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1日至12月31日,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与云南民族大学在云南、北京、上海、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广西、西藏等省、市、自治区,组织权威专家和有影响的学者76人,对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简称“三江”)的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了研究,取得论文、研究报告、网络资料目录汇编等45项成果。这些成果曾以精制稿的形式,编成简报42期,自10月11日起,陆续上报国家有关部委及云南省委、省政府,供领导机关作决策参考。同时,在云网、云南信息港等网站挂网,供全国媒体选用及广大读者参阅。
为将研究引向深入,使成果在舆论上发挥应有的作用,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与云南民族大学,12月1~2日在昆明联合召开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国际学术讨论会。来自7省、市区及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的122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秦光荣到会发表重要讲话,省人大副主任卢邦正出席,省人大原副主任吴光范,国家民委代表温军到会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水利电力部原总工程师、能源部原总工程师、清华大学教授潘家铮做了书面发言。这是在联合国《水电可持续发展北京宣言》发表后,在中国召开的首次水电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人类学研究所、上海国际问题研究中心、成都理工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财贸学院、中共云南省委党校、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云南省政府研究室,怒江州、大理州、昭通市的专家、学者及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中国部首席代表、首席科学家、高级科学家共27人做了大会发言。
一项目背景与研究宗旨
进行本课题研究的背景之一,是中国出现的能源紧缺。中国2004年前三个季度的能源短缺,已经迫使24个省、市、区经常停电,其中包括超级工业大省广东以及陕西、四川、湖南等省。2005年中国的电力缺口将达到3000万~3500万千瓦,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电力缺口。这说明发展电力已成为中国经济社会能否持续发展,改革开放成果能否巩固,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缺电不仅给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也对外国经济产生影响。“一家总部设在美国新泽西州锡考克斯城的服装零售商--儿童乐园公司(Children..splace),评论说,其所销售的许多商品都来自浙江和江苏两省,因为这里是中国纺织业的心脏,是数百家超高效纺织服装厂的大本营,然而停电已迫使这地区的工厂每周关闭两天,该公司从这两个省购进的T恤、裤子和夹克的供货周期需由原来的4周延至5周,这使该公司的营利大受损失。该公司中国区总经理劳伦斯·科尔抱怨:‘中国拥有这么大的成本优势,我们将继续在这里,但最终如果他们无法及时供货,我们将到类似中国台湾和香港这样的地区寻找供货商’。另一家总部设在宁波,为索尼公司、三星集团和夏普公司生产电子元件的汇港电子公司(HKEElectronicsCo.),由于供电不足,该公司增加了第四台柴油发电机,使用后备能源使公司的能源开支增加了30%。公司的总裁托尼·王叫苦不迭。”
中国电力缺口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的能源基础设施跟不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发展的步伐。中国约3/4的电力来自于燃煤发电,而超负荷运转的铁路系统无法及时为电厂提供所需的煤,实现中国能源安全、能源平衡的出路主要要靠推进水电开发。
背景之二,是国际国内舆论对中国在“三江”建坝发电存在争议。
一些人士强烈反对建坝和开发水电,一些媒体则大肆炒作,以反建坝、反水电为时髦,否定水电是清洁能源,无限夸大建坝的负面作用,严重误导人民。据2004年9月初的一项统计:中国网、自然之友网、乐趣网、中国青年报绿网、人民网、中新网、中经网、网易、广州环境保护、新华网、中国14世界遗产网、北京天下溪、中国西部网、国家环保总局网、凤凰网、大洋网、中国水利网、中国电力网、搜狐财经、中国广播网、科技网、泉州网、中国江苏网、中华会计网校、成都园林网、农电信息网等30多家网站及《中国青年报》、《中国环境报》、《南方周末》等报刊,先后发表《怒江原始生态环境应予以保留》、《最后的生态河上要修13道坝,众专家棒喝怒江开发》、《要大坝还是要自然遗产》、《怒江13级水坝是否会步三门峡后尘》、《千亿元工程怒江水坝将上马,靠水电脱贫备受质疑》、《还有多少工程会置专家于不顾而上马》、《怒江大坝突然搁置,幕后的民间力量》、《怒江,中国最后的处女江命悬一线》、《6月26日世纪大讲堂,怒江水电开发威胁》、《众多专家质疑怒江开发,呼吁GDP应包含生态成本》、《怒江13级电站仍要上马,环保专家提出质疑》、《怒江困境除了水电脱贫有无第二条道路》、《怒江将上马13级水坝,专家何大明提出六点质疑》、《众多专家质疑怒江开发忽略生态成本》、《绿色GDP也是硬道理》、《澜沧江(漫湾)水电开发对怒江开发的启示》等反对建坝发电的文章,使怒江人民开发水电的愿望受阻。开发项目不能立项。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发与环保相统一的舆论,已成为解决“三江”水能资源能否开发与能否开发好的紧迫问题。
本项目研究的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深入论证“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统一的必要性、可行性,积极促进“三江”水能资源的科学开发,为实现国家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和云南各族人民奔小康提供更多的发展对策和理论指导,并对某些误导进行驳正。
二研究成果的价值本项成果包括41篇
按设计要求撰写的论文,其中有对“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综合性研究的7篇;有对怒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专项研究的22篇;有对金沙江水电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研究的5篇;针对某一种观点进行评论的7篇。本项成果的价值集中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论证了在水电开发与环保中必须树立与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贯穿本课题研究的一条主线,也是本项成果的闪光之点,从综合研究到分项研究,都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立论的根据或判断是非的准绳。本项研究表明:科学发展观是解决“发展与保护”问题的理论武器,在水电开发与环保上,存在的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可以用科学发展观统一起来。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核和本质属性。坚持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开发促保护,以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那种要以“保护原始生态环境”来反对建坝发电的观点,是对科学发展观的背离,只强调开发而忽视环境的保护,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环境保护绝不能以牺牲当地群众发展水电的经济利益为代价。水电开发也不能以牺牲流域地区的环境为代价,搞破坏生态的盲目开发。能不能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通过水电开发,全面推进流域地区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是“三江”水能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否成功的关键;能不能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开发,同步进行生态建设,是开发能否成功和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二)对“三江”水能资源开发进行了战略定位“三江”水能资源开发,是一个事关云南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事关国家能源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大战略问题。云南水能资源可开发量占全国的1/4,而“三江”的可开发量占云南可开发量的92%以上,“三江”水能资源开发的定位,不仅在中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在亚太,特别是在东盟地区,也是事关全局的。金沙江溪洛渡电站的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在我国是仅次于三峡的第二大电站,而类似的大电站,在“三江”上就可以建很多个。可以说,今后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电能需求,最主要的出路之一在于开发“三江”水电。本项研究表明,中国的水能资源居世界第一,但中国东部的水能资源仅占全国的7%,而且开发率已超过50%;西部的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5%,但开发率仅有10%左右,云南的开发率仅为6.9%,实现国家的能源安全,必须开发西部的水能资源;开发西部的水能资源,又必须以开发云南“三江”的水能资源为重点。为解决电力短缺问题,在国家加快电力建设的同时,一些地区和企业,无视国家三令五申,违反国家规定和产业政策,大上火电建设项目,加剧了煤炭供应、交通运输和发电设备制造能力紧张的矛盾。压缩火电,已成为今后中国电力建设的态势,这为水电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三江”水电开发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机遇,16应破除“电力紧张状况容易缓解”、“大坝本身就是炸弹”、“开发水电不如开发火电”等错误观点,趁势而上,尽快把“三江”建成国家大型优质水电能源基地。
(三)论证了水电开发在“三江”流域地区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中的战略意义“三江”水能资源丰富,但流域地区各族人民贫困,科学文化发展滞后,几千年延续的毁林开荒、刀耕火种、陡坡种植、伐木取暖的原始生产生活方式,已造成对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许多居民失去生存环境,许多村落生产生活无以为继。贫困是生态恶化的根源,生态恶化又进一步加剧贫困,以遏制水电开发来谋求“原始生态”的保存,只能使贫困更加贫困,生态环境更加恶化。
开发“三江”水电,是改变这个地区数千年贫困面貌,改变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必然选择。“三江”流域地区农业资源丰富,但可利用的土地少;矿产资源丰富,但发展矿业没有电力支撑,且对环境破坏大;生物资源丰富,但受到保护,不能随意开发;旅游资源丰富,但受交通条件制约,产业化前景也不乐观,最具有开发潜力的资源是水能。开发水能资源是各族人民向贫困宣战的利器,一可改善水利基础设施,提高农业单产;二可发展电矿结合、电力生物工程等支柱产业,使农民就业扩大,非农收入增加;三是开发巨资的投入,内需的扩大,可拉动第三产业的腾飞,使农民增收;四是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使市场需求扩张,产业升级,农民增收。像美国科罗拉多河上建胡佛、戴维斯、帕克、格伦峡谷等水坝,曾使美国的区域经济腾飞那样,中国的“三江”水电开发,也必然使流域区现代型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四)对国际国内反“三江”水电开发的观点进行了理性化的交锋,积极扭转舆论对人民的误导1.关于开发水电破坏生态问题潘家铮院士在《开发水电,失误不得、耽误不起》一文中说:“现在中国的水电开发既面临从未有过的大好形势,也面临从未有过的压力和指责。一些人士强烈反对建坝和开发水电,一些媒体则大肆炒作,以反建坝、反水电为时髦,否认水电是清洁能源,无限夸大建坝的负面作17用,严重误导人民。”
首先这种意见没有抓住中国今后发展中面临的最主要矛盾。“今后二三十年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关键时期。我们能否在这段可贵的时期中健康、高速、可持续发展,决定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由于历史失误,现在中国人口达13亿,要持续发展,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能源短缺和以煤为主产生的采掘、运输,特别是污染环境问题,成为制约中国能否健康发展的主要矛盾之一。
任何对国家民族前途负责的人都不能不正视这一问题。任何能缓解这一主要危机的努力都应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中国有举世无双的水电资源,水电又是目前唯一能够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开发水电减少燃煤正是从根本上保护中国生态环境的重大措施。正由于此,国家才将‘大力开发水电’列为能源基本政策之首,国务院和国家综合部门紧抓不放。这说明领导层的高瞻远瞩之处。反对开发水电的人士,从来不肯面对中国国情,面对这一主要矛盾。试问人们能够提得出另外一条现实可行、能在近期大量替代燃煤的措施来吗?有些同志不肯承认水电是清洁能源,试问水力发电排出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废渣了码?导致酸雨和温室效应的加剧了吗?”其次,这种看法没有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凡事一分为二,开发水电在取得包括环境保护在内的巨大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有些人士抓住这一点做文章,以偏概全,无限上纲。似乎一开发水电,就必然要产生恶果,而且是无法化解、为害千秋的。应该看到在这一矛盾中,人的活动是主导方面。通过全面规划、优化设计、文明施工、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负面影响是可以减免、化解和补偿的,甚至可以转化为正面影响的。例如,只要做好工作,移民就能脱贫致富,摆脱几千年来的悲惨局面。”第三,强烈反对开发水电的论点缺乏量的概念。不懂得变化和发展是宇宙的正道。“建坝成库,调节水流,当然要改变天然水流状态,引起一些变化。
但如库容与流域年径流量比很小,抬高的水位和峡谷高度相比很小,则产生的变化也是有限的。我相信在怒江适当建些水电站,改变不了洪水期江水咆哮奔腾的壮观景象,改变不了怒江大峡谷有雪山、陡坡、草原、急流的瑰丽景观,更不会使三江并流区的地质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丧失掉。”“有些人士强调要保留原始生态和古老文化。事实上,变化和发展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规律。宇宙间没有绝对静止的东西。静止、停滞就意味着死亡和消失。当然,在变化18和发展中我们一定要注意使它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一定要保护生态环境和古老文化,但保护不等于保留不变和停滞不进,使经济和人民永远处于极端落后与贫困的局面下。我们可以批评北京在发展中所犯的种种失误,但总不能把龙须沟保留下来;我们可以要求上海保留些石库门建筑,但总不能不让上海建楼房,要求上海人民清晨在里弄里刷马捅;我们要保护猴子,但总不能因此要求人们过着猴子般的生活。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毕竟是第一位的。”“总之,开发水电与保护生态环境不是不能兼顾的。有些文章总是给水电戴上一顶破坏生态环境的大帽子,罗列些以往的失误,从而予以全面否定,这种做法是不科学、不客观、对国家有害的。以往的失误值得认真吸取,坚决纠正,这是我们不容推却的责任。我们要以新思想新观点搞水电开发规划,那就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发水电,在开发水电中加强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