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业技术“三江”水能开发与环境保护
23726200000040

第40章 世界水电事业的发展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的启示(1)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各种能源的开发利用速度越来越快。在现代社会,特别是从20世纪后半期起,人们不仅关心矿物类能源消耗所造成的环境和大气污染问题,而且也关心能源的可再生与不可再生问题,即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必须满足巨大的能源需求。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全世界的能源构成情况,找准我国能源构成的特点,并扬长避短,分清主次,合理使用各种能源,坚定不移地走中国自己的能源开发道路。

一能源构成与能源选择

整个20世纪,人类已经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目前,全球已探明的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仅40年;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年(数据摘自国家环保局副局长潘岳的文章)。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工业化进程的加快,能源的生产与消费规模急剧增加,由于石化燃料和石油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主要比重,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体(GHG),这些气体吸收太阳辐射并阻止这些辐射由大气层向地外空间发散,能量的长期积聚造成了全球气候不断升温。研究表明,当等效二氧化碳浓度达到一定数值时,气候变化将导致全球水循环的加剧,对区域性水资源产生重大影响,对局部农、林业生产也将造成严重后果,引发频繁的自然灾害,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

中国能源的储量不能令人乐观。中国自然资源总量排世界第七位,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中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4.9亿吨,但经查可采储量只有893亿吨(世界煤炭储量为1万多亿吨,储采比为219年。储量最大的国家依次为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印度、德国、南非、波兰。其中美国的储量比中国大一倍以上,除中国外,其余6国的储采比均在210年以上,中国若保持原开采强度,储采比不足百年),石油的资源量为930亿吨,天然气的资源量为38万亿立方米,现已探明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只占资源量的约20%和约6%,仅够开采几十年(全世界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9亿吨,储采比为41年。第15届世界石油大会认为上述石油资源的探明程度为79%,因此,不可能再找到足够大的石油资源了,石油短缺将不可避免地在个世纪出现);煤层气资源量为35万亿立方米,相当于450亿吨标准煤,排世界第三位,但尚未成规模开发利用。因此,我国常规能源资源并不丰富,应建立正确的“资源意识”,并具有相应的“忧患意识”。

作为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之类都是有限的,可以穷尽而不可再生的,但河流水资源具有可再生的特点。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24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90%以上的能源,如巴西、挪威等国;有55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50%以上的能源,包括加拿大、瑞士、瑞典等国;有62个国家依靠水电为其提供40%以上的能源,包括南美的大部分国家。全世界大坝的发电量占所有发电量总和的19%,水电总装机容量728.49十万瓦。发达国家水电的平均开发度已在60%以上,其中美国水电资源已开发约82%,日本约84%,加拿大约65%,德国约73%,法国、挪威、瑞士也均在80%以上。中国水电开发的总体情况是比较落后的,水电资源开发度约为。

虽然人们也认识到可以开发太阳能、风能、核能、潮汐能等,但这些能源的开发都有一些不可避免的局限,或是技术要求太高,或是资金投入太大。

2002年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世界可持续发展峰会上,经过激烈辩论多数国家都已经认识到,尽管水坝建设不可避免的存在着某些环境、生态问题,但是发展水电与燃烧矿物资源获得电力能源相比较,无论在资源方面还是在环境方面都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过讨论,会议同意:在世界上各国都在鼓励发展各种可再生能源来减缓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大型水电也有必要被确认为可再生的清洁能源。

二如何对待争议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中国西部,尤其是西南部河流水资源的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和国际的广泛关注。目前的情况是,一方面,我国的水资源开发,尤其是水电建设,正在迎来一个新的高潮,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澜沧江、怒江等多条河流上或已规划、或已动工兴建不同规模的水电站;另一方面,国内和国际的一些个人、团体和组织纷纷提出反对意见,力图影响我国政府和有关企业的决策行为,并最终阻止某些大型或特大型水利工程(包括水电站)的建设。在全球各地联系日益加强、决策民主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当今社会,如何站在政治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立场上客观冷静地分析来自不同方面的观点,并探讨形成这些不同观点的种种复杂原因,将有利于我国政府的决策机关和相关企业获得正确认识,坚定决策行为,为我国的河流水资源开发利用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国际大坝委员会秘书长AndreBergerct(法国)说,三峡工程从论证到上马建设,国际上一直存在不同的声音。所谓“不同的声音”,也就是反对的声音,大多是来自外部的。我认为,一个国家自己的事情应由自己来决定,不要受外部干扰。因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当然,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以便我们更好的决策也是必要的。

对水利工程的评价往往因为立场不同而产生差异。在前苏联的资金和技术援助下,埃及于1967年建成阿斯旺水坝。坝高112米,长米,水库长650公里,宽25公里。1970年,发电机组投入使用。这项水利工程发挥了防洪、灌溉、发电、旅游等多种作用,是埃及现代化的起点。30多年来,它使埃及新增农田灌溉面积近200万公顷,另有万公顷土地由生产单季作物转为生产双季作物。但是,泥沙淤积导致库容降低,水坝下游土地肥力降低或盐碱化,尼罗河入海口处海岸线内退导致土地减少等等,也是这项工程的负面影响。埃及专门成立了“阿斯旺大坝副作用研究所”,以便寻找措施,尽量减少这项工程的副作用。总的来看,埃及因为这项工程而解决洪水和干旱问题,有利于摆脱西方列强的控制。主要由于这个原因,现在的西方国家较少承认阿斯旺大坝的历史作用,而竭力夸大它的副作用,甚至鼓吹拆除它。