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24

第24章 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加紧开发好“三江”水能资源(2)

三和平发展观为实现“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指明了正确方向

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紧要时期,我们党果断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对传统发展观的重大革命,是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共存共荣、和谐发展的最新阐释。

准确理解、坚决贯彻这一科学发展观,对实现“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与保护生态环境的辩证统一具有决定性意义。

反对水能资源开发,特别是反对怒江水能资源开发的意见中,相当大的成分是担心拦河建坝对生态、环保产生负面影响。这些担心和意见,理应得到有关方面的充分理解和高度重视;一个大型水电站的开发建设,从规划、设计、预可研之初,就应当以科学的、严谨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对修建大坝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进行充分的调研;只有在通过严格的环境评估报告的基础上,才可开工建设。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意见决不仅是提醒开发水电资源要兼顾生态、环保问题,而是从根本上就反对建大坝,反对水能资源开发。这就提出了怎样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课题。我们认为,善意的忠告应当听取,而对那些片面的、偏激的、全盘否定大坝,否定水电开发的错误观点决不能苟同。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一般而言,国际上对大坝问题的看法主要有两种观点:发达国家不同意修大坝,认为大坝建设将对生态造成影响;发展中国家主张修大坝,认为不修大坝经济无法发展。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我们赞成建坝,并在赞成修大坝的同时提出要十分注意生态问题。国际上的两种观点针锋相对,是有其原因的。当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水电开发率极高,有的国家甚至高达90%以上,水电资源开发已接近饱和,而发展中国家的水电资源开发水平极低,一般在10%左右,按最近水能资源普查结果看,中国水能资源开发也只达到百分之十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电力能源问题,不修大坝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

前一段时间,由于对怒江水电开发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且有环保方面的不同意见,中央领导人批示“应慎重研究,科学决策”。这正是体现了对国家、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科学精神,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取的慎重态度,有的媒体借机大加炒作,鼓吹为“怒江不用修水电站了”、“我们胜利了”其实,这是一种短视的自我陶醉。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是实现绿色现代化,是对过去只倚重于物质财富的增长,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只注重GDP的增长,忽视生态的成本和环境的变异;只讲求向自然界的索取,忽视对自然界的“补充”与“回报”等传统发展观的变革。[当给予一定的时间,对建坝发电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透彻的研究并拿出科学的解决方案之后,我们深信,科学开发怒江水能资源、全面推进“三江”水电建设的一天一定会到来。

四“民意代表”岂能自诩

有些对建坝发电持反对意见的人,喜欢把自己说成是“民意”的代表。他们总说自己是“保护怒江的斗士”、代表着“库区的移民”,是“民间的力量”而把赞成怒江水电资源开发的人们说成是“一个强大的利益集团”。似乎他们是在为怒江流域的人民、库区的移民、当代和后代的中国人民、甚至外国的人民的利益“在斗争”,而“利益集团”则是为了一己的私利而力主建坝发电。于是乎,在某些传媒上,在某些国际场合,他们渲染出一种“悲壮”的氛围,一种“勇于斗争”、勇于“为民请命”的形象,我们不想对这种氛围和形象做更多的评价,我们真诚相信许多反对建坝发电的人们,确实是出于对开发建设可能造成环境破坏的担忧,对维护地球良好生态的执着。但我们所看到的另一面是:

13亿中国人民为着追赶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为着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多么需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加紧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发展,多么需要打破能源“瓶颈”,实施能源战略,确保能源安全,为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而可持续的动力支持;和平崛起的中国能够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实现现代化,对全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无疑是巨大的贡献。诚如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所言:“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发展这个主题,离开了发展这个主题就没有意义了。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国际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和切实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加快实现现代化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过去,约占世界人口15%的少数国家,以当期世界资源消耗量的50%~60%为代价,历经二三百年的努力,实现了现代化,成为发达国家。目前,我国人口已经超过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13亿人要在一百年左右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矛盾更多,困难更大,而资源环境是巨大的制约因素。我们决不能惧怕困难、畏缩不前,更不能因噎废食、无所作为。我们只能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努力而又坚定地寻求一条消耗较少资源,以对环境影响较小的代价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和使人民大众获得较高生活质量的道路。

而在全球能源类矿产资源仅够支撑消耗50~100年,人类面临严重资源危机的时代背景下,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已经成为支撑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取代的重要支柱。诚如国家水利部部长汪恕诚所言:“发展中国家要进一步发展,要解决电力能源问题,不修大坝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我国提出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据测算,届时国家需电力装机9.3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要在当前基础上增加1.7亿千瓦,达到2.5亿千瓦。

这意味着今后平均每年要新增水电装机1000多万千瓦,才能满足翻两番的能源需求。更何况大坝还承担着防洪和水资源配置的任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在高度重视生态问题的同时积极进行大坝建设”。

修建大坝,进行水能资源开发,可能会对生态环境带来一系列影响,诸如移民安置、对泥沙和河道的影响,对大气的影响、水体变化带来的影响,对鱼类和生物物种的影响,对文物和景观的影响、地质灾害、可能溃坝等。如果说,过去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一些地方的水能资源开发确实产生过不少问题,诸如移民安置得不够好、库区水体发生污染、局部地质灾害频发等。那在历史教训和科学发展观的启迪下,我们完全可以更加审慎,更加科学地对待建坝发电可能发生的负面影响,力求避免历史走过的弯路。近年来,党和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引发的相关问题,更加重视倾听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意见和建议,更加重视在做出重项目决策前,先进行充分的生态环境调查,通过环境评估才能动工建设..这一切,难道不是对国计民生的高度负责?难道不是124充分体现代表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难道不是既对中华民族千秋万代的生存发展负责,又对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长远利益负责?

有学者指出,“大国崛起”是种历史现象,自然有其历史逻辑。当代中国正在崛起,而崛起的逻辑特点是:第一,主权是大国崛起的逻辑起点;第二,资源是大国崛起的逻辑演绎的第一环节,对中国又是一个薄弱环节;第三,政治文明是中国崛起的逻辑主线,也是中国未来可持续崛起的政治保证。[9]我们深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面理解并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我们一定能走出一条维护国家主权,开发与环保相结合,“三个文明”相统一的水电资源开发新路径,为中国的和平崛起照亮充满希望的坦途。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生态环境与保护》2004年6月刊。

[2]汪恕诚:《论大坝与生态》,《生态环境与保护》2004年7月号。

[3]蔡葆锐、蔡建章:《从可持续发展谈加快云南水电开发的重要性》,《云南水力发电》2004年第1期。

[4]李从国、文道全:《绿色现代化》,《了望》2004年10月第40期。

[5]阮宗潭:《与世界相处》,《了望》2004年9月第39期。

[6]何传启:《忧患中国》,《了望》2004年9月第39期。

[7]胡鞍钢:《影响决策的国情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8]张宏发编《裂变与整合》,兰州大学出版社,2003。

[9]张文木:《大国崛起必须把握的逻辑起点》,《经济要情资讯》网编发,2004年10月26日。

[10]陈清泰:《保护资源环境事关发展全局》,《光明日报》2004年6月29日B2。

作者系云南民族大学党委书记、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