免其身,以弃社稷,不亦惑乎?鲧殛而禹兴,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无怨色{13}。管、蔡为戮,周公右王。若之何其以虎也弃社稷{14}?子为善,谁敢不勉,多杀何为?”

宣子说,与之乘,以言诸公而免之。不见叔向而归,叔向亦不告免焉而朝{15}。

【注释】

①宣子:范宣子,为栾盈外祖。羊舌虎:栾盈同党。叔向:羊舌虎之兄,叫羊舌肸(xī)。

②离:同“罹”,遭遇。

③死亡:杀死,逃亡。栾盈之祸,其本人出逃,羊舌虎等十人被杀,叔向等三人被囚。这句是指自己比死去和逃亡的人强多了。优哉游哉:闲暇自得的样子。聊:姑且。卒岁:终岁。

④乐王鲋(fǔ):晋大夫,又称乐桓子。吾为子请:我替你请求免罪。

⑤从君者:曲意顺从君主的人。

⑥“祁大夫”二句:祁奚曾举荐过仇人解狐、儿子祁任。遗: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