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错了,老师可以批评。那么,老师错了,学生一般不会批评老师。但是,老师为什么不能主动向学生道歉呢?在人格上、尊严上、情感上、思想上,师生应该是平等的。
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这么说过:当你在选择学生的同时,学生也在选择你;当你想看到学生一张张灿烂笑脸的时候,你首先要给学生笑脸;当你想得到预期教育效果的时候,你应该给予学生最好的教育方法。学生是老师最佳的“镜子”,而“镜子”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在教育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正视“镜子”的真诚与公正。
17不能让他永远倒数第一
教师只有有了对学生心灵的尊重,才会具备明察秋毫的教育敏感、情不自禁的教育本能和化险为夷的教育智慧。这时,教师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时机”将随处可见,而且教师所期待的“最佳教育效果”常常不期而至。
从教十几年来,康老师工作认真,教学成绩显著,是领导和同志们公认的好教师,说实话,康老师自己也认为自己是一个不错的老师。可是,一个学生的一句话,使康老师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
学校进行数学检测,康老师与往常一样,讲了考试的重要性之后,学生开始认真答题。过了一半时间,康老师开始巡视学生的答题情况,大部分学生完成了答题。可是,他突然发现,王小刚的试卷几乎没有答,试卷上大大地写着“不会做”三个字。康老师很生气,拿起试卷问:“为什么连计算题都不做?”
王小刚满不在乎地看了老师一眼,有气无力地说:“反正我也是倒数第一,做不做一个样。”
康老师听了,心像被针扎一样痛。他想起来了,是他在上次总结考试成绩时伤了王小刚的心。王小刚的数学成绩一直不好,每次考试都在后几名。那一次王小刚又是倒数第一,康老师没有考虑就随口说:“看来你总是倒数第一呀!”康老师意识到自己的教育出了问题,如果不想法挽救自己的失误,这个学生就永远对数学没兴趣。
下课后,康老师让王小刚到办公室,然后请他坐下,王小刚不敢坐。康老师笑着对他说:“咱们谈谈心,不要那么严肃,坐吧。”王小刚这才坐下。康老师首先说:“小刚同学,今天,老师正式向你道歉,你接受吗?”
王小刚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要道歉,问:“老师,我怎么能让您道歉呢?再说您今天也没怎么我呀?”
康老师说:“不是今天的事,是那天我说你老是考倒数第一那句话,老师不应该那样说。”
王小刚说:“都过去好几天了,我早忘了。”
康老师笑着说:“又不说实话了不是?你要忘了,就不会在试卷上那样写了。”
王小刚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康老师说:“现在,我不仅向你道歉,而且想与你订一个协议,就是帮你补数学课,争取把成绩赶上来。”
王小刚不好意思地说:“康老师,恐怕不行,我在小学时因为调皮,数学老师经常让我到教室外面站着,很多东西我都没学,怎么补?”
康老师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他看到王小刚对造成自己数学差的原因非常清楚,更有了帮他补课的信心,就鼓励他说:“小学数学差不怕,关键是你有信心没有,如果有信心,我们就从小学开始补。”
王小刚更受感动,说:“有信心,就是怕耽误老师时间。”
康老师说:“这个你不要考虑,咱们先定一个计划……”
就这样,师生定了一个数学补课计划,开始了从头补课……
康老师决定,一定要帮助王小刚把数学课补好,决不能因为自己造成他对数学的厌恶。他不想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留下遗憾,让这个孩子的数学永远倒数第一。
育人忠告:
在人格上,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因此,尊重学生的人格是理所当然的。对那些成绩一般甚至较差的学生,老师更要保护和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进取心,否则,他们会采取“破罐子破摔”的态度。那种态势一旦形成,师生将产生对立情绪,教育将失去其基本的功能。所以,尊重学生人格,倾听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性格上的弱点和成长中的缺点,在严格要求的原则上采取宽容的态度,对学生的批评教育和纪律约束也要坚持正面教育和科学引导。不讽刺、不挖苦、不谩骂学生,更不能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18饮水机下的纸杯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教师的以身作则始终是学生学习的最好的榜样。
时令已进入夏天,天气在逐渐变得热起来。下午第一节课,陈老师一如既往地走进教室,看到饮水机下面的两只一次性纸杯赫然“躺”在地上,水洒了一地。也许是由于天太热,有的学生喝水,上课铃一响急着走回座位,不小心弄成了这样。这的确不算什么事。
陈老师心平气和地说:“谁把杯子丢到地上的自己捡起来。”但是,这些五年级的孩子纷纷替自己开脱,没有人承认是自己干的。本来不算什么的事竟搞僵了,陈老师提高声音再问,仍然没人吭声,接连问了很多遍,怎么也没人认账。陈老师着急了,他不讲课了,而是开始了思想教育。
陈老师从“勿以恶小而为之”谈起,苦口婆心地对他们进行说教。十多分钟过去了,他的声音消失在教室无边的寂静里,了无回音。陈老师更急了,转过脸看看狼藉的地面和纸杯,说:“好吧!既然如此,如果到下课前,犯错误的同学不能认错的话,那么,我们班的同学从此不准喝水!”
陈老师不再说话,把脸扭向窗外。教室里是不知如何收场的寂静。过了一会儿,赵贵林低着头慢慢地站了起来,捡起纸杯放到饮水机下,回到座位上,脸绷得紧紧的,低着头——他终于认错了。陈老师正在火头上,依然不能原谅他的错误,就大声地训斥起来,语言犀利尖锐,说到气处更是火冒三丈、怒不可遏。陈老师真不记得几时发过这么大的火。
赵贵林一直冷静地站着,不辩解,不流泪,只是默默地听着陈老师暴风骤雨般的训话。直到陈老师不耐烦地问:“赵贵林,你犯了错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才承认?”赵贵林依然不吭声。这时,班长宋强站起来说:“上课前赵贵林一直在外边玩,水根本不是他弄洒的,杯子更不是他扔的,他是为了让大家能继续喝水才认的错!”
陈老师怔住了,孩子们也睁大了眼睛,纷纷向赵贵林投以敬佩的目光。再看看赵贵林,他依然站着,在大家无声的赞誉里有些不自在起来。陈老师走过去,默默地用手轻轻摩挲赵贵林的头,他不知道这小小的脑袋里为什么能装得下这么多的委屈,他不明白这小小的心灵为什么能承载得住这样重的冤枉,但他看到了赵贵林心灵里闪烁着金子一样灿烂的光辉。
陈老师决定不再追问“肇事者”,因为在赵贵林身上,他似乎找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自己为什么不能捡起那两个纸杯呢?难道就因为自己是老师吗?如果老师捡起来,会不会对同学们的教育意义更大呢?
育人忠告:
时间是宝贵的。对于学生来说,上课的时间更是宝贵的。所以,老师不要为了追究一件事情去浪费集体的时间。
为了集体的利益,不怕受委屈,敢于承担自己不该承担的责任,这样的学生将来一定会有作为。老师应该更好地培养这样的学生,让他们真正快速成长起来。
19一句话可以改变什么?
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教育的核心问题,是使每个人确立崇高的生活目的。……人每日好似向着未来阔步前进,时时刻刻想着未来,关注着未来。由理解社会理想到形成个人崇高的生活目的,这是教育,首先是情感教育的一条漫长的道路。
五年级的语文老师调走了,肖丽娜老师被安排接这个班的语文课。这一天是作文课,肖老师让学生以“我的新老师”为题写一篇作文,因为自己就是新老师,她想看一看自己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是个什么形象。
当同学们交了作文后,肖老师就认真地批改起来。她发现有的学生把她的外貌写得栩栩如生;有的同学则把她在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刻画的入木三分;还有不少同学谈了对新老师的第一印象。其中让肖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叫林楠的女孩的作文,她在作文中写道:“其实我很想好好学习,但是以前上课的时候,我总是很难集中精力,有的时候我费了好大的劲儿要自己认真听讲,结果还是经常走神。自从肖老师教我们以后,我发现自己走神的次数变少了,这是为什么呢?后来,我终于发现了这个秘密,就是肖老师总是说:‘请同学们看着我的眼睛。’我发现看着老师的眼睛,就觉得集中精力不再那么困难,我非常感谢肖老师教给我的方法!”
看了这篇作文后,肖老师开始特别注意这个女孩。一段时间后,肖老师发现,她是一个挺好学、挺要强的女孩。但是,她的接受能力较差。于是每次讲完新课,肖老师都会走到她身边问:“听懂了没有?”如果见她露出为难之色,肖老师就单独给她再讲一遍。
慢慢地她和肖老师逐渐亲近起来,每天晚上都会主动留下订正做错的作业,遇到不会的问题就让肖老师讲解,直到弄明白了才回家。可是在第一次单元测试中她却考了不及格,肖老师当时就有点纳闷,每天这样给她开“小灶”,她却考了这样的成绩,是不是她真的没有学习的天分?虽然这样想,但还是每天为她开小灶。没想到第二次单元测试她竟然又是不及格。
这一次,肖老师真的失望了,在发试卷后对她说:“老师每天这样帮助你,你竟然还考不及格,真让我失望。”她听了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此后,肖老师发现她上课不太爱发言了,放学后也不再主动问老师问题,甚至见了老师的面也不再热情地打招呼,而是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这时肖老师才意识到,那句话伤了她的自尊心。
为了解除她思想上的疙瘩,有一次课堂上,肖老师借着她回答问题正确的机会对全班同学说:“虽然林楠同学这次没有及格,但她一直很努力,我相信只要继续努力,总有一天她会取得优异的成绩!”这时肖老师看到她抬起了头,眼里又有了自信的目光。
第三次单元测试她考了58分,可是肖老师却在试卷上给了她一个鲜红的60分。在公布成绩的时候,特别表扬她:“林楠同学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及格的成绩,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为她祝贺!”掌声中,肖老师看到她露出了纯真的笑容。肖老师接着对她说:“只要你继续努力,我相信你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她自信地点了点头。
从此,她更加努力了,学习热情越来越高,对学习也越来越有信心了。
“我相信,你能行!”肖老师对学生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自信和学习的热情,同时也改变了自己的心境。
育人忠告:
无数事实证明,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而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成就学生的一生,也可能因为处理不当而毁掉学生的终身。让我们牢记:作为教师,就应该怀一颗爱心,生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上蕴藏的闪光点,对学生多一分肯定,多一分鼓励,多一点关爱,多一点信赖,让学生勇敢地迈出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20借给学生一个“优”
求知者,往往渴不择水。而善教者,则应将知识之水酿成甘露,使饮者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尝了一口,思得一杯,品了一杯,思得一桶,甚至寻找泉源,入那瀚海,愈学愈爱学。
一天,响过上课铃后,董老师站在讲台上,先习惯性地扫视了学生一遍,然后笑着说:“同学们,这次作业袁丽同学做得最好,她的作业不但干净整洁,格式正确,而且答案全对。”说着,董老师翻开袁丽那批了大红“优”的作业本展示给大家,说:“请同学们掌声鼓励。”要知道,这个“优”对于袁丽来说可是“几年不遇”的大事了。
作业本发下去不久,袁丽的同桌胡天斌举手大声地报告说,“老师,袁丽不能得‘优’!她的第五题跟我的答案一模一样,运算过程也相同,您给我打的是×。”老师急忙来到胡天斌桌前拿起本子细看,天哪,真的是给袁丽判错了!
当时董老师心里充满了矛盾,该怎么办呢?如果承认是自己错了,那袁丽怎么办?把袁丽的“优”再换掉?董老师脑子里又浮现出袁丽那难得一见的兴奋和喜悦;但如果不给袁丽改,胡天斌该怎么办?总不能把批改正确的故意改为错批的吧。那样,同学们会怎么看老师,会怎么想老师……
突然,董老师脑子灵光一闪,有了主意。他平静地说:“你说的对,是老师马虎,判错了袁丽的作业,但我不打算改掉这个‘优’字,我要把这个‘优’字借给袁丽同学,我想她一定会努力地保持下去的。”
顿时,教室里一片骚动,只听见胡天斌羡慕而企盼地小声说:“老师,您也借给我一个‘优’吧。”接着,又有同学说:“是啊,老师也借个‘优’给我们吧!”
董老师望着一双双渴望而胆怯的目光,说:“行!不过不能弄丢了啊!”说完,他真的都给他们加上了“优”字。同学们都异常兴奋,一副难得的样子。真想不到,董老师错判答案,竟收到了鼓励学生的效果。
育人忠告:
在教学中,教师一旦发觉自己出现错误,马上巧妙地将错就错,不仅能达到纠错的目的,而且可顺水推舟,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借给学生一个“优”字,既没有花教师一分钱,又没有费教师一点劲儿,却起到了鼓励学生的作用,促使他们为了保持这个“优”字而努力。也许就是老师一次偶然的做法,成就了一些孩子的转变,从此向先进学生看起,最后告别调皮捣乱,告别自由散漫,成为好学生。
21孩子,对不起
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在有良心和羞耻心的良好基础上,人的心灵中才会产生良知。良心,就是无数次发展为体验、感受的知识,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必然会派生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
北方的初春依然寒冷,早上,迎着凛冽的寒风,陈老师骑着车子驶进了校园。刚进大门口,学生庄严的妈妈等在那里,截住他说:“陈老师,我想和您说个事,有空吗?”
陈老师下了车说:“有,现在就有空,什么事?你说吧。”
庄严的妈妈说:“昨天您批评庄严了,有几句话我想给您说说。庄严的姥爷年纪大了,有时糊涂,他不愿意让那么多小孩子去找庄严,就骗那些孩子说庄严不在家,请您理解。再一点就是孩子有错的时候,请您私下里教育他一下,别当众批评他,下课了同学们又说这说那,孩子心里受不了。”
陈老师听了,马上意识到自己错了。陈老师说:“昨天,有同学报告庄严在课堂上骂人,我问他‘骂了没有?’他还疑惑地说‘我没骂呀’,我批评说:‘这很严重啊,骂人了都感觉不到自己骂人了’,然后学生又报告说‘庄严的姥爷爱骗人,每次我们去找他玩,知道庄严在家,可他姥爷却骗我们说庄严不在家’。当时,我也没多想,就说:‘庄严,你姥爷爱说谎话,这对你的影响可不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